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也被称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病因不明的睡眠呼吸疾病,以夜间睡眠打鼾伴呼吸反复暂停及白天嗜睡为主要临床表现~[1]。OSAS具有高患病率与发病率,国外学者调查发现中年男性、中年女性的患病率分别高达4%~9%与1%~2%~[2]。同时,OSAS常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与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也可导致交通事故,是一种有潜在致死性的睡眠呼吸疾病。引起OSAS呼吸  相似文献   

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诱发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100例脑血管病患者与同期正常人进行对照研究。用多系睡眠仪全夜大于8h连续同步记录脑电、眼动等11项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呼吸紊乱指数(AHI)和低氧时间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OSAS患者血粘度高于对照组,结论:OSAS是诱发脑血管病的因素之一,应引起临床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背景据报道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的儿童在行腺扁桃体切除术后呼吸系统发病率很高。为了降低这一发病率,我们制定了一项围术期指南,以指导对于在围术期睡眠监测过程中反复出现严重低氧血症的OSAS患儿如何正确应用阿片类药物、地塞米松和阿托品。方法我们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与2001年的历史数据进行了比较。其主要的结果变量为主要呼吸医疗干预(MMIRespiratory)。依据McGill氧合评分(McGillOximetryScoring,MOS)系统划分OSAS严重程度,而我们主要关注氧饱和度反复低于80%的患儿(MOS4)。结果从2002年10月到2006年2月292例有医疗记录行腺扁桃体切除术且符合研究标准的患儿中,有97例归为MOS4。其中11例患儿(11.3%)需要行MMIRespiratory在2001年,8例(29.6%)MOS4的患儿需要行MMIRespiratory。比较新旧指南,MOS4中MMIRespiratory。校正的比值比为0.30(95%可信区间:0.10~0.85)。需行MMIRespiratory的患儿比率下降的关键原因是使用了地塞米松,减少了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在2002年到2006年,MOS4组术中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用等量吗啡表示为0.10mg/kg(0.06~0.12mg/kg)。而术后吗啡用量为0.02mg/kg(0~0.07mg/kg)。二者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01。结论对低氧血症反复发作患儿治疗的改变包括加用地塞米松和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可使主要呼吸药物干预率下降50%以上。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多巴胺受体3(dopamine receptor three, D3R)拮抗剂U99194A对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 SD)小鼠认知功能及海马肥大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将42只雄性C57BL/6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4只):对照组(Ctrl组)、睡眠剥夺组(SD组)及睡眠...  相似文献   

5.
康迪  陈秀芹 《护理学杂志》2005,20(10):29-30
目的探讨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生活方式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OSAS患者通过入院评估,根据患者生活习惯,制定护理干预计划。实施6个月后评价。结果患者入院后生活方式改变与入院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使OSAS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及遵医依从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OSAS)是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患病率高,具有潜在致死性,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被称为静悄悄的杀手,是一种严重危害骨骼健康的慢性疾病。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我国OP患病人数已位于全球第一。《健康中国2030》倡导及早筛查OP,其与OSAS及其合并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笔者就OSAS与OP的相关研究展开综述,为临床后续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因睡眠时反复发作的咽腔狭窄和塌陷所致,以打鼾、睡眠时反复发生呼吸暂停、血氧饱和度下降和睡眠破碎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OSAS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增加,但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我们对OSAS患者改善通气减少心绞痛发作的可能性进行研究。本研究分析了OSAS患者昼夜血压变异特点,通过改善通气,使病人血压变化减少,大大地缓解了心绞痛的发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呼吸道管理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3~12岁OSAS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患儿病史及麻醉资料.对其年龄、颅面畸形、术前上呼吸道感染进行呼吸道管理危险度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1307例OSAS患儿中,39例一次气管插管失败,其中颅面畸形5例.363例发生术后呼吸道并发症患儿中,102例存在术前上呼吸道感染(P<0.05).因术前上呼吸道感染>1周而发生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患儿显著少于感染≤1周的患儿(P<0.05).结论 颅面畸形与术前上呼吸道感染<1周是OSAS患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呼吸道管理困难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患儿剥夺睡眠脑电图检查的依从性。方法对214例接受剥夺睡眠脑电图检查的患儿(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于检查后采用自制问卷对其进行剥夺睡眠脑电图依从性影响因素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制订相应的健康教育措施并实施于381例患儿(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对剥夺睡眠的依从性。结果监护人或患儿对剥夺睡眠重要性的认识、对检查过程的理解程度、过去剥夺睡眠脑电图经验、病史长短、担心发作、患儿的适应性及智力是影响患儿对剥夺睡眠依从性的主要因素(P〈0.05,P〈0.01)。观察组剥夺睡眠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探讨影响惑儿剥夺睡眠脑电图依从性的因素并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能提高剥夺睡眠脑电图患儿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与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相关性。方法测定并分析82例OSAS患者中43例MS患者(MS组)和39例非MS患者(非MS组)的睡眠呼吸监测指标、MS的组成成分等。结果(1)MS组的腰围(WC)、体重指数、收缩压(SBP)、InTG、InFBG均高于非MS组(P〈0.05或〈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非MS组(P〈0.05)。(2)MS组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高于非MS组,最低脉氧饱和度(LSpO2)低于非MS组汾别为(43.95±19.18)次/h比(10.58±3.52)次/h、0.67±0.15比0.82±0.07,P〈0.01]。(3)3个代谢异常组分时,AHI高于0—2个代谢异常组分、LSpO2低于0—2个代谢异常组分(P〈0.01);代谢异常组分数进一步增加到4-5个时,AHI进一步增高、LSpO2进一步降低(P〈0.05)。(4)AHI与InFBG、WC、SBP呈正相关(P〈0.01),与HDL-C呈负相关(P〈0.01)。(5)LSpO2与InFBG、WC、SBP呈负相关(P〈0.01),与HDL-C呈正相关(P〈0.05)。结论MS和OSAS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分别复合七氟醚在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宣城市中心医院进行腹腔镜腹股沟斜疝择期手术的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瑞芬太尼组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麻醉(30例);丙泊酚组患者采用丙泊酚联合七氟醚麻醉(30例)。记录2组患儿术毕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定向恢复时间,麻醉前(T0)、诱导后(T1)、气腹5 min(T2)、拔管后(T3)各时间段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等应激指标,术后儿童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量表(PAED)和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以及患儿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瑞芬太尼组患儿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定向恢复时间均小于丙泊酚组(P<0.05);与T0相比,2组患儿T2、T3的MAP、心率、SpO2均逐渐降低(P<0.05)。在相同阶段对比中,瑞芬太尼组T1、T2、T3的MAP、心率波动均小于丙泊酚组(P<0.05),SpO2高于丙泊酚组(P<0.05);瑞芬太尼组术后PAED评分低于丙泊酚组(P<0.05);苏醒6 h(t2)、苏醒12 h(t3)时刻较苏醒时(t0)时刻2组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瑞芬太尼组t0~t3的FLACC评分均低于丙泊酚组(P<0.05);瑞芬太尼组总不良反应低于丙泊酚组(P<0.05)。 结论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在小儿股沟斜疝腹腔镜术中麻醉效果和血流动力学优于丙泊酚组,缩短患儿术后苏醒时间,有效缓解患儿术后疼痛和躁动程度,减轻对患儿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拟在静脉全身麻醉下行无痛人流术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分别静注芬太尼1μg/kg(F1组)、阿芬太尼5μg/kg(F2组)、10μg/kg(F3组),泵注丙泊酚2.0 mg·kg-1·min-1直至改良清醒镇静(MOAA/S)评分为0分为止。记录注药前(T1)、睫毛反射消失时(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开始后1min(T4)、术毕(T5)及清醒时(T6)的MAP、HR、SpO2、SNAP指数(SI),各组丙泊酚的总用量、起效时间、手术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手术过程中体动反应,患者清醒后10、30 min的疼痛VAS评分,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T2时F1组S1明显低于F2、F3组,T3时F2组MAP及SI均明显高于、HR明显快于F1、F3组(P<0.05),T2、T3时F3组的SpO2明显低于F1组(P<0.05),但均在正常值范围。F3组丙泊酚总用量明显少于F1与F2组(P<0.05),F2、F3组起效时间、意识恢复时间、F3组的清醒时间均明显短于F1组(P<0.05),F2组发生体动反应的例数明显高于F1、F3组(P<0.05)。结论阿芬太尼10μg/kg与丙白酚联合用于无痛人流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的效果,探讨阿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时的最佳剂量.方法 选择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200例,男87例,女113例,年龄18~60岁,BMI 18~28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四组:阿芬太尼3μg/kg组(A...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七氟烷吸入麻醉对行腹腔镜疝修补术患儿呼吸参数、补体水平、躁动及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在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行腹腔镜疝修补术患儿11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氯胺酮麻醉,研究组患者给予七氟烷吸入麻醉,比较麻醉前(T0)。麻醉结束时(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结束时(T3)的呼吸参数,并比较手术前后的补体水平和术中躁动及术后恶心呕吐情况。结果2组患者在T1、T2、T3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明显降低T0时。2组患者在T1、T2、T3时的舒张压(DBP)明显升高T0时。研究组患者在T2、T3时的收缩压(SBP)明显高于T0时,对照组患者T1、T2、T3时的SBP明显高于T0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T1、T2、T3时的HR、MAP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在T1、T2、T3时的DBP、SBP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T2时的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的补体C3、补体C4水平均降低,研究组的补体C3、补体C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1.69%、3.39%,高于对照组(3.39%、8.4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腹腔镜疝修补术患儿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可降低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减少对机体脏器的损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肺移植手术麻醉中CVP、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lobal end-diastolic volume index, GEDI)、胸腔血容积指数(intrathoracic blood volume index, ITBI)与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 CI)的相关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暂停呼吸对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VATS)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 OLV)时肺萎陷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下肺病损切除术患者60例,年龄18~65岁,ASA分级Ⅰ、Ⅱ级,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在儿童腹股沟疝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腹股沟疝患儿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4例),均行腹股沟疝手术,对照组常规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常规全麻基础上于超声引导下行罗哌卡因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观察2组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记录其术中全麻药物(舒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术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麻醉复苏室(PACU)留观时间、术后特殊患者疼痛评估量表(FLACC)评分、麻醉不良反应,并采用躁动评分(PAED)评估2组患儿躁动发生及严重程度。 结果观察组入室后(T0)HR、SBP、DBP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切皮时(T1)、术毕时(T2)HR、SBP、DBP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舒芬太尼和丙泊酚使用剂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PACU留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30 min、术后2、6、12和24 h FLAC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恶心呕吐及躁动发生率、PAE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罗哌卡因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有利于维持儿童腹股沟疝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全麻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输注对胸乳入路甲状腺切除患者血浆皮质醇的影响。 方法40例甲状腺切除患者随机分2组,每组20例:A组患者全凭静脉麻醉;B组患者全麻之前行T4-5硬膜外置管(0.1%罗哌卡因输注2 ml/h)。记录麻醉前(T0)、插管后5 min(T1)、切皮后60 min(T2)、拔管后5 min(T3) MAP、HR、Cor变化;术后6 h(T4)、12 h(T5)、以及24 h(T6)视觉模拟评分(VAS),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拔管时间及镇痛泵按压(PCA)次数。 结果与T0比较,两组患者T1时MAP、HR降低,T2、T3时HR降低,Cor增高,B组患者MAP降低(P<0.05);与A组比较,B组患者T1时MAP、HR降低,T2、T3时Cor降低(P<0.05);A组患者T5时VAS评分比T4增高(P<0.05);两组患者T6时VAS评分较T5降低(P<0.05)。与A组比较,B组患者T5时VAS评分降低(P<0.05),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拔管时间以及镇痛泵按压次数降低(P<0.05)。 结论全麻联合0.1%罗哌卡因硬膜外输注对胸乳入路甲状腺切除患者可良好控制术中应激和术后疼痛,降低麻醉药物需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压力记录分析法(PRAM)比较七氟醚或氯胺酮对法洛四联症患儿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在全麻下行法洛四联症矫治术的婴幼儿36例,年龄4~24个月,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8例。分别采用8mg/kg氯胺酮肌注(K组)和6%七氟醚吸入(S组)麻醉诱导,患儿意识消失后开放外周静脉并建立桡动脉监测,连接MostCare监测仪,采用PRAM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依次静注咪达唑仑0.2mg/kg、哌库溴铵0.2mg/kg和舒芬太尼1μg/kg,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记录建立有创动脉测压后即刻(T_0)、静脉用药后1min(T_1)、2min(T_2)、5min(T_3)和气管插管后1 min(T_4)、2 min(T_5)、5 min(T_6)、10 min(T_7)的HR、SBP、DBP、心脏指数(CI)、每搏量指数(SV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和压力升支最大斜率(dp/dt),并计算心率-收缩压乘积(RPP)。结果与T_0时比较,T_1~T_7时两组HR明显减慢,RPP明显降低(P0.05);K组T_1~T_7时SBP、DBP、CI,T_1~T_4、T_6时SVI,T_2~T_7时SVRI和dp/dt明显降低(P0.05);S组T_4~T_7时SBP、T_7时DBP、T_4~T_7时CI、T_3~T_7时SVI明显升高(P0.05)。S组T_0、T_3~T_7时HR、RPP,T_0时DBP、CI,T_0、T_1时SBP和T_0~T_6时dp/dt明显低于K组(P0.05);S组T_7时DBP、CI,T_3~T_7时SVI均明显高于K组(P0.05)。结论与氯胺酮比较,七氟醚更有利于维持法洛四联症婴幼儿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丙泊酚静脉麻醉对行取卵术患者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 NK)细胞的数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IVF-ET)的患者110例,年龄20~40岁,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