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提高肾梭形细胞癌的诊治水平和对此类型肾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肾梭形细胞癌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8例均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肾梭形细胞癌;随访6-17个月,7例死于术后肿瘤复发或转移,1例随访9月出现肺转移。结论肾梭形细胞癌是一种高度恶性少见的肾细胞癌,确诊有赖于影像学检查及典型病理表现,治疗以手术为主,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食管小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组织起源。方法收集食管小细胞癌9例,分析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ABC法标记7种抗体。结果患者以中老年多见,肿瘤位于中下段,镜下形态分为燕麦细胞型、非燕麦细胞样型和混合细胞型小细胞癌,免疫组化染色CK、EMA均阳性,Syn、CgA 5例阳性。结论食管小细胞癌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组织发生可能来自全能干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多形性癌(pleomorphic carcinoma,PC)的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及预后,以提高其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自2006年1月至2011年8月期间收治7例肺多形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2例,男女比例为2.5∶1.0;平均年龄58.85(43~69)岁。并使用PubMed检索系统,检索关键词为Pulmonary pleomorphic carcinoma surgery,复习2005~2011年报道有完整资料的8例患者的文献,其中男7例,女1例,男女比例7︰1;平均年龄70.25(51~79)岁。1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并行系统淋巴结清扫术。结果本组资料平均发病年龄64.93(43~79)岁;15例患者中,男12例,女3例,男女比例为4∶1;主要症状多为咳嗽,痰中带血及咯血,胸痛;病理诊断均为多形性癌。本院7例患者中,梭形细胞癌伴鳞癌3例,梭形细胞癌伴腺癌2例,梭形细胞癌伴大细胞癌和腺癌2例;截至随访时有3例术后死亡,最长生存时间49个月,4例恢复良好。检索文献资料的8例患者中,梭形细胞癌伴鳞癌4例,梭形细胞癌伴腺癌1例,梭形细胞癌伴大细胞癌和鳞癌1例,梭形细胞癌伴腺癌和鳞癌2例;截至随访时有5例术后死亡,最长生存时间22个月,3例恢复良好。结论肺多形性癌极为少见,积极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分析1例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讨论。患者,男,27岁。查体发现右肾占位性病变6d,CT及MRI示右肾上极囊实性占位,术前诊断良性病变。行右肾根治性切除术。结果 术中见肿瘤对肾组织有推挤样边界,位于右肾上极,冰冻切片诊断低度恶性黏液性上皮性肿瘤。病理检查:大体标本见右肾上极6cm×5cm×4cm类球形肿物,边界清楚,切面实性、灰白色。肿瘤细胞排列成管状、实性梁索状漂浮于黏液性基质中,Alcianblue染色(+)。免疫组化:上皮细胞CK(+)、CK7(+)、EMA(+)、Vimentin(+)、34βE12(+)。病理诊断: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性细胞癌。术后随访5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 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上皮性肿瘤,具有潜在远处转移的可能,应与其他肾脏良恶性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5.
肝外胆道类癌的临床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外胆道恶性肿瘤临床并非罕见,其发病率占恶性肿瘤发生的2%。胆管腺癌(cholangiocarcinoma,CC)主要发生于胆道的上皮,其发生占所有胆道肿瘤的90%,其他胆道肿瘤包括:腺鳞癌、鳞癌、燕麦细胞癌、胶质癌、乳头状癌、多形巨大细胞癌和较少见的类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临床类型肾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方法:报告2例不同临床类型肾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例1为体检发现,无局部及远处转移,无病理性核分裂像,异型性小。例2以持续高热就诊,有局部及远处转移,病理性核分裂像常见,异型性明显。2例均行肾癌根治术,例1术后随访未见复发。例2患者于术后3个月死亡,此为国内首例报道因肾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死亡者。结论:肾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有两种不同临床类型,多数为低度恶性,亦存在恶性程度较高的病例,需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未分化癌105例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细胞未分化癌 (简称小细胞癌 )除好发于肺外 ,尚可见于食管、气管、喉、鼻腔、副鼻窦等器官 ,以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或广泛转移而原发灶不明者。食管小细胞癌是一种较少见的恶性肿瘤 ,为进一步探讨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 ,我们对1990年至 2 0 0 2年收治的 10 5例患者的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阴茎肉瘤样癌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方法 对1例阴茎肉瘤样癌,通过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免疫组化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镜下见肿瘤大部分区域为梭形细胞肉瘤样,呈席纹状排列,较多大的单核样细胞和少数巨细胞,核分裂易见,少部分高分化鳞状细胞癌区域.免疫组化检测梭形肉瘤样区域vimentin阳性,p63、CK14和PCK散在阳性,Ki67(40%),EMA阴性.鳞状细胞癌形态区域:PCK、CK14阳性,vimentin和p63散在阳性,EMA阳性,Ki67(60%).p53、p16、S-100、desmin、action阴性.结论 阴茎肉瘤样癌是阴茎恶性肿瘤中的一种罕见类型,具有高度侵袭性,易在局部反复复发并早期发生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9.
食管燕麦细胞癌1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燕麦细胞癌11例寇仁业,孙桂武,王强修食管燕麦细胞癌是少见的恶性肿瘤,现报告我们经治的11例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3例。年龄40~72岁,平均56.3岁。病程2~3个月5例,4~6个月4例,>7个月2例。主要临床症状为吞咽困难7例,进食梗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肾脏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对肾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肾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女5例,男3例,平均年龄48.4(25~80)岁。肿瘤最大直径平均4.2(2.5~10.0)cm。3例行开放性肾癌根治术,3例行腹腔镜肾癌根治术,2例行腹腔镜肾脏部分切除术。结果:手术顺利,术中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术后病理检查均诊断为肾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平均住院7(5~10)天,术后平均随访30(7~45)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肾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是一种极为罕见的低度恶性的肾脏肿瘤,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与肾癌类似,需依靠病理组织学确诊。早期手术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法,预后良好,需长期密切随访,对最大直径<4.0cm患者,推荐行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  相似文献   

11.
正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属于食管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种罕见的发生于食管的高度恶性肿瘤。小细胞癌可发生于体内的任何组织器官,但主要发生于肺。仅有约2.5%发生于肺外器官。食管小细胞癌是最为常见的肺外小细胞癌,约占53.0%~71.0%~([1]),恶性程度高,易早期转移,预后差。一、食管小细胞癌的流行病学食管小细胞癌的发生年龄60~70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2倍以上~([2])。西方人群中原发性食管小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食管癌高发区食管非鳞状细胞恶性肿瘤的发病状况、病理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对1992~1998年外科治疗89例食管非鳞癌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非鳞癌性食管恶性肿瘤占食管恶性肿瘤发病的4.1%,其中腺癌占非鳞癌食管恶性肿瘤的61.8%,小细胞癌占29.2%,食管癌肉瘤占5.6%,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占2.2%,横纹肌肉瘤占1.1%。手术切除率92.1%,生存率分别为:腺癌1年70.0%,3年30.0%,5年17.8%;小细胞癌1年45.8%,3年25.0%,5年8.7%;癌肉瘤3年80.0%,5年60.0%;肉瘤3年100.0%,5年66.7%。结论:食管腺癌发病无地区性,食管癌高发区食管腺癌与西方食管腺癌组织来源不同;食管小细胞癌恶性程度极高,易外侵及发生远处转移;癌肉瘤和其他类型肉瘤在食管恶性肿瘤中发病罕见。腺癌、小细胞临床表现与食管鳞癌基本相同,小细胞癌应行手术+化疗的综合治疗,腺癌及其它类型肿瘤的治疗,手术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性管状及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a)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要点,并复习相关文献对其组织起源作一探讨。方法对1例肾脏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进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化的分析。结果患者女性,56岁,无特异临床症状,体检发现右肾占位。巨检发现肾上极实质内一灰白界清结节,直径7cm,切面均匀。镜下见瘤细胞主要呈两种结构:由单层立方细胞排列成的细管状结构及类似于平滑肌瘤的梭形细胞结构,局部可见透明细胞及乳头样结构,立方状细胞及梭形细胞均形态温和。背景中见大量黏液,并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及泡沫细胞浸润。免疫组化:CK7、CK18、Vim阳性表达;SMA、HMB45、SYN均阴性。结论MTSCCa是一种少见的低级别肿瘤,预后较好,可能来源于远端肾单位。  相似文献   

14.
<正>肝内肉瘤样胆管细胞癌属于一种特殊类型的胆管细胞癌,在临床上较为罕见,恶性程度较高。WHO肝肿瘤分类中将肉瘤样胆管细胞癌定义为“胆管癌有梭形细胞成分,类似梭形细胞肉瘤、纤维肉瘤或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肿瘤组织中可见散在癌灶,包括鳞状细胞癌”[1]。国外有文献报道胆管细胞肉瘤样癌病变的比例为4.5%[2]。胆管细胞癌肉瘤样改变被认为是由于胆管癌的自然进展、  相似文献   

15.
<正>甲状腺转移癌临床上极少报道,多为喉、气管、食管等邻近器官恶性肿瘤的直接侵犯,肺癌、乳腺癌、胃癌、肾透明细胞癌、恶性黑素瘤等也可通过血行转移到甲状腺。笔者近  相似文献   

16.
食管鳞状细胞癌占食管癌的90%,50%的食管患者在就诊时已为中晚期,单纯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术后5年生存率一直排徊于10%-35%,平均20%。为了提高食管癌的术后生存期,近年来提出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v)概念。本文对我院以往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观察其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3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外表现小细胞癌甚为少见,原发于食管小细胞癌更为少见,文献报告较少。其发生率占食管癌的0.05%-7.60%。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PESC)是一种恶性肿瘤。其临床表现、X线征象等与食管鳞腺癌相似,但其生物学行为及治疗等有别于食管鳞癌及腺癌,鉴于该肿瘤罕见,在治疗方面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治疗方案比较混乱,大多数套用食管鳞癌或腺癌的治疗方法,预后极差。本文报道我院近5年收治的3例PESC并结合文献对该病的生物学特征及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肾黏液管状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特征(附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肾粘液管状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方法:报告1例左肾粘液管状梭形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有关文献。本例以持续高热、食欲减退等症状就诊。行肾癌根治术,肿瘤约6.0cm×6.5cm,临床分期为T4N2M0;病理表现为排列成簇的狭长小管状上皮细胞,中间充满粘液间质和梭形细胞,核分裂像少见;免疫组化E-cadherin( )、CK17( )、CD10(-)、CD15(-)。结果:术后第1天体温恢复正常,随访1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肾粘液管状梭形细胞癌是一类低度恶性的肾上皮性肿瘤,可能来源于远端肾小管,早期手术是其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膀胱小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高,易发生浸润和转移,发病率占所有膀胱恶性肿瘤的0.5%以下。因其发病率极低,容易被临床医生所忽视,而且,膀胱小细胞癌的治疗方式也有别于常见的膀胱移行细胞癌(TCC),如治疗方式不恰当,则严重影响到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肉瘤样肝细胞癌:12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肉瘤样肝细胞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探讨其组织来源及预后。方法结合临床病史及实验室检查,分析12例肉瘤样肝细胞癌的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11例(91.7%)血液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血清AFP升高9例(75%),10例病理切片中有典型肝细胞癌和肉瘤样组织,另外2例仅有肉瘤样成分,肉瘤样组织可分为梭形细胞、多形细胞及巨细胞三部分。肉瘤样组织中免疫组化标记Vimentin阳性12例(100%)、Hepa阳性7例(58.3%)、AFP阳性4例(33.3%)、AE1/AE3阳性4例(33.3%)。结论肉瘤样肝细胞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肝细胞癌,在我国同样与乙肝病毒密切相关,尽管本质上是上皮性癌,但其也有部分肉瘤的特性,如体积大,易侵犯肝包膜及周围组织,预后较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