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追踪随访深圳地区抗-HCV ELISA结果呈反应性、RIBA结果为不确定的献血者,研究分析其HCV转归情况,为抗-HCV ELISA呈反应性结果的无偿献血者召回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追踪随访2年前32名抗-HCV RIBA结果为不确定的献血者,对其血液标本进行抗-HCV ELISA、HCV-RNA(NAT)、ALT以及HCV病毒载量检测,若HCV-RNA阴性则加做RIBA确证试验。结果 32例随访者血液标本中6例抗-HCV ELISA呈反应性,包含1例ALT升高同时HCV-RNA和病毒载量测定阳性;3例RIBA确证阳性。结论抗-HCV RIBA结果为不确定的献血者仍属于献血高危人群,存在一定的HCV输血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无偿献血者状况,指导献血者招募,确保血液安全。方法对2004~2008年无偿献血者的ALT、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检测的不合格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无偿献血者ALT、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的阳性率分别为1.47%、0 33%、0 63%、0 15%和0 63%,除抗-HCV组(P>0.05)外,ALT、HBsAg、抗-HCV和梅毒各年的不合格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巩固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鼓励无偿献血者多次献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检测的相关性,并探讨降低血液报废率的措施。方法对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深圳市血液中心330 633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ALT、HBsAg、抗-HCV检测并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病毒性肝炎相关性分析。结果检测的330 633例标本中ALT检测阳性的标本932例,占献血总人次的0.282%;病毒性肝炎阳性标本2 965例,占献血总人次的0.897%,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不合格,但病毒性肝炎阴性标本915例,占ALT不合格人数的98.176%;由ALT检测所造成的血液报废率为0.277%(915/330 633)。结论 ALT不合格率与病毒性肝炎检出率存在统计学差异,进行ALT检测的预期病毒性肝炎的符合率较低,许多假阳性导致了正常血液的报废。因此,ALT检测作为病毒性肝炎的辅助检查指标是否继续沿用仍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阳性结果的相关性,并探讨升高的ALT与肝炎病毒感染之间的相关性,并讨论ALT作为血液筛查计划的必要性。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玉林市259 408名献血者血液中HBsAg、抗-HCV和ALT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来自259 408名献血者的253 644份样本ALT结果正常,其中1 190份为HBsAg阳性,抗-HCV阳性者1 053份,核酸检测HBV DNA反应性558份,HCV RNA反应性2份;ALT试验的异常结果为5 764份,其中27份为HBsAg阳性,28份为抗-HCV阳性,核酸检测12份HBV DNA反应性,1份HCV RNA反应性;肝炎标志物阳性的献血者中ALT异常率为6.91%,肝炎标志物阴性的献血者ALT异常率为2.18%。结论 HBsAg与抗-HCV阳性结果和ALT异常结果之间存在相关性,ALT异常与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之间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萍乡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对萍乡地区6年来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原因,为制定无偿献血招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最大限度地降低血液报废.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本地区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结果 本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为4.69%,其中HBsAg阳性为1.22%、抗-HCV阳性为0.51%、抗-HIV阳性为0.11%、梅毒阳性为1.06%、ALT升高为1.8%,献血前ALT筛查与否的ALT不合格率存在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招募固定无偿献血队伍,在无偿献血者中开展ALT快速筛查可以降低血液检测报废率,有利于节约资源,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自愿与固定献血者队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本市无偿献血者感染性标志物的感染情况,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减少血液报废。方法用唐山现代管理软件分析本市2005~2011年无偿献血者ALT、HBsAg、抗-HCV、抗-TP、抗-HIV检测结果。结果 2005~2011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为5.63%,ALT、HBsAg、抗-HCV、抗-TP、抗-HIV不合格率分别为3.30%、0.82%、0.71%、0.56%、0.23%,5项感染性标志物各年的不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0年3~12月试行献血前ALT筛查,ALT不合格率由2009年的5.12%下降到2010年的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本地无偿献血者血液不合格情况,应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严格执行献血前ALT筛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南宁地区3年来血液检测不合格原因及发展趋势,探讨其规律及对策,最大限度地降低血液报废,节约血液资源。方法用唐山现代管理软件回顾性统计分析本地区2008年1月~2010年12月无偿献血者标本检测结果。结果本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不合格率为3.86%,其中HBsAg、抗-HCV、抗-HIV、梅毒和ALT不合格率分别为0.37%、0.20%、0.19%、0.55%、2.70%,除HBsAg组(P>0.05)外,抗-HCV、梅毒、抗-HIV及ALT各年的不合格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献血前ALT筛查与否的ALT不合格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应加大ALT筛查力度,有效降低ALT不合格率,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自愿和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  相似文献   

8.
茂名市无偿献血人群血液检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茂名市无偿献血人群血液检测情况,为献血者的招募及血液初筛检测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无偿献血者进行HBsAg初筛;初筛合格者血液样本采用双人、双试剂进行ALT、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的初检与复检。结果 HBsAg初筛检测不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计划献血人群、志愿献血人群、互助(应急)献血人群。血液初复检不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ALT、抗-HCV、HBsAg、梅毒抗体、抗-HIV;女性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显著低于男性(P0.01);学生与军人ALT不合格率显著低于其他职业人群(P0.01)。结论坚持HBsAg初筛并选择性进行ALT初筛,能显著降低血液的报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值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结果的相关性,为献血者筛查工作提供依据,进一步确保输血安全。方法对邯郸地区2009年3月至2010年2月间参加无偿献血的20861名献血者进行进行 ALT、HBsAg、抗-HCV、抗-TP 和抗-HIV 检测。ALT 采用速率法检测,其余免疫项目采用 ELISA 方法检测。以 ALT>40 U/L 定为高值人群,≤40 U/L 为低值人群。结果 ELISA 检测阳性献血人群与阴性献血人群相比,ALT 高值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HBsAg、抗-HCV、抗-TP 和抗-HIV 阳性人群分别与阴性人群 ALT 结果进行比较,抗-HCV 阳性者 ALT 高值人数明显高于抗-HCV 阴性者(P <0.05)外,其余均无差异。结论无偿献血者 ALT 值升高与抗-HCV 阳性有关,检测献血者 ALT值有助于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0.
无偿献血者血液ELISA、NAT法检测与ALT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NAT法检测和ALT筛检在血液安全中的作用。方法对无偿献血者的ELISA法、NAT法和ALT法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对ALT异常者进行追溯性调查。结果在10 062例无偿献血者中,共检出360例ALT异常(淘汰率3.6%),其中有3例伴HBsAg和HBV DNA阳性,3例伴抗-HCV和HCV RNA阳性;检出10例HBV DNA阳性而ALT、HBsAg均正常者;未检出ALT异常伴HBV DNA或HCV RNA阳性,且ELISA法检测结果正常者。对354例单一ALT异常者的追溯性调查发现,其中35例反复献血,表现为连续或间断ALT异常。结论NAT法检测可以降低ELISA法的漏检风险,而ALT对降低输血传染病残留风险的作用仍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济南市2008-2013年无偿献血者血液传染性检测指标检测情况。方法:按国家规定要求对无偿献血者血液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指标检测,统计分析检测结果。结果:5项指标总体不合格率为3.76%,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不合格率分别为2.49%,0.49%,0.32%,0.17%,0.28%,ALT阳性是构成检测结果不合格的最主要因素。结论:应加强献血前咨询,提高检测的灵敏性和准确性,采用核酸检测等新技术以提高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2.
ALT单项检测不合格献血者追踪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追踪调查单项检测40 U/L≤ALT≤70 U/L的无偿献血者ELISA-HBsAg/抗-HCV和NAT-HBV/HCV检测结果。方法随机选取单项检测结果不合格的无偿献血者150名,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其它必检项目阴性,40 U/L≤ALT≤70U/L的无偿献血者25名进行追踪调查,当其再次献血时对其分别做ELISA-HBsAg/抗-HCV和NAT-HBV/HCV检测。结果曾因ALT单项检测结果不合格而被淘汰的25名无偿献血者分别在153—401 d内第1次成功献血,检测ELISA-HBsAg/抗-HCV和NAT-HBV/HCV后结果均为阴性;有5名献血者在后续的54—206 d内第2次献血,经上述检测后结果均为阴性。以上血液均视为合格被发往临床用血单位。结论本组资料中40 U/L≤ALT≤70 U/L的无偿献血者没有感染或携带HBV/HCV。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深圳地区HBV、HCV反应性无偿献血者随访检测结果数据,探讨献血者归队检测确证方案与归队策略。方法按献血者归队规则程序,适用HBV、HCV酶免(ELISA)与核酸检测(NAT)项目,153例来自2008—2017年初筛为HBsAg+/HBV DNA-、HBsAg-/HBV DNA+、抗-HCV+/HCV RNA-、抗-HCV-/HCV RNA+、且在本血液中心的献血次数达≥10次(≥4 000 mL)的无偿献血者进入归队流程,于第3、6个月后进行2次追踪随访检测,采用酶免试验(ELISA)与病毒核酸检测(NAT)方法复检反应性项目,并对2次复检结果统计分析其合格率情况。结果本中心于2008—2017年无偿献血812 162献血人次,献血人数429 927,占52.93%。在HBsAg、抗-HCV阳性献血者中分别有34.62%(1 113/3 215)、78.33%(1 048/1 338)为HBsAg+/HBV DNA-、抗-HCV+/HCV RNA-献血者。153例归队复查献血者,其中67 HBsAg+/HBV DNA-献血者经2次随访检测,有91.04%(61/67)成功归队;39例HBsAg-/HBV DNA+献血者经复查,有79.49%(31/39)成功归队;45例抗-HCV+/HCV RNA-献血者,有73.33%(33/45)成功归队;2例抗-HCV-/HCV RNA+献血者追踪复查确认为抗-HCV-/HCV RNA-。该153例随访复查献血者,总的合格归队率为83.01%(127/153)。其中有2例献血者在第2次随访(6个月后)才出现阳性结果。结论献血者中存在HBV、HCV感染康复期群体,也存在HBsAg、抗-HCV指标检测"假阳性"结果,开展献血者归队策略有利于血筛检测结果确证、减少血源流失、完善献血后续服务;本研究也为反应性献血者复检归队的科学管理程序、复检模式、间隔时间提供了实践与理论支撑数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石河子市无偿献血者中血液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阳性模式的种类与分布,探讨ALT与HBsAg、抗-HCV、抗-TP阳性模式彼此的相关程度,试图寻找有效的筛检模式,为筛检献血者提供理论数据支持,保证血液安全。方法调查2006~2010年46 999例石河子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指标数据,对ALT阳性模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0年46 999例石河子市无偿献血者总阳性人数为2 558例,其中ALT阳性1 475例,HBsAg阳性511例,抗-HCV阳性406例,抗-TP阳性166例。在ALT阳性模式中,ALT单项阳性率94.85%,ALT与HBsAg双项阳性率2.57%,ALT与抗-HCV双项阳性率1.41%;在HBsAg阳性模式中,HBsAg单项阳性率90.28%;在抗-HCV阳性模式中,抗-HCV单项阳性率89.82%。结论 ALT与HBsAg关联程度强于ALT与抗-HCV,建议加强献血前的ALT与HBsAg的筛检,以有效降低复检阳性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海西州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的分布特征和无偿献血者的血液安全状况,以便预防和控制疾病经血液传播。方法采用ELISA等方法对HBsAg等5项血液检测指标检测,并对其结果分析。结果海西州2005~2010年无偿献血人群中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及总不合格比例分别为(331/6 277)(、23/6277)(、20/6 277)(、1/6 277)(、47/6 277)(、422/6 277)。结论 ALT的不合格率最高,须在献血前加强宣传,嘱献血者献血前注意休息、清淡饮食、避免饮酒;其他检测指标阳性率较低,属于低发流行地区。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锡林浩特地区蒙古族、汉族献血人群5项传染性标志物感染状况。方法对2007年5月~2009年5月蒙、汉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标本12 844人(份),进行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等5项传染性标志检测,统计不合格数和不合格率,并用χ2检验比较。结果检测总不合格率为2.95%,其中蒙古族献血人群血液检测不合格率为2.79%。汉族献血人群血液检测不合格率为3.14%,ALT、HBsAg、抗-HCV、抗-HIV不合格比例比较,χ2分别为6.66、4.87、8.12、4.60、2.51,均为P<0.05。结论本地区蒙古族献血人群5项传染性标志检测不合格率低于2002年3月~2006年5月水平,其中HBsAg、抗-HCV、抗-HIV不合格率在蒙、汉族献血人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梅毒检测蒙、汉族献血人群感染率较低(0.28%、0.44%),蒙、汉族献血人群ALT不合格率较高(1.58%、1.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克拉玛依市无偿献血人群中5项感染性指标的感染状况,保证血液采集充足安全,减少血液浪费。方法对2007~2010年本市无偿献血者ALT、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5项感染性指标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5项感染性指标检测总阳性率为5.16%,其中ALT、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36%、0.54%、0.55%、0.27%、0.59%,除抗-HIV组(P>0.05)外,ALT、HBsAg、抗-HCV和梅毒抗体各年的不合格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献血知识宣传,巩固无偿献血者队伍,发展固定无偿献血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安康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检测结果,为无偿献血者的招募和HCV感染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8年安康地区无偿献血者的一般资料及抗-HCV血液标本的检测结果,从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9-2018年安康地区无偿献血者共239 865例,抗-HCV阳性例数为516例。安康地区无偿献血者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献血次数组间抗-HCV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安康地区无偿献血者不同性别、婚姻状况组间抗-HCV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康地区在献血招募时,仍需加强重点人群健康宣传教育,从低危献血人群中招募献血者,建立稳定的固定献血者队伍,不断提高血液检测质量,为临床提供安全可靠的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万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传染病情况,为无偿献血招募方式和招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从而达到减少血液报废,保护血液资源,提高血液安全性的目的。方法收集2008~2013年万州地区无偿献血者相关数据。献血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采用胶体金测试条进行筛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采用干式化学法筛查。献血后ALT采用速率法进行检测,测定值小于或等于40U判为合格。自2013年8月起,以男性ALT≤50U和女性ALT≤40U判为合格标准。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和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结果无偿献血者共259 004人次,其血液感染性指标检测总不合格率为5.96%。各检测项目不合格率从高到低依次为ALT、抗-TP、HBsAg、抗-HCV、抗-HIV。团体招募预约采血方式血液感染性指标检测不合格率(6.14%)高于街头采血不合格率(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技术人员、公务员、个体血液感染性指标检测不合格率分别为8.69%、7.49%、7.05%,均高于学生、军人、医务人员、农民血液感染性指标检测不合格率(2.69%、4.24%、5.48%、5.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盲、研究生、高中、初中、小学文化程度者血液感染性指标检测不合格率分别为8.89%、6.70%、6.22%、6.11%、6.05%,均高于中专、本科、大专文化程度者血液感染性指标检测不合格率(5.65%、5.71%、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一步提高ALT和HBsAg筛查的准确性,增加献血前抗-TP筛查,将有利于减少血液报废和保护血液资源。巩固和发展大学生与医务人员献血,大力宣传、动员和发展农民献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回顾分析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方法 对河源市30 614名无偿献血者血液ALT,HBsAg,抗-HCV,抗-TP和抗-HIV检测结果采用χ2检验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五个项目的总不合格率为4.06%.其中ALT不合格率为1.31%,HBsAg不合格率为1.21%,抗-TP不合格率为1.06%,抗-HCV不合格率0.41%.抗-HIV不合格23例,经省疾病控制中心确认均为阴性.结论 该站欲进一步提高血液质量,需建立长期固定的无偿献血队伍,同时可增加ALT和抗-TP采血前筛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