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下肢骨科手术患者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可行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骨科手术后患者的早期功能锻炼要求麻醉效果完善,镇痛时间长,对患者术后影响小。神经刺激器(PNS)定位下行外周神经阻滞定位准确、阻滞成功率高、神经损伤低、对患者影响小,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低浓度罗哌卡因可以减轻对运动神经的阻滞,副作用少,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功能锻炼。本研究拟探讨下肢骨科手术患者罗哌卡因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可行性,为下肢骨科手术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下肢手术应用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及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对72例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下实施下肢手术患者,术后硬膜外分次注射罗哌卡因,同时加用静脉PCA吗啡镇痛。回顾性分析患者的麻醉资料。结果麻醉总有效率98.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术后切口镇痛优良率为100%,运动阻滞程度轻,镇静效果满意。结论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下实施下肢手术,术后硬膜外分次注射罗哌卡因,同时加用静脉PCA吗啡镇痛,麻醉效果和术后镇痛效果满意,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吗啡不同途径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术后通常留置硬膜外导管,将较小剂量吗啡混合腰麻局麻液应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通过研究其术后镇痛效果、镇痛并发症及病人满意程度来评价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腰俞穴麻醉结合长强穴埋线相结合的麻醉方式对肛肠科手术麻醉和持续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2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3000例肛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0例,观察组术前采用腰俞穴麻醉结合长强穴埋线方式进行麻醉,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腰俞穴麻醉方式进行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镇痛效果、主要不良反应和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麻醉镇痛效果和主要不良反应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疼痛程度和毒副作用小、主要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腰俞穴麻醉结合长强穴埋线麻醉方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的镇痛效果,延长术后镇痛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小剂量轻比重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小剂量轻比重腰-硬联合麻醉,比较2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及麻醉阻滞完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下肢骨折手术应用小剂量轻比重腰-硬联合麻醉,可以有效减少麻醉药物剂量,提高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6.
临床上硬膜外注入阿片类药物用于术后镇痛较普及,但硬膜外注入亲脂性阿片类药物如哌替啶镇痛时间较短,为延长其镇痛时间,我们在哌替啶中加入中分子右旋糖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资料和方法选择40例行妇产科、下腹部和下肢手术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两组间年龄、性别、手术时间均无显著差异,麻醉前用药、麻醉用药均相同。手术均在腰段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施行,麻醉效果均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老年人下肢手术中的应用,以硬膜外麻醉作对照,观察其对老年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和术后的不良反应。方法60例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NER)和硬膜外麻醉(EPI)。记录麻醉前,麻醉开始后15、30、45、60min,术后1h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以及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及恢复时间、镇痛维持时间、效果。结果麻醉开始后15min。EPI组病人DBP降低明显,随后30、45、60min及术后1hEPI组病人的SBP、DBP均明显低于NER组;NER组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小于EPI组,恢复时间明显长于EPI组。结论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成功率高,血流动力学平稳,并发症少,起效迅速,镇痛时间长,是老年病人进行单侧下肢手术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下肢骨科手术中连续外周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麻醉和镇痛效果。方法 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于本院接受骨科手术的100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案的差异分为A组和B组,各组50例。A组接受连续外周神经阻滞,B组接受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A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均较B组长(P<0.05)。时间和组别对VAS有影响,但两者不存在交互作用。T2、T3、T4时,A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时间和组别对Ramsay评分有影响,且两者存在交互作用。T1、T2和T3时,A组Ramsay评分低于B组(P<0.05)。时间和组别对血浆皮质醇、肾上腺素和内皮素水平有影响,且两者存在交互作用。A组麻醉30min和拔管时的血浆皮质醇、肾上腺素和内皮素水平均低于B组(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 在下肢骨科手术中实施连续外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和术后镇痛效果优于硬腰联合阻滞麻醉,可减轻患者应激反应,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手术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择2003年9月~2004年4月自愿要求行单侧下肢阻滞的膝关节镜手术患者100例,男68例,女32例,年龄15~76岁,采用德国贝朗公司Stimuplex HNS11神经刺激器行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并使用新型长效局麻药罗哌卡因。手术主要包括半月板切除、韧带重建、关节清理、滑膜切除等。结果:神经阻滞成功率高,麻醉效果佳;阻滞范围局限,对机体影响小,血液动力学状态稳定;术后镇痛好,恢复快。结沦:膝关节镜手术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从和坐骨神经阻滞是一种安全和效果良好的麻醉方法。更适合老年人和椎管内麻醉穿刺困难者。  相似文献   

10.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多合并严重的心血管病变,动脉栓塞后所致的血液动力学紊乱和代谢障碍进一步加重了心脏的负担。动脉取栓术时,术中及术后需抗凝治疗,这些给麻醉的选择与管理带来一定困难。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行腰神经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具有定位准确、效果确切、对全身影响小和术后镇痛好的特点。本研究拟评价神经刺激器定位行腰神经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用于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取栓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正>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以起效迅速、镇痛、肌松效果确切,便于术后硬膜外镇痛等优点而逐渐被广泛用于下腹部及盆腔手术,可满足剖宫产手术的要求。我院2006-06~2010-01对50例联合应用布比卡因腰麻与硬膜外麻醉于剖宫产术的麻醉效果及其并发症进行临床观察,并与单纯硬膜外麻醉进行比较,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老年病人行下腹及下肢手术选择硬膜外麻醉,不仅可降低术后肺不张、肺感染,也可减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但麻醉后容易发生血压下降,必须减少局麻药用量,为此常需辅助镇痛或镇静药。2006年8月-12月我们在硬膜外用药中混合小剂量舒芬太尼,使麻醉效果提高,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罗比卡因用于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0  
目的:比较长效局麻药罗比卡因应用于单侧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和硬外麻醉时临床麻醉起效和恢复时间、术后镇痛效果及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34例临床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NER,n=17)和硬膜外麻醉(EPI,n=17)两组,分别施行单侧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和硬膜外麻醉。NER组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刺激器电流频率2Hz,起始强度1-2mA,正确定位后两点分别给予0.5%罗比卡因20-30ml;EPI组则选择L2-3或L3-4间隙行硬膜外麻醉,予0.75%罗比卡因15-20ml。记录麻醉前,手术开始,手术开始后15、30、45、60分钟,术后1小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以及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及恢复时间、镇痛维持时间及效果(术后1、4小时VAS评分)、局麻药和辅助药物用量、术中输液量、药物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手术开始后15分钟,EPI组病人DBP降低明显(P<0.05),随后30、45、60分别及术后1小时EPI组病人SBP、DBP均明显低于NER组;NER组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小于EPI组(P<0.05),EPI组感觉神经、运动神经恢复较NER组快(P<0.05);NER组罗比卡因平均用量大于EPI组(P<0.05)。NER组术后镇痛维持时间明显长于EPI组(P<0.05)。结论:应用罗比卡因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下行外周神经阻滞,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小,麻醉起效快,术后镇痛维持时间长,术后对病人的活动能力限制少,是外周神经阻滞较为适宜的局麻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本院72例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恶心呕吐、肺部感染和头晕嗜睡等并发症。结果两种麻醉效果均达到医学要求,即拥有良好的镇痛效果,而观察组在麻醉费用、起效所用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及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方面均短于对照组,镇痛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2.78%,头晕嗜睡发生率2.78%,高热症发生率0%。对照组恶心呕吐发生率22.2%,头晕嗜睡发生率25%,高热症发生率16.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均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对下肢骨折患者均具有达标的镇痛效果,但腰硬联合麻醉所带来的并发症低于全身麻醉,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应在条件下优先使用腰硬联合麻醉。  相似文献   

15.
为观察肛肠病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的镇痛效果,对98例肛肠病术后患者实施自控镇痛(PCA),其中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29例,静脉自控镇痛(PCIA)69例,并对两种自控镇痛方法进行镇痛效果观察。结果显示,PCEA的镇痛效果优于PCIA,但PCEA出现硬膜外导管脱落、镇痛失败2例,出现下肢麻木4例,腹胀、便秘3例,尿潴留5例。结果表明,PCEA与PCIA两种术后镇痛模式各有其优缺点,镇痛模式应由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帅根据麻醉方式和手术种类等相关因素做出选择。  相似文献   

16.
硬膜外镇痛拨管脑脊液外流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41岁,55kg,因子宫肌瘤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全子宫切除术。平素体健,无外伤手术史。术前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肌注。入手术室建立静脉通道后,即行腰一硬穿刺,推入0.75%布比卡因2ml脊麻药后,再行硬膜外置管,整个过程顺利。测麻醉平面为T7,麻醉效果满意,手术历时90min。手术结束前10min,硬膜外推入2%利多卡因3ml试验量,5min后推入0.375%布比卡因6ml,测平面为T10,术毕接硬膜外镇痛泵。术后镇痛效果满意。术后第3天,拔除硬膜外导管,贴创口贴。  相似文献   

17.
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CIA)和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已广泛应用于下肢手术后镇痛,但临床镇痛效果不太理想,病人术后仍诉胀痛、不适,甚至少数病人加用哌替啶等镇痛药辅助镇痛。为了探寻一种较好的联合镇痛方法,本文拟对小剂量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镇痛应用于下肢骨科手术,对其镇痛效果进行观察和评估。  相似文献   

18.
硬膜外腔阻滞麻醉是国内最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不仅适用于手术,还可实施术后镇痛治疗。但硬膜外腔麻醉常可遇到麻醉效果欠佳的情况,对这类病人施行术后硬膜外镇痛,其效果又会如何?尚不了解。为探索这个疑问,本文对硬膜外腔麻醉效果欠佳的病人,术后仍然予以施行术后镇痛,观察和探讨其术后镇痛的有效性,以及其最佳镇痛方案。  相似文献   

19.
骨科下肢手术后的镇痛已经广泛应用,但临床上对静脉镇痛和硬膜外镇痛后的效果不太理想.为了探求一种较好的联合镇痛方法,本文拟在蛛网膜下腔麻醉中应用小剂量吗啡预先对骨科手术术后镇痛,并且对其镇痛效果进行观察和评估.  相似文献   

20.
椎管内麻醉的脊神经并发症及防治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椎管内麻醉包括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以及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CSEA)麻醉,主要优点为:(1)在下腹部和下肢手术,抑制手术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作用强于全身麻醉;(2)诱发轻度低血压,减少术中出血;(3)用于术后镇痛效果较全身用药更确切,全身副作用较轻;(4)胸段硬膜外腔麻醉通过阻滞胸交感神经使心率减慢并减轻左心后负荷,从而改善心肌氧供需平衡;(5)腰段椎管内麻醉后下肢血流速度加快,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降低;同时促进肠蠕动,利于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