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彦  田素芝  闫俊平 《护理研究》2004,18(16):1443-1444
冠心病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引起冠心病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急性心肌梗死(AMI)。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AMI急性期病死率已大大降低,但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依然存在,进入恢复期的病人仍有可能发生心绞痛,加之心肌不可逆损害导致心脏功能下降,原来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心肌梗死(AMI)是指因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是冠心病严重类型,临床上死亡率较高。临床观察发现AMI患者的死亡率与病人的情绪紧张,是否就诊及时,知识缺乏,生活护理不当等有直接关系。因此。加强对AMI的早期健康教育对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促进心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一种身心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对其发生及预后起着重要作用。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在中老年病人中发病率极高,病死率可达10%~15%。护理人员以住院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人为研究对象,在早期对AMI病人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并比较其护理效果,从而探讨AMI早期心理康复护理的最佳方案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一种心身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通过多年的临床护理,在AMI康复过程中,发现心理因素对AMI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并直接关系到病人的转归及预后。因此做好对AMI患者的心理护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病死率主要与病人是否及时就诊,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知识缺乏,生活护理不当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对加强AMI患者的健康宣教能提高病情的治愈率,预防并发症发生,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青年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及分析中青年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危险因素的差别。方法317例初发ST段抬高型AMI患者根据年龄分为2组:中青年(年龄〈60岁)组和老年(年龄≥60岁)组,分析与2组AMI相关的危险因素(吸烟、饮酒、高血压、糖代谢异常、家族史等)的差异。结果中青年AMI与吸烟、饮酒、超重或肥胖、高血压、旱发冠心病家族史、缺乏体育锻炼密切相关,相对危险度值分别为2.608、2.844、3.682、0.379、4.265、2.773。结论与老年AMI患者比较,中青年AMI主要危险因素与家族史和生活方式(吸烟、饮酒、超重或肥胖、缺乏体育锻炼)密切相关。我们应重视中青年与生活方式有关的冠心病危险因素预防。尤其是有旱发冠心病家族史者。  相似文献   

7.
乔瑞云  王秀伟 《临床医学》2000,20(12):60-61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为了提高AMI病人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在对AMI病人的护理中,我们在重视疾病护理的同时,更重视病人的心理护理,收到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Dade Behring BN100特种蛋白分析仪经散射比浊两点法检测病人血清中CRP水平。结果 AMI病人血清CRP水平36.73±22.39mg/L,冠心病病人23.79±22.88m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4.82±0.56mg/L,P<0.001。结论 AMI病人血清中CRP水平是比心肌酶谱、cTnI、Mb更具敏感性的参考指标,与cTnI、Mb、CK-MB同时检测对AMI快速诊断、病情预测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刘传红  张文萍  王玉桥  解青 《护理研究》2005,19(6):1000-1001
糖尿病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并且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冠心病的急重类型,如果同时伴发糖尿病则不仅预示其冠状动脉病变严重而广泛,还由于急性期应激反应,血糖升高明显而使病情加重、影响预后。对这类病人采取有效方法控制血糖,加强基础及专科护理,在防止并发症和改善预后方面有重要作用。我科对39例AMI伴2型糖尿病病人行即刻或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术,根据血管病变情况分别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现将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患者血浆BNP和CRP浓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冠心病的主要类型是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c infarction,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其病理基础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破裂或表面糜烂,  相似文献   

11.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行急诊PTCA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AMI急性期由于心肌细胞损伤坏死,而致生命体征及心电活动不稳定,因此在介入手术过程中.常易发生多种形式的心律失常,其中的一部分心律失常可导致病人死亡,也因此,冠心病监护病房(CCU)的护士对行急诊PTCA术后病人心电监护的观察显得尤为重要.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病人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疾病,其中以中老年人多见,也是老年人病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许多老年冠心病病人并不是死于疾病本身,是死于对自己健康的无知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关注老年冠心病病人的认知教育问题,有效地对老年冠心病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尤为重要。2007年10月-2008年3月,我们对附属医院60例冠心病病人采用不同健康教育方式的效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郭庆平  邓瑞姣 《护理研究》2008,22(6):1622-1623
急性心肌梗死(AMI)为冠心病中的严重类型,其发病急,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且常发生在起病2周内(急性期)。有研究表明,在AMI病人发病的急性期内,有心理改变者达60%以上,半数以上的病人有病理心理症状,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焦虑与抑郁,且心理状态与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及时分析AMI病人急性期的心理变化并给予护理干预,可明昆减轻病人的病理心理症状,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急性心肌梗死(AMI)则是造成冠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何及时地发现AMI患者及对其进行相应的治疗是挽救AMI患者生命的关键所在。传统的诊断主要是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心电图的改变及实验室酶学检查。但相当一部分AMI患者临床表现不明显,早期心电图无明显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心肌损伤特异性标志物的应用对AMI的早期确诊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肌钙蛋白T(cTnT)是一重要的心肌组织损伤特异性标志物,是临床上用于急性AMI及其他心肌损伤性疾病诊断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5.
李素梅  蔡恒  宋雅玲  刘晓英 《护理研究》2005,19(29):2663-2664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一种身心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对其发生及预后起着重要作用.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在中老年病人中发病率极高,病死率可达10%~15%.护理人员以住院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人为研究对象,在早期对AMI病人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并比较其护理效果,从而探讨AMI早期心理康复护理的最佳方案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青年人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了23例青年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临床资料。结果:青年人AMI有以下特点:青年人心肌梗塞诱因多为吸烟饮酒、劳累,多起病突然、无先兆,表现为典型胸痛。结论:吸烟饮酒是青年人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控制烟酒,避免过度劳累与情绪激动可预防AMI。  相似文献   

17.
作者收集1989~1999年住院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542例,其中40岁以下青年人急性心肌梗塞30例。为探讨青年人AMI的特点,与中老年AMI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青年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比较严重,冠状动脉痉挛亦起主要作用:冠心病危险因素明显,典型症状多见,多有典型的心电图演变;合并心律失常较多,室速、室颤发生率高,急性期死亡率高,心功能不全及心源性休克发生较少,远期预后好。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鲲鹏 《护理研究》2004,18(3):491-492
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而言,早期评估个体预后的危险因素,不仅可以指导护理人员有重点地开展工作,有效地减少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可以指导病人改变不健康行为,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控制疾病,促进康复,降低病死率。本文通过对AMI病人的回顾性调查研究,分析AMI病人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其护理对策,以减少AMI病人并发症的发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塞(死)(AMI)是冠心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上对不典型AMI患者往往漏诊或误诊,以致失去早期溶栓治疗时机。近年来,我们使用血清肌钙蛋白(ThT)检查,提高AMI早期诊断的准确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作者采用夹心ELISA法和油度乳胶凝集法,测定了165例手脚病发生后6h之内收入冠心病监护病房的可疑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日本病人和104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日本健康志愿者血清人。心脏型胞浆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c)和肌红蛋白浓度,并计算肌红蛋白/H-FABPc比值,比较它们对早期诊断AMI的意义。165例患者中,99例诊断为AMI,66例为非AMI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24例,临床分级IIB18例,IB6例。2例AMI患者在急救车上接受了静脉溶栓治疗。90例AMI病人及所有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分别于发病后的22~32天及入院后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