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回顾分析血培养病原菌分布构成,探讨污染菌的判定与对策,通过双侧采血及联合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内毒素等辨别污染菌,评价该方法对血培养污染菌判定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统计该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的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同时检测双侧培养与单侧培养生长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患者血标本中PCT、WBC、PALB、CRP以及内毒素水平。结果血培养总体阳性检出率为8.7%,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双侧血培养阳性检出率达3.6%,其中一侧生长的占10.2%;检测结果发现单侧培养生长CNS群体血液患者的PCT、白细胞(WBC)、前清蛋白(PALB)、CRP以及内毒素水平与双侧分离到同一病原菌群体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血培养污染菌的辨别需要通过双侧采血送检及联合CRP、PCT、内毒素等检测,加强临床沟通,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该医院2013年血培养阳性瓶的污染情况及检出菌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培养仪Bact/Alert240及专用培养瓶,阳性血培养瓶转种血平板和麦康凯平板,并同时记录阳性报警时间,阴性血培养瓶经消毒灭菌后放置于专用医疗垃圾袋,另行处理。细菌通过法国梅里埃VITEK-2COMPACT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进行常规鉴定及药敏,部分细菌药敏采用K-B法和特殊药敏板条比浊法。结果血培养瓶总计18 368瓶,血培养阳性瓶3 172瓶(含假阳性126),阳性率17.27%,血培养阳性瓶分离菌共计3 106株,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283株(9.11%)和大肠埃希菌224株(7.21%)分列前2位。判定血培养阳性瓶分离细菌为污染菌共计205瓶,224株细菌,污染率7.21%,污染菌分布在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最为密集,分别占56株(25.00%)和54株(24.12%),污染菌主要来自于重症监护室(ICU)89株(39.73%)。结论医院血培养阳性污染率较高,其中CNS污染率最高,是常见的污染菌。因此,在采集血培养标本时,尽可能减少污染,血中分离出CNS时应综合分析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做出正确判断后,再用药,避免滥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
血培养是诊断血流感染的重要手段。随着各种介入性检查治疗和留置导管的普遍开展,以及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等的广泛应用,血流感染的发病率有逐年提高的趋势。为了解采用双侧需氧培养瓶的血培养对病原菌的分布及检出率的影响,本文对我院连续3年共2 308瓶血培养进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禹州市儿童和成人不同采血方式下血培养阳性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对血流感染进行诊断,针对不同人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收集禹州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所有病区送检的血培养标本,儿科病区患儿作为儿科组,采用单次单瓶(单侧单瓶)采集血培养标本,其他病区≥18岁的成人患者作为成人组,采用单...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儿科血培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测现况,探讨检测结果对儿科临床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BacT/ALERT3D全自动血培养仪与儿童专用需氧培养瓶、MicroScan WalkAway 40S1微生物鉴定仪与配套阳性菌鉴定/药敏复合板,病原菌报警时间自动记录,频度分析采用SPSS10.0版本软件处理。[结果]6335份儿童血培养标本中共检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07株,总阳检率为8.0%。前3位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别是表皮葡萄球菌205株占40.4%、人葡萄球菌183株占36.1%和溶血葡萄球菌67株占13.2%。双瓶送检或多次送检对临床诊断有指导意义病例共29例,仅占阳性结果5.7%。[结论]本次总结有助于临床医师正确理解儿科血培养结果,同时建议尽可能采取双样或多次取血送检方式,以提高儿科血培养阳性率与结果解释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儿童血培养细菌的分布及污染率情况,为临床判断血培养细菌结果是否为污染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共计6530份血培养的阳性细菌结果进行分析,根据临床资料、实验室数据和微生物学3个方面鉴别其中的污染细菌。结果6530份血培养共分离出细菌314株,阳性率为4.8%。其中G+细菌228株,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占43.9%),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9%),口细菌86株,以大肠埃希菌居多(占9.6%),肺炎克雷伯菌次之(占8.3%)。其中污染细菌156株(占总检出的49.7%),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占31.2%),其次为芽孢杆菌属(占6.4%)。结论儿童血培养阳性污染率较高,污染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需综合临床和实验室的资料判定其临床意义,避免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不同送检模式的血培养阳性率与病原菌的分布状况。方法:采用BD FX400全自动血培养仪对2013年全年送检的血液标本进行培养,阳性标本做病原菌鉴定,对不同送检模式血培养阳性率与病原菌进行分析。结果:5.565份血培养标本,培养出687株病原菌,阳性率为12.3%(687/5 565);其中双侧双瓶血培养送检率为87.6%(4 875/5 565),阳性率为12.8%(624/4 875),明显高于单侧单瓶的阳性率9.0%(30/335)(χ^2=0.0025,P〈0.005)及双侧单瓶的阳性率9.3%(33/355),但与后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双侧双瓶和双侧单瓶血培养病原菌检出率最高的均为大肠埃希菌,分别为27.6%(172/624)和30.3%(10/33);而单侧单瓶血培养病原菌检出率最高的则为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占40%(12/30),此菌在双侧双瓶和双侧单瓶病原菌中各占12.8%(80/624)和18.2%(6133)。在双侧双瓶标本分离的624株病原菌中,有了7株仅在厌氧瓶中生长,占血培养总菌株11.2%(77/687)。结论:双侧双瓶血培养送检模式提高了血培养阳性率,降低了漏检率,有利于提高血培养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8.
血培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阳性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目的 :评价血培养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CNS)阳性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本院 1995~ 1999年血中分离到CNS的70例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判定是菌血症还是血样本污染。结果 :70例患者中 37例 (5 2 .9% )为菌血症 ,其入侵部位 15例 (4 0 .5 % )为静脉插管及人工装置 ,8例 (2 1.6 % )为术后伤口感染 ,4例为呼吸道 ,4例为脐带 ,1例为眼部 ,5例不明。 37例菌血症主要发生于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病房、外科病房和血液科病房。入院 48h内检出的CNS中 ,2 4株 (39.3% )为污染菌 ,入院 48h以后检出的CNS ,均为污染菌 (9株 ) ;污染菌的检出时间显著长于病原菌 (36 .2h/2 1.9h ,P =0 .0 1)。病原菌与污染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庆大霉素、环丙沙星、万古霉素的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性 (P >0 .2 5 )。在 15例由静脉插管及人工装置引起的菌血症中 ,10例经拔除导管后 ,菌血症得到控制 ;另 5例还同时使用了万古霉素 ,菌血症才得以控制。结论 :CNS血培养阳性时污染率较高 ,需综合临床和实验室的资料判定其临床意义 ,避免不必要地使用万古霉素等抗微生物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该院血培养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BacT/A-lert3D血培养仪进行血培养,ATB-expression微生物鉴定系统对细菌及真菌进行鉴定,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495例血培养标本中检出阳性标本199例,阳性率为7.98%,其中革兰阴性菌96株,占48.24%;革兰阳性菌85株,占42.71%;真菌18株,占9.05%。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率为10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敏感率为100.00%。结论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血培养结果,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4064份住院患者血培养标本经Bac T/ALERT 3D自动化血培养仪及配套血培养瓶培养,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及真菌ATB FUNGUS 3进行菌株鉴定和耐药性检测。结果血培养标本分离出病原菌共517株,检出率为12.72%,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86株(55.32%),革兰阳性球菌214株(41.39%),真菌11株(2.13%),革兰阳性杆菌6株(1.16%)。检出率位于前9位的分离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链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率均为0%;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为0%;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较高。结论血培养病原菌种类较多,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耐药性差异较大,应及时监测血培养病原菌菌种及耐药性的变化,防止抗菌药物滥用,减少不合理的经验性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血培养中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临床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怀疑有血液感染的患者血标本,在 BD BACTEC 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中培养,培养阳性者用 VITEK-2 COMPACT 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血培养共分离出细菌969株,革兰阳性菌540株,占55.7%;革兰阴性菌413株,占42.6%;真菌16株,占1.7%,所分离的病原菌中前3位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高度耐药,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高度敏感。结论及时了解血培养结果可以为临床抗菌治疗提供依据,对提高治愈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009~2011年我院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以指导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血培养标本进行分离、培养、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按CLSI2010年公布的标准判断结果。结果共收集近3年血流感染病原菌87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528株,占60.62%,革兰阴性菌317株,占36.39%,真菌26株,占2.99%,居前4位的分别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分别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CNS的60.98%和88.6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61.90%和25.71%。结论血培养中以革兰阳性菌,尤其是CNS占重要地位。细菌耐药情况严重,及时监测细菌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3.
As bone and joint infections (BJIs) require long-term treatment, identifying their causative pathogens is vital. However, the detection rate of conventional culturing remains inadequate.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usefulness of the FilmArray blood culture identification (BCID) panel for identifying causative pathogens in patients with BJIs. We tested a BCID panel using collected samples, in addition to conventional cultures. The primary outcome was to evaluate the 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the BCID panel, calculated using conventional culturing methods. A total of 44 patients who underwent BJI-related specimen collection were enrolled. Of the 44 patients, 22 were diagnosed with a BJI. Conventional culture identified 15 of 22 organisms (68.2%), whereas the BCID panel identified 14 of 22 organisms (63.4%). The overall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the BCID panel were 73.3% and 57.1%, respectively, compared to those of the conventional culture. However, the sensitivity reached 100% when only pathogens included in the BCID panel were considered. In seven culture-negative cases, the BCID panel identified three organisms (42.9%). The BCID panel also indicated the appropriate therapy against a BJI caused by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by detecting the mecA gene.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the BCID panel has the potential for early and accurate diagnosis of the causative organism of BJI using specimens such as joint fluid and bone tissue.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BCID panels, in addition to routine culture, may improve our ability to diagnose the causative microorganisms of BJI in clinical practice, thereby contributing to the selection of appropriate antimicrobial agent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培养阳性混合菌感染的病原菌的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10~2013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临床床检验中心分离血培养阳性的混合菌感染病原菌,病原菌鉴定采用生物梅里埃VITEKcompact2自动鉴定系统,药敏试验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结果血培养阳性的混合菌感染病例共分离原菌102株共51组混合菌每组均为两种菌,混合感染菌株组合前3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8例(15.7%),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各3例(5.9%)。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屎肠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粪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屎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各2例(3.9%)。革兰阴性杆菌60株(58.8%),革兰阳性球菌38株(37.3%),真菌4株(3.9%)。前5位的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21株(20.6%),屎肠球菌16株(15.7%),铜绿假单胞菌10株(9.8%),鲍曼不动杆菌9株(8.8%),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各8株(8.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为75%,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VRE)为18.8%。结论血培养阳性混合菌感染以革兰阳性菌合并革兰阴性菌和两种革兰阴性菌合并感染两种组合为主,革兰阴性菌所占比率高于革兰阳性菌,病原菌的耐药情况比较严重,应定期对病原菌的耐药性进行监测,以便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5.
刘婷华  雷嘉颖  麦友刚 《新医学》2022,53(12):914-920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合并脓毒性休克血培养病原菌情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对70例急性白血病合并脓毒性休克患儿中血培养为阳性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病原学结果及临床特征。结果 70例患儿中血培养阳性44例(62.9%),培养出革兰阴性菌(G-菌)33株、革兰阳性菌(G+菌)12株、真菌2株。G-菌最常见细菌为铜绿假单胞菌(8/33,24.2%),其次为大肠埃希菌(6/33,18.2%)、嗜麦芽寡养单胞菌(5/33,15.2%)和肺炎克雷伯菌(4/33,12.1%),G+菌则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以及缓症链球菌(各2/12,16.7%)。45株细菌中,多重耐药菌(MDRO)占48.9% (22/45)。G-菌与G+菌患儿比较,前者在出现脓毒性休克前抗菌药物暴露时间更长(Z = -1.988,P = 0.047);而两者脓毒性休克发生前住院时间、粒细胞缺乏时间及发热持续时间、明确原发感染灶、脓毒性休克发生时生命体征、发生24 h内病情严重程度、感染指标、主要治疗及临床结局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与非MDRO感染患儿比较,MDRO感染患儿脓毒性休克发生前住院时间及抗菌药物暴露时间更长(t = -2.203,P = 0.035;Z = -2.099,P = 0.0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脓毒性休克发生前住院时间是患儿发生MDRO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45,OR = 1.059,95%CI:1.001~1.121)。结论 急性白血病合并脓毒性休克患儿血培养病原菌以G-菌为主。G-菌与G+菌患儿临床特征无明显差异。住院时间越长,发生MDRO感染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我院2017—2019年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方法 对我院2017—2019年非重复分离的742株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革兰阴性杆菌分离率最高(58.4%),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40.3%),真菌占1.4%.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舒...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培养仪阳性报警时间(TP)对所检出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性质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36例血培养检出CoNS的新生儿血培养标本TP和定量血培养(QBCs)检测结果 进行比较分析,根据QBCs、TP,并结合临床资料,判断CoNS是感染菌或污染菌.结果 TP和QBCs呈显著负相关:TP≤16 h时,QBCs>100 CFU/mL;TP>20 h时,QBCs<10 CFU/mL.QBCs检测结果 与患儿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和抗菌药物治疗的必要性呈明显正相关:QBCs<10 CFU/mL,即TP≥20 h,预示细菌污染;QBCs>100 CFU/mL,即TP≤16 h,预示血液中细菌浓度较高,存在血流感染,需积极采取抗菌药物治疗.结论 TP作为判断细菌浓度的指标,也可用于鉴别血培养检出CoNS是否提示血流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2006~2008年血培养阳性标本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变迁。方法:采用BacT/Alert3D血培养仪及Vitek-2鉴定仪,对住院患者的血培养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鉴定试验。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选用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2008年共分离出病原菌29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所占比例分别为64.1%、52.1%和54.8%;革兰阳性菌所占比例分别为36%、47.9%和46%。血培养阳性检出率主要分布于血液科27.1%、中心监护室13.4%、儿科9.4%、泌尿外科6.1%和呼吸内科5%。细菌检出率较高的革兰阴性菌主要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流行率分别为44.9%(22/49)和26.3%(5/19),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仍保持较高的敏感性。检出率较高的革兰阳性菌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人葡萄球菌。在葡萄球菌和肠球菌中均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菌株。结论:本院血培养阳性结果中条件致病菌所占比例及其耐药性较高,临床医生应及时了解血培养阳性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医院内感染及血流感染败血症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监测2000~2013年北京协和医院血培养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和药物敏感性。方法收集2000~2013年北京协和医院门急诊和住院患者血培养分离病原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除外棒杆菌属、痤疮丙酸杆菌、微球菌属和芽孢杆菌属,2000~2013年全院血培养共分离非重复病原菌7199株。革兰阴性需氧和兼性厌氧菌分离率为40.6%~54.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分离率为18.7%~35.1%,其他革兰阳性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和链球菌)分离率为19.7%~25.8%;酵母菌分离率为0.5%~5.7%。2011~2013年血培养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和厄他培南最为敏感。除氨曲南外,铜绿假单胞菌对其他药物的敏感率均大于70.0%。除米诺环素外,鲍曼不动杆菌对其他药物的敏感率均小于25.0%。在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菌株所占比例分别为80.7%和42.3%,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最为敏感。结论北京协和医院血培养分离菌株中革兰阴性菌占优势,且近年有升高趋势,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分离率近5年逐年降低,念珠菌分离率呈上升趋势。碳青霉烯类药物对肠杆菌科细菌的抗菌活性最强。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对革兰阳性球菌抗菌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20.
连续3年血培养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中举  李丽  张蓓  简翠  王斌  田磊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9):3413-3415
摘要:目的 了解血培养常见细菌的耐药性情况,指导临床对血液细菌感染患者的治疗。方法 用BD BACTEC 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培养,用VITEK-60系统鉴定细菌,用琼脂扩散法进行细菌的药敏测试。利用Whonet 5.4分析细菌分布及药敏数据。结果 我院2004年10月~2007 年9月共送检血培养标本7802例,阳性率为14.3 %;其中革兰阳性菌686株,革兰阴性菌405株,真菌24株,各占总数的61.5%、36.3%和2.2 %。结论 及时了解血培养结果可以对临床有针对性的抗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