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李豪  黄臻△  杨文  钟陶 《广东医学》2023,44(1):79-83
目的 探讨应用手法淋巴引流结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肿胀程度、股静脉血流速度以及运动功能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接受治疗的68例脑卒中偏瘫伴下肢肿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运动疗法,观察组接受手法淋巴引流结合等速肌力训练。于治疗后7、15 d比较患者下肢肿胀程度、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和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FMA-L)评分。结果(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7 d后和治疗15 d后两组患者的下肢肿胀程度、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下肢运动功能FMA-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效果更为显著(P<0.05)。(2)与治疗7 d后相比,治疗15 d后两组患者的下肢肿胀程度、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下肢运动功能FMA-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手法淋巴引流结合等速肌力训练可显著减轻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肿胀程度、加快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进而改善其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刺运动疗法对老年脑卒中病人腕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评估分析及手功能的影响。方法老年脑卒中慢性期手功能障碍病人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运动治疗,观察组进行头针运动疗法。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2、4周后腕部屈伸肌群峰力矩(PT)、最大总用功(TW)、平均功率(AP)及手部运动力指数(MI)。结果治疗前2组腕部屈伸肌群PT、TW、AP及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2组PT、TW、AP均高于治疗前(P < 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治疗前2组手部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2组手部MI高于治疗前(P < 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头针运动疗法能改善老年脑卒中病人腕部屈伸肌的肌力及手的运动能力,为临床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全身运动质量评估(GMS)与神经运动检查法对儿童医院康复科患儿早期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情况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徐州市儿童医院康复科进行治疗的早产儿86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所有患儿进行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及0~1岁52项神经运动检查法评价。分析全身运动质量评估结果和52项神经运动检查法的检查结果是否一致。结果经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判定后,患儿扭动运动阶段.GMS正常者76例,占88.37%,异常者进一步区分为单调运动(PR)者8例,占9.30%;痉挛-同步运动(CS)者2例,占2.33%;混乱运动(CH)者0例,占0.00%。应用52项神经运动检查法进行评估,正常76例,异常10例,两次检查的结果虽有部分差异,但各维度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一致性Kappa检验,GMS评分法与52项神经运动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711,P=0.004)。结论GMS评分法与0~1岁52项神经运动检查法均可对康复科患儿进行早期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情况评价,两者具有一致性,但GMS评分法相对更加简便,且准确性较好,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5.
林芩  林玮  林翔  李成  钱彬 《西部医学》2015,46(5):4-5
目的观察在局部静脉麻醉下进行肘关节手法松解后康复锻炼的效果。方法肘关节功能障碍者80例,随机分为局部静脉麻醉组(局麻组)和非局麻组各40例,每2周行手法松解及手法辅助下肘关节康复锻炼1次,每次20 min,12周后用改良HSS肘关节评分对患者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估,比较肘关节疼痛程度、最大屈伸活动度。结果非局麻组改良的HSS肘关节功能评分为78.7±9.3,局麻组为90.8±7.2;非局麻组肘关节疼痛评分(VAS评分)为7.3±1.1,局麻组为2.1±0.3;非局麻组肘关节最大屈伸活动度为101.3°±21.2°,局麻组为121.4°±19.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静脉麻醉对肘关节功能康复锻炼,能有效地减轻疼痛,促进肘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7.
脑卒中后继发Wallerian变性与康复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继发Wallerian变性(WD)与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相关性,以判断患者的康复预后.方法 将80例脑卒中患者根据MRI表现分为WD组和非WD组,分别于病初和病后6个月采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进行测评,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对其运动功能障碍进行测评,并比较两组的测评结果.结果 非WD组FMA提高分值及MBI提高分值明显高于WD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卒中后继发WD患者的ADL提高较慢、运动功能恢复较差,康复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8.
针刺手法是影响针灸疗效的重要因素。针刺手法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现代医家对古籍中针刺手法的记载更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发挥,故产生了种类多样的针刺手法。捣法、提插法与雀啄法均是以上下进退为主要操作形式的针刺手法,三者操作形式类似,但是,由于针刺幅度和频率不同,在临床治疗中产生的效果亦各不相同。捣法以大幅度的重捣轻提为主要操作特点,体现刺激量大、针感强的特征;提插法以幅度均匀的上提下插为主要操作特点,刺激量与针感因人因病等各异;雀啄法以进针原处的小幅度高频率的提插动作为主要操作特点,侧重于下插,刺激量与针感略小。临床应用中,可以根据病情的需要,运用不同刺激方式,对穴位发挥不同作用,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李多  董英  罗强  杨忠程 《西部医学》2007,19(2):237-238
董顺坤是四川省名老中医,从事中医骨伤临床工作近60年,在中医治疗骨伤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是用推拿八法与点穴八法治疗筋伤更具特色。其特点是继承不泥古,发扬不离宗;手随心转,法从手出;稳而有力,柔而灵活;因人而异,辨证施法;遵循程序,防止意外。这些经验都值得我们继承发扬。  相似文献   

10.
张璞 《中原医刊》2006,33(6):60-60
目的观察手法松动术与走罐法并肩关节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的疗法。方法60例肩周炎患者采用手法松动术与走罐法并肩关节功能锻炼3~15次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根据疗效标准评定,优良率为91%。结论手法松动术与走罐法并肩关节功能锻炼,联合应用治疗肩周炎,见效快,疗效好,是治疗肩周炎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颈动脉内膜 中膜厚度 (IMT)增厚和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颈动脉B超技术 ,对 2 84例意识清晰的脑梗死和非脑血管病住院患者的颈动脉IMT和斑块进行检测。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大 ,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P <0 .0 0 1)。高血压、糖尿病及血纤维蛋白原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形成有密切联系 (P <0 .0 5 )。但是血糖和血脂水平与斑块的形成无明确关系。颈动脉斑块组和非斑块组的吸烟、饮酒、性别和心电图缺血改变无明显差异。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P =0 .0 15 ) ,颈总、内动脉IMT显著增厚。结论 颈动脉IMT增厚和斑块形成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它们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对73例胃肠道平滑肌肿瘤的病理改变与预后的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核分裂相数是估计该肿瘤良、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最好指标。0个/10HPF为良性,1~9个/10HPF为低度恶性,≥10个/10HPF为高度恶性;在易查见核分裂相的肿瘤中,直径>6cm者较<6cm者预后差。免疫组化染色,结蛋白阳性率为43.83%。电镜观察,5例中3例查见向平滑肌分化的证据。文内还对该肿瘤的组织起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14.
男性更年期综合征(MCS)发生于男性的中老年过渡阶段,由于年老导致的身体机能下降使男性在生命中后阶段的生活质量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降低,从而影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骨骼肌质量下降与MCS具有一定关联,然而目前对于其相关性的探讨略显不足。对男性更年期综合征与骨骼肌质量的相关性进行探究,将为今后MCS的研究提供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人们对子宫内膜癌的研究逐渐深入,但其病因仍不明确。随着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加,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和治疗越来越受到关注。寻找早期诊断子宫内膜癌及评估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以及探究子宫内膜癌生物靶向治疗已迫在眉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A类3是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超家族的一员,其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异常表达已得到证实,但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16.
肠鸣音与胃肠运动相关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肠鸣音与胃肠运动的相关性. 方法 2组健康成人志愿者,每组6例,分别注射甲硫酸新斯的明和山莨菪碱注射液. 结果 注射新斯的明后肠鸣音有逐步增多的趋势,第3、5、6、7、8时段的肠鸣音脉冲次数与注射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注射山莨菪碱后肠鸣音明显减少,第2、3、4、5、6、7、8时段的肠鸣音脉冲次数与注射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 结论 肌肉注射促进胃肠运动药物可随着药效作用时间而同步出现肠鸣音增多,而抑制胃肠运动药物则出现肠鸣音同步减少,从药效学的角度证明了肠鸣音与胃肠运动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心理因素应激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心理因素应激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中度持续支气管哮喘患者154例为研究对象,用Zung′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每位哮喘患者进行评定,再按焦虑指数将患者分为焦虑组与非焦虑组,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IL-4、IL-1β、IL-6、TNF-α及血浆血栓素B2(TXB2)的含量并进行比较,同时常规测定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C)。结果两组患者血清IL-4含量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IL-1β、IL-6、TNF-α、血浆TXB2含量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心理因素应激与支气管哮喘存在着一种精神病理学关系,其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与单核巨噬细胞或淋巴细胞的激活有关,而并非免疫功能的抑制,并与新建立的哮喘气道炎症学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肌力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肌力及中枢驱动性与常规肺功能的关系。方法 对66例COPD患者进行最大吸气压、最大呼气压及口腔阻断压、常规肺功能测定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COPD组最大吸气压及最大呼气压明显低于健康组,中枢驱动性明显高于健康组。COPD患者FRC/TLC%、RV%pred、FRC%pred及FEV_1与最大吸气压及中枢驱动性显著相关,其中FRC/TLC%与最大吸气压相关性最好(r=-0.581 P<0.001)。FEV_1和FRC/TLC%与最大呼气压无相关。动脉血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与最大吸气压相关,与最大呼气压及中枢驱动性无相关性。TLC%pred与最大吸气压、最大呼气压及中枢驱动性均无相关性。结论 COPD患者存在呼吸肌功能障碍,肺过度膨胀和气道阻塞是影响COPD患者吸气肌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依据脾脑相关理论,结合医案方药及现代研究,探究脾脑相关性。认为生理上脾胃功能正常可保持脑髓的充盈、元神的清明、痰湿的运化以及血液在脉内正常运行,病理上脾脑常互相累及,若脾胃受损则易影响脑的功能。当脑病发生时,从调脾治脑的角度,以补虚、逐瘀、化痰等方法,采用人参、黄芪、白术等药物结合补中益气汤、半夏厚朴汤、补阳还五汤等方剂加减运用常获良效,且该理论在张仲景、李杲、叶天士等著名医家的医案中皆有运用。  相似文献   

20.
传统观点认为乳酸堆积是骨骼肌运动性疲劳的主要原因。但近些年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乳酸的产生对肌肉收缩力的有害影响并不大,反而有利于肌肉的收缩,缓和了因细胞外液K+升高导致的骨骼肌疲劳。骨骼肌疲劳是除了H+之外还有其他因素(Na+和K+)参与的过程,单纯的乳酸堆积并不会导致疲劳。相反,运动中产生的适宜水平的乳酸可能参与氢离子和钠-钾泵之间的动态平衡调节过程,即适当水平的乳酸对骨骼肌的疲劳起着拮抗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