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3种CYP2E1 Ras I基因型对苯酚诱导永生化人淋巴细胞的CYP2E1酶活性及DNA损伤作用的影响。[方法]加入不同浓度的苯酚对CYP2E1 Ras I不同基因型的永生化人淋巴细胞进行24~72 h染毒,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测定细胞毒性并确定苯酚染毒剂量;采用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CYP2E1酶活性;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法测定DNA损伤作用。[结果]0.05%苯酚24 h染毒对CYP2E1 Ras I野生、杂合及突变基因型细胞均产生生长抑制作用,苯酚对细胞24~72 h染毒的最大无作用浓度为0.01%。各基因型细胞经一定浓度苯酚诱导后酶活性升高(P<0.05),其中野生型细胞经0.005%和0.01%浓度的苯酚染毒可出现酶活性增高的效应,突变型和杂合型细胞经0.01%浓度染毒可出现酶活性增高的效应,且染毒72 h时,在0.01%苯酚染毒剂量下各基因型细胞的CYP2E1酶活力出现明显差异,其中野生基因型细胞的CYP2E1酶活力显著高于突变型、杂合型基因型细胞(P<0.05)。各基因型细胞经一定浓度苯酚染毒后可出现DNA损伤效应,与对照相比,细胞的拖尾率、尾DNA含量及尾长显著升高(P<0.05),且染毒48 h、72 h时,野生基因型细胞的DNA损伤效应与突变型、杂合型细胞相比更为明显(P<0.05)。苯酚诱导后细胞的DNA损伤与CYP2E1酶活性之间呈现明显正相关性。[结论]CYP2E1 Ras I不同基因型明显影响苯酚对人淋巴细胞CYP2E1酶的诱导活性和DNA的损伤程度,其中CYP2E1 Ras I野生基因型细胞的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氯乙烯致大鼠DNA损伤与肝代谢酶活性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氯乙烯(VC)对大鼠肝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及对VC代谢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细胞色素P4502E1(CYP2E1)、乙醇脱氢酶(ADH)和乙醛脱氢酶(ALDH)]活性的影响;探索VC所致损伤的早期敏感检测指标。[方法]大鼠染毒12周,分别在第3、6、9和12周处死动物,DNA损伤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彗星试验)法,代谢酶活性测定采用分光光度法。[结果]彗星细胞数目随染毒剂量和染毒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肝细胞DNA损伤细胞百分率第12周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为12.38%和17.88%,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细胞百分率第3周高剂量组为7.33%,第12周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为16.25%和28、25%,均显著高于相应对照组,彗星细胞发生率与VC染毒剂量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ALDH和CYP2E1活性随染毒时间和染毒剂量的增加发生改变,差异具显著性。肝细胞DNA损伤与CYP2EI活性相关。[结论]VC可导致肝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发生损伤,且存在剂量.反应和时间一效应关系;VC致肝细胞DNA损伤与CYP2E1代谢酶活性相关。彗星细胞率可作为VC所致肝脏损伤的早期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基酯[di-(2-ethylhexyl)phthalate,DEHP]和苯并㈦芘[benzo(a)pyrene,B(a)P]联合染毒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对其细胞色素P450酶系1A1(cytochrome 1A1,CYP1A1)和细胞色素P450酶系3A4(CYP3A4)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分别用B(a)P64.0μmol/L和DEHP62.5、125.0、250.0、500.0、1000.0μmol/L单独染毒和两者联合染毒HepG2细胞48h和72h。溶剂对照组为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ffoxide,DMSO〈1‰)。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用7-乙氧基异吩嗯唑-O-去乙氧基酶和7-乙氧基香豆素O-去乙基酶(EROD和ECOD)实验评价细胞CYP1A1和CYP3A4酶活性;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CYP1A1和CYP3A4基因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与DEHP单独染毒组相比,联合染毒组细胞的存活率明显下降(P〈0.01);EROD和ECOD活性却明显增加(P〈0.05,P〈0.01);联合染毒组CYP1A1基因仅有mRNA表达增加,但CYP3A4基因在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较DEHP单独染毒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DEHP和B(a)P联合染毒诱导了HepG2细胞CYP1A1和CYP3A4酶活性,并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对CYP1A1和CYP3A4的表达量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细胞色素P450基因1A1与肺癌类型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肿瘤易感性标记物细胞色素P4501A1(CYP1A1)与肺癌类型的关系。方法收集原发性肺癌91例和138例对照。所有研究对象均采血进行DNA提取,采用多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LP)技术检测CYP1A1基因型。结果鳞癌与CYP1A1突变型有关(OR=2.72,P=0.011)。吸烟与CYP1A1基因的联合作用未发现与不同类型肺癌有关系。对不吸烟者,CYP1A1杂合型可能是一个保护因素(OR=0.13,P=0.033),降低其发生鳞癌的危险性。饮酒和CYP1A1突变型基因联合作用与鳞癌有关(OR=4.32,P=0.048),和CYP1A1杂合型基因联合作用与腺癌有关(OR=22.00,P=0.009)。结论CYP1A1突变型基因型是肺癌的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在二氢二醇环氧苯并(a)芘(BPDE)致DNA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培养人肺腺癌A549细胞,作如下处理:BPDE染毒组:以不同剂量BPDE(0、2、4、8pmol/L)染毒2h;预热+BPDE染毒组:细胞预热(42℃ 2h,37℃恢复1h)后,再按BPDE染毒组同样处理,各组均设溶剂对照。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DNA的损伤情况与HSP70的表达。结果(1)DNA损伤情况:BPDE染毒组DNA损伤程度随BPDE染毒剂量增加而加强,明显高于溶剂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相互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DNA损伤程度与BPDE染毒剂量呈正相关(r=0.96,P〈0.05);预热+BPDE染毒组DNA损伤程度随BPDE染毒浓度递增,与预热溶剂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在4、8μmol/L的BPDE组间,DNA损伤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PDE染毒组比较,各剂量下DNA损伤程度均明显增加。(2)HSP70表达情况:BPDE染毒组在2、4μmol/L的BPDE作用时HSP70表达逐渐升高,与溶剂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8μmol/L剂量时,表达下调,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热+BPDE染毒组HSP70的表达均比预热溶剂对照明增加,在4μmol/L的BPDE作用时HSP70表达水平最高,与2、8μmol/L剂量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PDE染毒组相比,各剂量下HSP70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SP70对BPDE所致A549细胞DNA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GSTM 1和CYP2E1基因型与苯酚、丙酮生产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 RFLP方法对苯酚、丙酮作业工人和非接触对照人员的GSTM1和CYP2E1基因型进行检测 ,采用“彗星”电泳技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结果 苯酚、丙酮作业工人中GSTM1基因缺陷型个体的人均彗星细胞数为 (1 34± 1 38) ,彗星细胞尾长与总长的比值为 (0 17± 0 15 ) ,与基因正常型个体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CYP2E1突变型酒精消耗个体人均彗星细胞数为 (1 88± 0 83) ,彗星细胞尾长与总长的比值为 (0 2 2± 0 11) ,均明显高于野生型非酒精消耗个体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P <0 0 1)。结论 苯酚、丙酮作业工人的DNA损伤因GSTM 1和CYP2E1基因型的不同存在差异 ,饮酒可加重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生物代谢酶Ⅰ相酶细胞色素P4501A1(CYP1A1)和Ⅱ相酶谷胱甘肽转硫酶GSTM1、GSTT1基因的遗传多态在湖南人群急性白血病患者和健康人群中的分布。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112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者和12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患者以及204名健康个体的CYP1A1 MspⅠ多态(3801 T—C突变)、GSTM1和GSTT1等基因的多态分布进行分析。结果ALL组与ANLL组的CYP1A1基因3801位点等位变异的频率分别为74.1%、70.8%,高于对照组(63.3%),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L组GSTM1缺失基因型(GSTM1-/-)的频率为60.7%,与对照组(55.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LL组GSTM1-/-基因型频率为68.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L组、ANLL组及对照组的GSTT1缺失基因型(GSTT1-/-)的频率分别为50.9%、55.0%和49.0%,病例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STM1-/-和GSTT1-/-联合基因型在ALL、ANLL患者组和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别为33.0%、40.0%和27.5%,其中ANLL组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携带CYP1A1 MspⅠ多态突变基因型(杂合突变型或纯合突变型)与GSTM1-/-、GSTT1-/-基因型的个体患ANLL的风险增加(OR=1.890,95%CI:1.084~3.295)。结论单一的CYP1A1 MspⅠ多态突变基因型或GSTT1-/-基因型与急性白血病易感性不相关;GSTM1-/-基因型及其与GSTT1-/-基因型、CYP1A1 MspⅠ多态突变基因型(杂合突变型或纯合突变型)同时存在时增加患ANLL的风险。提示GSTM1-/-可能是ANLL发病的易感因素之一,且与其他缺陷基因型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剂量微囊藻毒素-LR(MCLR)诱导细胞内活性氧(ROS)产生的潜在来源。[方法]采用转染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ATP1B3的人胚肾细胞株HEK293-OATPIB3,设3个浓度的MCLR处理组(10、20、50nmol/L)和未处理对照组(0.1%二甲基亚砜)。染毒4、24h后,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用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内ROS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酯链反应检测细胞色素P4501A1(CYP1A1)、1A2、2E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低浓度(10-50nmol/L)的MCLR作用HEK293-OATP1B3细胞4h未产生明显细胞毒性;24h后,LDH漏出率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50nmol/LMCLR处理细胞4h后引起ROS水平明显升高(P〈0.01)。同时,MCLR还上调了CYP2E1的mRNA表达水平(P〈0.01);但未影响CYP1A1 mRNA的表达;对照组和MCLR处理组的CYP1A2 mRNA表达水平均非常低。[结论]低剂量MCLR可诱导细胞内ROS产生和上调CYP2E1 mRNA表达,提示CYP2E1可能是MCLR诱导ROS产生的一个潜在来源。  相似文献   

9.
毒死蜱和氯氰菊酯对小鼠细胞色素P450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毒死蜱和氯氰菊酯对小鼠细胞色素P450(CYP)活力的影响。方法将30只8周龄清洁级ICR小鼠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玉米油)、毒死蜱低(25.0mg/kg)、高(50.0mg/kg)剂量组和氯氰菊酯低(100.0mg/kg)、高(200.0mg/kg)剂量组,腹腔注射染毒,1次/d,连续3d。染毒后,测定肝、肾和肺CYP1A1、1A2、2B1、2E1和3A的活力。结果无论染毒前、后,各组间小鼠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毒死蜱染毒组小鼠肺CYP1A1,肾、肺CYP2B1活力增高,氯氰菊酯染毒组肝、肾、肺CYP1A1,肝、肺CYP2B1,肝CYP3A活力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毒死蜱对肝、肾CYP1A1,肾CYP1A2,肝CYP2E1,肝、肺CYP3A活力的影响,以及氯氰菊酯对肝、肺CYP1A2,肾CYP2B1,肝、肾、肺CYP2E1活力的影响具有性别特异性。毒死蜱对雌、雄鼠CYP1A1、1A2、281、2E1,雄鼠CYP3A活力的影响,以及氯氰菊酯对雌、雄鼠CYP1A2、2E1、3A,雌鼠CYP2B1活力的影响具有器官特异性。结论毒死蜱和氯氰菊酯可增高小鼠部分器官CYP1A1和2B1的活力,氯氰菊酯还可增高部分器官CYP3A的活力。提示两种农药均可能有助癌性,并可能导致产生过量的活性氧而损伤DNA。  相似文献   

10.
八氯二丙醚对体外培养CHL细胞DNA合成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八氯二丙醚对体外培养中国仓鼠肺细胞(CHL)DNA合成影响。方法采用DNA荧光定量测定方法,观察不同染毒浓度(0.250,0.187,0.125,0.062。0.046,0.031μg/m1)对CHL细胞DNA合成影响。结果八氯二丙醚浓度为0.062,0.046μg/ml时DNA合成量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现为合成增加(P〈0.05),浓度为0.250。0.187,0.125μg/ml时,则表现为合成抑制(P〈0.05),且呈剂量一反应关系(P〈0.05);0.250μg/ml浓度在脱离染毒后2,4,6,12h内DNA合成量持续下降。结论在低浓度时(0.062,0.046μg/ml),八氯二丙醚可引起CHL细胞DNA合成能力增加。而在高浓度时(0.250,0.187,0.125μg/m1)则表现为DNA合成抑制,且这种抑制由DNA损伤引起。  相似文献   

11.
丙烯酰胺对人角质形成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丙烯酰胺 (AA)对人角质形成细胞的细胞毒性和对DNA的损伤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1 )人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经AA浓度梯度染毒 44h后 ,以四氮唑盐 (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 (2 )细胞经AA浓度梯度染毒 ,以彗星试验检测细胞DNA损伤。 (3)细胞经 2 .0 0mmol/LAA和 0 .50mmol/L的细胞色素P 450 (CYP 450 )抑制剂 1 ABT共处理 4h后 ,以彗星试验探索DNA损伤与CYP 450的关系。结果  (1 )细胞毒性试验显示 ,AA染毒 44h后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 (2 )AA染毒 4h未观察到细胞毒性 ,但各组细胞的DNA较对照组均检测到显著损伤 ,且损伤程度随染毒剂量增大而加重 ,彗尾长度在处理剂量范围内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细胞经 1 ABT和 2 .0 0mmol/LAA共同处理后 ,拖尾率和尾长为 1 5 .4 %和 (8.2± 2 .0 ) μm ,较 2 .0 0mmol/LAA组 [80 .6 %和 (44.3± 4 .0 ) μm]明显降低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AA对HaCaT细胞具有细胞毒性和基因毒性 ,AA诱导的DNA损伤可能与其经CYP 450作用产生的氧化代谢物有关  相似文献   

12.
广东人群CYP1A1 MspⅠ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广东人群CYP1A1 MspⅠ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以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采用PCR技术,检测原发性肺癌患者、住院对照各91例及47名健康对照的CYP1A1 MspⅠ基因型,分析各基因型及与吸烟的交互作用和肺癌易感性的关系。结果:吸烟者的肺癌风险显著增加(0R=1.87,95%CI:1.10—3.19)(P<0.05);MspⅠ突变型在病例组、对照组中各占39.56%、28.26%,其个体的肺癌风险增加(0R=1.53,95%CI:0.81—2.88),而杂合型则降低(0R=0.83,95%CI:0.43--1.60),携带一个以上突变基因的个体肺癌风险增加(0R=1.15,95%CI:0.66—2.00);分层分析发现,吸烟的突变型个体肺癌风险显著增加(0R=2.56,95%CI:1.05—6.25)(P<0.05),而不吸烟对突变型(0R=0.84,95%CI:0.11—6.21),尤其是杂合型(0R=0.27,95%CI:0.09—0.80)(P<0.05)基因个体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CYP1A1 MspⅠ突变型基因是吸烟者肺癌易感性的遗传标记,而杂合型基因可降低非吸烟者的肺癌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硫酸铟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的细胞毒性、DNA损伤及活性氧含量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的L929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四氮唑盐比色分析法(MTT法)观察不同染毒浓度(1、2、4、8mmol/L硫酸铟)在不同时间段(2、24、48h)染毒对L929细胞的毒性作用;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检测在2h作用下,不同浓度(1、2、4mmol/L硫酸铟)染毒致DNA损伤的情况及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的变化。[结果]硫酸铟对L929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在各个浓度及时间段内光密度值随染毒浓度增加及染毒时间延长而降低,阴性组与染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细胞凝胶电泳结果显示,彗星拖尾率、彗尾DNA%、尾长、Olive尾矩随染毒浓度增加而增加,阴性组与染毒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OS含量随染毒浓度增加表现递增。[结论]本实验条件下,硫酸铟能够明显抑制L929细胞增殖,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并在短时间内能够引起DNA单链断裂及ROS含量增多。  相似文献   

14.
氯乙烯致肝损伤与毒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毒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接触氯乙烯致肝损伤的关系。方法 以肝B-超检查异常或丙氨酸转氨酶(ALT)>40作为肝损伤指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谷胱甘肽转移酶(GSTT1,GSTM1)基因型;应用PCR和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技术(RFLP)检测细胞色素P4502E1酶基因型(CYP2E1),然后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尽管GSTT1基因型分布在肝损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当将低、中接触组合并后,阳性型肝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OR为0.35,95%CI为0.12-0.97,P<0.05);在高接触损伤组,CYP2E1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OR为0.35,95%CI为0.12-0.97,P<0.05);在高接触损伤组,CYP2E1clc2/c2c2基因型有更高的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OR为4.55,95%CI为1.37-15.08,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YP2E1基因型、氯乙烯接触与CYP2E1基因型,CYP2E1与GSTT1基因型,GSTT1与GSTM1基因型间的联合作用与肝脏损伤有关联,经χ^2检验,P<0.05。结论 高剂量接触氯乙烯时,CYP2E1、clc2/c2c2基因型在氯乙烯致肝损伤方面可能是主要感性原因之一,而GSTT1在氯乙烯代谢中可起到解毒作用,尤其在低剂量接触时有保护作用。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毒物代谢酶基因间联合作用与累积接触剂量,最终决定毒物是否产生危害。氯乙烯接触所致肝脏损伤,是由接触剂量以及个体的遗传特性所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纳米二氧化钛(TiO2)与醋酸铅(PbAc)联合作用于人胚肝细胞(L-02),对细胞内活性氧(ROS)、氧化应激作用及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以1.000mg/LPbAc和10.000、1.000、0.100、0.010、0.001mg/LTi02单独以及1.000mg/LPbAc及前述浓度Ti02混合处理L-02细胞24h,以体积分数为0.1%二甲基亚砜为阴性对照,30gmol/LH2O2为阳性对照。用噻唑蓝法检测细胞毒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胞内ROS水平,检测谷胱甘肽(GSH)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评价细胞内抗氧化物质水平。[结果]与阴性对照、PbAc染毒组及其他浓度TiO。染毒组相比,10.000mg/LTi02染毒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P〈0.05)。与阴性对照、PbAc染毒组和其他浓度混合物染毒组相比,10.000mg/L混合物染毒组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0.05);1.000、0.100mg/L混合物染毒组细胞活力也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与阴性对照、PbAc染毒组相比,各浓度混合物染毒组细胞ROS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与阴性对照相比,1.000至0.010mg/L混合物染毒组细胞GSH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0.100、0.010mg/L混合物染毒组细胞SOD活性也明显升高(P〈0.05)。[结论]本研究条件下,低剂量纳米TiO2和PbAc共同作用于L-02,可增加活性氧水平,同时诱导细胞增加GSH和SOD水平以自我保护;随着染毒剂量升高,ROS水平明显增加,抗氧化能力下降,导致细胞活力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研究苯并[α]芘(BaP)染毒后神经细胞DNA损伤和神经元细胞周期改变,探索BaP致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采用新生1-3d的sD大鼠神经元细胞,培养5d。以BaP同时加入S9对细胞染毒,染毒组浓度分别为10、20、40μmol/L,并设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继续培养48h。以20μmol/L BaP染毒,分别于染毒0、6、12、24、48h后处理细胞。用单细胞琼脂糖凝胶电泳(SCGE)检测DNA损伤,采用流武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情况。[结果]SCGE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相比,20、40μmol/L染毒组神经细胞Olive尾矩、尾DNA含量、尾长均明显增加,头DNA含量明显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Oh组相比,染毒48h组神经细胞Olive尾矩、尾DNA含量、尾长均有明显增加,头DNA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40μmol/L染毒组G1期和s期神经细胞百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Oh组相比,染毒48h组G1期和S期神经细胞百分数明显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P可引起神经细胞DNA断裂,诱发细胞周期重启。  相似文献   

17.
苯并[a]芘诱导内皮细胞细胞色素P4501A1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苯并[a]芘(BaP)诱导猪主动脉内皮细胞细胞色素P4501A1(CYP1A1)表达及活性的影响。方法:离体培养猪主动脉内皮细胞,不同浓度BaP(0、0.5、1.0、5.0、10.0μmol/L)染毒24h,分别以Western-blot法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不同浓度BaP诱导内皮细胞合成CYP1A1的影响,同时还探讨了乙氧基异吩噁唑-o-去乙氧基酶(EROD)活力的变化规律。结果:Western-blot法未能检测出对照组CYP1A1的表达,而各染毒组均检出了CYP1A1的表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染毒组仅在部分内皮细胞呈阳性反应;EROD活力诱导高峰的BaP浓度为0.5~1.0μmol/L。结论:BaP可诱导部分猪主动脉内皮细胞合成CYP1A1;EROD活力诱导高峰的BaP浓度为0.5~1.0μmol/L。  相似文献   

18.
气态甲醛致小鼠微核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气态甲醛对细胞遗传物质可能产生的损伤作用。方法:选用SPF级昆明种纯系雄性小鼠作为研究对象,用不同剂量气态甲醛对小鼠进行连续动态染毒处理72h,于染毒结束后24h观察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形成率,于首次染毒后第15d观察睾丸细胞的微核率。结果:气态甲醛能诱导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和早期精细胞微核率增加,均呈现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表现出显著的遗传毒性(P〈0.01)和生殖毒性(P〈0.05;P〈0.01)。结论:气态甲醛对小鼠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染色体具有明显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氯联苯(PCBs)153通过诱导P450酶活力对苯并(a)芘【B(a)P】遗传毒性的影响。方法PCB153设3个剂量组(1、10、100μmol/L),B(a)P设1个剂量组(50μmol/L),DMSO为溶剂对照组,3-甲基胆蒽(3-MC)为阳性对照组。以不同浓度的PCB153(1、10、100μmol/L)染毒HepG2细胞48h后再与B(a)P联合染毒24h。通过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HepG2细胞CYP1A1酶活力(EROD)。同时采用胞质分裂阻滞法微核试验(CBMNT)分析细胞的微核,计算微核率和核分裂指数(NDI)。结果与溶剂对照组相比,1、10、100μmol/L的PCB153和50μmol/L的B(a)V单独染毒均可诱导EROD活力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溶剂对照组比较,100μmol/L的PCBl53和50μmol/L的B(a)V可诱导微核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B(a)V单独染毒组比较,B(a)V和PCB153联合染毒时,EROD活力和微核率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溶剂对照组比较,100μmol/L的PCB153和50μmol/L的B(a)V及所有联合染毒组均使HepG2细胞NDI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PCB153对B(a)P的遗传毒性作用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可能与PCB153诱导P450酶活力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双酚A(BPA)、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2)单独及联合作用对人胚肝L-02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及DNA损伤的影响。[方法]生长良好的L-02细胞,分别单独加入0.1、1、10μmol/L的BPA,1、5、10mg/L的nano-TiO2,以及上述各浓度的BPA和nano-TiO2混合染毒24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L-02细胞内ROS含量,采用彗星试验观察各组DNA断裂损伤程度。[结果]10μmol/L BPA单独染毒组,1mg/L nano-TiO2与1、10μmol/L BPA,以及5、10mg/L的nano-TiO2分别与0.1、1、10μmol/L BPA联合作用于L-02细胞后,均可引起ROS含量升高,DNA断裂损伤加重,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nano-TiO2单独染毒组对于L-02细胞ROS的升高、DNA损伤作用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析因分析结果显示两种受试物混合染毒存在协同作用。[结论]BPA和nano-TiO2联合作用可增加各自对L-02细胞内ROS水平和DNA损伤断裂水平的影响,对细胞的损伤作用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