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迎  肖勤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4):2025-2025
目的 探讨大学生抑郁症患者的人格特征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EPQ中文版和EMBU中文版对5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诊断的大学生抑郁症患者(抑郁组)和50例正常健康大学生(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大学生抑郁症组在4个维度上的测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都存在显著差异,抑郁组掩饰性的得分显著低于正常组,而外倾性、神经质、精神质维度均高于正常组.神经质与父母教育方式中惩罚严厉、过干涉过保护、拒绝否认呈正相关,掩饰性同父母惩罚严厉及母亲拒绝否认呈负相关.结论 大学生抑郁患者的个性缺陷与父母不良的教育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男性犯罪青少年人格与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为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教育改造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家庭环境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对218名男性犯罪青少年和211名普通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犯罪青少年的神经质、精神质得分显著高于中学生(P<0.001),犯罪青少年外倾性、神经质、精神质各维度与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存在多项相关关系(r=-0.136~-0.417,0.149~0.374),家庭娱乐性对外倾性有正向预测作用,母亲情感温暖理解、亲密度对神经质有负向预测作用,矛盾性、父亲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对神经质有正向预测作用,母亲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矛盾性、母亲偏爱被试、父亲拒绝否认对精神质有正向预测作用(P均<0.05或<0.01)。结论 犯罪青少年具有高神经质、高精神质人格特征,其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对人格具有特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张家港市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现状、影响因素及其与学生人格间的相关关系,为改善父母教养方式,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可参考的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张家港市2所重点中学8个班(每校4班)的285名高一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及一般资料调查表的问卷调查。结果张家港市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的惩罚严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和母亲的过度干涉保护、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等教养方式的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常模(P<0.01),而父亲的过度干涉和过度保护水平低于全国常模(P<0.01)。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子女的情绪稳定性呈正相关,过度干涉、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与子女的情绪稳定性呈负相关;父亲的拒绝否认、母亲的过度保护与子女的精神质以及母亲的过度保护、拒绝否认与子女的性格外向性均存在相关关系。结论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其子女的情绪稳定性和精神质等人格特点紧密相关,改善教养方式需要得到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相似文献   

4.
非意愿妊娠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非意愿妊娠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621名到青春期生殖健康服务门诊就诊的青少年进行了测评。结果:妊娠组与非妊娠组青少年在父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因子上差异显著(P<0.05~0.001),妊娠组青少年的父亲表现出较少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关心,过多的惩罚严厉及拒绝否认;两组在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过干涉过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因子上差异显著(P<0.05~0.001),妊娠组青少年的母亲表现出较少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关心、过干涉过保护、过多的拒绝否认及惩罚严厉。结论:青少年非意愿妊娠的发生与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王晶莹  焦锋 《卫生软科学》2011,25(6):419-420
[目的]分析犯罪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国常模的差异.[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276名犯罪青少年进行集体测查,将犯罪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与常模比较.[结果]犯罪青少年与常模在除父母偏爱因子以外的其他9个因子得分上均表现出差异,犯罪青少年在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得分上明显低于常模组,在拒绝否认、过分干涉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学生良性竞争态度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竞争态度量表(中国版)对某校25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在父亲的教养方式中一睛感温暖因子与良性竞争态度得分呈显著正相关,惩罚和严厉因子、拒绝否认因子与良性竞争态度得分呈显著负相关。在母亲的教养方式中,情感温暖和理解因子与良性竞争态度得分呈显著正相关,拒绝否认因子、惩罚和严厉因子与鼬陛竞争态度得分呈显著负相关。父亲否认拒绝和母亲惩罚严厉对良性竞争态度有预测作用。[结论]父母教养方式与良性竞争态度之间存在一定联系,父母教养方式的某些因子对良性竞争态度有一定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356名医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医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方法应用EMBU与SCL-90结合表,对某校356名医学生进行父母教养方式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男女生的父亲惩罚严厉及偏爱被试差异有显著性;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父母情感温暖、惩罚严厉、过干涉过保护因子及母亲拒绝否认差异有显著性(P<0.05).父亲情感温暖与SCL-90得分呈负相关性,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惩罚严厉、母亲拒绝否认与SCL-90得分呈正相关性.结论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心理健康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不良的教养方式可增加子女心理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人格特征和精神症状的影响,为确立科学的教养方式、以提高其防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估量表、中国人人格问卷、简明精神症状量表对93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和93名健康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不同教养方式与患者人格特征、精神症状的关系。结果 (1)患者组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患者组父亲教养中的惩罚严厉、偏爱、拒绝否认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患者组母亲教养方式中的过分干涉、偏爱、拒绝否认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精神分裂症患者人格特征和精神症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一些因子相关。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人格特征和精神症状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创造性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的特点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威廉斯创造倾向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对安徽350名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小学生的四种创造性人格的平均等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母亲情感温暖,理解与好奇心存在显著正相关;母亲拒绝否认与惩罚严厉都与想象力存在显著正相关;父亲教养方式各维度与小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各维度及总分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相关.[结论]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小学生创造性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和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暴力型罪犯人格的影响。方法采用人格诊断问卷(PDQ-4+)、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176名暴力型罪犯(研究组)及189名普通人群(对照组)进行调查,分析父母教养方式对人格诊断总分的影响。结果人格障碍研究组总评分(41.38±13.05)高于对照组(26.15±14.16),且各分型得分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家庭教养的方式评分中,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父亲过度保护得分低于对照组,父母的惩罚严厉、父母的拒绝否认得分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研究组的人格诊断问卷总分与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呈负相关(r为-0.376、-0.329,P值均0.05),与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父亲的过分干涉、过分保护及母亲的偏爱呈正相关(r=0.154~0.363,P0.05);研究组的多元线性回归显示父母亲的情感温暖及理解、惩罚严厉、拒绝否认一定程度上影响暴力型罪犯人格特征的形成(P值均0.05)。结论暴力型罪犯人格存在明显偏离,与不良的养育方式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