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6 毫秒
1.
周渊  周思祥  姜勇  孙健  屠鹏飞 《中草药》2012,43(8):1479-1483
目的 研究毛冬青Ilex pubescens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正相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与光谱分析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毛冬青叶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分别为大豆苷元(1)、染料木苷(2)、山柰酚-3-O-β-龙胆二糖苷(3)、山柰酚-3-O-β-刺槐双糖苷(4)、山奈酚-3-O-β-半乳糖苷(5)、槲皮素-3-O-β-龙胆二糖苷(6)、3β,19α-二羟基齐墩果-12-烯-24,28-二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7)、毛冬青皂苷A1(8)、毛冬青素A(9)、2-羟甲基-3-咖啡酰氧-1-丁烯-4-O-β-D-吡喃葡萄糖苷(10)、2-咖啡酰甲基-3-羟基-1-丁烯-4-O-β-D-吡喃葡萄糖苷(11)、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2)、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3)、1,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4)、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5)、2-苯乙基-O-α-L-阿拉伯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16).结论 化合物1~6、12~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广西毛冬青Ilex pubescens var.kwangsiensis根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中压柱色谱法、高压快速制备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NMR、MS波谱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广西毛冬青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丁香苷(1)、3,4-二羟基苯乙醇(2)、橄榄苦苷(3)、红景天苷(4)、木樨榄苷-11-甲酯(5)、(8E)-女贞子苷(6)、(8Z)-ligstroside(7)、oleoacteoside(8)、oleoside dimethyl ester(9)、olivil-4′-O-β-D-glucoside(10)、(+)-cyclo-olivil-6-O-β-D-glucoside(11)、(+)-cyclo-olivil-4′-O-β-Dglucoside(12)、ligstroside(13)、wilfordiol B(14)。结论化合物2、4、12~14为首次从冬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5~11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毛冬青根中的新三萜皂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毛冬青Ilex pubescens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法对毛冬青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应用谱学技术和化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个三萜苷皂类化合物3-O-β-D-吡喃木糖基-3β,19α,24-三羟基齐墩果酸(1)。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化合物,命名为毛冬青皂苷D。  相似文献   

4.
四季青叶中的三萜类化学成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冬青llex purpurea Hassk.干燥叶的三萜皂苷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不同层析技术进行分离,用波谱及化学的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9个三萜类成分,结构鉴定为3-O-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甲酯-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2α,3β,19α,23-四羟基乌苏-12-烯-28-酸(2)、2α,3β,19α,23-四羟基乌苏-12-烯-28酸-28-O-β-D-吡喃葡萄糖甙(3)、乌索酸(4)、救必应酸(5)、长梗冬青苷(6)、冬青苷A(7)、地榆皂苷Ⅰ(8)、IlexosideB(9)。结论: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1,2,3,9系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化合物8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秃毛冬青Ilexpubescens Hook.et Arn. var. glabra Chang茎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层析手段对秃毛冬青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鉴定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3-O-β-D-半乳糖豆甾二烯醇(1),5,25-豆甾二烯醇(2),3β-acetoxy-28-hydroxyurs-12-ene(3),齐墩果酸(4),β-谷甾醇(5),白桦脂酸(6),坡模酸(7),丁香酸(8),β-胡萝卜苷(9)和秦皮乙素(10)。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冬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9为首次从秃毛冬青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毛冬青茎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冬青科植物毛冬青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 -20柱色谱及反复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利用核磁共振等现代波谱技术解析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毛冬青茎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ilexgein A(1),ilexsaponin A1 (2),ilexsaponin B1(3),ilexsaponin B2(4),β-谷甾醇(5).结论:化合物1~5均为首次从毛冬青茎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毛冬青酸性、酚性及皂苷类成分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离、鉴定毛冬青(Ilex pubescens )中的酸性、酚性、皂苷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水提、醇沉、醋酸乙酯萃取或乙醇提取,硅胶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得到11个化学成分,运用IR、UV、MS、1H-NMR和13C-NMR等光谱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 3,4-二羟基苯甲醛 (1);decumbic acid(2);富马酸(3);3,4-二咖啡酰鸡纳酸(4);琥珀酸(5);ilexgenin A(6),毛冬青皂苷B1(7);毛冬青皂苷B2(8);毛冬青皂苷甲(9);毛冬青酸(10)和β-谷甾醇(11).结论 化合物2~5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中化合物2为首次从高等植物中获得,化合物10是首次从天然产物中获得,根据DEPT碳谱,首次对其碳信号进行了归属.  相似文献   

8.
罗华锋  林朝展  赵钟祥  熊天琴  祝晨蔯 《中草药》2011,42(10):1945-1947
目的研究铁冬青Ilex rotunda茎皮的五环三萜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反相硅胶柱色谱等色谱方法对铁冬青茎皮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铁冬青茎皮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为铁冬青酸(1)、具栖冬青苷(2)、苦丁冬青苷H(3)、3-乙酰基熊果酸(4)、苦丁茶冬青苷D(5)、3-O-α-L-阿拉伯糖基-19α-羟基-熊果酸(6)、28-O-β-D-葡萄糖基-齐墩果酸(7)、齐墩果酸(8)。结论化合物4~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李若斐  夏文绮  崔保松  李帅 《中草药》2018,49(7):1513-1519
目的研究四季青Ilex chinensis中的三萜类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通过核磁、质谱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四季青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23-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28-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quadranoside Ⅳ(2)、玉叶金花苷R(3)、monepaloside F(4)、冬青苷XXⅦ(5)、冬青苷XXXⅦ(6)、冬青苷XXXⅧ(7)、冬青苷XLI(8)、niga-ichigoside F1(9)、kalidiumoside D(10)、竹节参苷Ⅳa(11)、长圆果冬青苷M(12)、23-羟基-白桦酸-28-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3)。结论化合物1、10、13为首次从冬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8、11、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岗梅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岗梅Ilexasprella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凝胶和RP-HPLC等色谱方法对岗梅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岗梅根的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三萜及其皂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8-O-β-D-glucopyranosyl pomolic acid(1)、冬青苷XXIX(ilexo-side XXIX,2)、冬青苷B(ilexoside B,3)、刺参苷F(monepaloside F,4)、长圆冬青苷B(oblonganoside B,5)、3-O-β-D-xylopyranosyl-3β-hydroxyurs-12,18(19)-dien-28-oic acid 28-β-D-glucopyranosyl ester(6)、毛冬青皂苷B(ilexsapo-nin B,7)、randialic acid B(8)、毛冬青酸(ilexolic acid,9)和19-去氢乌索酸(19-dehydroursolic acid,10)。结论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王盈盈  梁鑫  钟惠民 《中草药》2012,43(7):1280-1284
目的对云贵腺药珍珠菜Lysimachia stenosepala var.flavescen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柱、凝胶柱、中压柱、聚酰胺柱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云贵腺药珍珠菜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1)、槲皮素(2)、鼠李柠檬素(3)、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4)、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5)、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1→2)-β-D-葡萄糖苷(6)、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1→6)-β-D-葡萄糖苷(7)、槲皮素-3-O-β-D-木糖苷-(1→2)-O-β-D-葡萄糖苷(8)、山柰酚-3-O-(2-O-α-L-鼠李糖苷-6-O-β-D-木糖苷)-β-D-葡萄糖苷(9)、β-谷甾醇(10)、原报春花素A(11)、β-胡萝卜苷(12)。结论化合物1~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8、9为首次从珍珠菜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白苞蒿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白苞蒿地上部分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ODS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hinokinin (1)、conicaoside (2)、8, 9-dehydropellitorine (3)、墙草碱(4)、sintenin (5)、(+)-isoeucommin A (6)、(+)-表松脂素(7)、榕醛(8)、(+)-丁香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9)、对羟基苯乙酮(10)、松脂素单甲基醚-β-D-葡萄糖苷(11)、落叶松脂醇-4′-O-β-D-葡萄糖苷(12)、落叶松脂醇-4-O-β-D-葡萄糖苷(13)、3,5-二甲氧基苯甲醇-4-O-β-D-葡萄糖苷(14)。结论化合物1~6为首次从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紫花地丁全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崔雪  郑重飞  李莹  喻琨  王悦  姚庆强 《中草药》2021,52(4):917-924
目的研究紫花地丁Viola yedoensis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凝胶和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结合NMR、MS等谱学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紫花地丁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秦皮乙素-6-O-β-D-呋喃芹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1)、吲哚-3-甲酸乙酯(2)、脱氢地芰普内酯(3)、滨蒿内酯(4)、蒲公英苦素(5)、水杨苷(6)、丁香苷(7)、4-羟基-4-[3′-(β-D-葡萄糖基)亚丁基]-3,5,5-三甲基-2-环己烯-1-醇(8)、柑橘苷A(9)、(7S,8R)-二氢去氢二松柏醇-9-O-β-D-吡喃葡萄糖苷(10)、山柰素-3-O-α-L-(4-O-乙酰基)鼠李糖基-7-O-α-L-鼠李糖苷(11)、山柰酚-7-O-α-L-鼠李糖苷(12)、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13)、山柰酚-3-O-α-L-鼠李糖基-7-O-α-L-鼠李糖苷(14)、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15)、芹菜素(16)、(+)-异地芰普内酯(17)、尿苷(18)、腺苷(19)、6-羟基-香豆素-7-O-α-L-鼠李糖基-(1→6)-O-β-D-葡萄糖苷(20)、(7S,8R)-二氢去氢二松柏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21)。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紫丁葡芹苷,2为新天然产物,5~11和18为首次从堇菜属中分离得到,12和21为首次从紫花地丁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蔷薇科植物月季花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 本实验采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 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重结晶等分离纯化手段对化合物进行纯化,并根据波谱分析技术和理化性质对照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其石油醚和三氯甲烷部位分离得到了15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菜油甾醇(2)、环桉烯醇(3)、齐墩果酸(4)、熊果酸(5)、2α,3α,19α,23-四羟基-12-烯-28-乌苏酸(6)、2α,3α,19α,-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7)、山柰酚(8)、槲皮素(9)、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10)、山柰酚-3-O-β-D-槐糖苷(11)、槲皮素-3-O-β-D-槐糖苷(12)、槲皮素7-O-β-龙胆二糖苷(13)、银椴苷(14)、芹菜素-7-O-(6″-O-对羟基苯甲酰基)-β-D-葡萄糖苷(15)。结论 其中化合物2,4,5,6,7,12,13,14,15等9个化合物,为首次从月季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猫儿刺(Ilex pernyi Franch)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 采用波谱解析并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 9 个化合物:2α, 23-二羟基-乌索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1),常春藤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2), 常春藤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 (3),常春藤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 (1→2)-β-D-吡喃葡萄糖苷(4), 23-羟基-乌索酸-3-O-β-D-吡喃葡萄糖苷(5),竹节参苷Ⅳa (6),23-羟基-乌索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甲酯苷(7),铁冬青苷XXXVII (8), 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2α, 23-二羟基-乌索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9)。结论:9 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白桑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明  陈城城  杨森桥  张树军 《中成药》2012,34(6):1126-1131
目的研究白桑叶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白桑叶中分离得到17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茄尼醇(2)、(6S,9R)-6-羟基-3-氧代-α-紫罗兰醇-9-O-β-D-葡萄糖苷(3)、5α,6α-环氧-β-紫罗兰酮-3-O-β-D-葡萄糖苷(4)、5,5’-二甲氧基落叶松树脂醇-4-O-β-D-葡萄糖苷(5)、腺苷(6)、3β-羟基-5α,6α-环氧-β-紫罗兰醇-2α-O-β-D-葡萄糖苷(7)、山柰酚-3-O-β-槐糖苷(8)、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9)、东莨菪苷(10)、icariside B(11)、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12)、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13)、东莨菪内酯(14)、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15)、马栗树皮素-7-O-β-D-葡萄糖苷(16)、左旋丁香树脂酚-4-O-β-D-吡喃葡萄糖苷(17)。结论化合物2、4、5、6、7、8、9、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南山茶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南山茶叶中的化学成分。 方法 对南山茶叶体积分数 95% 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采用各种色谱法进行分离,根据波谱学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 结果 从南山茶叶中分离并得到了 10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 1 )、槲皮素 -3-<>O- β -<>D- 葡萄糖苷( 2 )、 槲皮素 -3-<>O- β-<>D- 半乳 糖苷( 3 )、山柰酚 -3-<>O- β -<>D- 芸香糖苷( 4 )、山柰酚 -3-<>O- β -<>D- 葡萄糖苷( 5 )、东莨菪素( 6 )、茵芋苷( 7 )、 羽扇豆烷醇( 8 )、 β- 谷甾醇( 9 )和胡萝卜苷( 10 )。 结论 化合物 1 ~ 8 均为首次从南山茶叶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 2 ~8 为首次从山茶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翻白叶树Pterospermum heterophyllum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翻白叶树根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莨菪苷(1)、2,6-二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2)、3-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3)、4-羟基-2-甲氧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4)、甲基熊果苷(5)、(+)-南烛木树脂酚-3 α-O-β-D-吡喃葡萄糖苷(6)、(-)-南烛木树脂酚-3α-O-β-D-吡喃葡萄糖苷(7)、(-)-南烛木树脂酚-2 α-O-β-D-吡喃葡萄糖苷(8)、(-)-异落叶松树脂酚-6-O-β-D-吡喃葡萄糖苷(9)、(-)-8,8’-二甲氧基-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10)、(+)-3-oxo-α-ionyl-O-β-D-glucopyranoside( 11)、roseoside( 12).结论 化合物1~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维药药西瓜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苗静  张洁  邓世明  代斌 《中草药》2012,43(3):432-435
目的研究药西瓜Citrullus colocynthi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色谱手段结合重结晶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药西瓜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α-菠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2)、α-菠甾酮(3)、双-[(2-乙基)己基]邻苯二甲酸酯(4)、对羟基苯甲酸(5)、6-C-对甲基苄基牡荆素(6)、双氢葫芦素E(7)、葫芦素E(8)、异表双氢葫芦素D(9)、双氢异葫芦素B-25-乙酯(10)、葫芦素E-2-O-β-D-吡喃葡萄糖苷(11)。结论化合物6为新化合物,命名为6-C-对甲基苄基牡荆素;化合物1~5、7、9、10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