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唐群  顾星 《内蒙古中医药》2007,26(10):42-44
对近年来中医面部望诊客观化研究情况的总结与分析,阐述了现代中医面部望诊客观化研究的主要方法、手段和阶段性成果;进一步探讨了现有客观化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客观化研究提出了初步思路认识。  相似文献   

2.
作者运用色差仪对60例正常人和217例病人面色进行检测,证实五脏病各组与正常组面色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以肝病组差异最显著(△E=3.79NBS),主要是因L值降低而致面色暗晦;心病组主要因a值升高而最近红色(△E:1.54NBS);脾病组则因b值升高最近黄色(△E=1.16NBS);肾病组及肺病组的面色也有程度不同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慢性肝炎患者面部色泽定量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慢性肝炎患者一般有肝区胀痛、食欲不振、疲乏无力、腹胀、腹泻、低热等症状,辨证分型以肝气郁滞、肝郁脾虚、肝阴亏损三种证型为多见。临床上气滞明显者面色青紫,脾虚甚者面包萎黄,肝阴亏损者面色潮红。为了对慢性肝炎上述三种证型面色差异进行比较,使其客观化、定量化,我们运用颜色光学理论,采用日本生产的色差计,对慢性肝炎三证患者面包差异进行定量观察。在面部包诊客观化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现报告如下。1实验原理及方法颜色光学理论认为:光谱的一切颜色都由红、绿、蓝三基本色按不同比例混合产生。1931年国际照明委员会,为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唇周及面部边缘皮肤晦暗程度与脾胃症状的关系.方法 使用国际颜色校正卡,采集体检人群160例面部数码图像,进行上下唇周及面部边缘晦暗度的判断,同时收集脾胃症状的调查问卷,探讨上下唇周及面部边缘的晦暗度与脾胃症状的关系.结果 经统计,影响上唇周晦暗的相关因素为口干、胃脘隐痛;影响下唇周晦暗的相关因素为呃逆等;影响面部边缘晦暗的相关因素为午后腹胀、口臭、呕吐、胃凉、苔白厚等.结论 唇周、面部边缘部位皮肤晦暗程度均与脾胃功能不良有关,可作为评价脾胃功能的望诊指标.  相似文献   

5.
通过查阅文献和对临床经验及精神心理疾病患者病历的总结,归纳中医心理学望诊的内容。望诊是中医心理学具有特色的诊断方法之一,中医心理学望诊主要包括面部望诊(望神、望目、望表情和望色)和姿势形态的望诊,是疾病诊断过程中必用的方法,可把握患者最真实的精神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6.
王晖老师是第3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他从40余年临床实践中发现,面部色素沉淀现象能反应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敏感点和关键点,观察面部色素的异常表现,运用经络学说理论分析推求经络相关脏腑的病理特性,而将自己内科杂病诊疗过程中发现的面部色素沉淀现象归纳为5个证型,即精亏、寒凝、肝郁、痰瘀、湿热。这5种色素沉淀现象分布的位置主要集中在眼、鼻、颧3个部位。其中,肝肾阴虚,精血不足者常见眼部周围色素沉浊伴两颧潮红;  相似文献   

7.
运用中医望诊观察病人,对疾病的诊断、治护可提供重要的依据。正如《丹溪心法》所言:“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形诸外”。结合临床,浅谈如下。1 视面色 观察面色可知气血之盛衰,因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面。如面色红赤,多为热证,饮食宜清凉;若面色萎黄多为脾虚,治宜益气健脾;若面色青者多为痛证,应舒肝气调情志,同时注意疼痛的部位、性质及原因;若面色白者多属气虚、阳虚,患者多体弱,气短乏力,怕冷,要适寒暖,调饮食。2 观目窍 目为肝之窍,肝主情志。若目光炯炯,布满血丝,多为阳证,属肝火旺盛,医护人员…  相似文献   

8.
浅议生物全息律与中医望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宁芳 《陕西中医》2001,22(11):676-677
生物全息律是以宇宙全息统一论为理论基础 ,它研究的内容是 :不同的全息元之间 ,全息元与整体之间 ,整体与自然界之间 ,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生理和病理的信息传递、信息感应等相应的关系 ,这些关系在疾病的诊断、治疗中与祖国医学宏观的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的“司外揣内”和“有诸内、必形诸于外”的思维方式 ,具有中医诊断学之首的望诊有着一脉相承的源流和极其相似的基本规律。  生物全息律与中医望诊的源流  十五世纪 ,古希腊医学之父 -希波各拉底提出 :“如果有人即使是身体很小部分引起损害 ,全身共感痛苦 ,其所以如此 ,是因为在身体最…  相似文献   

9.
望诊是中医"四诊"之首,将其应用于临床精神科护理,结合西医症状学,密切观察精神病的病情变化,不仅是决定采取何种护理的先决条件,而且又是防止精神病患者发生意外事故的重要环节,同时还可以为医生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线索.  相似文献   

10.
中医望诊指医者运用视觉,对人体全身和局部的一切可见征象以及排出物等进行有目的地观察,以了解健康或疾病状态,通过望诊可以有效的诊断疾病、预判疾病发展,临床价值丰富。中医理论认为“有诸内必行诸外”,肉眼不可见的内脏疾病在体表均有迹可循,可反映在肢体、官窍、肌肤等肉眼可见的部位。中医通过观察、收集、统计这些表现于外的征象,归纳出其发展规律。现代研究也证明舌苔、巩膜毛细血管等与血流动力学、激素水平密切相关,在人体尚未出现不适症状时即出现改变,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预警作用。较西医手段,中医望诊在早期发现疾病方面具有简便、价廉的优势。文章通过总结中医望诊在临床的应用,为临床早期发现疾病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儿科疾病多年的临床观察,结合中医理论及相关中医文献资料,运用中医治疗中的望诊对患儿进行辨证诊断,为儿科疾病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文献整理,概括、分析了环境因素对中医局部望诊的影响,主要有:1.自然环境(地理环境、方位环境、自然气候);2.社会环境(中医教育制度、科学技术、对外交往)等。结论:中医局部望诊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深受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椐〈内经〉有关面部望诊方面的内容,阐述了面部气色望诊的部位、内容以及在针灸辨证和治疗中的作用,提出了面部气色望诊之"望",并不仅仅是肉眼"看"的意思,而且有"望穿"、"看透"的含义,能直观、具体地了解脏腑气血虚实盛衰及其生克变化,对针灸辨证、选穴和虚实补泻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提出了个人掌握这一技术的条件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刘萍 《内蒙古中医药》2008,27(9):164-165
老年性痴呆患者有着不同程度的情感、思维、语言、躯体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应用中医望诊对老年痴呆患者进行观察,可提供较多的信息资料,对于常规治疗和开展辩证施护,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望诊信息客观化是中医诊断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内容.舌诊仪、面部色诊仪是实现中医望诊客观化的重要工具,结合颜色空间提取、分析舌面部颜色参数,可为中医望诊提供客观化指标,该方法被广泛运用于中医健康管理、辨证论治及中西医结合研究等方面.本文对目前颜色空间在中医望诊中的应用、望诊客观化仪器的发展进行概述,以期为中医诊断客观化研究提...  相似文献   

16.
中国历代医家均认为清晨是诊法最适宜的时间,而中医望诊具体的光照环境客观化数据未见报道.该研究是中医舌面一体检测系统研发的一部分.结果显示,晴天上午10时左右室内、光照充足自然光线下,距窗口2~3m处光线最佳,光线充足柔和,肉眼观察人脸及舌象效果较好,是理想的中医望诊环境;在室内同一地点,相同的光照环境下,色温和照度相对稳定,色温平均值为(5127.88±564.2)K,照度平均值为(2655±689.1)Lx.该测量结果可作为人造光源环境设计及中医诊室设计的参考标准,也可作为中医望诊光源环境设计的参考标准.同时也验证了传统中医对望诊环境的要求,与现代对颜色判读客观化要求接近,进一步验证了中医理论有其科学性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作者用了10年的时间,对914名健康人进行了面部红外线辐射量的观测,从而丰富了“首面与身形……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的理论,为今后对患者的观察和临床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汪宏所著《望诊遵经》是一部全面论述中医望诊的诊断学专著,面部色诊更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笔者通读全书主要体会一是面色深浅浓淡可初步判定病证虚实,但要注意与光泽明亮度辨识相结合,也应注意排除非病理因素影响;二是临床常见五色交错同样需要结合光泽度的辨识,对判断病势轻重、预后吉凶具有重要意义;三是创造性地提出"明堂六部"划分,对辨识病变部位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四是可从面色的色质与部位准确把握面色的动态变化。通过本文阐述以期重新引起众医家对面部色诊的关注,切实发挥传统中医诊断理论对现代临床实践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医面部色诊理论对美容学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望诊为中医四诊之首 ,面部望诊是其主要内容 ,具有丰富的理论和经验。扁鹊望齐桓侯之面色 ,而知其病之浅深 ;张仲景望王仲宣之面色 ,预其 2 0年后当眉落而死。桓侯、仲宣窃笑不理 ,最后均符言而不治身亡。可见面色望诊不但可以明辨近病 ,而且还能够预知远疾 ,故“望而知之者 ,上”。望诊成为衡量中医水平的重要标准。中医美容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 ,研究抗衰驻颜 ,矫治损容疾病或缺陷 ,美化人体的科学。中医理论的重要特点是整体观念。中医整体观念强调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内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决定了人体外部的各种生命征象 ,即“…  相似文献   

20.
中医望诊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望而知之者谓之神”,由此可知望诊在中医诊法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医认为,任何内在的疾病,均有其外在的表现,即“有诸内者,必形于外”。急诊患者发病急、病情重、变化迅速,急诊室护士可通过望诊,把表现于外的能体现患者病情轻重、病情变化的资料及时反映给医师,对解除疾病痛苦、争取时间挽救生命至关重要。现就作者在急诊护理工作中运用中医望诊的体会介绍如下。1望神色知病情轻重“神”是机体功能正常与否的外在表现。有神者则表明五脏功能正常或病情较轻,若五脏功能衰败、病情较重则为失神,所以古人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