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晓娟  金杨  李煜  王赫  陈丽  林慧  宫叶琴 《大家健康》2017,(11):286-287
目的:了解牡丹江市老年人的社区护理需求及存在问题,方法:对随机抽取的9个牡丹江市社区服务中心的65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社区护理需求的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描述,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经济收入和文化层次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老年人对社区护理需求突出.结论:老年人对社区护理需求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社区脑卒中患者居家护理需求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脑卒中患者与家属居家护理需求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367例社区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区脑卒中患者居家护理需求总分为(3.04±0.23)分,其中为健康教育需求(3.65±0.40)分、医疗康复护理需求(3.17±0.65)分、心理护理需求(2.79±0.47)分、生活护理需求(2.17±0.43)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DL评分、社会支持、文化程度、慢性病数量、人均月收入是社区脑卒中患者居家护理需求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社区脑卒中患者的居家护理需求程度较高,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ADL评分低、社会支持水平低、文化程度低、慢性病数量多、人均月收入高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背景 脑卒中具有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患者社会网络的收缩。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的社会网络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9—12月,通过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和健康老年人各350例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基本情况调查表调查社会人口学特征,采用脑卒中影响量表评定脑卒中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采用老年人社会网络量表评价老年人社会参与网络、社会联系网络及社会支持网络状况。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老年人社会参与网络、社会联系网络及社会支持网络的影响因素。结果 老年脑卒中患者社会参与网络、社会联系网络及社会支持网络评分均低于健康老年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情绪是社会参与网络的影响因素;婚姻状况、家庭月收入、记忆与思维、移动能力是社会联系网络的影响因素;家庭月收入、移动能力、交流是社会支持网络的影响因素。结论 脑卒中会造成社区老年患者社会网络的改变,不同类型的社会网络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国家、社会组织、医疗机构应共同参与,依据不同类型社会网络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社会网络水平,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居民社区护理需求状况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了解城市居民对社区护理了解程度、需求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以问卷的方式随机调查277户居民,结果显示60.8%的居民对社区护理不了解;居民对定期体检、定期家访、健康教育等护理方式需求率较高;家庭中有慢性病病人、老年人者对社区护理的需求程度高,提示应大力加强对社区护理的宣传,针对居民的需求调整社区护理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健康生态学理论模型研究社区老年人医养健康需求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问卷法对滨州市滨城区彭李社区60岁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选择医养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占11.34%,城市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需求调查量表得分为(30.45±11.22)分;居住方式、文化程度、户外锻炼次数、医疗负担情况、是否患有慢性病等是影响老年人医养健康需求的因素。结论 可根据社区老年人个人特质、生活习惯和家庭经济状况为其提供适合的医养健康养老模式,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山东省枣庄市社区老年人健康与心理需求状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老年人社区医疗保健及心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枣庄市506例65岁以上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心理需求及社会适应情况进行调查,对所获得的资料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及多元回归与相关分析。结果:我市社区老年人群整体健康状况较好,家庭稳定,自我保健意识及心理防卫能力总体水平较高,但在相当一部分人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需要心理及药物干预。结论:影响老年人心身健康的主要因素为老年慢性疾病、情绪状态、社会交往及人际关系、生活满意度及个人生活态度等社会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南昌市社区老年人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的差异,探讨影响其心理年龄的因素。方法以南昌市部分社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对调查对象的一般生物学、社会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环境满意度,娱乐活动、困难与挫折等)等信息和数据进行采集,并采用《心理衰老的自我测查》量表对老年人心理年龄进行测试评分。结果 96.36%(106/110)的老年人其心理年龄比实际年龄小(即小于60岁),不同年龄组心理测试得分不同,有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大的趋势(F=3.409,P=0.020)。影响心理年龄的因素有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环境满意度、娱乐活动、困难与挫折、年龄。结论南昌市社区老年人整体上心理年龄偏年轻,导致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差异主要原因有健康状况、对环境满意度、参加的娱乐活动频率和经历困难挫折,应多关注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在社会大环境上给予社会支持和人文关怀,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保健过程模式(Predisposing,Reinforcing and Enabling Causes in Educational Diagnosis and Evaluation,PRECEDE)探讨影响产妇使用中医护理技术促进母乳喂养的因素。[方法]基于PRECEDE模式自行设计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法对杭州市五所三级甲等医院368例产妇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产妇对应用中医护理技术促进泌乳需求程度的主要因素。[结果]影响产妇使用中医护理技术促进母乳喂养的因素可分为倾向因素(产妇知识缺乏、需求程度较高)、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缺乏家人朋友的态度行为与经验支持、社区健康文化以及获得知识途径)。根据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产妇的文化程度、胎次、认知水平以及包括亲友的态度与支持、社区文化等的外在因素是影响产妇需求程度的主要因素。[结论]今后为孕产妇提供中医护理技术健康教育时,应充分考虑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针对不同类型产妇提供相应措施,普及相关知识,开展多样中医护理实践,努力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从而促进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9.
《西北医学教育》2019,(5):825-828
目的了解中老年社区居民社会适应性情况,探讨社会适应性健康的影响因素。方法运用流行病学现况研究对该市中老年社区居民社会适应性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性、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相关因素。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996名中老年社区居民,平均年龄(52.41±16.40)岁。影响中老年社区居民社会适应性健康的主要因素有职业、文化程度、年龄、性别、民族、年收入状况、运动锻炼情况、人际交往关系、日常生活能力、居住条件。结论该市中老年社区居民社会适应性健康状况中等偏下,应着力从健康教育、人际交往能力、社交活动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银川市4个社区老年人的自我护理能力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量量表(ESCAS)对银川市4个社区的老年人进行自我护理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银川市4个社区老年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得分为(109.69±15.97)分。老年人自我护理能力与性别、文化程度、以前职业、经济收入、健康状况、自我保健有关(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银川市4个社区老年人自我护理能力的主要因素是文化程度、自我保健和健康状况。结论针对影响老年人自我护理能力的因素,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的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庆市农村社区健康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重庆市农村老人家庭820户,对符合选取条件的588名健康老年人,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评定。结果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总分为(32.48±6.34)分,低于国内常模(P<0.01)。女性、高龄、低文化、无配偶、无子女、独居、亲子关系差、经济收入低、有慢性病、生活能力差、认知水平较高的老年人社会支持较低(P<0.05)。生活能力、家庭因素、经济收入及性格特征是社会支持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增加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和促进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城市社区老年人社会支持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5年8-10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法,抽取威海、潍坊、聊城3个市18个社区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老年人进行面对面调查。问卷分为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两部分。共发放问卷1 250份,回收有效问卷1 208份,有效回收率为96.6%。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1 208例老年人社会支持总分为(35.2±5.1)分,百分制得分为55.0分。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年收入水平、配偶情况、居住情况、慢性病患病情况、健身情况的老年人社会支持总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年收入水平、配偶情况、居住情况、慢性病患病情况、健身情况是老年人社会支持总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城市社区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状况不容乐观,且受教育程度、年收入水平、配偶情况、居住情况、慢性病患病情况、健身情况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社区老年慢性病患病和日常生活能力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探讨适合社区老年人护理服务需求的模式。方法以慢性病调查问卷为基础,采用美国芝加哥伊州大学提供的日常生活活动功能量表作为调查工具,调查黄石市永安里社区老年居民的慢性病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70.2%,34.3%的老年人生活能力减退。他们需要得到家庭与社区护理服务的支持。结论为满足人口老龄化的需求,应建立规范化的社区老年护理服务体系,如早期发现患者、个例护理方案、教育干预、支持服务体系以及健康生活质量评估等,以便达到老年保健目标:增进健康,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和肢体最佳功能,防止可避免的健康状况下降,以及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将人工智能(AI)技术应用于社区老年人医养健康服务中,调查在人工智能视域下社区老年人医养健康服务需求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和对比实验法,随机选取120名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医养结合模式服务满意度问卷收集数据。结果 是否患有慢性病、居住方式、文化程度、对AI的认知程度是老年人医养健康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结论加强AI技术在医养健康服务中的应用,需提高老年人对AI的认知程度、降低AI应用成本、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及提升AI服务日常照料功能的多样性,以满足社区老年人养老及医疗的双重需求,为其提供适宜的医养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脑卒中患者社区护理需求情况以及影响因素,为提高社区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年6~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次整群抽样调查方法 ,对浙江省丽水市30个社区22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日常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对社区护理的需求情况等,分析影响社区护理需求的因素。结果在社区护理需求的各维度中,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最高,分值为(32.1±3.6)分,其次为提高自强我护理能力的护理需求,分值为(19.1±4.2)分。患者对社会支持的需求最低,分值为(10.2±3.1)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arthel指数、工作状态、职业、经济收入、脑卒中类型是患者对社区护理的影响因素(P<0.05或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社区护理需求较强,其中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最强。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工作状态、职业、经济收入、脑卒中类型是患者对社区护理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我国老年人社会支持现状及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从CHARLS数据中选取60岁以上数据,利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情况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调查人员社会支持总得分为(25.40±4.06),单因素方面,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地类型、自评健康、配偶关系、子女关系、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为影响老年人社会支持的因素,多因素方面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自评健康是影响老年人社会支持的因素。结论良好的社会关系有助于老年人更好的享受晚年生活、预防多种疾病、维护自身健康,需要采取多重措施增强对老年人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包头市区空巢老年人躯体健康现状,分析其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包头市昆区、青山区两个区60岁及以上的社区老年人应用WHO推荐的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和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调查,共得到有效样本580例,其中空巢老人446例.结果:包头市空巢老年人生活质量好的占23.1%,中等的占54.0%,差的占22.9%.空巢老年人躯体健康受到性别、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慢性病等因素的影响.结论:女性、文化程度低、经济收入低、患有慢性病的空巢老年人躯体健康评分低,是老年人卫生和社区服务的重点人群,在老年保健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制定上应充分考虑其特殊困难.  相似文献   

18.
新疆石河子市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杨春  王丽  张茜 《农垦医学》2009,31(5):433-436
目的:找出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为增进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用SF-36量表评价石河子市500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同时调查可能影响生活质量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以及被调查对象的个人特征和慢性病情况。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逐步回归对每一种影响因素分别分析,找出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时,是否患慢性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婚姻、工资来源、经济收入、住房面积、医疗费用负担形式、活动与锻炼、居住方式、老年娱乐活动、子女回家频率、自理能力、与亲属配偶交流和是否了解保健知识等17种因素与生活质量的各领域或大多数领域均有关系。但进一步的多因素分析,在排除了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后发现,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医疗费用负担形式、自理能力、是否患慢性病、与配偶亲属交流和活动与锻炼。结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包括多种人口学和社会学特征,因此应采取综合措施提高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的身体活动信念及影响因素,重点发掘行为信念、规范信念及知觉控制信念。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对12位社区老年人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并运用colaizzi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个主题被提炼:(1)身体活动状况,多数老人的交通活动为步行和骑自行车;男性老人较多从事休闲活动,女性老人较多从事家务劳动;(2)身体活动信念,多数老年人认为身体活动对于生理、心理、精神、社会几个层面收益很大;(3)身体活动影响因素,老年人认为个人健康、经济及内部动机、活动伙伴、家庭与社会支持影响身体活动。结论老年人身体活动量低,但态度积极,应给予更多的社会与环境支持,提高身体活动水平。  相似文献   

20.
刘晓楚  顾立  鞠梅  张润 《重庆医学》2021,50(9):1586-1590
目的 探讨养老机构老年人心理社会支持服务需求属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9年2-6月抽取四川省27家养老机构内773名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孤独感量表(U L S-8)、社会网络量表(LSNS)及自制养老机构老年人心理社会支持服务需求卡诺(Kano)属性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在改进Kano模型细分下,11项心理社会支持服务可以划分为2项比较必备型需求(M1),4项期望型需求(O),1项不太魅力型需求(A3),4项无差异型需求(I);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机构老年人的心理社会支持服务需求可以划分为心理抚慰需求、支持保障需求、互助参与需求3种属性特征;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结果显示,孤独感、功能性共患病指数、年龄是老年人心理抚慰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每月机构照护费用、退休前职业、文化程度是老年人支持保障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每月机构照护费用、户口所在地、文化程度、年龄是老年人互助参与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本研究中养老机构老年人有较高的心理社会支持服务需求,机构应注意在对老年人的心理社会服务需求进行属性划分的基础上进行服务需求的针对性满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