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70岁以上高龄肺癌患者行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1996~2002年间在我科行全肺切除术的70岁以上的37例高龄肺癌患者术前术后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该组病人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比例为21.62%(8/37),它与患者术前心肺功能、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后低氧血症、胸腔压力失衡有密切的关系.结论对高龄、术前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行全肺切除术时,只要术前充分评估患者全身重要器官的情况,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进行心肺功能锻炼;术后早期、充分地供氧、有效地镇痛;维持呼吸道通畅、防止低氧血症的发生;维持胸腔压力的平衡;严密进行心电监护、血气监测;及时正确地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有效地控制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70岁以上高龄肺癌患者行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1996~2002年间在我科行全肺切除术的70岁以上的37例高龄肺癌患者术前术后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该组病人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比例为21.62%(8/37),它与患者术前心肺功能、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后低氧血症、胸腔压力失衡有密切的关系。结论 对高龄、术前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行全肺切除术时,只要术前充分评估患者全身重要器官的情况,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进行心肺功能锻炼;术后早期、充分地供氧、有效地镇痛;维持呼吸道通畅、防止低氧血症的发生;维持胸腔压力的平衡;严密进行心电监护、血气监测;及时正确地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有效地控制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70岁以上高龄肺癌患者行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2000年7月-2004年12月,对行全肺切除术的70岁以上的37例高龄肺癌患者术前术后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术后发生心律失常占21.62%(8137),它与患者术前心肺功能、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后低氧血症、胸腔压力失衡有密切的关系。结论 对高龄、术前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行全肺切除术时,只要术前充分评估患者全身重要器官的情况,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进行心肺功能锻炼;术后早期、充分地供氧、有效地镇痛;维持呼吸道通畅、防止低氧血症的发生;维持胸腔压力的平衡;严密进行心电监护、血气监测;及时正确地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有效地控制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10例高龄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原因分析及预防。心律失常的原因有:术前合并心血管疾病、心肺功能异常;全肺切除术后肺血管丛迅速减少、纵隔移位导致的肺循环阻力及心脏后负荷增大;全肺切除时易损伤迷走和交感神经在主动脉弓与支气管分叉处构成的心丛,从而引起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手术创伤、麻醉药物对心脏的影响,疼痛、失血、缺氧及电解质紊乱;术后胸腔压力失衡、患者过早过度的活动等因素。主要预防措施包括术前戒烟至少2周,通过综合治疗改善肺功能;术中预防;术后要注意早期充分地供氧,防止低氧血症,持续有效地镇痛,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胸腔压力平衡等措施。认为高龄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发生往往是多因素综合所致,在整个围手术期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儒红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2):2680-2681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93例食管癌患者的术前术后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病人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比例为17.2%(16/93),它与患者高龄、术前心电图异常、高血压、肺功能减退等并发症有密切关系.结论:对高龄、术前并发心血管疾病、肺功能减退的患者行食管癌切除术时,术前应充分评估患者全身的营养状况,加强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进行心肺功能训练;术后应早期加强心电监护、血气监测,充分供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镇痛,早期活动,防止或减少低氧血症,从而有效地控制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何浩  沙永生  孔轻轻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1):1011-1014
目的 分析及探讨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肺癌全肺切除患者中11例心律失常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结果 11例患者经对症处理后,均治愈出院.经分析认为,患者高龄、术前心肺功能低下、长期吸烟史;术中用药、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血流动力学改变、低氧血症、纵隔移位、疼痛及便秘等,可能是诱发心律失常的原因.结论 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术后持续心电监测、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及量、预防纵隔移位、有效镇痛、适度活动、预防便秘等,是减少和降低全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的重要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探讨全肺切除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护理对策.35例全肺切除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9例,发生率为25.71%.主要原因是术前未能调养好心功能,手术中切开心包,刺激迷走神经,钳夹或结扎心包膈神经,术后低氧血症,两侧胸腔压力不平衡等.加强术前调养和心理护理,术后保持有效肺通气和满意的氧供给,维持两侧胸腔压力的相对平衡,适当降低肺动脉压力,控制静脉输液速度和总量,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结合相关药物的合理使用,是全肺切除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有效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探讨全肺切除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护理对策。35例全肺切除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9例,发生率为25.71%。主要原因是术前未能调养好心功能,手术中切开心包,刺激速走神经,钳夹或结扎心包膈神经。术后低氧血症,两侧胸腔压力不平衡等。加强术前调养和心理护理,术后保持有效肺通气和满意的氧供给,维持两侧胸腔压力的相对平衡,适当降低肺动脉压力。控制静脉输液速度和总量。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结合相关药物的合理使用。是全肺切除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有效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肺癌术后早期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521例肺癌手术患者,其中45例术后48 h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采取相应护理对策。结果本组发生术后早期室性心律失常者45例(8.6%),包括联律室性早搏、多源性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等类型。患者年龄超过70岁、氧合指数150 mm Hg、全肺切除手术、术前肺功能减退、高血压及低血钾的患者,发生术后心律失常概率明显增加;其中术前肺功能减退和全肺切除手术是术后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充分评估患者全身重要器官的情况,加强患者围术期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进行心肺功能锻炼;术后早期、充分地供氧,促进有效排痰、防止低氧血症的发生;严密进行心电监护、血气监测;及时正确地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落实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是预防肺癌术后早期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高龄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龄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 分析高龄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并总结护理措施.结果 对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高龄手术患者,术前应充分评估其重要器官状况,加强术前心理护理,指导心肺功能锻炼;术后早期充分供氧、镇痛;维持呼吸道通畅;维持胸腔压力平衡;密切心电、血气监测;及时正确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可有效控制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精心的护理可减少高龄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