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伤性颅内血肿是头部外伤比较少见的并发症,可发生于轻微的外伤后并迅速发展至危及生命。在头部外伤后能够说话其后死亡的病人中,约3/4的病人有血肿。这是轻微头部受伤病员收住院观察的理由之一。作者所注意的是,究竟有多少外伤性颅内血肿的病人没有颅骨骨折。这类伤员收住院能否做到早期发现血肿。作者统计了自1963至1974年间伤后14天内经手术治疗的307例急性颅内血肿病人(硬脑膜外血肿137例、硬脑膜下血肿135例、脑内血肿35例)。其中经拍片证实有颅骨骨折或者有典型颅底骨折临床征象(双侧眼眶周围血肿、脑脊液鼻漏或耳漏或乳突血肿)的病  相似文献   

2.
作者从1935~1974年间研究了3587例头部外伤后病人的癫痫发病情况,其中840例未包括在内(伤后一个月内死亡或伤前即有癫痫或头部外伤史),实际上接受研究的只有2747例.根据病情分为重、中和轻症三组.重症组195例,是指具有下列情况一种以上者:脑挫裂伤、颅内血肿或24小时以上的昏迷或外伤后遗忘.中症组912例,有颅骨骨折,或半小时以上昏迷或外伤后遗忘.轻症组1640例,昏迷或外伤后遗忘在半小时以内,而没有颅骨骨折.在2747例中,早期发生癫痫58例(2.1%)均在头部外伤后两周发病.这些病人由于手术、再发性硬膜下血肿或感染,而使病程延长.其中儿童(15岁以下)癫痫发病率(2.6%)比成人癫痫发病率(1.8%)为高.在重症组中,儿童比成人的癫痫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患者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并发对侧硬膜外血肿危险因素,以便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01月至2017年01月在我院接受急诊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的,依据患者术后24h内是否并发手术区对侧硬膜外血肿分为观察组(并发手术区对侧硬膜外血肿)和对照组(未并发血肿),并比较所有患者术前一般临床资料,分析颅脑外伤患者急诊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并发手术区对侧硬膜外血肿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9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45例,对照组45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入院时昏迷状态、Babinski征阳性、合并脑挫伤、合并颅骨骨折、合并脑疝、术前中线偏移≥1cm、基底池受压、手术去除骨瓣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手术时间、GC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舒张压、血浆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显著高于对照组。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颅骨骨折、合并脑疝、中线偏移≥1cm、去除骨瓣、术后手术时间、GCS评分高低是颅脑外伤患者急诊颅内血肿清除后并发对侧硬膜外血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血肿清除术后并发手术区对侧硬膜外血肿患者入院时通常为颅内占位效应明显且多合并颅骨骨折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中线偏移≥1cm、手术去除骨瓣、手术时机短、GCS评分低、TT时间延长是外伤性颅脑损伤术后并发对侧硬膜外血肿的高危因素,对于合并高危因素的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应当更加注意预测发生对侧硬膜外血肿机率。  相似文献   

4.
颅脑外伤的电子计算机辅助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脑外伤是当前的常见多发病,据统计患病率为783.3~701.9/10万人,其中重型脑挫裂伤,脑干损伤及颅内血肿的死亡率尤高,而救治效果取决于早期及时的确诊与治疗。为了及早确诊与提高治疗水平,挽救更多的伤病人,我们总结分析了我科24年来对颅脑外伤的诊断经验,并参照国内、外大量病例的诊断经验,利用电子计算机编制出对脑震荡、脑挫伤,颅干损伤、颅内血肿、颅骨骨折,头皮损伤的诊断程序。  相似文献   

5.
许多神经外科医生相信轻度头部外伤伴颅骨骨折都有产生颅内血肿的可能.放射科医生则认为所有头部外伤患者摄头颅平片是不必要的.本文作者比较了两组入院患者:根据头颅平片存在颅骨骨折与否分成2组.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检查时患者的Glasgow评分在14~15之间,不包括14岁以下患者.除2例在伤后4小时行CT外,其余均在入院后行CT检查.47例有线状骨折,51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脑干损伤42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一、临床资料与方法男 34例 ,女 8例。平均年龄 2 7 5岁。 41例均在伤后即昏迷 ,32例有瞳孔改变和对光反射消失 ,34例有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等生命体征改变 ,37例给予强刺激后肢体有活动 ,其中 2 0例有去大脑强直 ,13例合并身体其它部位损伤 ,包括创伤性湿肺、骨折、腹腔脏器损伤等 ,35例合并颅内血肿、硬膜下积液、颅骨骨折、脑挫裂伤、颅内积气、头皮裂伤和头皮血肿。治疗方法 :本组手术 2 4例 ,包括清创术、颅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及内减压术 ,其中 3例病人急性期过后 ,复查头颅CT示脑积水 ,又行侧脑室 腹腔分流术。手术及非手…  相似文献   

7.
外伤性脑干梗塞七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7例,均为男性,年龄18~49岁,平均27.1岁。其中车祸碰撞伤5例,坠落伤1例。1例合并股骨干骨折,1例合并肋骨骨折,血气胸。7例均无颅骨骨折及颅内血肿。 2.临床表现:6例病人伤后发生昏迷或一过性昏迷,1例病人伤后意识清,26h后出现迟发性昏迷。GCS评分13分1例,9~12分2例,5~8分3例,4分1例。其中5例表现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脑对冲伤与冲击伤再手术的原因和预见性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颅脑对冲伤与冲击伤再手术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本组18例采用GOS评定,随访6个月~2年,良好5例,轻残5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5例。结论,颅脑外伤同时具备减速性损伤,冲击伤侧的颅骨骨折,时间短,对冲伤侧的硬膜下血肿宽度大于10cm,意识昏迷时再手术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89年8月至1993年5月收治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12例,占同期头部外伤740例的1.62%,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1例,女1例。年龄21~60岁。伤后昏迷数分钟至半小时4例,半小时至12小时4例,12小时至24小时2例,无昏迷2例。入院时意识按GCS计分13分以上3例,8~12分5  相似文献   

10.
重型颅脑损伤救治几个关键问题的处理   总被引:235,自引:1,他引:234  
颅脑损伤大多数为轻型伤与中型伤。伤后过程,轻型伤无颅骨骨折者约有0.2%~0.7%的病人加重;有颅骨骨折者3.2%~10%病情转恶化。中型伤有一部分脑挫裂伤病人,数日内出现迟发性颅内血肿。这两类病人如有明显症状,宜住院观察治疗避免发生意外。重型颅脑损...  相似文献   

11.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1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 (delayedtraumaticintracranialhematoma,DTICH)是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一种特殊类型 ,系指头部外伤后首次CT扫描未发现血肿 ,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所发生的颅内血肿。本文回顾了我科近 8年来收治的 13例DTICH ,分析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临床资料 :男性 11例 ,女性 2例 ,年龄 17~ 10 2岁 ,平均 4 5 .1岁。车祸伤 6例 ,坠落伤 5例 ,钝器击伤 2例。 8例有短暂昏迷史 ,3例伤后持续昏迷 ,2例无昏迷史。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lasgowcomascale ,GCS) 15分者有 6例 ,余 7例均为 8分。有瞳孔改变者 5例 ,颈强直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后颅内进展性出血(PH)患者的早期CT征象及CT复查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63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连续头颅CT扫描的表现,确定是否发生PH。分析PH与非PH患者在受伤到首次CT检查时间及伤后早期CT征象等方面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H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189例(30.0%)发生PH,其中有155例在伤后2h内行CT扫描(82.0%)。受伤到首次CT扫描时间越短以及伤后首次CT表现为颅骨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挫裂伤、脑肿胀、中线移位、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颅内多发血肿患者越容易发现PH(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H组与非PH组在伤后早期CT表现为颅骨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裂伤以及初发血肿类型为硬膜外血肿是预测PH发生的最佳因素(P<0.01)。结论对于颅脑损伤后早期(2h内)即行首次头颅CT检查的患者,如果CT表现为颅骨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裂伤、硬膜外血肿者,应进行更早的连续CT扫描以期能早期发现PH,进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3.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白细胞和血糖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们随机选取 1999年 12月至 2 0 0 1年 6月住院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 5 0例 ,对其白细胞与血糖变化及与不同伤情、不同CT表现及预后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现报告如下一、对象和方法1.一般资料 :本组男 4 4例 ,女 6例 ,年龄 5~ 72岁 ,平均 34岁。本组病例中颅骨骨折 5例 ,脑震荡 2例 ,脑挫伤 17例 ,硬脑膜外血肿 16例 ,硬脑膜下血肿 10例。手术治疗 2 7例 ,保守治疗 2 3例。伤后 2 4h内入院 4 5例 ,伤后 2 4~ 72h入院 5例。2 .检验方法 :血白细胞标本于门诊或急诊室接诊时采取。血糖标本为住院第 1d清晨空腹抽取的静脉血。白细胞计数采用…  相似文献   

14.
颅脑外伤后迟发性硬膜外血肿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反复头颅CT检查诊断迟发性硬膜外血肿的重要性及其检查指征。方法回顾性总结7例发生迟发性硬膜外血肿的颅脑外伤患者的病情发展及头颅CT检查情况。结果7例颅脑外伤患者均有明显的迟发性精神行为改变,发生时间为伤后4—52h,CT复查均发现了迟发的硬膜外血肿。有5例患者出现了颅骨骨折,5例患者有顽固的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加重患者3例,偏侧瞳孑L扩大患者2例,意识障碍及抽搐患者各1例。结论颅脑外伤患者即使首次头颅CT扫描正常或轻度异常,若有颅骨骨折和(或)精神行为改变时,应复查CT以及时发现迟发性的硬膜外血肿。  相似文献   

15.
外伤性颅内血肿致脑疝1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从1993年至1999年,共收治因外伤性颅内血肿致脑疝病人126例,占同期外伤性颅内血肿962例的13.1%,现作一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94例,女32例,年龄10~76岁,平均40.8岁。其中大于65岁老年患者19例。1.2 受伤情况 交通事故78例,占61.9%;坠落伤23例,占18.3%;跌伤16例,占12.7%;铁器伤9例,占7.1%。1.3 临床表现 原发性昏迷97例,其中持续性昏迷或昏迷程度加深51例,有中间清醒期46例。闭合性颅脑伤120例,开放伤6例。伴颅骨骨折37例,颅底骨折21例。在观察过程中116例出现一侧瞳孔散大,另10例双侧瞳孔散大。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2例巨大硬膜外血肿,在外伤早期作计算机断层摄影(CT)未能显示血肿,分别在伤后33小时及7天因病情变化,CT复查发现颅内巨大血肿,经尸解或手术确诊,血肿均在颅骨骨折线下方.关于硬膜外血肿的形成,有人认为血肿在数分钟即可达到最大体积,临床表现有中问清醒期是脑代偿功能耗竭的关系,而不是血肿由小增大的发展,如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则应能在出现临床症状恶化  相似文献   

17.
颅脑外伤早期并发重性精神障碍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1984年1月~1988年12月共收治颅脑外伤患者577例,其中并发重性精神障碍者18例(占3.1%)。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男13例、女5例;年龄19~87岁,其中19~27岁10例;职业:干部9人、战士3人、工人3人、学生2人、家庭妇女1人;致伤原因:车祸7例、坠落伤3例、重物击伤7例、摔伤1例。外伤至精神障碍出现时间1~14天,平均7.4天。外伤类型:轻型(脑震荡)5例、中型(脑挫裂伤、颅骨骨折)3例、重型(颅内血肿)10例。X线头颅片检查14例,显示骨折5铡。CT扫描13例,显示颅内血肿10例。脑电图检查12倒,仅1例重度异常,3例轻度异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1月~2000年7月收治的17例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脑内血肿9例,硬膜外血肿5例,硬膜下血肿3例.结果在17例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中,经治疗恢复良好者9例,中残4例,重残2例,死亡2例.结论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发生同外伤部位、脑挫伤、颅骨骨折等因素有关.降低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在于及时诊断和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9.
颅脑外伤后弥漫性脑肿胀11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近3年我院外伤死亡病例,其中11例CT示弥漫性脑肿胀,无颅内血肿及脑挫伤,而于入院后短期内死亡。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11例,9例为车祸伤,2例为其它伤,其中男性9例,女性2例。年龄为25岁~43岁。伤后至入院时间为20分钟~18小时。伤后均有原发性昏迷,有中间清醒期4例。原发昏迷最短者仅4~5分钟,以后很快再昏迷。入院时病人均无明显原发脑干伤表现,但双侧Babinski征阳性4例。病人均无耳鼻流血,  相似文献   

20.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5岁,因2米高处坠落,左侧头部着地受伤出血0.5h入院。伤后有短暂昏迷史。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正常,血压141/98mmHg,扶入,神志清楚,问答切题,能按吩咐动作,左颞部见10cm横形创口,创口下来见颅骨骨折。右瞳略大于左侧,光反射灵敏,脑膜刺激征(一)。胸腹未及合并伤,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深浅反射对称,未引出病理反射。包扎后急诊头CT示右侧裂池稍高密度影,左颞部头皮血肿(图1)。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