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CDA)三胎妊娠的围生期管理及其围生结局。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9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产科分娩的4例MCDA三胎妊娠孕妇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孕妇年龄、产妇类型、受孕情况、产前检查情况,并收集其妊娠结局,包括分娩方式、围生儿结局及围生儿死亡率。同时,于4例MCDA三胎妊娠孕妇分娩后,进行胎盘及脐带检查,以进一步明确MCDA诊断及脐带缠绕情况。 结果本组4例MCDA三胎妊娠孕妇的年龄为20~28岁,均为自然受孕的初产妇。其中,在本院接受定期产前检查的孕妇为2例(No.1、No.2孕妇),MCDA三胎诊断时,其孕龄分别为13+4、18+5孕周,并且分别于32+3、32+5孕周时采取剖宫产术分别分娩3例女活婴,共计6例女活婴,随访结果显示这6例新生儿均生长发育良好。另外2例孕妇(No.3、No.4孕妇)均因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分别于孕龄为28、21+3孕周时急诊转入本院。这2例孕妇孕期均未接受正规产前检查,均于产时确诊为MCDA三胎妊娠。其中,No.3孕妇因母体因素于孕龄为28+3孕周时采取剖宫产术终止妊娠,娩出3例男活胎,这3例新生儿分别于出生后6 d(1例)、23 d(2例)死亡。No.4孕妇于孕龄为21+3孕周时发生PPROM,1例胎儿入院前流产死亡(单独羊膜囊内胎儿),入院后另外2例胎儿随即流产死亡(1例合并唇腭裂、1例为无心畸胎)。本组MCDA三胎妊娠孕妇的围生儿死亡率为11.1%(1/9)。对本组4例MCDA三胎妊娠孕妇进行产后胎盘及脐带检查的结果均证实MCDA三胎的诊断,而且No.1、2、3孕妇三胎中处于同一羊膜囊内的双胎,均存在脐带缠绕、打结。 结论MCDA三胎妊娠十分罕见,为取得较好的围生结局,对其围生期管理宜早期诊断、定期规律产前检查、严密监护,完善产前保健,并与孕妇本人及其家属进行充分的病情沟通。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CDA)双胎妊娠减胎术后的胎儿生长规律和围产结局。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选择性减胎术的MCDA双胎妊娠孕妇85例作为MCDA双胎减胎组,利用一般资料匹配同期171例单胎及165例MCDA未干预双胎孕妇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三组间胎儿宫内发育及围产结局。结果 单胎对照组的EFW、AC、FL、BPD及HC均大于MCDA双胎减胎组和双胎对照组,MCDA双胎减胎组的AC大于双胎对照组,其余指标与双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MCDA双胎减胎组的剖宫产比例(52.9%)显著低于双胎对照组(86.1%),与单胎对照组(39.2%)相比无统计学差异。MCDA双胎减胎组的分娩孕周为(37.1±2.7)周,早于单胎对照组(38.8±2.2)周而晚于双胎对照组(34.0±2.8)周,在32周和34周之前的早产比例(5.9%和11.8%)均低于双胎对照组(21.8%和46.7%),但与单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在37周前的早产比例(30.6%)低于双胎对照组(78.8%)而高于单胎对照组(7.6%)。结论 减胎术后保留胎儿的生长趋势同未减胎的M...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单绒毛膜性与双绒毛膜性双胎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20年6月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双胎住院的产妇158例,其中单绒毛膜性28例(单绒毛膜组),双绒毛膜性130例(双绒毛膜组)。记录两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孕妇分娩情况、分娩孕周情况、围生儿结局及围生儿并发症情况。结果 单绒毛膜组妊娠剖宫产率(92.86%)高于双绒毛膜组(7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绒毛膜分娩孕周≥37周(28.57%)少于双绒毛膜组(4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儿窘迫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绒毛膜组双胎生长不一和胎儿畸形发生率高于双绒毛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绒毛膜组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呼吸窘迫综合征及低出生体质量发生率高于双绒毛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颅内出血和新生儿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单绒毛膜性较双绒毛膜性围生儿并发症较多,且围生儿结局不良,故而应对单绒毛膜性双胎妊娠加强管理,降低围生儿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4.
《家庭医生》2012,(18):45-45
柯大夫:我刚怀孕13周,超声显示我是单卵双胎,可医生又说我是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把我搞糊涂了,究竞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5.
与辅助生殖技术(ART)相关的单卵双胎(MZT)的发生率不断升高。双胎妊娠绒毛膜性的判定可对其风险进行分层。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CDA)双胎围生期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其各种减胎方法各有利弊。传统的阴道超声引导下的胚胎组织穿刺抽吸术具有局限性,现主要采用血管闭塞技术用于对MCDA双胎进行选择性减胎,比如脐带双极电凝术和射频消融术等。减胎术的并发症主要有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和早产,但有关MCDA的各种减胎方法的时机、适应证及预后等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故对于减胎术后的新生儿必须进行长期的随访。  相似文献   

6.
<正>双胎妊娠包括单绒毛膜和双绒毛膜双胎妊娠,前者包括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onochorionic diamniotic twin,MCDA)和单绒毛膜单羊膜囊(monochorionic monoamniotic twin,MCMA),在双胎妊娠中占比约30%[1]。双胎之一胎死宫内(single intrauterine fetal death,sIUFD)作为一种罕见妊娠并发症在双胎妊娠中的发生率约为6%[2],其中50%~70%发生在单绒毛膜双胎妊娠,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TTTS)是发生sIUFD的最常见原因[3],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单绒毛膜单羊膜囊(monochorionic monoamniotic,MCMA)双胎妊娠并发脐带缠绕的围产儿预后和产科处理经验。方法回顾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3~2014年收治的2例MCMA双胎妊娠并发脐带缠绕的病例,同时进行相关文献学习。结果 2例MCMA双胎妊娠均在孕11~12周经超声确诊后保持密切随访。其中1例于37周择期剖宫产时发现脐带缠绕,另1例于孕21周发现脐带缠绕,孕29周因胎儿窘迫行剖宫产终止妊娠,母儿结局良好。结论目前大多数学者建议对MCMA双胎在妊娠32~34周择期行剖宫产终止妊娠,并于分娩前应用类固醇激素促胎肺成熟。但临床处理应在遵循该原则的基础上,重视胎心监护和超声的综合评价,针对具体病例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妊娠绒毛膜隆起的妊娠结局及临床转归。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间在西安市第四医院行阴道超声检查的34537名孕妇的临床资料,其中78名孕妇为早期妊娠伴有绒毛膜隆起,回顾性分析其超声表现及临床预后。结果早期妊娠中绒毛膜隆起检出率占0.23%(78/34537)。在78名早期妊娠伴有绒毛膜隆起的孕妇中,有12名孕妇要求终止妊娠,占15.38%(12/78);其余66名孕妇中,有23名孕妇为早期流产,3名孕妇为中期流产,流产率为39.39%(26/66)。在40名活产孕妇中,绒毛膜隆起平均值为(10.18±5.52)mm,在26名流产孕妇中,绒毛膜隆起平均值为(10.34±5.76)mm,活产孕妇与流产孕妇绒毛膜隆起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92,P>0.05)。在66名孕妇中,有48名孕妇(72.73%)伴有1个绒毛膜隆起,其中9名孕妇流产(18.75%);有18名孕妇(27.27%)伴有1个以上绒毛膜隆起,其中17名孕妇流产(94.44%);绒毛膜隆起1个与1个以上的孕妇流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419,P<0.05)。结论妊娠结局与绒毛膜隆起的大小无关联,与其数量有关。超声诊断早期妊娠伴有绒毛膜隆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应密切随访观察患者,警惕后期发生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未足月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的临床特征及妊娠结局,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015年1月-2019年6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未足月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患者55例(绒毛膜羊膜炎组),另抽取25例未足月胎膜早破但未合并绒毛膜羊膜炎患者组成非绒毛膜羊膜炎组,比较其临床特征与妊娠结局,分析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影响因素。结果 55例未足月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患者中,心率加速占比最大(69. 09%),产前发热次之(65. 45%);绒毛膜羊膜炎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胎膜早破孕周、羊水过少、妊娠合并贫血、妊娠合并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占比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绒毛膜羊膜炎组胎膜早破潜伏时间(>48 h)、白细胞计数(WBC)(>15×10~9/L)、C-反应蛋白(CRP)(>8 mg/L)占比均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膜早破潜伏时间(>48 h)、WBC (>15×10~9/L)、CRP (>8 mg/L)为未足月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的相关影响因素(OR>1,P<0. 05)。结论未足月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主要临床特征表现为心率加速、产前发热等,可造成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增加,临床应密切关注,注意监测胎膜早破潜伏时间、WBC、CRP水平等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合并绒毛膜隆起的超声特点及妊娠结局,为临床医务人员进行孕期指导及绒毛膜隆起的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0月余姚市中医医院妊娠早期合并绒毛膜隆起的孕妇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未合并绒毛膜隆起的孕妇作为对照组,观察绒毛膜隆起的大小、数目,随访孕妇的妊娠期合并症、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流产、先兆流产、先兆流产发展为难免流产及胚胎停育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隆起直径≥2 cm病例流产及先兆流产发展为难免流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直径1 cm~、<1 cm的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直径1 cm~与<1 cm之间流产、先兆流产发展为难免流产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隆起直径≥2 cm、1 cm~、<1 cm 3组间先兆流产及胚胎停育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绒毛膜多发隆起病例流产及先兆流产发展为难免流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绒毛膜单发隆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发隆起与单发隆起先兆流产及胚胎停育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胎盘血肿、早产、胎盘早剥或前置胎盘及胎盘粘连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胚胎停育病例绒毛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早期合并绒毛膜隆起会增加流产的发生风险,引起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1.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病的可行性。方法给予2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射频消融治疗。治疗前后行子宫附件彩超检查子宫大小、子宫卵巢血流灌注,子宫病灶局部穿刺活检及血清CA125、性激素检查,同时观察临床症状。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比较子宫长度、子宫厚度、子宫后壁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治疗后6个月比较子宫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厚度、子宫后壁厚度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与治疗后子宫卵巢血流灌注及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或素(LH)、雌二醇(E2)、睾酮(T)、孕酮(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仅催乳素(PRL)在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性意义(P〈0.05),术后血清CA125水平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病将是一个有发展前景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射频消融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凝刀射频消融子宫内膜(RFAE)在治疗围绝经期功血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5年1月自愿接受自凝刀射频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患者52例,在B超实时动态监测下,将自凝刀经阴道宫颈置入宫腔介入到内膜,治疗后观察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功血患者出血量的改变及定期B超复查,观察子宫大小和子宫内膜情况。结果:52例患者经治疗后,子宫体积均不同程度缩小,术后3个月复查,35例(67.3%)已闭经,13例(25.0%)月经量较前明显减少,4例(7.7%)较前好转;B超探查,35例闭经者无明显内膜,13例较前明显减少者的内膜为2~3mm,4例较前好转者内膜为3~4mm,子宫腔大小、形态与3个月相比无明显改变。6个月复查,完全闭经者49例,占94.2%。月经量明显减少2例,占3.84%,1例较前月经好转,占1.96%。总有效率100%。无1例出现再流血现象。结论:超声引导下射频子宫内膜消融是治疗功血简单、安全、快速、有效、痛苦小的微创介入治疗新技术,可替代子宫切除,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病的可行性。方法给予2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射频消融治疗。治疗前后行子宫附件彩超检查子宫大小、子宫卵巢血流灌注,子宫病灶局部穿刺活检及血清CA125、性激素检查,同时观察临床症状。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比较子宫长度、子宫厚度、子宫后壁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治疗后6个月比较子宫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厚度、子宫后壁厚度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与治疗后子宫卵巢血流灌注及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或素(LH)、雌二醇(E2)、睾酮(T)、孕酮(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仅催乳素(PRL)在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性意义(P<0.05),术后血清CA125水平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病将是一个有发展前景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肝细胞癌(HCC)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前后血清中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的浓度,初步研究其在疗效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9例HCC患者、35例肝硬化患者、3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中GPC3的表达,其中30例HCC患者经射频消融治疗,对治疗前与治疗后1d、5d、30d血清中GPC3的浓度进行比较。结果 HCC患者血清GPC3浓度明显高于肝硬化患者和健康对照组人群,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CC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后不同时间点GPC3含量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1)。结论血清GPC3含量升高有助于HCC的诊断,特异性较好,与甲胎蛋白表达无显著相关性,射频消融治疗后不同阶段GPC3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在疗效评估中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RFCA)后的心电图T波形态及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的变化,探讨其T波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2例房室旁路RFCA者,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即刻记录并对比患者心电图,测量QRS波时限及T波形态的变化。检测术前和术后24h内的cTnI。记录术中消融参数。结果42例中有19例(45.24%)术后出现T波改变,以右侧旁道多见,隐匿旁道无T波改变。T波的变化量与QRS波的变化量呈正相关(r=0.71,P<0.05)。术后cTnI较术前升高,但未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心电图有T波改变者与无T波改变者两组病例间cTnI及消融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RFCA术后心电图T波形态改变与心肌损伤无关,是生理性电张性调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林卫宇 《现代保健》2011,(30):121-123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在肝癌破裂出血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例无法手术切除肿瘤的肝癌患者,对其肝癌破裂出血情况行HCCRFA治疗。结果术后随访观察显示,18个月内患者肝内病灶完全消融,瘤体明显缩小,未表现出复发征象。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对治疗巨大肝癌的难治性破裂出血,治疗周期短,患者创伤小,近期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凝刀射频消融治疗未孕重度宫颈糜烂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2004年1月~2006年12月用自凝刀消融治疗2174例宫颈糜烂患者,追踪观察42例未孕合并重度宫颈糜烂患者受孕情况。结果:2174例宫颈糜烂患者总体疗效满意,42例未孕合并重度宫颈糜烂患者分别在术后6~16个月内自然受孕成功,自然受孕率100%,34例正常分娩,8例因脐带绕颈、羊水早破等原因选择剖腹产,未发生因宫颈因素导致的难产。结论:自凝刀消融治疗重度宫颈糜烂是一种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并且术后不会对子宫颈的机能造成影响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人工胸水辅助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膈顶部肿瘤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选取肝脏膈顶部肿瘤患者11例(共15个病灶),向每例患者右侧胸膜腔内注入0.9%NaCl溶液500~1000ml,并在超声引导下对病灶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所有患者人工胸水制作过程顺利,通过超声从肋间可清晰观察肿瘤,并可找到理想的穿刺路径。治疗后所有患者的胸水于1周内完全消失,CT或MRI增强扫描显示13个病灶(86.7%)完全坏死,2个病灶(13.3%)部分边缘区域仍有强化。所有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人工胸水辅助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是治疗肝脏膈顶部肿瘤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人工胸水辅助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膈顶部肿瘤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 选取肝脏膈顶部肿瘤患者11例(共15个病灶),向每例患者右侧胸膜腔内注入0.9%NaCl溶液500~1000 ml,并在超声引导下对病灶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人工胸水制作过程顺利,通过超声从肋间可清晰观察肿瘤,并可找到理想的穿刺路径.治疗后所有患者的胸水于1周内完全消失,CT或MRI增强扫描显示13个病灶(86.7%)完全坏死,2个病灶(13.3%)部分边缘区域仍有强化.所有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人工胸水辅助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是治疗肝脏膈顶部肿瘤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射频消融时组织加热的热动力学模型及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兼顾放电时分布式加热和瞬时的热传导效应,本文推导出一个组织加热的热动力学模型。在作了初步分析之后得到了几个结论:(1)稳定后的温度分布温径向符合1/r^2规律,而不是早先认为的1/r规律。(2)温度上升而趋向于稳定值的速度是随距离r而变的,在界面附近它服从指数上升规律而时间常数还与r^2成正比。(3)用恒定功率控制损伤斑大小与用恒定温度监控本质上没有区别。(4)不论用哪种方法,最大损伤斑的尺寸是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