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介绍和分析1例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从而分析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病临床特点主要为贫血以及嗜酸细胞破坏后释放出大量细胞因子引起全身各脏器损害的相关症状,细胞遗传学改变为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受体基因(FIPlLl/PDGFRa)阳性,预后不佳,患者放弃治疗.结论: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点除有白血病表现外,主要为嗜酸细胞浸润各脏器,遗传学上有嗜酸性粒细胞克隆性增殖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正>1病例报告患者,女,24岁,公务员,因进行性乏力50余天,加重10余天,发现白细胞增高6d入我院血液科。患者于50d前从事体力活动后出现乏力,进行性加重,10余天前日常活动即感乏力,在当地医院多次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计数(WBC)26~29.6×  相似文献   

3.
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属少见型白血病,而以单纯贫血为临床表现的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更为少见.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27岁,农民.因面黄乏力2个月,于6月21日入院,曾在院外诊断为缺铁性贫血,服用补铁剂无效.查体:重度贫血貌,巩膜无黄染,胸骨无压痛,肝脾淋巴结未触及,皮肤黏膜(-).实验室检查:血象:Hb 44 g/L,WBC 4×109/L,BPC 70×109/L,N 0.34,L 0.36,幼稚粒细胞占0.30.  相似文献   

4.
5.
张晓斌  朱芸  郝冀洪  张静 《临床荟萃》2008,23(4):243-243
患儿,女,5岁,主因发热,常下午及夜间发热,体温最高达39.6℃,到当地医院就诊,予"地塞米松、洁霉素"肌肉注射1周(地塞米松每次2~3 mg,间断使用4次),效果不佳.随后到当地县医院就诊,查体:胸透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6.
正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ESs)是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特点,累及多个器官包括心脏的一组疾病~([1-2])。1病例患者,女,82岁,2016年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视物模糊、视物变形,右眼明显,外院诊断为"老年性黄斑变性",予以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近2周来自感视物模糊加重,  相似文献   

7.
陈丽娜  蒋志相 《新医学》2003,34(4):253-253
患者,男性,18岁,未婚。因乏力1周,低热3日于2001-08-10入院。10日前曾有一过性皮疹史,自行消退。同性恋史1年,肛门性交史1年。体格检查:体温38.0℃,全身皮肤、黏膜无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如黄豆大小、质地中等、边界清楚、无压痛、可活动。肝肋下2.0cm、质地中等、边缘钝、无压痛,脾肋下4.0cm。肛周黏膜糜烂、破损。血红蛋白124g/L,红细胞4.6×1012/L,白细胞68.6×109/L,中性粒细胞0.04,淋巴细胞0.09,嗜酸性粒细胞0.87,可见大量幼稚嗜酸性粒细胞,血小板312×109/L。肛周黏膜破损组织行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找到梅毒螺旋体。梅毒螺旋体血凝…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HES)各亚型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尤其是骨髓及外周血涂片中嗜酸性粒细胞的形态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7-2020年63例HES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复检外周血和骨髓涂片中嗜酸性粒细胞的形态学特征.结果 63例H ES患者中有反应性HES患者54例,特发性HES患者9例.反应性...  相似文献   

9.
正嗜酸粒细胞白血病是以高嗜酸细胞为特征的克隆性的细胞遗传学异常病变。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按形态学分为3种类型:原始细胞型,幼稚细胞型和成熟细胞型。本病发病急,具有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症状:发热、乏力、贫血、皮肤紫癜,需要排除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结缔组织病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嗜酸粒细胞增多,结合骨髓涂片和活检以及组化检查。慢性型者常  相似文献   

10.
11.
12.
患者女,56岁.因"反复上腹痛,恶心、呕吐、腹泻6 d"入院.患者在入院前1 d凌晨睡眠中无明显诱因感上腹出现持续性剧痛,恶心并出现呕吐多次,呕吐物为胃液与当晚少量食物残渣,解黄色水样便,未见黏液与脓血,未见返酸、暖气,呼叫"120"后于某门诊就诊,诊断为"急性胃肠炎"并给予抗感染和对症治疗,症状有所好转后离院,次日再次因上述症状复发到我院就诊,收治于我院消化内科.  相似文献   

13.
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1 病历要 女,35岁。因左下肢肿痛20d余为主诉于2004—11—05入院。查体:BP105/60mmHg,T35.6℃,P100次/min,R16次/min,全身皮肤散在荨麻疹,无出血点及瘀斑,口唇无发绀,无颈静脉怒张,胸骨无压痛,双肺呼吸音清,HR100次/min,节律齐,心界不大,各瓣膜听诊区未听到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不大,四肢肌力正常,左下肢肿胀,双足背动脉搏动正常。左下肢静脉彩超示:左髂外静脉及左下肢深静脉内血栓形成,肝、胆、脾、胰、双肾、膀胱及子宫、附件均未见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ST—T无异常,心脏彩超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5.
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表现为中度及以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伴有组织和器官的损害。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原因很多,大体上可被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及特发性[1]。淋巴瘤引起的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属于继发性,文献上报道较少,一般为个例报道。本次研究报道1例套细胞淋巴瘤伴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8岁,10余日前进食可疑不洁食物后出现腹泻,为水样便,无黑便或鲜血便,无黏液脓血便,一日内腹泻三十余次,伴腹痛,无发热、盗汗、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一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以下简称酸增),并温习了有关资料。本病在国内较少见,仅在邓家拣主编的《临床血液学》一书中有过报导。本例酸增与其它能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某些疾病特别是成熟细胞型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很难区别,容易造成细胞学误诊。现综述如下,以供同道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17.
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Idiopathic 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IHES)为—种少见病^[1,2],我科收治1例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信泽涛  张静  房钊 《临床医学》2009,29(12):120-120
5年中我院收治3例嗜酸性粒细胞型胃溃疡患者,其中1例胃溃疡达5处,面积较大。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病因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5月至2009年11月住院的18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资料。结果病因主要为结缔组织病6例、过敏性疾病6例、感染性疾病2例、原因不明的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IHES)2例。除恶性肿瘤2例外,经治疗其他16例均预后良好。结论继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者治疗,首先应给予病因治疗,必要时辅以糖皮质激素对症治疗,常能收到较满意疗效;对于原因不明的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IHES)并发多脏器功能损害患者治疗,应给予糖皮质激素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中国商品名:格列卫)联合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62岁.因头晕、头痛1个月,加重伴低热2日于2004-07-19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痛、咽痛,无发热、耳鸣、呕吐及抽搐,在当地医院查血常规未见异常,经抗感染治疗(具体药物不详)后,头痛、咽痛消失,但头晕进行性加重,近两日出现低热.患者既往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