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腘动脉损伤后血肿误诊肿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77岁。因扭伤致右腘窝肿块伴小腿肿痛,麻木1个月入院。入院查体:右腘窝有一8cm×8cm大小肿块,质韧,压痛,无波动感,表面光滑,活动差,皮温正常,无血管怒张。CT平扫示右腘窝一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20岁。被车挤伤膝部、在当地医院清创缝合24小时后于1987年6月21日入院。入院检查:腘窝部2cm伤口已缝合。膝以下皮温差、足部略苍白,足背动脉搏动(±),患肢发麻刺痛、感觉减低。入院后行患肢抬高、保温、制动等措施,48小时后患肢苍白明显、足背动脉无搏动、即行腘动脉探查:术中见小腿后侧肌群于附着点处全部断裂,胫神经及腓总神经损伤、神经鞘膜形成血肿,腘动脉完全断裂,裂缺损4cm,切除两断端各1.5cm,共缺  相似文献   

3.
赵治伟  李小玲  汤金城 《中国骨伤》2006,19(12):768-768
患者,女,23岁,以车祸致伤头部,右下肢术后伴血液循环及感觉、运动丧失62h为主诉入院。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不振,双眼眶青紫,呈熊猫眼征,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右大腿中下段前内侧有一长约20cm切口,外侧有一长约25cm切口,已缝合。腘窝外、后侧广泛皮下瘀斑。小腿中段前  相似文献   

4.
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机理与临床治疗策略。方法本组胫骨平台骨折病人108例,其中13例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男11例,女2例,年龄15~67岁,平均37岁,进行小腿筋膜室切开减压加腘窝筋膜切开和骨折固定治疗。结果7例先行小腿筋膜室减压,胫骨平台骨折未作处理,术后发现小腿肿胀减退不明显,肌肉外翻张力仍高,分别在术后8~24h内进行二次手术腘窝筋膜切开减压,腘动脉探查,骨折固定。1例小腿缺血改变严重,坏死并行股骨髁上截肢,1例小腿肌肉坏死,3例足部皮肤溃烂,2例无并发症发生,肢体均成活。5例小腿筋膜室减压同时行腘窝筋膜切开减压和骨折固定治疗,预后良好,功能正常。1例拒绝手术治疗导致截肢。结论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行小腿骨筋膜室切开减压加腘窝筋膜切开减压和骨折固定治疗,在减压的同时应松解膪窝部的动静脉压迫,从根本上解决骨筋膜室综合征形成的一个因素,获得满意疗效,减少伤残率。  相似文献   

5.
作者于1988年6月收治一例右腘窝血管外皮肉瘤二次手术后复发的女性、32岁患者。病人右腘窝疼痛、发现包块1年,于1986年11月在某院手术治疗,术后3个月复发。1987年4月行右腘窝包块切除,冰冻切片报告为低恶性血管外皮肉瘤,术后作深部x线治疗一疗程。半年后右腘窝又出现疼痛及  相似文献   

6.
大隐静脉移植治疗腘动脉瘤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62岁.因右腘窝发现包块1年余伴小腿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于1979年1月入院.无外伤史.检查:血压18.7/12.7 kPa.桡动脉扪及呈条索状.  相似文献   

7.
<正>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6岁,因发现右侧腘窝肿物1周余于2021年6月2日来院就诊。入院查体:右下肢肿胀,以小腿为重,肤色正常,右小腿皮肤张力稍高,无明显压痛,腘窝下方可触及大小约7 cm×4 cm搏动性肿物,质韧,右下肢感觉及活动正常,足背动脉可触及。右小腿MRI示右侧腘动脉旁类圆形混杂信号影,约5.8 cm×4.2 cm, T2WI呈混杂高信号,内见短T2信号影,T1WI见稍高信号影,DWI呈混杂高信号,腘动脉走行迂曲(图1);  相似文献   

8.
右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仕长  倪卫东 《中国骨伤》2006,19(8):501-501
患者,女,29岁,膝前肿块10d伴小腿麻木入院。入院前1个月,发现右腘窝上方有一肿块,能平地行走,无夜间痛。肿块进行性长大,膝关节屈曲时疼痛加重,既往无明确外伤史。10d前右髌上囊处胀痛,并出现右小腿前外侧及足背麻木。查体:右腘窝上方可见一肿块,表面不红,无静脉怒张,局部皮温不高,轻压痛,肿块位置较深,边界不清,质中:右髌上囊处可扪及肿块,边界清楚,质中,局部压痛明显,  相似文献   

9.
患者 女性,52岁,因左腘窝肿块4个月伴小腿麻木1个月入院.患者4个月前发现左侧腘窝内侧有一直径约5 mm肿块,主诉无疼痛及其他特殊不适.于当地医院就诊时行彩超检查示左腘窝囊肿,未行特殊处理.后肿块逐渐增大,入院前1个月以来感觉左小腿外侧及左足背皮肤麻木.入院后查体:左侧腘窝内侧扪及一约3 cm×2 cm肿块,质中、张力较大、活动可、边界清、无压痛.左侧小腿外侧、左足背皮肤感觉减退.左腓骨颈部Tinal征(+).我院肌电图检查示左侧腓总神经部分损伤.  相似文献   

10.
我院于2001年4月利用超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部脱套伤1例,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39岁。因被汽车碾轧致右足部脱套伤,急诊在硬膜外麻醉下行清创探查术。手术分两步进行:(1)清创术:将右足背部创口内泥沙等异物清除,去除污染及挫灭变性组织,切下废弃足背皮制成全厚皮片待行供区植皮,依次修复、固定关节及趾伸肌腱,用新洁尔灭纱布覆盖浸泡创口,待转位皮瓣修复。(2)皮瓣转位修复术:取外踝与跟腱中点与腘窝中点连线为旋转轴线,于外踝上6.0cm为旋转点,蒂长约16.0cm,于小腿后侧中上1/3处设计一约18…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腘窝火器伤的治疗及效果.方法 采用早期血管神经探查修复、自体血管移植、小腿切开减压、二期减压切口植皮治疗胭窝火器伤5例.结果 5例患者保肢均成功,4例患肢功能恢复良好,1例合并腓总神经损伤致足下垂,功能恢复欠佳.结论 腘窝火器伤患者应争取时间,早期行血管神经探查及小腿筋膜间室预防性切开减压,二期覆盖减压切口创面,保肢成功率高,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2.
腘窝的解剖结构复杂,神经、血管集中,临床上此处手术损伤血管神经的报道并不少见,近期我科收治1例腓总神经损伤患者,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59岁。2005年5月10日,因“右腘窝囊肿”在外院行“腘窝囊肿切除术”。术后出现右小腿及右足麻木,右足背伸不能,经保守治疗1个月后右小腿浅感觉有所改善,但右足仍背伸不能,转来我院就诊。查体:右下肢跛行,右腘窝处一长约6cm横行切口瘢痕显足总肌神下位围被离深行痕,右小腿前侧及外侧浅感觉较左侧明显减退,右足及右足趾背伸肌力0级,右足背侧浅感觉减退。肌电图检查:右腓总神经、腓骨小头、踝部、伸…  相似文献   

13.
1 病例资料患者 ,男 ,31岁。于入院一周前无诱因出现右窝疼痛 ,可忍受 ,入院当天疼痛加重 ,并觉小腿及足部麻木、发凉 ,2h后因疼痛加剧 ,急诊入院。体检 :一般状况良好 ,右小腿中下段及足部冰冷 ,足部皮肤苍白 ,足背动脉搏动消失 ,足趾末梢无血运。窝中部稍隆起 ,触及深部有一硬结 ,如拇指尖大小 ,触压痛明显 ,基底界限欠清 ,向左右侧方可稍许活动 ,但不能上下活动。考虑窝纤维瘤合并动脉栓塞 ,立即行手术探查。术中见动脉于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分叉上 1.0cm处 ,动脉壁前外侧膨大形成一椭圆形硬性肿物 ,上下径约 2 .0cm ,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下肢股-腘动脉旁路移植附加小腿大隐静脉动脉化治疗严重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分析2004年9月至2006年8月治疗的8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糖尿病史平均为10.5年。8例8条患肢均有疼痛,足部溃疡有3例,足部坏疽5例;ABI在0.1~0.5之间有4例,ABI为0有4例;7例患者接受皮肤温度检查,平均为28.6℃。所有患者下肢股浅动脉闭塞;腘动脉部分通畅;6例小腿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和腓动脉)完全闭塞,2例小腿动脉大部分闭塞,有部分主干通畅,但是管径细无法行动脉旁路移植。8例均先行股-腘动脉旁路移植,然后将小腿近段的大隐静脉的分支全部结扎,保留踝部的静脉分支,将小腿近端大隐静脉切断并将其瓣膜破坏,然后再与股-腘动脉旁路移植血管的远段吻合在一起。结果手术全部成功。足部疼痛缓解5例,明显减轻2例,1例足部疼痛无缓解。7例的皮肤温度平均增加到35.8℃。ABI(ankle brachial index)平均增加了0.42。3例足部溃疡均有明显缩小;5例坏疽创面中3例的感染得到了控制。随访时间平均为10个月,5例足部疼痛缓解,1例仍感疼痛,2例足部疼痛复发;3例溃疡创面愈合;5例坏疽的下肢中3例行膝下截肢,2例经过清除足部坏疽组织后保留足根。结论对于糖尿病足流出道严重不良造成的严重下肢缺血者,在无法进行下肢动脉旁路移植、下肢动脉介入术,或者下肢动脉旁路移植、介入手术失败者,股动脉-腘动脉人工血管-小腿大隐静脉动脉化是救肢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儿童足踝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儿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临床应用的特点.方法 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儿童足踝部皮肤软组织深度缺损16例,皮瓣切取面积为6.5 cm×5.0 cm~17 cm×10 cm,10例皮瓣上界超过小腿中上1/3交界处,其中2例上界达胭窝,1例上界在腘窝横纹上1.5 cm.结果 14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1例远端浅表坏死,分别经二期缝合和换药后伤口自然愈合.经2~46个月随访,皮瓣均外观满意.结论 儿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存活的范围相对较大,皮瓣上界可超过小腿中上1/3交界处达腘窝横纹,是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深度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治愈双侧腘窝重度烧伤一例刘勇,王赵恩,祝成社患者男,30岁。因机械故障,被800°左右钢条缠绕双侧部约20min。伤后1h入院。查见双侧绳肌及大腿内外侧屈肌大部离断回缩;左足背动脉无搏动,肢体发凉。右足背动脉搏动微弱;小腿及足无感觉,运动。双膝呈屈曲...  相似文献   

17.
细菌性动脉瘤和非细菌性动脉瘤不同,有它自己的特点。现将3例细菌性动脉瘤的诊治体会介绍如下。例1.女,15岁。因左腘窝部外伤2个半月,疼痛,发烧1周,左腘窝部蜂窝织炎入院。检查可见左腘窝有一明显炎性包块,局部皮肤略红、热、明显压痛,无明显波动感,无血管杂音或震颤。膝部周围及左小腿均轻度肿胀,右膝关节呈屈曲状,不能伸直。入院后持续用抗菌素治疗。在2周内作局部穿刺4次,抽出鲜血或陈旧血2~20ml,3次培养均无细菌生长。第4次穿刺液镜检有脓细胞,诊断为蜂窝织炎、脓肿。由于不排除动脉瘤的可能性而未作切  相似文献   

18.
病人女性,23岁。因右下肢酸胀半个月于2005年8月入院。体检:右小腿、右足肿胀,腘窝区略饱满,压痛。选择静脉造影检查见膝关节间隙上6cm处腘静脉内有一直径为3.9cm大小的环形袋状瘤体(见图1)。手术时采用俯卧图1右下肢静脉造影检查位,腘窝区S形切口,发现瘤体在腘静脉中上段,约5c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56岁。2岁前因发现右腘窝搏动性包块在我院门诊初步诊断右腘动脉瘤,拒绝住院治疗。2004年6月出现右下肢活动后酸痛,乏力。2004年11月在外院行右下肢动脉造影确诊右腘动脉瘤(图1)。2004年12月29日突发右足趾剧痛入院。查体:右小腿皮肤散在花斑,皮温低,右足趾坏疽。足背、胫后动脉可触及。  相似文献   

20.
笔者于2012年5月收治跖肌腱鞘囊肿1例,现报告如下.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58岁,因发现右膝后侧下方肿块3年,酸胀不适1个月入院.患者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发现右膝后侧下方肿块,较小,无不适,未予重视.3年来,肿块逐渐增大,可触及并观察到肿块,近1个月下蹲时出现右膝及小腿酸胀不适.B超提示:右腘窝囊肿.入院查体:右膝关节后侧腘窝下方可触及直径约5 cm大小肿块,质软,边缘清晰,活动度较好,有轻度压痛,囊样感,关节活动度正常.完善相关检查后,于腰麻下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