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发脑出血与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特点的区别。 方法  比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36例肝硬化并发脑出血患者与同期我院收治的5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量、出血部位及临床特点。 结果  本研究中肝硬化并发脑出血平均出血量低于高血压脑出血平均出血量(P=0.038)。两组患者脑出血部位有显著差异(P<0.001),肝硬化并发脑出血出血部位以脑叶(44.44%)为主,而高血压脑出血多位于基底节区(80.77%)。肝硬化脑出血多部位出血者占16.67%,而本组高血压脑出血中无多部位出血,两组有显著差异(P<0.001)。 结论  与高血压脑出血相比,肝硬化并发脑出血出血量较少,部位以脑叶多见,且亦多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治疗。方法:(1)脑组织移位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及胃内pH的关系;(2)洛赛克和西咪替丁治疗脑出血并发并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疗效。结果:脑组织移位致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存在显性差异(P<0.005),与脑组织移位程度正相(C=0.64);脑组织移位造成胃内pH值显性差异(P<0.005)。洛赛克明显优于西咪替丁的治疗效果(P<0.025)。结论:(1)脑出血使脑内结构受压,移位造成胃酸分泌增加,致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2)静脉应用洛赛克80mg冲击剂量静推+静脉滴注每小时8mg,维持3-7天,能有效治疗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3.
脑出血临床研究评介   总被引:55,自引:2,他引:53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高血压是脑出血最常见原因。脑出血发病率近年来有增高趋势,约为81·10万-1·年-1,脑出血的病死率为38%-43%。据33个国家的卒中死亡统计,年  相似文献   

4.
颅内血肿穿刺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2002年6月-2006年6月采用颅内血肿穿刺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7例。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行内科保守治疗患者进行比较,以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性脑出血在临床十分常见,但是肝硬化合并脑出血则相对少见,国内报道很少,现就我院肝硬化合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做一回顾性研究. 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03-01~2008-12住院的肝硬化合并脑出血的患者共13例,占同期肝硬化住院患者的7.6%(13/172),对其中资料完整的9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再发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脑出血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5例肝硬化并发脑出血患者的发病特点及其与肝功能分级、血小板计数、凝血时间的关系。结果肝硬化并发脑出血的发生与肝功能减退、血小板降低、凝血时间异常有明显相关性。肝功能Child C级、血小板<2×109/L、凝血时间异常的肝硬化患者,脑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肝功能Child A-B级、血小板≥2×109/L、凝血时间正常患者(P<0.05)。结论肝硬化并发脑出血与肝功能障碍及继发凝血机制异常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8.
自发性脑出血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出血是临床急症,死亡率、致残率高,预后差。本文综述了近年有关脑出血继续出血、再出血、脑循环改变、手术指征新标准、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以及影响脑出血预后有关因素等临床诊断、治疗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抑肽酶佐治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观察抑肽酶辅助治疗脑出血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脑出血患者 41例 ,分为 2组 ,抑肽酶治疗组 2 1例 ;对照组 2 0例。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 ,CT下测量水肿体积。结果  (1 )入院后 1、2、3周用欧洲脑卒中量表进行神经功能评分 ,抑肽酶治疗组分值高于对照组 (P <0 .0 5)。 (2 )水肿产生量治疗组少于对照组 (P <0 .0 5)。结论 脑出血急性期加用抑肽酶可以抑制脑水肿的形成 ,提高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评分 ,抑肽酶佐治脑出血脑水肿优于单独使用甘露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再发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再发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住院的首发脑出血患者进行比较。结果54例患者62次再发,再发间隔时间为(3.7±3.5)年,34.4%在1年以内再发。再发类型以基底节-基底节最多见,其次为基底节-丘脑和基底节-脑叶,多在对侧再发,很少在同一部位再发。与首发患者相比,再发脑出血患者多有高血压病,病程较长且控制不良。多变量logistic分析显示高血压病程与再发脑出血正相关,首次发病年龄与再发脑出血负相关。结论脑出血后3年以内再发危险性较大,积极控制高血压有助于防止脑出血再发。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微创术治疗92例高血压脑出血,经CT定位,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血肿进行抽吸,液化和引流。结果92例患者中治愈37例,好转43例,死亡12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是一种有效治疗颅内血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病因 脑出血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受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影响.根据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作用的大小分为散发性脑出血和遗传性脑出血[1].  相似文献   

14.
15.
CT引导立体定向血肿抽吸引流治疗重症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提高脑出血的抢救成功率 ,降低病残率是目前出血性卒中治疗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大量脑出血 (5 0 ml以上 )内科药物治疗难以奏效 ,外科开颅手术创伤大 ,并发症多 ,术前准备时间长且难以降低死亡率及病残率 ,不能被普遍开展。 CT引导立体定向血肿抽吸引流术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  相似文献   

16.
37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对37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进行分析,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MOF提供帮助。方法 对37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MOF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37例MOF患者中共有111个器官(系统)功能衰竭,其中肺脏33例(89.2%),胃肠道24例(64.9%),肾脏21例(56.8%)。死亡27例,病死率为72.9%。存活的10例患者按照格拉斯哥结果量表评分,恢复良好2例,中度残疾2例,重度残废6例。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MOF病死率高,预后差。早期手术、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避免诱因和早期预防是降低MOF发生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7.
脑出血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脑出血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死亡病例的临床特点和防治对策。方法 104例患者按不同年龄、既往合并慢性疾病情况及是否存在肺部感染分成不同组并对比研究。结果 年龄60~70岁组发生MODS的数量较年龄小于60岁组的明显增多(P<0.05),既往患两种及两种以上慢性疾病的患者发生MODS的机会明显多于慢性疾患少于两种的患者(P<0.05)。通过相关分析发现,既往所患的慢性疾病数量与MODS的数量成正相关(r=0.375,P<0.01),且MODS的数量及评分与存活时间成负相关(r=-0.389,P<0.01;r=-0.505,P<0.01)。结论 肺部感染和既往慢性疾病是MODS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微创穿刺技术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微创脑血肿穿刺技术治疗脑出血 80例 ,并与内科治疗组 6 0例进行比较 ,分别在入院治疗后 7天、14天、2 1天、2 8天观察脑水肿面积大小、脑血肿体积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微创穿刺技术组脑水肿轻、脑水肿消退时间明显缩短 ,脑血肿体积减少快 ,神经功能康复好 ,与内科治疗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微创脑血肿清除技术是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10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血肿部位,大小与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4,自引:0,他引:74  
目的 比较高血压脑出血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寻找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将 1995年1月至2003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微创引流组、内科治疗组和开颅手术 组,根据配对条件对278例患者按照1:1配对研究,分别行微创引流和内科治疗,微创引流组中10例患者同时另与10例开颅手术患者对比。微创引流组根据脑CT显示血肿的不同情况进行穿刺抽吸引流,壳核、脑室出血选择额部入路,保留引流至CT显示血肿消失。内科治疗组以药物治疗为主。开颅手术组则于全麻下进行手术清除血肿。结果微创引流组与内科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别为19.91±13.55与34.55±10.93,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微创引流组和开颅手术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别为13.60±11.93与31.20±17.04,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随访存活患者微创引流组ADL1-2级与内科治疗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随访病死率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 临床观察和随访表明,微创引流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内科治疗及开颅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