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3 毫秒
1.
恶性网状细胞病(以下简称“恶网病”)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应包括:(一)临床表现:常见的有高热、衰竭、消瘦、苍白、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有的还出现黄疸、出血和皮肤损害等症状,但是这些症状对“恶网病”并非特  相似文献   

2.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又称恶性网状细胞增生症(简称恶网)。1939年 Scott 和Robb-Smith 从“非典型何杰金氏病”中分出本病4例,并收集了文献中的6例,指出本病的特点是“发热、消瘦,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进行性贫血,白细胞减少,常有黄疸,紫癜”,命各为“组织细胞性髓性网状细胞增生症”。此后有人以不同的名称报告了一些病例,如自血性网状细胞增生症,组织细胞性网状细胞增生症,恶性白血性网状细胞增生症,前组织细胞性髓性网状细胞增生症,网状细胞白血病,组织细胞白血  相似文献   

3.
恶性网状细胞病是网状内皮系统增生的恶性疾病。国内于1957年田氏首先报告1例尸检类似Scott及Marshall所报告的病例。以后全国各地也相继作了不少报导,在临床上酷似白血病。本病临床的特征是发热、贫血、肝、脾与全身淋巴结肿大,末梢血常呈  相似文献   

4.
恶性网状细胞病(简称恶网病),系网状内皮系统恶性增生性疾病,以往认为是一种少见疾病。国内自1959年郁氏报告18例以来,屡有文献报导(2~11),现将笔者所见一例报告如下,并作简要文献温习。  相似文献   

5.
恶性网状细胞病(简称恶网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网状内皮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在细胞形态学诊断上尚缺乏统一的认识。国内郁知非氏和1964年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拟定的诊断标准,将其分为五类,即(1)异常网状细胞,(2)淋巴样网状细胞,(3)单核样网状细胞,(4)多核巨细胞和(5)吞噬性网状细胞。其他如王棠海氏,曹再英氏对恶网病的辨别和诊断,均提供了有力的帮助。本文将我院7例儿童恶网病的细胞形态特点并探索与临床病程的关系,小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1913年Aschoff和Kiyono最早描述了恶性组织细胞病,认为这是一种侵袭性组织细胞病,以恶性组织细胞的系统性增生为特点,临床表现为发热、消瘦、全血细胞减少,肝、脾、淋巴结肿大.1924年最先由Aschoff提出网状内皮系统的概念.1939年Robbsmith等称之为组织细胞髓性网状细胞增生症(histiocytic medullary reticulosis,HMR),以后又相继称为组织细胞性网状细胞增生症(histiocytic reticulosis),恶性网状细胞增生症(malignant reticulosis)、白血病性网状内皮细胞增生(1eukemicreticuloen-dotheliosis)等.  相似文献   

7.
恶性网状细胞病是全身网状内皮系统的一种恶性增生性疾病,简称恶网病。迄今病因不明,临床表现多样,特异性不显著,骨髓象又不一定能经常找到异常的网状细胞,故临床常易误诊。1970~1977年,我院收治经证实的恶网病31例,其中,以消化道或腹部  相似文献   

8.
恶性网状细胞增生病(以下简称恶网病)是一种网状内皮系统的恶性疾病。鉴于本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易与其他疾病混淆,每易误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院1958年2月~1974年2月共收治恶网病10例(6例经尸体解剖、4例骨髓检查证实),综合报导如下: 临床资料1.年龄与性别:7例16~36岁,2例为1岁内婴幼儿,1例为60岁。男8例,女2例。与国内文献报导男多于女,约4比1相符。2.症状与体征:除个别病例外,大多数起病较急。  相似文献   

9.
恶性网状细胞病(以下简称恶网),国内外相继有文献报告(1-10)。我科自1965年11月至1974年12月共收治本病31例,进行了临床、血液学方面的观察及治疗方案探讨,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0.
恶性网状细胞病(Malignant Reticulosis)又名恶性网状细胞增生症,也称恶性组织细胞病(malignant Histiocytosis)。国内早期报告称为组织细胞性髓性网状细胞增多症(Histiocytic Mydullary Reticulosis)。恶性网状细胞病(以下简称恶网病)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已得到确认。国外自1938年首次报道本病以后,至1975年累计报道约为100例。大组报告不多,  相似文献   

11.
恶性网状细胞病(以下简称恶网),是病因不明的网状内皮系统的一种恶性病变,它具有与白血病及恶性肿瘤相似的细胞恶性增生的特征。恶网并不罕见,复习国内文献本病于一九五七年首由田鸿生等所报告,至一九七四年国内各地文献报导已超过250例,尤其是华南、华东地区本病有日益增多的趋向。恶网临床表现复杂,病情凶险,进展急剧,预后极差,目前尚无有效疗法。我校附属第一医院近两年也发现三例,其中第一例虽经激素、各种抗菌素以及输血等治疗,病情仍急剧恶化,高热、昏迷、鼻腔出血于临终前自动  相似文献   

12.
<正> 恶性网状细胞病是一种以肝、脾、淋巴结肿大、发热、消耗、贫血、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病情凶险的疾病。1939年Scott及Robb-Smith首先报告。。我国于1960年郁知非等亦有病例极导。1973年曾在福建三明市召开恶性网状细胞病座谈会。1974年武汉地  相似文献   

13.
恶性组织细胞病是一种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的恶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是肝、脾、淋巴结、骨髓等器官和组织中出现形态异常的恶性组织细胞或分化较高的组织细胞的灶性增生,常伴有明显的血细胞被吞噬现象。其临床特点为发热伴进行性全身衰竭,肝、脾、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等。病因不明,病程大多急剧短促,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MalignantHistiocytosis),简你恶组,又为恶性网状细胞病,为全身网状内皮系统的一种恶性增生性疾病,病情凶急,预后不良,多数于病程6个月内死亡。近来有些作者相继报导了一类病程较长,病情进展相对缓慢、对化疗  相似文献   

15.
目前对于淋巴——网状细胞系统疾病的概念、分类及命名等方面的认识尚较混乱,有各种各样的分类方法。恶性网状细胞病与国外所称的组织细胞性髓性网状细胞病为同一种疾病。国内对恶性网状细胞病陆续有报导。本病的病理、组织及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容易造成误诊。最近我院收治1例网状细胞肉瘤,初误诊为恶性网状细胞病,后经颈部淋巴结活检始证实为本病。兹报导如下: 患者男性,21岁,工人(住院号185590)。于入院前二月余感觉左下肢关节疼痛,但无红肿,入院前40余天开始出现颜面及下肢浮肿,伴发热,面色逐渐苍白,乏力,胃纳下降。在当地按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曾使用过  相似文献   

16.
恶性组织细胞病(以下简称恶组)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异常增生的全身性疾病,主要累及淋巴结和造血器官,临床表现以高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及进行性衰竭为特点。不典型病例可以非造血组织的病变为首发表现或突出表现,极易误诊,我院收治1例以上胃肠道症状为首发症状的恶组,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前言恶性网状细胞病,是一种网状内皮系统恶性增生的疾病,属于网状细胞增生症范畴。因此,在了解本病之前,先简单复习网状内皮系统的解剖及其生理功能,并介绍网状细胞增生症的分类。一、网状内皮系统的解剖:所谓网状内皮系统,是指由分布于身体各处,而具有吞噬机能的网状内皮细胞所构成的机体防御系统。这些网状内皮细胞主要分布于肝、脾、骨髓、淋巴结;其次见于肾上腺、脑垂体、肠壁及肺间质内。二、网状内皮系统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8.
恶性网状细胞增多症(或称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下简称恶网)是原发于网状内皮系统的恶性疾病,其特点是异常网状细胞呈肿瘤样增生,伴有对红细胞、淋巴细胞及血小板的吞噬现象;病变可累及全身,病程凶险短促,预后极差。临床诊断十分困难,特别是原发于内脏的病例,易致误诊,有的直至尸解时始被证实。随着对本症认识的不断提高和细胞形态学研究的逐步进展,本病报导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9.
近二十年来,白血病的发病率在世界各国有逐渐增加趋势,恶性网状细胞病亦有所增多,国内文献有关本病的病理与临床的报导颇多,自1957至1973年据不完全统计有28篇之多。兹将“恶网病”近年来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情况,作一概括介绍。  相似文献   

20.
特殊表现的恶性组织细胞病7例报道惠雄(贵阳医学院附院血液科贵阳550004)恶性组织细胞病(简称恶组病)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异常增生的全身性恶性疾病。典型者临床上有高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进行性减少等特征。但少数病例可在某些局部出现特殊的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