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研究以a—~(32)p—dCTP标记的人乳头瘤病毒11型(HPV—11)、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和人乳头瘤病毒18型(HPV—18)质粒DNA为探针,对全国五个地区的275例女性生殖道病变活检标本中人乳头瘤病毒基因相关序列进行了核酸杂交分析。结果表明:(1)女性生殖道各种病变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HPV—16感染,其感染率随病变恶性程度的加重呈进行性增加;HPV—11感染主要见于生殖道良性增殖性病变中;HPV—18感染只见于宫颈癌。(2)不同地区妇女宫颈癌中HPV—16的感染率不同,宫颈癌高发区新疆,HPV—16感染率较高,宫颈癌低发区贵州,HPV—16感染率较低。(3)不同组织病理学特征的宫颈癌中,HPV—16和HPV—18感染率不同,宫颈鳞癌以HPV—16感染为主,宫颈腺癌以HPV—18感染多见。以上结果表明:人乳头瘤病毒,特别是HPV—16与中国妇女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应用原位分子杂交(ISH)和电子显微镜(EM)技术对48例生殖器尖锐湿疣(CA)及湿疣样病变活检标本进行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观察。ISH检测中10例检测出HPV6/11DNA。其中CA9例(75%),湿疣样病变1例(2.7%);阳性颗粒定位于鳞状上皮的中表层细胞及凹空细胞核内。阳性标本在电镜下可见典型的凹空细胞,胞核内染色质之间颗粒及染色质周围颗粒明显增多,核仁呈崩解状。从而显示HPV6/11感染宿主细胞所具有的部位特征以及与鳞状细胞角质分化密切相关的特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非妊娠期、妊娠期尖锐湿疣、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宫颈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 (HPVDNA)的表达 ,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非妊娠期、妊娠期尖锐湿疣标本各 30例 ,宫颈上皮内瘤变 (其中CINⅠ 12例、CINⅡ 9例、CINⅢ 7例 )及宫颈癌各 2 8例 (高、中、低分化鳞癌分别为 7、16、5例 )采用免疫组化SP及原位杂交法检测HPV 6 /11DNA及HPV 16 /18DNA。结果  (1)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组织不同 ,HPVDNA的阳性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2 )原位杂交法检测优于免疫组化法。结论  (1)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广泛存在于外阴尖锐湿疣、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宫颈癌中 ;(2 )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关系密切 ;(3)原位杂交法检测HPVDNA有助于尖锐湿疣、CIN、宫颈癌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4.
宫颈病变与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雯 《广西医学》2007,29(2):265-265
现已证实,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宫颈癌及上皮内瘤变(CIN)的关键致病因素,目前已发现HPV基因型达200多型,其中约50型与生殖道黏膜病变有关。根据HPV与宫颈癌的相关性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我院目前采用深圳亚能生物有限公司提供的人乳头瘤病毒分型基因芯片检测系统,可检测23种HPV基因型,包括5种低危型(HPV6、11、42、43、44)和18种高危型(HPV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73、83、MM4)。本文研究不同程度的子宫颈病变患者感染HPV的基因型情况,探讨不同HPV基因型对子宫颈疾病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和EB病毒(EBV)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对130例CIN(CIN1 50例,CIN2 40例,CIN3 40例)、子宫颈癌10例、子宫颈湿疣样病变10例、子宫颈正常黏膜10例的HPV(高危型16/18、低危型6/11)和EBV进行检测.结果:HPV16/18在CIN1、CIN2、CIN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44.0%、37.5%和62.5%,子宫颈癌为8/10,子宫颈湿疣样病变为10/10,子宫颈正常黏膜为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6/11在CIN1、CIN 2、CIN3的表达率分别是36.0%、52.5%和70.0%,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是6/10,子宫颈湿疣样病变9/10,子宫颈正常黏膜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16/18和HPV6/11在CIN1、CIN2、CIN3中联合表达率分别为26.0%、22.5%和50.0%,子宫颈癌为6/10,子宫颈湿疣样病变为7/10,子宫颈正常黏膜为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BV在CIN1、CIN2、CIN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24.0%、12.5%和22.5%,子宫颈癌为3/10,子宫颈湿疣样病变为0/10,子宫颈正常黏膜为0/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感染是引起CIN的主要致病因子,临床上往往是多种亚型混合感染.EB病毒在CIN和子宫颈癌表达的意义仍有争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子宫颈病变关系.方法 采用PCR荧光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DNA,并同时做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 HPV检出率为33.75%,细胞学诊断阳性者162例,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病变(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鳞状细胞癌(SCC)的HPV感染率分别为38.89%、65.31%、77.14%、100%.结论 HPV感染是宫颈癌、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的高危因素;HPV也感染是宫颈糜烂的主要病原体.可促进宫颈病变的进程,导致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人乳头瘤病毒辅助细胞学筛查宫颈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作为宫颈癌细胞学筛查辅助手段的作用。方法 用薄层液基细胞涂片法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用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检测所有细胞学异常患的13种高危型HPV DNA。细胞学检测为非典型鳞状细胞、HPV检测阳性,以及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鳞状细胞癌等细胞学异常行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分析HPV感染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关系,与细胞学检测细胞异常的关系。结果 HPV DNA检出率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呈趋势性增高。非典型鳞状细胞中31.4%HPV检测阳性,HPV阳性的非典型鳞状细胞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更严重病变占51.1.%。结论 HPV DNA检测作为宫颈癌细胞学筛查的辅助手段,最清楚的作用是提高诊断精确率,减少细胞学检查结果为交界或轻度异常患不必要的阴道镜检查。高危型HPV检测可指导早期HPV感染的治疗及患的追踪随访。  相似文献   

8.
1280例宫颈病变女性中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衢州地区1280例宫颈病变女性中人乳头瘤病毒(HPV)21种基因型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衢州地区1280例宫颈病变的女性进行21种HPV基因型分型检测,比较不同基因型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本组病例中总的HPV感染率为55.31%(708/1280),其中HR—HPV感染率为38.83%,LR—HPV感染率为16.48%,高危型最常见类型为HPV16、58、52,低危型最常见类型为HPV6、11。各常见HR—HPV引起宫颈病变的程度各有不同,其中HPV16型主要引起较严重的宫颈病变,HPV52、58型引起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对较低。结论本研究提供了衢州地区宫颈病变女性的21种HPV基因型分子流行病学资料,为本地区宫颈癌的临床防治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对本地区今后疫苗的开发、应用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通过特异性强的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PAP)法,我们对一系列临床宫颈疾患中人乳头癌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抗原进行了检测,并分析了空泡细胞与抗原检出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31.3%(5/16)的宫颈不典型增生中和2.1%(1/48)的浸润性宫颈癌中测到了 HPV 抗原,而19例慢性宫颈炎标本中无一例阳性;16例宫颈不典型增生中有11例存在空泡细胞,而这11例空泡细胞阳性的标本中仅有4例 HPV 抗原阳性;16.6%(8/48)的浸润性宫颈癌中存在空泡细胞,但仅有1例标本 HPV 抗原阳性。实验结果提示,HPV 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空泡细胞作为诊断宫颈 HPV 感染的特征性标志,值得怀疑。  相似文献   

10.
人乳头瘤病毒与女性生殖道感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芸  马彩玲 《医学综述》2008,14(3):361-363
人乳头瘤病毒与女性生殖道感染密切相关,低危型人乳头瘤病毒6、人乳头瘤病毒11主要引起外生殖器湿疣,外阴、阴道上皮内瘤变,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16、人乳头瘤病毒18则与中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发生相关,现对人乳头瘤病毒与女性生殖道感染关系研究进展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荧光定量聚合酶链 (FQ PCR)方法检测宫颈细胞中人乳头瘤病毒 16型(HPV16 )E6基因的方法。方法 以 2 2 0例新疆妇女宫颈不同病变组织DNA作为样本 ,人乳头瘤病毒 16型 (新疆株 )E6基因 (HPV16E6 ,AF32 785 1)作为扩增的靶基因 ,同时以人 β 肌动蛋白基因片段作为内参照 ,借助于设计的目的基因引物 ,两个特异的荧光探针 ,在筛选的FQ PCR优化反应体系中 ,同时对两个基因片段进行扩增 ,得到HPV16E6的相对含量。结果 对 β 肌动蛋白阳性的宫颈不同病变组织中HPV16E6阳性率及其相对含量进行统计分析 ,新疆妇女宫颈脱落细胞标本 96例中 ,HPV16E6阳性 3例 (3 3% ) ;宫颈癌蜡块组织 5 9例中HPV16E6阳性 4 9例 (83 0 % ) ;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蜡块组织 6 5例中 ,HPV16E6阳性 2 8例 (75 7% ) ;宫颈炎蜡块组织 33例 ,HPV16E6阳性 2 8例 (93 3% )。HPV16E6的相对含量随病情加重呈上升趋势 ,二者呈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为 0 83。结论 建立的FQ PCR检测宫颈不同病变组织内HPV16E6基因的方法 ,能反映单位细胞人乳头瘤病毒的复制情况 ,筛查宫颈癌患者 ,并可能应用于宫颈癌的风险评估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ABC免疫酶染色法对65例宫颈鳞癌、23例女阴疣状增生病(尖锐湿疣14例、乳头状瘤9例)的组织标本,进行了人乳头瘤病毒(HPV)属特异性抗原的检测。在宫颈鳞癌及女阴疣状增生病中HPV抗原的阳性率分别为13.84%(9/65)和52.17%(12/23)。HPV抗原阳性反应的表现有三种类型:(1)全核型:细胞核呈均匀深棕色反应;(2)核内包涵体样型:核内出现棕色不规则形的包涵体样结构;(3)核周颗粒型:在挖空细胞的核周空隙区内出现较细小的棕色颗粒。  相似文献   

13.
核酸杂交发现,中国妇女宫颈癌与人乳头瘤病毒(HPV)-16关系密切,而湿疣则与HPV-11关系更为密切。在宫颈癌细胞中,HPV-DNA整合在癌细胞基因组中;而湿疣细胞中的HPV则游离存在于宿主细胞基因组外。电镜观察发现,在杂交呈阳性的癌细胞中,核内染色质间颗粒。染色质周围颗粒及核内小体多见。但未见HPV颗粒;而在湿疣组织中,除上述核内染色质颗粒及核内小体外,在部分病例中可见HPV颗粒。此外,在湿疣细胞还发现一种电子致密团块结构。提出不能仅凭疣细胞中有凹空细胞(koilocyte),便诊断HPV感染。  相似文献   

14.
<正> 用对乳头瘤病毒族特异性(公共)抗原有免疫特异性的过氧化酶抗过氧化酶(PAP)技术,检查了67例口腔鳞状上皮增生性病变中存在的乳头瘤病毒抗原。对乳头瘤病毒族特异性抗原呈阳性反应的有疣(18/29例),多发性乳头状瘤(2/5例)及湿疣(3/5例),在28例角化棘皮瘤中未检查出公共抗原。阳性反应总是见于细胞的核内,这些细胞在上皮表层呈灶状或弥漫分布。本研究表明许多粘膜的鳞状上皮病变都与人乳头瘤病毒有关,并指出这些病毒在一些口腔鳞状上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a—~(32)P—dCTP标记的HPV—16DNA为探针,应用限制性内切酶技术和Southern印迹杂交方法进一步分析了32例HPV—16DNA斑点杂交阳性的宫颈活检标本中HPV—16基因组的物理状态。结果表明:正常宫颈上皮和宫颈良性增殖性病变(宫颈湿疣)中,HPV—16DNA均以染色体外游离基因的形式存在;宫颈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新生物)中,HPV—16DNA以游离和整合两种状态共存;宫颈恶性增殖性病变(宫颈癌)中,HPV—16DNA完全以整合的形式存在于宿主细胞基因组中。以上结果提示:宫颈上皮中HPV—16基因组的整合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福州地区人乳头瘤病毒分型与宫颈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在福州地区宫颈病变人群中的分型.方法 对妇科门诊112例患者阴道镜检查时取宫颈处细胞,用PCR方法进行HPV的基因分型检测,同时做宫颈活体组织检查.结果 45例HPV阴性(-),67例HPV阳性(+);病理组织学正常46例,异常66例.子宫颈上皮内瘤高度病变(CIN 2-3)及子宫颈癌31例.这31例中高危型HPV16型19例,占61.3%;18型7例,占22.6%;31型2例,占6.5%;33型1例,占3.2%;58型1例,占3.2%;59型1例,占3.2%.结论 高危型HPV的阳性检出率随宫颈组织病理学病变级别升高而增加,以HPV16、18型为主.  相似文献   

17.
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方法用薄层液基细胞涂片法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对细胞学异常患者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检测高危型HPV DNA。 HPVDNA检测阳性和细胞学检测结果为非典型鳞状细胞或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ISL)以上患者,均行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分析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关系。结果HPV DNA检出率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呈上升趋势。非典型鳞状细胞者中HPV检测阳性为31.4%,HPV阳性的非典型鳞状细胞患者中51.1%为宫颈上皮内瘤变或更严重病变。结论HPV D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可作为细胞学的辅助手段提高诊断准确性,减少细胞学结果为轻度异常患者不必要的阴道镜检查。高危型HPV检测可指导早期HPV感染者的治疗及用于惠者的追踪随访。  相似文献   

18.
用生物素和~(32)P-人类乳头瘤病毒 HPV11、HPV16和 HPV18型 DNA 探针,以斑点和 SouthernBlot 杂交方法检测了49例北京地区女性外阴尖锐湿疣和湿疣样病变组织中 HPV DNA。在24例尖锐湿疣组织中,HPV DNA 阳性者为18例(75%);其中 HPV11 DNA 阳性者16例,占阳性例数的88.9%;HPV16 DNA 阳性者2例,占阳性例数的11.1%;没有发现 HPV18 DNA 阳性者.25例湿疣样病变组织中,8例含有 HPV DNA(32%),全为 HPV11型。本文对湿疣样病变与 HPV 感染的关系,外阴部尖锐湿疣的分型及诊断标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意义。方法本文观察对象为本院2016年7~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对检测情况、检测对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筛查的意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为60.00%(30/50),经宫颈活检病理学检查之后,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Ⅰ率为33.33%,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Ⅱ率为10.00%,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Ⅲ率为26.67%,宫颈癌率为30.00%,发现不同宫颈病变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亦有差异。结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在宫颈癌与癌前病变筛查当中有重要意义与指导作用存在。  相似文献   

20.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宫颈上皮内瘤变中HPV DNA的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中人乳头瘤病毒(HPV)DNA,分析不同HPV与鳞状上皮内瘤变(CIN)的关系。方法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35例,年龄在25-59岁,将35例病例做HPV6/11及HPV16/18,显微镜下观察阳性表达情况。结果 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中HPV16/18的感染显著高于HPV6/11(P〈0.05),随着宫颈病变由CINⅠ→CINⅡ及CINⅢ的逐步加重,HPV16/18型阳性细胞数量逐渐增多,阳性细胞带增宽。结论 HPV6/11型与HPV16/18型在宫颈癌前病变中均有表达,HPV16/18型是导致宫颈癌前病变发病的主要因素,原位杂交法可以很好的显示HPV感染的组织学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