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刺对去势后雌性大鼠模型创作后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6月龄Wistar雌性大鼠80只,结扎双侧子宫角后摘除卵巢,术后3个月将所有大鼠切断尾尖2~3cm,挤压断端造成局部瘀血.然后将大鼠随机分成针刺组和空白对照组,针刺组每日行针刺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共治疗2个疗程;空白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治疗.最后检测所有大鼠尾部感染情况.结果:针刺组有1例尾部感染,感染率为2.5%;空白对照组有27例感染,感染率为67.5%,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能够有效预防去势后雌性大鼠创伤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针刺对去势雌性大鼠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去势雌性大鼠模型血脂的变化及针刺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 6月龄 wistar雌性大鼠 80只 ,随机分成假手术组、针刺组和空白对照组。结果 去卵巢大鼠的血清胆固醇高于假手术组 ( P<0 .0 5 ) ,血清甘油三酯无明显差异。针刺组治疗后血清胆固醇低于空白对照组 ( P<0 .0 5 ) ,与假手术组对比无明显差异 ;针刺组血清甘油三酯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 ;空白对照组血脂无明显变化。结论 去势后雌性大鼠血清胆固醇显著升高 ,血清甘油三酯无明显变化 ;针刺治疗能使去势后雌性大鼠升高的血清胆固醇水平降低到未去势大鼠血清胆固醇水平  相似文献   

3.
针刺对乳腺增生大鼠乳腺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系统观察乳腺增生大鼠及针刺治疗后乳腺组织形态学变化过程,特别是乳腺组织超微结构改变,探讨针刺对乳腺增生病的疗效与作用机理,为临床针刺治疗乳腺增生提供可靠的形态学依据。方法:将45只健康雌性大白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空白对照组(A)、模型组(B)、针刺治疗组(C)。除空白对照组外均采用贾氏造模方法建立乳腺增生模型。模型组和针刺治疗组每日于大鼠后肢外侧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0.5mg/kg体重,1次/天,连续20天,继而改用黄体酮5mg/kg体重,1次/天,连续5天造模。空白对照组则注射等量0.9%生理盐水,1次/天,共25天。A、B两组大鼠于第31天开始每日抓拿1次,不作任何治疗;C组大鼠在第31天开始针刺治疗。治疗30天后处死大鼠,肉眼观测乳房形态大小后,采集乳腺组织标本,分别固定后染色,光镜下和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构的病理变化。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造模成功,细胞超微结构改变明显;而治疗组乳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轻于模型组,趋近于正常组。结论:针刺对乳腺增生大鼠乳腺组织有抑制作用,说明针刺对乳腺增生病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针刺对去势雌性大鼠血清骨钙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 6月龄 Wistar雌性大鼠 80只 ,随机分成去卵巢组和假手术组 ,术后 3个月随机抽取 3只去卵巢组大鼠处死后取胫骨上端做骨组织形态学计量检测。然后将去卵巢组大鼠随机分成针刺组和对照组 ,针刺组每日行针刺治疗 1次 ,10次为 1疗程 ,疗程间休息 3d,共治疗 3个疗程 ;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治疗。最后所有大鼠于股动脉处取血 ,用放免法检测血清骨钙素 ;取胫骨上端做骨组织形态学计量。结果 去卵巢组血清骨钙素显著低于假手术组 (P<0 .0 5 ) ;治疗后针刺组血清骨钙素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5 ) ,与假手术组对比无明显差异。针刺组骨小梁平均宽度、骨小梁面积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5 ) ,与假手术组对比无明显差异 ;针刺组骨髓腔平均横径、骨髓腔面积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 5 ) ,与假手术组对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提高血清骨钙素水平是针刺疗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Liu CZ  Lei B 《针刺研究》2012,37(1):38-40, 58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每组10只。采用慢性多重复合应激法制备大鼠CFS模型。针刺组针刺双侧"足三里"三阴交"穴,留针20min,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休息3d后行下一疗程,共3个疗程。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丙二醛(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二硫基双硝基苯甲酸法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中MDA含量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SOD、GSH-PX活性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针刺组大鼠血清中MDA含量低于模型组(P<0.01),SOD、GSH-PX活性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针刺可提高CFS大鼠抗氧化能力,针刺治疗CFS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大鼠氧自由基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补虚化瘀针法对骨质疏松大鼠形态计量学的影响.方法:雌性大鼠50只,随机抽取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即假手术组,其它40只做去势手术.三个月后将去势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针刺组、针加雌激素组、雌激素组.共治疗12周.治疗结束后,取大鼠的股骨做形态计量学检测.结果:大鼠股骨经HE染色断层处理后,可见模型组骨松质中骨小梁排列紊乱,有明显的断裂稀疏.而治疗组骨小梁新生现象明显.小梁排列较为整齐.经图像分析系统处理后骨小梁面积,小梁相对体积、小梁平均厚度数值比较,治疗组高于模型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虚化瘀针法对骨质疏松大鼠有治疗作用,可改善大鼠骨组织微观的形态,抑制骨流失.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测乳腺增生大鼠及针刺治疗后乳腺组织中P53蛋白表达的干预作用,探讨针刺对乳腺增生病的疗效与作用机理,为临床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预防乳腺癌发生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36只健康雌性大白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针刺治疗组,每组12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均采用贾氏造模方法建立乳腺增生模型。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大鼠于第31天开始每日抓拿一次,不作任何治疗;针刺组大鼠在第31天开始行穴位针刺治疗。治疗30天后处死大鼠,观测乳房形态大小,并采集乳腺组织标本分别固定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乳腺组织的P53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造模成功,细胞结构中P53表达明显;而针刺治疗组乳腺组织中P53明显轻于模型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对乳腺增生大鼠乳腺组织P53表达有干预作用,说明针刺对乳腺增生病有治疗作用,对乳腺癌发生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密集型针刺松解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肩周炎患者按1∶1∶1的比例随机分为3组。3组均取肩前、肩髃、肩后穴。常规针刺组对穴位粗针深刺1针,每周治疗3次,隔天治疗,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小针刀组对穴位行针刀松解,1周1次,共治疗6次;密集型针刺组给予用密集多针、粗针深刺5 min左右,每周治疗3次,隔天治疗,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3组均治疗60 d后判定疗效。结果:密集型针刺组治愈8例,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4.7%;针刀组治愈9例,显效17例,有效9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4.6%;常规针刺组治愈4例,显效13例,有效17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87.2%。3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集型针刺松解术治疗肩周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测乳腺增生大鼠及针刺治疗后乳腺组织中P16蛋白表达的干预作用,探讨针刺对乳腺增生病的疗效与作用机理。方法:将36只健康雌性大白鼠随机分为3组,即空白对照组(A)、模型组(B)、针刺治疗组(C),每组12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均采用贾氏造模方法建立乳腺增生模型。A、B两组大鼠于第31天开始每日抓拿一次,不作任何治疗;C组大鼠在第31天开始行穴位针刺治疗。治疗30天后处死大鼠,观测乳房形态大小后,采集乳腺组织标本固定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乳腺组织的P16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造模成功,细胞结构中P16表达明显;而针刺治疗组乳腺组织中P16明显轻于模型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对乳腺增生大鼠乳腺组织p16表达有干预作用,说明针刺对乳腺增生病有治疗作用,对乳腺癌发生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针刺、中药、西药治疗神经性耳鸣疗效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谭开强  张冲  刘明雪  邱玲 《中国针灸》2007,27(4):249-251
目的:比较针刺夹脊穴与中、西药物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针刺组采取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每次针刺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中药组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每日1剂,水煎服,10剂为一疗程;西药组采用地巴唑、低分子右旋糖苷、丹参片、VitB12,10天为一疗程。3个疗程结束后根据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3组有效率分别为73.3%、40.0%、33.3%,组间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耳鸣有显著疗效,针刺夹脊穴是治疗神经性耳鸣的有效方法,疗效明显优于中西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逆针”与“逆灸”对随后的卵巢摘除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3.5月龄SD雌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对照组、逆针去卵组和逆灸去卵组,分别测定其血清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结果:去卵对照组与假手术组相比,TCh、TG升高不显著(P>0.05),HDL显著降低(P<0.05),而LDL显著升高(P<0.05)。逆针与逆灸去卵组TG明显低于去卵对照组(P<0.05),HDL显著高于去卵对照组(P<0.01),并且逆灸去卵组LDL也明显低于去卵对照组(P<0.05)。逆针、逆灸去卵组与假手术组三者间各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逆针”“逆灸”可对随后的去卵巢大鼠血脂水平的紊乱起到一定的抵抗与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针刺血清对体外培养破骨细胞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针刺抑制骨吸收的细胞学机制。方法:40只12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预防组和针刺治疗组。针刺预防组和针刺治疗组分别在造模术后的3d、3个月开始针刺。取“肾俞”“脾俞”“足三里”“大椎”。自新生SD大鼠四肢长骨分离破骨细胞,接种于24孔培养板中,加入含10%上述各组大鼠血清的培养液培养48h后,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并计数TRAP( )多核细胞数。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TRAP( )多核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预防组和针刺治疗组TRAP( )多核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针刺血清能够减少破骨细胞的数量,预防组和治疗组之间的作用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电针对骨质疏松大鼠骨量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将50只雌性未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雌激素组、电针组,采用双侧卵巢摘除术复制骨质疏松模型,造模成功后,治疗3个疗程,检测大鼠骨密度、骨矿含量及血清中IGF-1、IGF-2的变化。结果:骨质疏松大鼠BMD和BMC的含量明显降低,血清中IGF-1显著降低,与正常大鼠相比,有显著性差异;雌激素组、电针组大鼠BMD、BMC及血清中IGF-1含量明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各组IGF-2变化不明显。电针组与雌激素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电针可提高骨质疏松大鼠骨量,可能是通过调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表达来实现的,其作用效果与雌激素作用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穴区细胞外基质在针刺信号转导中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以大鼠热辐射甩尾实验的温度变化为观察指标。实验组大鼠“后三里”区注射人工合成的五肽甘氨酰-精氨酰-甘氨酰-天冬酰-酪氨酸(Gly—Arg-Gly-Asp-Tyr,GRGDY)30min后再针刺,以大鼠基础痛阈组、“后三里”区注射0.9%NaCl组及针刺后三里组为对照。结果:GRGDY注射后30min再针刺,大鼠甩尾的温度与针刺组相比未见明显改变。结论:GRGDY未能阻断针刺效应,针刺效应的初始机制可能与细胞外基质与整合素特异性的结合位点RGD无关。  相似文献   

15.
穴位区细胞外基质在针刺始动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穴位区细胞外基质在针刺信号转导中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以大鼠热辐射甩尾实验的温度变化为观察指标。实验组大鼠“后三里”区注射人工合成的五肽甘氨酰-精氨酰-甘氨酰-天冬酰-酪氨酸GRGDY(Gly—Arg—Gly—AsP—Tyr)30min后再针刺,以大鼠基础痛阈组、“后三里”区注射0.9%NaCl组及针刺后三里组为对照。结果GRGDY注射后30min再针刺,大鼠甩尾的温度与针刺组相比未见明显改变。结论GRGDY未能阻断针刺效应,针刺效应的初始机制可能与细胞外基质与整合素特异性的结合位点RGD无关。  相似文献   

16.
针刺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针刺对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后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将 3 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针刺组。模型组和针刺组均用栓线插入大鼠大脑中动脉根部 ,2hr后抽出 ,使缺血组织再灌注 ,复制可逆性大脑中动脉栓塞 (rMCAo)模型 ,正常组和模型组不经任何治疗 ,针刺组分别在模型复制前 1hr、模型复制后 8hr和 1 6hr电针“水沟”、“太冲”、“曲池”、“足三里”、“丰隆”。观察神经行为症状 ,2 4hr后断颈处死大鼠 ,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 ,脑组织TTC染色后测量脑梗死及水肿体积 ,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神经行为学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脑梗死和脑水肿体积百分率针刺组明显低于模型组 (P <0 0 1 ) ;血液流变学中全血比粘度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但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无明显变化 (P>0 0 5) ;病理组织学观察表明 ,针刺对大鼠脑组织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 :针刺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at acupoint of Shenshu(BL 23) in ovariectomized rats and sham-operated rats.METHODS: Fe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four groups(n = 12 each):sham operation only(Sham), sham operation with acupuncture(Sham + ACP), ovariectomy only(OVX), and ovariectomy with acupuncture(OVX +ACP). Operations were performed at the 9 th week of age. Acupuncture of Shenshu(BL 23) was started at the 11 th week of age and conducted 3 times per week until the 26 th week of age.RESULTS: Among ovariectomized rats, the acupuncture-treated rats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bodyweights and cross-linked N-telopeptide of type 1 collagen levels in the urine after 3 weeks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higher bone mineral density of the lumbar vertebra after 7 weeks, and smaller trabecular separation of the sixth lumbar vertebra,measured by micro-computed tomography, after17 weeks than control rats. These effects were not observed in sham-operated rats. Blood concentrations of estradiol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OVX + ACP group than in the untreated group. Acupuncture treatment increased plasma testosterone levels in sham-operated rats, while this increase was not observed in OVX rats.CONCLUSION: Acupuncture of Shenshu(BL 23)prevents bone loss and structural changes by suppressing bone resorption.  相似文献   

18.
牛维  刘庆思  邵敏 《中医正骨》2001,13(5):13-14
为探讨中药对实验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使用,以卵巢切除术制作去势大量骨质疏松症的模型,采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指标来观察该模型的骨丢失、骨形成与骨吸收的情况,评价中药骨康对实验性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结果示模型组术后8周与对照组比较有异常骨丢失(P<0.01),中药组骨丢失程序较模型组明显减轻(P<0.05);骨小梁的面积、周长、面积百分比、数量、分离度比较,中药组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证实本实验动物的造模是成功的,中药骨康对防治骨质疏松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针对雌性切除卵巢(去势)大鼠行为学、血浆雌二醇(E2)及下丘脑室旁核c-fos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的抗抑郁效应及其机制。方法:SPF级SD雌性成年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去势组、电针组及美雌醇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大鼠均行双侧卵巢切除术。2周后,给予双侧内关、三阴交穴位电针干预处理2周。强迫游泳实验(FST)观察行为学变化;免疫组化观察下丘脑室旁核c-fos表达;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浆E2、FSH及LH变化。结果:大鼠卵巢切除4周后,FST显示不动时间明显增加(P<0.01),挣扎时间减少(P<0.05);血浆中E2水平降低(P<0.05),FSH(P<0.01)和LH(P<0.05)水平明显升高。与去势组比,电针组及美雌醇组不动时间明显减少(P<0.01,P<0.05),挣扎时间增加(P<0.05,P<0.01),血浆E2水平明显升高(P<0.01),FSH(P<0.05,P<0.01)和LH(P<0.01,P<0.05)水平明显降低,室旁核c-fos阳性表达明显增强。结论:去卵巢后,可致大鼠行为学改变,表现为抑郁倾向;电针干预具有明显抗抑郁效应,调整下丘脑轴是其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