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加热湿化器在气管插管拔管前氧疗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加热湿化器在气管插管拔管前氧疗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ICU气管插管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加热湿化器给氧法患者32例,采用湿化瓶鼻导管吸氧、定时间断气道湿化法32例,观察两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及气道应激反应、患者舒适度。结果:加热湿化器给氧法患者痰液粘稠度、气道高反应、患者舒适度明显优于湿化瓶鼻导管吸氧、定时间断气道湿化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热湿化器给氧法能持续保持良好气道湿化,提高患者舒适度及氧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气道湿化效果的影响.方法:将48例EICU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观察组22例,对照组给予人工鼻加湿化上氧,观察组给予费雪派克湿化氧疗系统湿化气道.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效果、舒适度、吸痰费用、气道湿化7 d后痰细菌培养分类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效果、舒适度、吸痰费用、气道湿化7 d后痰细菌培养分类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费雪派克湿化氧疗系统湿化气道明显优于人工鼻加湿化上氧,可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率及气道并发症,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轻工作量.  相似文献   

3.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护理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气管切开是临床上为解决呼吸道梗阻,保持呼吸道通畅,救治危重患者的一项重要措施。正常情况下,鼻腔、咽腔及呼吸道均对吸入的气体有加温和湿化作用,气管切开后,吸入气体未经上呼吸道湿化而直接进入下呼吸道,导致呼吸道黏膜干燥的发生率高达30%-66%,从而导致气道黏膜损伤、纤毛运动受限、痰痂堵塞、肺部感染率升高等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4.
持续气道湿化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持续气道湿化对预防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微量注射泵控制,持续、均匀地气管套管内滴入湿化液,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肺部感染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持续气道湿化法可降低痰液黏稠度,保护气道黏膜,有效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丁汀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4):40-41
目的:探讨人工鼻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人工鼻替代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比较两组患者呼吸道刺激征、痰培养阳性率及呼吸道湿化效果、气道阻力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呼吸道刺激征、痰培养阳性率及呼吸道湿化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工鼻具有良好的湿化、温化、过滤作用,能促进痰液排出,可以减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脑出血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应用2种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5例脑出血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雾化器接面罩半封闭持续氧气雾化吸入气道湿化法,对照组采用持续滴注0.45%生理盐水气道湿化,比较2组肺部感染、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情况。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雾化器面罩半封闭持续氧气雾化吸入气道湿化法效果优于持续滴注0.45%生理盐水气道湿化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比较两种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探讨最佳气道湿化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1~9月气管切开患者40例,以2012年1~4月的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气道内间断滴入湿化法;2012年5~9月的20例作为试验组采用输液泵持续湿化法,比较两组患者湿化效果。结果:试验组痰液稀薄,无痰痂出现,无气道黏膜损伤,肺部感染发生例数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切开患者采用输液泵持续湿化气道的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能有效防止痰痂,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持续湿化与间断湿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能防止呼吸道黏膜干燥,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是改善通气功能的一项有效措施。我科于1997年1月~2004年4月对微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与间断湿化2种方法进行了效果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气管切开患者应用输液泵持续气道湿化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输液泵持续输注液体进行气道湿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输液泵持续输注液体进行气管套管内湿化,观察痰液的粘稠度及量。结果:患者未出现因套管口痰痂形成所致的气道阻塞。结论:输液泵持续输注液体进行气道湿化可有效防止气道阻塞。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恒温湿化给氧在心脏外科术后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例心脏外科术后行气管切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10例。恒温湿化组给予恒温湿化给氧;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鼻导管法给氧,对2组给氧前,给氧后30、60 min,12、24 h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末梢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进行比较,并观察痰痂及肺部感染的情况。结果恒温湿化组各时段的PaO2和SpO2均高于对照组,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及痰痂的形成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恒温湿化给氧法能更好的提高人工气道患者的氧疗效果,同时减少人工气道患者氧疗时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型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对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儿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儿56例,所有忠儿在气管切开前均无肺部感染。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8例。实验组采用新型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对氧气进行加温湿化,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人工气道湿化法。观察两组气管切开后痰液粘稠度,痰痂形成的例数及肺部感染率,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实验组痰液粘稠度Ⅰ°、Ⅲ°例数及痰痂形成例数、吸痰次数均少于对照组,最初两周内实验组肺部感染率多重耐药菌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且感染时间迟,(P均〈0.05)。比较两组氧疗后24h及48hPaO2、PaCO2、SpO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使用新型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减少了下呼吸道感染率,提高了患儿氧疗舒适度和疗效。  相似文献   

12.
改良呼吸机管路在机械通气患者氧疗中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改良呼吸机管路在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前氧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3—12月收治的63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实验组应用改良呼吸机管路给氧法,对照组采用间断气道内滴注湿化法,观察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痰痂形成、呼吸道刺激征、气道出血、肺部感染、日吸痰次数及日吸痰量。结果改良呼吸机管路给氧患者在血氧饱和度、痰液黏稠、痰培养阳性等各方面明显优于间断气道滴注湿化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5.45,6.91,5.67;P〈0.05)。结论改良后呼吸机管路给氧气道湿化效果好,能够提高患者舒适度及氧疗效果,可以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率及相应的气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脱机后使用高流量湿化氧气治疗后的效果。方法选择28例建立人工气道脱机后的患者为实验组,采用高流量湿化氧气治疗进行气道湿化;同期27例建立人工气道脱机后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湿化瓶鼻导管吸氧、定时间断气道湿化。结果实验组在痰液黏稠度、呼吸道刺激、肺部感染等方面低于对照组,气道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流量湿化氧气治疗在建立人工气道脱机后的患者中湿化效果满意,肺部感染率较低,氧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气管内持续微泵推注湿化法与气管内间断滴药湿化法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观察组25例气管切开患者应用持续微泵推注湿化法湿化气道;对照组24例用气管内间断滴药湿化法湿化气道,2组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肺部感染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明显。结论持续性气管内滴药法的效果优于传统的间断气管内滴药法,且可明显节省气道湿化的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气管内持续微泵推注湿化法与气管内间断滴药湿化法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法,观察组25例气管切开患者应用持续微泵推注湿化法湿化气道;对照组24例用气管内间断滴药湿化法湿化气道,2组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肺部感染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持续性气管内滴药法的效果优于传统的间断气管内滴药法,且可明显节省气道湿化的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R 850湿化系统在非人工气道氧疗湿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外科ICU面罩吸氧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实验组采用MR 850自动控温加热湿化器连接RT 308湿化氧疗管路对氧气进行加温湿化,对照组采用普通气泡式氧气湿化装置.监测比较氧疗24 h后两组呼吸频率、PaO2、SpO2、心率及痰液黏稠度变化.结果:两组呼吸频率、PaO2、SpO2、心率、痰液黏稠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MR 850自动控温加热湿化器可提高氧疗效果和舒适度,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减少呼吸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排痰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气管切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取氧疗湿化管路(RT 308管路)进行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T管雾化器进行气道湿化,观察比较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对痰液黏稠度、气道湿化效果、清理呼吸道痰液间隔时间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者痰液黏稠度Ⅰ度、Ⅱ度及Ⅲ度分别为65%,30%,5%,优于对照组的10%,5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1,P<0.05);观察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2,P<0.05);观察组呼吸道清理间隔时间为(3.32±1.72)h,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2± 1.2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52,P<0.01).结论 使用RT 308管路气道湿化的患者痰液的黏稠程度较低,湿化效果满意,清理呼吸道痰液间隔时间延长,优于T管雾化器的气道湿化效果,减少了由于反复吸痰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18.
人工鼻和输液泵持续湿化用于人工气道患者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人工气道湿化过程中,不同湿化方法的选择对湿化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2月-2009年12月在我院应用人工鼻的人工气道患者52例,以方便抽样的方法分为实验组29例和对照组23例.实验组采用输液泵持续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注射器间歇滴注湿化,湿化液均采用0.45%氯化钠溶液125 mL+5%碳酸氢钠125 mL+氨溴索30 mg进行气道湿化.结果 实验组的湿化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相关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气道机械通气中采用输液泵持续气道湿化,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效果确切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明显优于传统的气道内定时、间断注入湿化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使用人工鼻联合持续气道湿化技术湿化液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气道湿化量对使用人工鼻联合持续气道湿化技术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我院重症医学科80例使用人工鼻联合持续气道湿化技术的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0例通过评估病人痰液情况随时调整湿化量,痰液黏稠度Ⅰ度以2~4ml/h、Ⅱ度以4~6ml/h、Ⅲ度以6~8ml/h的速率泵入;对照组40例直接以2ml/h的速率泵入湿化,对两组患者的湿化效果、气道黏膜出血、痰痂形成情况、刺激性咳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导管更换频次、平均每例每天吸痰次数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湿化效果好,气道黏膜出血、痰痂形成情况、导管更换频次、平均每例每天吸痰次数减少,刺激性咳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采用人工鼻联合持续气道湿化技术,通过评估痰液黏稠度,及时调整湿化量,保证了人工气道的湿化效果,有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效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