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颅内动脉瘤21例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动脉瘤是白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病因.一直以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断血管病变的金标准.近年来,CT血管成像(CTA)以其快速、准确、微创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血管疾病的诊断.作者分析了2006年6月至2007年3月经DSA检查及手术证实的2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CT资料,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动脉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2月瑞金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80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CTA、MRA检查,并以DSA作为金标准,比较CTA与MRA颅内动脉瘤检出情况、诊断效能。结果 80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经DSA检出61例病灶,其中经CTA检出56例,经MRA检出48例,CTA阳性检出率[91.80%(56/61)]高于MRA[78.69%(4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1,P=0.041);CTA检查灵敏度、准确度为90.16%、91.25%,高于MRA检查的73.77%、7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pa检验显示,CTA检查与DSA检查一致性尚可(kappa值=0.778,P<0.001);MRA检查与DSA检查一致性尚可(kappa值=0.469,P<0.001)。结论 脑动脉CTA与MR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均具有较高临床价值,但CTA检查更具灵敏度、准确度,利于减少漏诊、误诊发生,可作为早期诊断颅内动脉瘤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 IAN)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 CTA)检查中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临床疑似IAN患者的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影像资料。以DSA结果为“金标准”,以动脉瘤个数为单位计算AI辅助下CTA诊断动脉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并采取Kappa检验,对AI辅助下CTA或DSA检测到的IAN位置和长短径的一致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5例患者中经DSA确诊IAN 33例,共48个动脉瘤。以DSA诊断动脉瘤个数为“金标准”,AI诊断<3 mm动脉瘤、3~5 mm动脉瘤、>5 mm动脉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53.33%、57.58%和56.25%,76.19%、96.30%和87.50%,83.33%、97.22%和93.75%。AI自动识别动脉瘤的位置与DSA人工识别一致性较好(κ=0.788)。AI自动测量<3 mm瘤体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计算机体层成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及特征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5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诊断的9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发生动脉瘤破裂(破裂组),44例患者未发生动脉瘤破裂(未破裂组)。患者于1周内同时接受CTA检查,以DSA作为诊断金标准,计算CTA诊断的颅内动脉瘤的相关指标。结果 CTA诊断颅内动脉瘤与DSA的符合率较高,对大脑后动脉、大脑前动脉、基底动脉、颈动脉段、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的检测符合率均达到100%,对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大脑中动脉的动脉瘤检出率均达到90%以上;通过CTA与DSA测量两组动脉瘤的瘤颈、动脉瘤最宽径、动脉瘤最长径测定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颈内动脉颅外段Ⅰa型、Ⅰb型、Ⅱ型、Ⅲ型、Ⅳ型占比及颈总动脉迂曲指数、颈内动脉迂曲指数、椎动脉迂曲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脑动脉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分别联合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前常规检查血清MMP-9、Caspase-3水平,并行CTA与MRA诊断,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比较CTA、MRA分别联合血清MMP-9、Caspase-3诊断准确性、特异度、灵敏度,观察2种联合诊断方式对动脉瘤分布的检查情况。结果CTA联合血清MMP-9、Caspase-3诊断颅内动脉瘤灵敏度97.37%,特异度90.00%,准确性96.51%,Kappa值0.84;MRA联合血清MMP-9、Caspase-3诊断灵敏度85.53%,特异度70.00%,准确性83.72%,Kappa值0.41;CTA联合血清MMP-9、Caspase-3诊断灵敏度、准确性显著高于MRA联合血清MMP-9、Caspase-3(P<0.05),且在诊断动脉瘤分布情况方面优于MRA联合血清MMP-9、Caspase-3。结论与MRA相比,CTA联合血清MMP-9、Caspase-3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灵敏度、准确性更高,CTA在动脉瘤分布情况显示方面具有更大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三维CT血管造影(CTA)与平板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三维CT血管造影和平板DSA检查,统计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等。结果 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符合率93.75%,DSA诊断符合率95.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3 mm的动脉瘤,CTA和DSA的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3 mm动脉瘤,DSA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三维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与金标准平板DSA相似,诊断准确率高,CTA容易遗漏少数体积微小的病灶,必要时需CTA和DSA结合明确诊断,早期发现微小病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 CTA)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4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和血管性疾病的患者 CTA 检查结果,以容积再现数字血管减影(3DDSA)、手术或者两者共同作为检验金标准,判定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 CTA)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结果:在金标准中共检查出84个小动脉瘤(71例患者)。按照患者评价,64层CTA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准确性为98.2%,敏感性为98.6%,特异性为97.6%,阳性预测值PPV为98.6%和阴性预测值NPV为97.6%。按照动脉瘤评价,64层CTA的诊断准确性为96.8%,敏感性97.6%,特异性95.1%,PPV97.6%和NPV95.1%。2例假阳性和2例假阴性均在微小动脉瘤中(<3mm)。结论:64层CTA对颅内小动脉瘤的检测,是一种可靠的影像学筛选检查方法。对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且CTA结果为阴性的患者,则容积再现DSA仍旧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前临床上常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fion angiography,DSA)、CT血管成像(CTA)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等影像学技术评估颅内动脉瘤,DSA为颅内动脉瘤传统的检查学方法,但具有创伤性、费时、价格高和并发症多等缺点,CTA和MRA为无创伤的血管检查方法,已广泛应用到临床。本研究通过相关数据总结分析CTA和MRA的技术特点及其对颅内动脉瘤的评估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为标准,探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对颅内破裂动脉瘤病变部位、大小、形态特征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发病在5天内因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行CTA检查并行DSA检查的患者61例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这两种方法测量破裂的动脉瘤部位、形态参数,分析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颅内动脉瘤的直径、瘤颈宽度,动脉瘤颈部和母体动脉的三维关系、图像质量优良率比较。结果 CTA和DSA检查破裂动脉瘤部位、动脉瘤颈部和母体动脉的三维关系比较、瘤体直径及瘤颈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与DSA检查的图像质量优良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直径<4 mm的破裂颅内动脉瘤,CTA的灵敏度为90.0%,特异度为71.43%,阳性预测值为90.0%,阴性预测值为71.4...  相似文献   

10.
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Three dimensional-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CTA)在颅内动脉瘤病因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就诊的115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先进行头部3D-CTA检查.后进行DSA检查,检出动脉瘤89例,动脉瘤瘤颈夹闭术(81例)和介入栓塞术(8例),行手术和血管介入患者1周后全部行CTA复查,比较术前3D-CTA与DSA结果.结果:89例患者CTA枪出颅内动脉瘤97个,DSA检出颅内动脉瘤93个.其中5例CTA发现并经手术证实的前交通动脉小动脉瘤和3例后交通动脉小动脉瘤DSA检查为阴性;4例CTA检查阴性,DSA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瘤并经手术证实,3D-CTA对颅内动脉瘤病因诊断的敏感性为95.6%,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96%,与DSA或/和手术诊断符合率为88.1%.结论:3D-CTA诊断结果与2D-DSA或/和手术诊断符合率较高,应灵活地结合CTA和DSA检查对颅内动脉瘤达到最大稗度上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比较CT血管成像(CTA)和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3D TOF MR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数字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回顾性分析78例经DSA确诊为颅内动脉瘤患者的CTA及3D TOF MRA影像资料,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图像质量及其对动脉瘤诊断的符合率.结果:78例DSA诊断颅内动脉瘤91个,CTA检出76例,共89个动脉瘤;3DTOF MRA检出71例,共82个动脉瘤,灵敏度分别为97.8%、90.1%,CTA对3 mm以下动脉瘤的检出优于3D TOF MRA(P<0.05).结论:CTA对颅内动脉瘤的显示总体上优于3D TOF MRA,但3D TOF MRA具有无对比剂副作用、无辐射及经济的优点,这两种检查方法均可作为筛选内动脉瘤的首选,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2.
CT及MR血管成像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范晓  罗天友 《重庆医学》2008,37(18):2108-2111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最常见的病因是颅内动脉瘤.经股动脉插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但作为有创性检查,DSA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和风险,而且费用较高,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于太康县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疑似颅内动脉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以DSA检查为"金标准",分析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应用价值。结果经DSA检查诊断,80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中共检测出59枚颅内动脉瘤,其中11枚于大脑前动脉处,7枚于大脑中动脉,7枚于大脑后动脉,10枚于前交通动脉,10枚于颈内动脉,5枚于后交通动脉,6枚于基地动脉,3枚于椎动脉。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为88.75%(71/80)、灵敏度为93.22%(55/59)、特异度为76.20%(16/21)、阳性预测值为91.67%(55/60)、阴性预测值为80.00%(16/20)。结论 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均高,能有效提高疾病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泽和  陈广 《右江医学》2011,39(2):210-212
<正>颅内动脉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之一,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要原因,其发生率达6%[1],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2]。目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仍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3]。但DSA技术是有创检查,具有操作相对复杂,重复性差,受病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12月42例经手术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为颅内血管瘤的患者,所选取的病例均行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分析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特点,评估CTA对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和准确率.结果 42例患者共检查出44个动脉瘤,CTA漏诊1例,诊断符合率为97.62%(41/42),CTA可以准确的观察瘤体的位置,瘤颈的朝向,并能准确测量动脉瘤的大小以及与周围血管的解剖关系和邻近骨组织的空间联系.结论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更能直观了解动脉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可为后续的治疗提供确切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脑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疑似脑血管畸形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TA及DSA检查,将DSA检查作为金标准,评估CTA对脑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结果:60例疑似脑血管畸形患者中共29例患者经DSA检查后明确为脑血管畸形,其中包括18例动静脉畸形,5例静脉畸形,4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颅内囊性动脉瘤。以DSA检查为金标准,CTA诊断脑血管畸形的特异性为90. 32%、准确性为91. 67%、敏感性为93. 10%、阳性预测值为90. 00%、阴性预测值为93. 33%。结论:CTA对脑血管畸形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准确性及灵敏性较高,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和预后生存质量,及时、正确诊断是提高救治率的关键环节.数字血管造影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以及CT血管造影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为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两者各有优缺点[1].我们对115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患者进行了3D-CTA和2D-DSA的对比研究,旨在探究2种检查方法对于颅内动脉瘤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行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的5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DSA为金标准,计算CTA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CTA诊断结果显示,50例患者中阳性45例,动脉瘤48个,阴性5例。DSA诊断结果显示,50例患者中阳性48例,动脉瘤51个,阴性2例。CTA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4%(45/48)、100%(2/2)、94%(47/50),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45/45)、40%(2/5)。结论 CTA诊断脑动脉瘤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较高,可用于脑动脉瘤的临床筛查及指导治疗,但仍具有一定误诊率,不能完全取代DSA。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与三维数字血管减影(DSA)对比,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颅内动脉瘤尤其是〈3 mm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怀疑有颅内动脉瘤的310例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A和DSA检查。64层螺旋CTA技术参数:120 kV、250 mAs、准直0.75 mm、重建层厚0.75 mm和间隔0.4 mm。结果三维DSA作为诊断标准,在310例患者中,220例发现264个动脉瘤。CTA漏诊4个动脉瘤,7个动脉瘤在常规DSA检查中漏诊,但被64层螺旋CTA诊断,均得到三维DSA的证实。64层螺旋CTA诊断〈3 mm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是94.0%、100.0%和97.9%。结论 64层螺旋CTA对于颅内动脉瘤包括〈3 mm动脉瘤是一种准确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作为颅内动脉瘤诊断的首选影像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CT血管成像(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人42例,先作CTA检查,按狭窄程度不同,将病变血管分为基本正常、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四级,并将其DSA结果作为标准,比较CTA对脑血管狭窄程度的特异性与敏感性.结果 42例之中,CTA发现狭窄血管共249条.以CTA结果和DSA结果比较,提示CTA在诊断上述血管狭窄四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8%与100%、96%与96%、94%与98%、100%与100%.结论 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上,具有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