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食管平滑肌类肿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回顾分析46例手术病理证实的食管平滑肌类肿瘤的临床、X线、CT资料。结果:46例中良性38例,恶性8例,良性病变大小在1~6cm之间,恶性病变在4~12cm之间;X线检查:良性病变呈圆形或椭圆形充盈缺损,侧面呈弧形、半圆状充盈缺损,病变与食管壁的夹角多呈钝角,其表面粘膜皱襞展平消失,部分有单发或多发性小溃疡;恶性病变正面呈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其表面粘膜破坏,有多发溃疡形成,相应部位腔外有软组织影。CT扫描:良性表现为管腔内外软组织影,密度均匀,边缘光整,恶性表现为管腔内外软组织影,密度不均匀,边缘不光整,有分叶,强化时有边缘强化征象。结论:X线钡餐检查与CT扫描结合应用能提高食管平滑肌类肿瘤的诊断正确率及其良恶性的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GISTs的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GISTs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病灶分布于食管2例,胃20例,小肠7例,升结肠1例,胃肠道外2例;肿瘤平均直径6.5cm。病理分型:良性7例,交界性7例,恶性18例。临床表现多为腹部不适(18/32),消化道出血(14/32),腹痛(11/32)和消瘦(5/32)。主要影像学表现为黏膜下富血供肿块,境界清晰光整,外生性为主,肿块内出血、坏死、囊变明显,局部淋巴结无转移。结论:GISTs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诊断有一定的价值,但不能定性,确诊需依赖免疫组化和电镜检查。  相似文献   

3.
膀胱肿瘤的影像学诊断(附47例分析)关长群①王占江张玉忠郭平本文经影像检查并经内窥镜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的47例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本组47例中,男44例,女3例。年龄23~70岁,平均57.7岁。全部病例经病理证实。超声仪为ALO-Ka-SSD25...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输尿管肿瘤是一种少见病,最早由法国病理学家Rayer1841年从尸解中发现的,1902年Albarran报告了首例术前确诊的原发性输尿管癌。1931年国内陈家镳等报告了第1例,截止1983年累计报告不足50例。1978年以来,我院共收治了14例,结合复习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分析脑室肿瘤的CT和MRI特征 ,提高对各种脑室肿瘤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收集 2 6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脑室多种肿瘤 :其中侧脑室 1 5例 ,三脑室 3例 ,四脑室 8例。单独作CT检查 5例 ,同时作CT和MRI检查 2 1例。根据 2 6例多种脑室肿瘤的发生部位 ,进行脑室定位分类。结果  5例中央性神经细胞瘤和 2例胶样囊肿发生于中线室间孔区 ;6例髓母细胞瘤分别发生于小脑上蚓部和四脑室顶部近中线区 ;5例室管膜瘤发生在单侧脑室 ,年龄分别为 2 8~ 36岁 ;3例室管膜瘤发生在四脑室 ,年龄分别为 7~ 1 3岁 ;2例脉络丛乳头状瘤发生侧脑室三角区 ,年龄 1 3~ 1 5岁 ;2例脑膜瘤发生在侧脑室三角区 ,年龄为 1 5~ 71岁 ,1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发生在右侧脑室底部 ,年龄为 30岁。结论 CT与MRI有助于对脑室肿瘤的鉴别诊断 ,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脾脏肿瘤的CT和MR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其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病理和/或活检、手术证实的22例脾脏肿瘤的CT和MR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均做CT平扫,其中18例进行CT和/或MR动态增强扫描,7例同期行MR检查。结果转移瘤10例,淋巴瘤6例,血管瘤4例,血管内皮肉瘤和错构瘤各1例。术前明确诊断16例,正确诊断率72·73%(16/22),误诊5例,未定性1例。结论根据脾脏肿瘤的CT和MR特征表现,结合临床资料,大多数脾脏肿瘤能被CT和MR正确诊断;MR对脾脏血管瘤较CT更具优势;不典型的脾错构瘤确诊需依赖于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8.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leiomyolipoma,AML)又称肾错构瘤(larnartoma),是由成熟的脂肪组织、厚壁血管和平滑肌以各种不同比例组成,常因血尿就诊,本文报告14例经临床、病理证实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重点研究CT表现特征,以提高本病的影响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9.
胃肠道平滑肌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胃肠道平滑肌肿瘤的CT诊断王东,徐家兴,王振祥1材料与方法男25例,女13例,年龄12~79岁,平均52岁。病例包括平滑肌瘤13例,平滑肌肉瘤25例。发生部位包括胃20例,十二指肠2例、空肠5例、回肠9例、结肠和直肠各1例。CT扫描使用Picker1...  相似文献   

10.
纵隔的原发性平滑肌瘤、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十分罕见,作者报告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防证实3例,分别就影像学诊断问题进行讨论。 资料介绍与讨论 一、原发性平滑肌瘤 患者,女,39岁。咳嗽伴右背部刺痛三个月,加重20天来院就诊。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均正常。胸片示:右后中纵隔见一3×4.5cm类圆形块影,密度均匀,边缘光整,相邻骨骼无破坏(图1)。诊断神经源性肿瘤。手术见右后中纵隔  相似文献   

11.
12.
胃肠道肿瘤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95年伦琴发现X线以来,传统放射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开始,超声、核医学、介入放射学、CT的应用,至80年代MRI的相继问世,并迅速普及和成熟。这些进步使得诊断信息剧增,面对如此大量的信息,影像工作者对胃肠肿瘤的诊断,不应仅满足于单一检查手段,而是结合多种影像检查手段,对病变的定位、定性、定量及肿瘤(T)侵犯腔壁的深度、受累淋巴结(N)部位、数量以及远处转移(M)情况(即是TNM定期),作出较全面的、精确的诊断。这对于综合治疗方案的拟定、手术清除范围的选择以及病人预后的判定等…  相似文献   

13.
我室B超检查16例胃肠道平滑肌肉瘤,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将有关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探讨。一、资料与方法本组男13例,女3例,男多于女,年龄在37~55岁之间,16例病灶均为单发,肿瘤直径最小者3厘米,最大者13厘米。检查前常规口服缓泻剂,清理胃肠道。检查当日空腹,首先取平卧位,腹部涂耦合剂,自左上腹向下腹部滑动探查,观察是否有包块显示,然后嘱病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平滑肌肿瘤,女3例,男2例。40岁以上4例。根据本病的临床与X线表现,着重讨论其与胃镜、手术、病理的对照分析。对平滑肌瘤与平滑肌肉瘤的鉴别诊断也提请注意。  相似文献   

15.
临床资料本组20例均经手术,病理和细菌培养证实,其中10例为化脓性脊椎炎(男8,女2),年龄5~62岁。主要症状:早期高烧寒战腰背疼痛,后期为慢性腰痛。脊椎结核10例(男4,女6),年龄20~63岁。主要症状为腰腿痛,其中2例截瘫和尿潴留。影像学诊断一、化脓性脊椎炎  相似文献   

16.
自发性肾破裂的综合影像学诊断与评价(附22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自发性肾破裂的影像学表现,评价US、IVU、CT、MRI等多种影像学检查技术对自发性肾破裂及其病因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22例均经US检查,17例经CT检查(13/17增强),8例经MRI检查(5/8增强,2/8 MRU),14例经IVU检查,2例经逆行肾盂造影检查。结果:自发性肾破裂的病因中AML 5例,肾癌3例,肾胚瘤1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例,盂管交界部狭窄继发脓肾1例,前列腺肥大1例,反流性肾病并肾结石2例,结石微波碎石后输尿管结石梗阻1例,妊高症1例,腹膜后纤维化1例,腹膜后恶性淋巴瘤1例,Bertin柱增生1例,原因不明3例。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例经超声引导下穿刺证实,5例经影像及临床诊断,随诊观察。结论:CT或MRI增强扫描对自发性肾实质破裂的直接征象及病因诊断最有价值,多种影像检查与临床资料的综合分析是正确、全面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病例患者女,17岁,四月前自觉右肩酸痛、右上腹胀,伴发热(38℃~39℃)、咳嗽,但无痰、血、腹泻及呕吐。外院胸透示“右下肺炎、右胸腔积液”予抗菌治疗并行胸腔穿刺共抽出1100ml淡黄清液。复查胸片示胸水吸收,但右侧横膈明显抬高,体检肝肋下二指。CT示“右隔下脓疡,肿脓疡形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22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活检、病理证实的气管内肿瘤。本文资料表明以往发病率不一致且很低,可能是漏诊所致,分析了漏诊、误诊原因,并对本病的早期识别、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本病的价值及如何预防并发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肾盂癌的影像学诊断(附3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脏肿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较多,笔者搜集我院近几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盂癌30例分析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30例中,男22例,女8例,其中50岁以上27例,占90%。30例均表现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其中3例伴腰痛,2例伴尿路刺激症,2例腹部触及包块,手术病理:移行上皮癌25例。鳞癌4例,腺癌1例。  相似文献   

20.
我们采用低张十二指肠造影,B 型超声,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胃镜,CT 等多种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对山东省立医院1983年1月至1986年8月经手术证实的58例和随访证实的3例其61例阻塞性黄疸的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期对各种影像学检查及其综合应用作出估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