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川式火锅菜肴卫生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掌握川式火锅的卫生学状况 ,以预防食物中毒我们对川式火锅进行了一次卫生学调查 ,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调查对象 选择 2家有代表性的川式火锅店进行调查。1 .2 调查内容 调查川式火锅菜肴的加工过程及食用方式 ;调查火锅菜肴的致病菌污染情况。1 .3 调查方法 采集消费者烫食前的菜肴进行检测 ,检测项目为常见食物中毒致病菌 ,包括变形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和溶藻弧菌。2 结果2 .1 火锅菜肴中微生物检出情况  2家火锅店共采集火锅菜肴样品 42份 ,检出副溶血性弧菌 1份 ,溶藻弧菌 2 5份 ,变形杆…  相似文献   

2.
海岛旅游区溶藻弧菌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某海岛旅游区一起溶藻弧菌食物中毒进行凋查分析,为该类食物中毒处理、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该起食物中毒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验和情景模拟实验,通过统计学处理和病例对照分析,找出中毒原因并提出防治对策。结果综合现场卫生学调查、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验以及模拟实验结果,确定该起食物中毒为一起溶藻弧菌食物中毒,中毒原因可能为食物加工温度不足。结论溶藻弧菌与副溶血性弧菌生物特性相似,以往各地对溶藻弧菌食物中毒报道很少,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该类食物中毒的鉴别和研究,做好该类食物中毒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一起食物中毒的实验室调查分析.方法:采集病人肛拭8份、熟食砧板涂抹物2份,熟食菜刀涂抹物2份,操作台面涂抹物1份,熟食冰箱内壁涂抹物1份,剩菜3份,共17份样品进行检测.结果:8份肛拭中,检出3份副溶血性弧菌,其中1份肛拭同时检出奇异变形杆菌和河弧菌;1份熟食菜刀涂抹物中检出奇异变形杆菌;1份剩菜中同时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奇异变形杆菌和溶藻弧菌.结论:本次食物中毒为致病性弧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4.
目的报告一起因交叉污染所致河流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测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结果共有720人就餐,出现食物中毒共24人,罹患率为3.33%(24/720),对44份可疑食物样品和24份肛拭样本检测发现,其中检出河流弧菌阳性2例,检出率为8.33%,检出副溶血性弧菌阳性12例,检出率为50.00%。结合患者临床表现、疾病潜伏期、流行病学特点及现场卫生状况,确定此次食物中毒病原体为河流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中毒原因是食用了被河流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食物,食物污染是食堂晚餐食品加工过程中交叉污染所致。结论此次暴发事件是食用被河流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食物引起。河流弧菌作为本地区首次被检出的一种致病弧菌,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49例患者食物中毒原因并进行临床干预。方法依照《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T81-1996),对中毒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进行卫生学调查,采集可疑食物及患者肛拭子进行实验室检查,并进行临床干预。结果剩余菜肴(虾类、贝壳类、牛肉冷盘)、肛门拭子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经过补液、抗炎、对症、隔离、消毒处理,49例患者全部治愈,无继发胃肠道疾病爆发事件和死亡病例。结论本次食物中毒是由副溶血性弧菌污染食物所致。  相似文献   

6.
私立幼儿园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事件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查明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中毒原因.方法 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学检查、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验进行判断.结果 从3份患者粪便和2份患者呕吐物及1份剩余食物(鱼松)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结论 确定该起为副溶血性弧菌污染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引起中毒的原因、治病因子与污染环节.方法 采用食物中毒个案调查表对8月4日参加"乡土人家"土菜馆举办的满月酒宴会并出现腹痛、腹泻(≥3次/24 h)、呕吐症状的人员和有共同进食史但无症状人员进行调查,同时对外环境与病例进行采样检测.结果 8月4日中餐为危险餐次,OR值=13.2,95%CI:1.30~323.10;中餐与晚餐所有食品经统计学计算未发现危险食品.病例肛拭子6份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5份.结论 该起食物中毒事件系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中毒餐次为8月4日"乡土人家"土菜馆就餐的中餐,具体中毒食物和污染环节不明.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一起混合性细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发生因素,提出预防措施与建议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方法]对中毒患者进行统一个案调查,对中毒现场的各种工具容器以及患者的排泄物进行了采样检测。[结果]发病患者25例,罹患率69.4%。在采样检验的样品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结论]根据GB14938-94《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判断为一起由混合性细菌(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污染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生熟食品及工具容器交叉污染是本次食物中毒的主要中毒原因。  相似文献   

9.
污染致病性弧菌的海产品(鱼、虾、甲壳类动物)是引起肠道疾病、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一种潜在危险。1996年1~9月间,笔者对145宗进口冷冻海产品进行了致病性弧菌(霍乱弧菌、非O—法群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拟态弧菌、河弧菌、溶藻性弧菌、创伤性弧菌、霍利斯弧菌)污染情况调查,共检出61株致病性弧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广州地区七年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广州市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特征及分布规律,为防控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0年-2006年本实验室疑似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样本进行细菌分离鉴定,资料采用SPSS 11.0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利用PFGE对部分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分析。结果:七年共检测疑似细菌性食物中毒124宗,致病菌阳性70宗(检出率56.45%)。细菌性食物中毒全年均有发生,9月~10月发生频数最高。共检出12种病原菌,最常见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34.25%)、副溶血性弧菌(28.57%)、沙门菌(18.57%)和溶藻弧菌(15.71%)。各菌对各类物品的污染情况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藻弧菌以污染肉类为主;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菌以公用具为主。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场所则以餐饮业最多(28.23%)、其次为幼儿园(19.35%)。食物中毒菌株的PFGE型别密切,环境株型别多样性明显。结论:应加强卫生教育和监管工作,以减少细菌性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一起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实验室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食物中毒原因。方法:参照GB/T4789-2004方法[1]对病人粪便或肛拭、剩余食物、食物加工环节涂抹物进行病原菌检测,对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作血清分型及神奈川溶血试验。结果:19份病人标本中检出14株副溶血性弧菌,并从海虾和加工环节涂抹物中各检出1株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均为O3:K6型,神奈川溶血阳性(KP)。结论:本次食物中毒是由具较强毒力的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一起建筑工地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特点进行调查,为同类食品安全事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对中毒病例和中毒场所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检测。结果食物中毒事件共9人发病,无死亡病例,在3名患者肛拭子样品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认这是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食物中毒细菌污染情况并进行分析,为卫生监督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对中毒事件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采样,如消毒容器、剩余食物、病人呕吐物及腹泻物,进行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数及潜在病原菌的测定。结果:25份食品样品中有19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未加热卤制品分离出梅氏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而加热过的卤菜中只分离出梅氏弧菌,所有样品均未检出其他致病菌。结论:五起食物中毒,其中一起由梅氏弧菌和副溶血弧菌混合污染食品而引起,其余四起均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事件频发并非偶然,应加强卫生监督和相应技术指导,减少此类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象山县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概况尤其是流行特征及实验室检测情况,提高实验室应对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的能力,为食物中毒的判定、治疗、控制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05年~2007年食物中毒报表有关资料和实验室微生物检测报告,对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概况、实验室检测结果及部份副溶血性弧菌的血清学分型进行统计分析;病原菌检测依据GB/T4789-2003及《预防医学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进行。结果:2005年~2007年共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34起,其中21起检出致病菌,13起未检出致病因子;送检样本501份,检出致病菌155株。检出的致病菌种类有: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嗜水气单胞菌、非O-1群霍乱弧菌及福氏志贺菌。结论:象山县细菌性食物中毒季节性分布明显,主要集中在第三季度;致病菌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副溶血性弧菌以O3:K6血清型为优势流行菌株;中毒场所以工厂食堂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致病性弧菌在沧州市水产品中的污染状况,为食源性疾病防控和食物中毒监测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采集2021年沧州市水产品样品,按照《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中监测方法,对副溶血性弧菌等4种致病性弧菌进行检测,对霍乱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基因检测,确定其毒力基因,并对霍乱弧菌进行血清分型。结果 220份水产品中74份检出致病性弧菌,检出率为33.64%。其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22.73%,溶藻弧菌检出率为7.27%,霍乱弧菌检出率为2.73%,创伤弧菌检出率为0.91%。分离出的50株副溶血性弧菌均携带tlh基因型,未携带tdh和trh基因;6株霍乱弧菌都为非O1/O139群霍乱弧菌,ctx毒力基因为阴性。结论 2021年沧州市部分水产品中存在致病性弧菌污染,以副溶血性弧菌和溶藻弧菌为主。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各类水产品的监管力度,降低致病性弧菌引发的食源性疾病风险。  相似文献   

16.
溶藻弧菌是海水中常见的一类弧菌,在食品中特别是海产品中的数量远比副溶血弧菌为多,它的检出以前被认为与食物中毒无关[1]。溶藻弧菌可经创面感染人体引起蜂窝组织炎,游泳者中耳炎,甚至引起败血症等肠道外感染。近年来,嘉兴市郊区[2]、济南市[3]、我市溧水县[4]等都曾有由溶藻弧菌污染食品引起的中毒频繁报道。2005年9月在我区梅山一某大型超市也发生了1起因溶藻弧菌污染卤菜而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这次食物中毒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流行病学调查1.1中毒经过2005年9月12日,梅山某医院从晚上7时至13日上午陆续收治了33例急性腹泻病人,其中女…  相似文献   

17.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嗜盐性弧菌.广泛存在于近海岸海水、海产品及盐渍食品中.是引起食物中毒的最常见病原菌之一。2013年11月9日,在无锡市滨湖区某酒店参加某寿宴的70人中,陆续有人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及呕吐等胃肠道中毒症状.经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符合病例定义的有14人。在中毒患者的便样、酒店采集的同批次食品原料(冻金边鲳鱼)和寿宴剩余食品(客家烧金边鲳)中均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确认为一起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所致的食物中毒事件。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对一起因食用被副溶血弧菌污染的海产品引起的食物中毒进行调查。从 8例病人的血性水样便和所剩余食物盐水虾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流行特征,为科学开展食物中毒的处置工作提供有效依据。方法根据《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的调查方法,对内江市经开区某酒店2016-6-15就餐人员以及该酒店厨师、服务人员和餐饮环境开展调查和采样,并对结果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此次食物中毒就餐人数400人,中毒人数81,采集食品、环境、生物样本99件,11例患者的肛拭样品中分离培养出副溶血性弧菌,经分子分型技术进行同源性分析,发现分离出的11株副溶血性弧菌的同源性在90%以上。结论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最终确认该起食物中毒为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20.
自腹泻患者中分离溶藻性弧菌及其病原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曾把溶藻性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与副溶血性弧菌一起统称为嗜盐菌(halophilie bacteria)。随着对致病性弧菌的深入研究,目前已根据生化反应及耐盐性试验,将溶藻性弧菌与副溶血性弧菌区别开来。对于副溶血性弧菌的致病问题,已经公认它是引起食物中毒和急性胃肠炎的重要病原,但对溶藻性弧菌的致病性问题,目前还有异议。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