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实验室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分析评价。方法依据CNAS-TRL-001:2012《医学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达》,以室内质量控制评定实验室测量复现性,以有证参考物质(CRM)评定偏倚,以测量复现性和偏倚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结果高、中、低值扩展不确定度(k=2)分别为0.99、1.14、0.94(对数值),相对扩展不确定度(k=2)分别为9.15%、24.7%、31.1%。结论以复现性和偏倚评定HBV-DNA测量不确定度方法有效可行,适合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适合实验室之间测量不确定度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定原子吸收法测定全血中铅浓度的测量不确定度,寻找实验室中简便易行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方法收集襄阳市中心医院医学检验部2011年1~6月室内质控数据和2011年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2次室间质评结果,依据“自上而下”的方法评定钨舟原子吸收法测定全血中铅浓度的不确定度。结果原子吸收法测定全血铅浓度时的实验室内测量结果复现性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为6.2%;偏移引入的相对测量不确定度为5.55%;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8.29%;犽=2,包含概率(P)=95.45%时,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16.58%;当血铅浓度为200.0μg/L时,扩展不确定度为33.2μg/L,全血中铅浓度的不确定度报告为(200.0±33.2)μg/L。结论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能方便地评定原子吸收法测定全血铅浓度的测量不确定度,也适用于实验室中参加了室间质评并进行了合适的室内质控的其他定量测定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影响测量不确定度的因素,评估实验室检测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依据测量不确定度对测量进行合格评定,进一步提高检验结果的质量。方法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评定与测量过程相关的实验室检测项目检验结果的不确定度,利用实验室内测量复现性数据评定测量不确定度,利用各实验室提供的各检测项目的质控数据分别计算测量平均值、标准偏差(s)和变异系数(CV)。结果 s和CV在数值上与实验室内测量复现性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和实验室内测量复现性引入的相对测量不确定度相等,得出5个实验室各个检测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各分量。结论利用从室内质控中获得的测量数据计算出的s和CV可以真实、可靠地反映检测数据的分散性,依此可以评估检测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定血常规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探讨室内质量控制(IQC)数据结合参加希森美康网络通讯系统(SNCS)的比对数据进行不确定评定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参照CNAS-TRL-001文件,对白细胞(WBC)计数、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b)测定、红细胞比积(HCT)、血小板计数(PLT)等5个血常规项目,采用IQC数据评定实验室内测量复现性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分别采用能力验证(PT)数据和SNCS数据评定偏移(bias)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计算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度及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并比较PT数据和SNCS数据所得出的评定结果。结果各项目利用IQC数据结合PT数据评定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从水平1到水平3依次为:WBC(10.02%、7.24%、7.04%);RBC(2.40%、1.72%、1.92%);Hb(3.54%、2.56%、2.50%);HCT(4.12%、3.18%、2.86%);PLT(15.36%、8.86%、7.94%)。各项目利用IQC数据结合SNCS比对数据评定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从水平1到水平3依次为WBC(11.66%、7.34%、6.40%);RBC(2.26%、1.60%、1.64%);Hb(3.36%、2.36%、2.10%);HCT(3.36%、3.04%、3.18%);PLT(13.34%、8.36%、7.14%)。结论血常规项目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符合其目标不确定度的要求,可以采用IQC数据结合SNCS数据进行血常规项目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自上而下(top-down)"方法评定北京市49家三级医院临床实验室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常规检验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鉴别并分析其主要来源。方法应用"top-down"方法,通过酶学参考测量程序赋值的人血清和实验室室内质控数据评估酶学检验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以常规实验室重复测量赋值血清10次数据评估偏移引入的相对测量不确定度分量[ucrel(bias)];以连续3个月实验室室内质控统计数据评定实验室内复现性引入的相对测量不确定度分量[urel(RW)];再通过ucrel(bias)和urel(RW)计算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rel)和相对扩展不确定度(Urel)。结果 49家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结果显示:对于CK、LDH、GGT 3个指标,在合成ucrel(bias)的3个分量中,测量平均值与赋值血清定值的相对偏移量值(brel)是ucrel(bias)的主要来源。3个指标ucrel(bias)引入的不确定度均大于urel(RW)引入的不确定度;ucrel(bias)的离散度亦明显大于urel(RW);并依CK、LDH、GGT次序顺序增大。CK、LDH、GGT指标Urel的中位数和四分位数分别为8.72%(6.08%,12.26%)、9.45%(6.66%,16.68%)、9.90%(6.28%,21.29%);若修正偏移,Urel将会有相当程度的改善,中位数和四分位数分别为4.77%(3.84,7.41%)、5.50%(4.06%,7.35%)、4.68%(3.56%,6.31%)。检测系统分组数据显示:依组成分组,其组间平均brel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据校准品分组,LDH、GGT指标组间平均brel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rel是实验室主要不确定度来源;使用某厂家校准品或不使用校准品的分析系统是产生偏移的主要因素。统一评估测量不确定度是改善酶学检验结果实验室间可比性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7,(12):1096-1099
目的对气相色谱内标标准曲线法检测消毒剂中乙醇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方法乙醇消毒剂样品进行定值测定后,依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相关指导文件,分析测量过程中可能的不确定度来源,计算测量结果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气相色谱内标标准曲线法测得乙醇消毒剂含量为(70.7±1.9)%。结论对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贡献较大的分量是标准工作溶液的制备、标准曲线拟合及样品浓度测定、重复性测定等过程引入的不确定度,而标准储备溶液制备、样品的称量、定容及二次定容等过程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则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测定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 DNA)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批内不精密度和批间不精密度数据评定A类不确定度,采用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的室间质评(EQA)数据评定B类不确定度; 根据A类和B类不确定度结果确定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 利用不确定度进行HBV DNA检测结果的比较,并建立不确定度报告模型。结果 采用EQA靶值评定偏移引入的不确定度Ubias,以偏移与偏移的标准差评定偏移的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U1(k=1.96,n=2)在检测值为103和106 IU/ml时分别为0.330 2和0.249 6,而以方法和实验室偏移评定偏移的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U2分别为0.307 6和0.239 4; 采用同方法组均值评定Ubias,U1分别为0.315 9和0.230 4,U2分别为0.292 2和0.219 3。如前后两次检测结果均在本实验室测量,取U为0.330 2,两者差值≥0.46(LOG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荧光定量PCR测定HBV DNA引入扩展不确定度使结果具有可比性,有助于临床对患者体内病毒复制水平及抗病毒疗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top-down法评定血清阴离子间隙不确定度的初步研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决策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应用top-down法评定不确定度,先对有证参考物质(CRM)K+、Na+、CL-、HCO3-浓度进行测定,然后将K+、Na+、CL-与HCO3-的相对合成不确定度合成得到血清阴离子间隙(AG)的相对不确定度,最后将AG的相对不确定度乘以包含因子2得到在95%置信水平下相应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结果低、中、高浓度AG的相对合成不确定度分别为10.62%、6.36%、3.93%,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21.24%(k=2)、12.72%(k=2)、7.86%(k=2)。结论应用top-down法评定AG不确定度具有可行性,其可判断患者两次测量结果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或判断患者检测结果是否超出参考范围提供依据,对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5189实验室认可要求,评估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检测程序的测量不确定度。方法采用室内质控获得的中间精密度计算HBV-DNA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采用卫生部室间质量评价结果计算HBV-DNA偏倚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将二者合成计算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 HBV-DNA在室内质控水平为4.03(对数的倒数)时实验室内测量重复性引入的相对测量不确定度为3.45%,HBV-DNA偏倚引入的相对测量不确定度为5.27%。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6.30%;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12.60%;而HBV-DNA在该水平的相对测量不确定度可表示为(4.03±12.60)%。结论 HBV-DNA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程序的测量不确定度可作为检验结果质量持续改进的依据,并用于解释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GUM)与蒙特卡洛法(MCM)评定本室条件下国际临床化学与检验医学联合会(IFCC)37℃肌酸激酶(CK)参考测量程序的不确定度,比较两种评定结果并尝试寻找适用的酶学参考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模式。方法按照IFCC参考方法测定样品RELA2012KSA中CK活性水平,寻找测定过程中各不确定度来源,确定本室酶学参考测量模型。用GUM法与MCM法评定3次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并以自适应MCM法对GUM法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本室实验条件下,CK活性测定不确定度来源主要有修正后的反应速率、总体积比、样品复溶体积、比色皿光径、摩尔吸光系数、反应温度与pH值及监测波长的偏离等。CK单次测定GUM法不确定度评定结果为(260.0±12.2)U/L,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4.7%,3次测定结果的95%概率对称包含区间分别为(247.829 5,272.094 7)U/L、(246.938 8,270.923 6)U/L、(246.495 1,269.857 5)U/L,均值的不确定度评定结果为(259.0±7.0)U/L,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2.7%。3次CK测定MCM法不确定度评定结果为输出量估计值,分别为260.0、259.0、258.2 U/L,95%概率对称包含区间分别为(248.753 2,271.535 7)U/L、(247.746 9,270.418 0)U/L、(247.303 9,269.330 8)U/L。用MCM法验证GUM法包含区间,3组绝对偏差dlow与dhigh值均大于数值容差0.05,GUM法结果未通过MCM法验证。结论 MCM法结果更为准确,可用于结果报告。GUM法结果经MCM法验证其质量后,可用于发现各不确定度来源对参考测量质量的影响,提高实验室质量改进效率。联合应用GUM法与MCM法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可作为酶学参考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案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血清三酰甘油(TG)为例,探讨临床生化检验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方法建立测量血清TG水平的参考测量程序,使用"bottom-up"的方法对各不确定度分量的来源进行分析,并对各不确定度分量分别进行评定。通过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进一步计算获得血清TG水平的测量扩展不确定度。结果实验室测量得到朗道常规生化质控水平2TG的平均水平为1.10 mmol/L,合成标准测量不确定度结果为0.04mmol/L,在95%CI其水平的测量不确定度为(1.10±0.09)mmol/L,k=2;实验室测量得到朗道常规生化质控水平3TG的平均水平为2.96mmol/L,合成标准测量不确定度结果为0.04mmol/L,在95%CI其水平的测量不确定度结果为(2.96±0.20)mmol/L,k=2。结论建立了血清TG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为临床生化检验不确定度的评定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对于促进临床实验室管理标准化,提高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一种合理评定基于离子色谱技术建立的血清电解质参考测量程序测定结果不确定度的评估方法。方法参照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1135-2005《化学分析测量不确定度评定》、CNAS-GL06《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的评估指南》,从样本峰面积、标准溶液浓度修正因子、样本处理修正因子和测量重复性4个方面评定2014年参考实验室外部质量评价计划(RELA)-A样本中钠、钾、镁、钙离子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结果 2014年RELA-A样本中钠、钾、镁、钙的水平分别为3 177.79、228.84、48.95、127.01 mg/L,标准不确定度分别为5.66、1.38、0.38、0.75 mg/L,扩展不确定度(k=2)分别为11.33、2.76、0.75、1.50 mg/L。结论依据国际检验医学溯源联合委员会(JCTLM)推荐的血清电解质参考测量程序建立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可满足临床实验室对血清电解质参考测量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方法,指导临界值附近结果的分析判断。方法引入数学模型对血清中ALT临界值标本进行测量,分析不确定度分量来源并分别进行评定,进一步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该次检测不确定度结果为血清中ALT水平为(52.4±1.114)U/L,包含因子k=2,置信概率P≈95%。结论建立血液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程序,对于临界值标本结果的判断尤为重要,提高了检测结果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使用室内质控数据与"能力验证(PT)"数据评估临床实验室酶学项目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γ-谷氨酰转移酶(GGT)检测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以找出引入不确定度的主因。方法北京市临床检验中心(BCCL)收集北京地区三级医院医学检验科CK、LDH、GGT项目同一时间段2个浓度连续3个月的室内质控数据,以各实验室室内质控数据评定实验室内测量复现性引入的相对测量不确定度[U_(rel)(R_W)];同时收集各实验室2011~2013年连续6次的PT数据,用以评定偏移引入的相对测量不确定度[Ucrel(bias)]。再通过U_(rel)(R_W)与Ucrel(bias)两个分量计算相对合成不确定度(Ucrel)和相对扩展不确定度(U_(rel))。结果测量不确定度评估结果显示,47家三级医院检验科U_(rel)(R_W)的中位数与四分位间距分别为CK:2.33、1.70,LDH:2.69、1.58,GGT:2.30、1.43;Ucrel(bias)的中位数与四分位间距分别为CK:3.92、2.40,LDH:4.84、3.17,GGT:4.33、2.70。整体而言,Ucrel(bias)明显大于U_(rel)(R_W)。CK、LDH、GGT在浓度分别为(235.3±28.5)、(234.7±26.6)、(55.0±3.0)U/L时,3个项目的U_(rel)分别为CK:10.29、5.56,LDH:12.00、6.36,GGT:10.77、4.96。结论基于室内质控与PT数据评估测量不确定度是适合目前临床实验室现状的一种简单可行的方式,减少和控制RMSrel(bias)是改善酶学结果可比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利用室内质控数据及校准品评定D-二聚体项目相对合成测量不确定度的适用性。方法收集2015年7-12月的室内质控数据,评定D-二聚体项目实验室内测量复现性(SRw);利用校准品赋值时的不确定度及实验室测量校准品时产生的不确定度计算偏移的测量不确定度(Ubias);然后合成相对不确定度。结果 D-二聚体相对合成测量不确定度为2.74%(D-二聚体浓度为1 055ng/mL)。结论利用室内质控数据及校准品不确定度评定D-二聚体相对合成测量不确定度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16.
临床检验中的测量不确定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测量不确定度代表测量结果的分散性,是一个反映测量结果质量的参数。有关国际导则已规定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不确定度评定一般包括鉴别不确定度来源、量化不确定度分量和合并不确定度分量等步骤。不确定度首先在计量学领域普遍采用,现被引入临床检验领域。近年来几个有关临床检验的国际标准都对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作出要求。对于临床检验参考测量及参考物质定值有关的测量,其不确定度基本可按现有国际导则进行评定。但对于临床实验室检验,影响检验结果或与检验结果有关的因素很多,其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仍存在许多有待澄清的问题。临床实验室中不确定度的合理评定和应用,可能需要一定程度的国际约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于《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简称GUM)的不确定度框架法(GUF)评定Doumas血清总胆红素(TB)参考测量程序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国际检验医学溯源联合委员会(JCTLM)推荐的Doumas血清TB参考测量程序,对国际临床化学和检验医学联合会(IFCC)参考实验室外部质量评价计划(RELA)样本进行测定,分析测量结果各不确定度分量来源,同时对各分量分别进行评定,计算相对合成不确定度、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 2014年RELA-A和RELA-B样本TB浓度分别为67.33、31.99μmol/L,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分别为1.57%、1.61%,标准不确定度分别为1.06、0.52μmol/L,扩展不确定度(取95%可信区间,k=1.96)分别为2.07、1.01μmol/L。结论利用GUF评定血清TB参考测量程序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方法可满足临床实验室对血清TB参考测量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定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测定动物组织中五氯酚钠含量的不确定度。方法依据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技术规范,对本方法中的各个不确定度来源进行分析和量化,计算相对扩展不确定度。结果通过计算,当五氯酚钠含量为3.68μg/kg时,其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17%(k=2)。结论本方法不确定度主要来源是拟合校准曲线,建议通过增加标准曲线每个浓度的测定次数、提高检验人员的操作规范性和熟练程度等措施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同位素稀释质谱法(ID-MS)测量血清肌酐浓度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方法应用ID-MS建立测定血清肌酐浓度的参考测量程序,严格按照《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简称GUM)评定不确定度,即严格根据测量模型对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详细分析和定量,加减项用绝对值、乘除项用相对值合成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同时,用传统评定方法和蒙特卡洛方法(MCM)分别对血清肌酐浓度测量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结果对特定血清进行赋值,其肌酐浓度为347.4μmol/L。按照ID-MS测量模型,并严格应用GUM原理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相对值为0.89%,而传统方法评定结果为0.93%,较GUM法高4.8%;采用MCM评定各不确定度分量,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相对值为0.64%,较严格GUM法低27.9%,其测量结果的95%可信区间为343.1~351.8μmol/L。结论与GUM法评定结果比较,传统评定方法结果偏高,而MCM偏低,3种评定方法存在差异。建议采用GUM法,根据测量模型对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定量和合成。有条件的话,可用MCM评定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ALT活性浓度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初步探讨血站实验室对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方法依据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测量不确定度要求的实施指南》及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等其他不确定度指南文件,采用A、B类评定方法对血站献血者标本ALT活性浓度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结果血清ALT活性浓度为40.1 U/L时,ALT活性浓度扩展不确定度为U=2.2 U/L(包含因子k取2,置信区间95%)。结论本实验所使用的方法可以对ALT活性浓度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