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春  罗平 《贵州医药》2011,35(10):922-923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螺旋杆菌,在胃上皮细胞定居繁殖,是全球最常见的感染之一。过敏性紫癜是一种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其病理特征是真皮层内毛细血管炎,血管壁可有灶性坏死及血小板形成,严重病例有坏死性小动脉炎、出血及水肿。  相似文献   

2.
梁宏霞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6):2514-2515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因机体对某些物质发生变态反应,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及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渗.产生皮肤、黏膜及某些器官出血。临床上以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胃肠道出血等为特征。一般过敏性紫癜患者以皮肤紫癜为首发症状。而在典型皮肤紫癜出现之前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过敏性紫癜较少,以关节痛为首发症状的过敏性紫癜则更为少见。现将11例以腹痛、关节痛为首发症状的过敏性紫癜误诊分析,以探讨过敏性紫癜误诊原因及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3.
过敏性紫癜是常见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病理基础为广泛的毛细血管炎。以皮肤紫癜、消化道黏膜出血、关节肿胀疼痛和肾炎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少数患者还伴有血管神经性水肿。由于它常常表现为皮疹,让人误解为普通皮肤过敏。那么,应该如何辨识出是过敏性紫癜还是普通皮肤过敏呢?  相似文献   

4.
免疫性肺泡出血是一种弥漫性肺泡毛细血管出血,通常是由于许多免疫功能紊乱的疾病引起,现归纳如下:(1)抗基底膜抗体疾病。(2)脉管炎与胶原性脉管病:①非特异性系统性坏死性脉管炎。②系统性红斑狼疮。③Wegener′s肉芽肿。④Henoch-Schonl...  相似文献   

5.
薄建华  郭文伟 《华夏医药》2009,4(2):149-150
凝血酶(Thrombin)作用于小血管或毛细血管渗血的局部止血。如肝素化患者穿刺部位的渗血。用于手术中不作结扎的小血管止血、外伤出血等。笔者将其用于五官科鼻出血及耳鼻喉科手术出血效果的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过敏性紫癜是儿科常见病,是一种以毛细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消化道黏膜出血和肾炎症状,治疗后易复发。我们用紫草祛斑汤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5血液系统疾病 5.8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紫癜为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因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产生变态反应,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及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渗,产生紫癜、黏膜及某些器官出血。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本院近年来诊治的胃血管畸形(gastric vascular malformation,GVM)出血病例4例,认为本病是一种引起严重上消化道出血少见病因之一。临床表现为突发呕血伴黑便、失血性休克,来势凶猛,或出血反复发作不愈,常被临床忽视,造成误诊、漏诊,导致延误治疗,甚至危及生命。现将我院经手术治疗及病理确诊的胃血管畸形4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过敏性紫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过敏性紫癜又称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或舍恩莱因- 亨诺赫紫癜,是一种较常见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可能与血管自身免疫损伤有关.由于抗体对某种致敏原发生变态反应,毛细血管脆性及通透性增加,血液成分外渗,导致皮肤紫癜,黏膜及某些器官出血.本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中年少见,男女之比为32.春秋季发病较多.  相似文献   

10.
席嘉元  杨珏 《云南医药》1997,18(6):526-527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24例的选择性血管造影诊断席嘉元杨珏吕梁江勇李纪康曹新华杨维新米岚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特别是小肠及肠道出血,常规诊断方法容易漏诊,我院1991年6月~1997年5月经选择性血管造影(诊断此类患者24例),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本组男1...  相似文献   

11.
<正>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ereditary hemorrhagictelangiectasia,HHT)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以血管扩张和出血为主要表现。我科曾收治1例有严重鼻出血症状的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患儿,现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患儿女,6岁,主因间断双鼻腔出血3余年,加重十余天  相似文献   

12.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是遗传性血管壁结构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临床特征为口腔、鼻黏膜、耳部、手掌及消化道等处自发性或受轻伤时反复出血,患病率万分之一。  相似文献   

13.
常婷婷  张丽 《贵州医药》2023,(3):358-359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消化道出血炎症因子水平及止血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消化道出血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20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生长抑素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止血与再出血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前后各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7 d后,研究组治疗总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24 h与48 h的止血率、平均止血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再出血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IL-2水平较治疗前升高,IL-6、IL-10及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 乌司他丁有助于缩短止血时间,提高止血效果,抑制机体炎性反应,减少再出血的发生率,在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中具有积极意义,可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晚期产后出血的病因及治疗措施。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43例晚期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各种影响因素与晚期产后出血的关系。结果:晚期产后出血的主要病因为胎盘、胎膜残留,子宫内膜炎、蜕膜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子宫复旧不良等。结论:晚期产后出血是产科的严重并发症,针对各种高危因素,采取早期预防及监测,积极治疗,是降低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关键,并且治疗以清宫为主,对稳定性出血者可行子宫切除术。  相似文献   

15.
龚碧珍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7):1051-1052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其发病率居脑血管意外患者中的第三位,40070~50%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瘤破裂出血,动脉瘤破裂出血致残率或死亡率高,幸存者仍可再次出血。因此,及时治疗和护理有助于防止再出血及抢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6.
辛峰  武传中  鲍金惠 《中国医药》2006,1(11):684-685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9例产后出血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产后出血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特点与其他原因所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有明显不同。消耗性低凝期、纤溶亢进期是其主要的病理状态。治愈25例,死亡4例。结论 抢救产后出血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时需要针对病理改变治疗,强调补充凝血因子。子宫切除术应当作为争取抢救时间的手段,补充凝血因子彻底纠正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病理状态才能彻底制止出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因。方法对2003年2月至2007年12月186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6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中,炎性反应引起出血者100例,占53.7%;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46例,占24.7%;恶性肿瘤9例,占4.8%;结论围绝经期及绝经后阴道出血中妇科炎性反应最多。其次是功能性子宫出血。且年龄越大,阴道出血中恶性肿瘤发病率越高。  相似文献   

18.
结膜下出血是眼科门诊的常见病及多发病,由很多因素造成的结膜下毛细血管破裂所引起。由于球结膜下组织疏松,出血后易积聚成片状。按常规治疗,一般需7~16d。近年来,笔者根据中医理论,使用复方血栓通治疗球结膜下出血患者26  相似文献   

19.
胡炜  徐长平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8):2840-2841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因头部高速旋转后的剪切力引起神经轴索断裂及毛细血管撕裂的广泛损伤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断裂的轴索回缩形成轴索球。早期CT表现脑实质单发或多发的小出血灶,蛛网膜下腔和(或)脑室出血。伴脑实质不同程度的胶质细胞肿胀、变形,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弥漫性脑肿胀。我院2003年1月~2005年12收治颅脑损伤病人133例,其中符合弥漫性脑损伤诊断标准者25例,占颅脑损伤18.79%,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秋季空气干燥,鼻粘膜的水分蒸发很快,容易干燥,因此,毛细血管壁弹性降低,变得很脆。许多中老年人由于血压高,血管弹性差,更容易鼻子出血。反复大量的鼻子出血会使患者出现高度紧张、恐惧、焦虑,而精神紧张乃是激发鼻出血并使出血持续不止的重要因素。许多患者诉说鼻子出血有时间“规律”,每天一到这个钟点就出血.就是这个原因。鼻出血多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