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华玲  王志  许忠梅  郝建凤  陆晓 《中国康复》2021,36(9):538-541
目的:观察阈值压力负荷吸气肌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48例帕金森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阈值压力负荷训练器进行吸气肌训练。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采用最大吸气压(MIP) 、吸气峰流速(PIF)评估患者吸气肌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1秒率(FEV1 /FVC)、呼气流量峰值(PEF)评估患者肺功能。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者的MIP、PIF、FVC、FEV1、PEF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2组的FEV1/FVC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阈值压力负荷训练器进行吸气肌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吸气肌力量,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价阈值压力负荷吸气肌训练对哮喘患者肺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万方、中国知网、 维普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有关吸气肌训练对哮喘患者肺康复及生活质量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阈值压力负荷呼吸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 Med、Medline、Embase、OVI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2005年1月~2015年6月相关随机对照研究,由2名研究员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研究4项,研究对象共167例,其中干预组(阈值压力负荷呼吸肌训练组)84例,对照组83例。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呼吸肌强度明显改善(最大吸气压:MD=9.46,95%CI 4.61~14.32,P0.001。最大呼气压:MD=9.44,95%CI 2.68~16.20,P=0.006),并可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OR=0.35,95%CI 0.13~0.97,P=0.04)。结论阈值压力负荷呼吸肌训练法可改善脑卒中患者呼吸肌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系统分析阈值负荷吸气肌训练(TIM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从PubMed、EBSCO、Web of Science、Ovid、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维普数据库检索自建库至2020年9月关于TIMT对COPD患者呼吸、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30个RCT,2 060例患者。TIMT能显著增加最大吸气压(MD=10.68, 95%CI 7.43~13.92, P <0.001),改善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MD=24.62, 95%CI 9.09~40.15, P=0.002)、圣乔治呼吸疾病问卷评分(MD=-3.08, 95%CI-5.84~-0.33, P=0.03)、改良英国医学会研究协会呼吸困难量表评分(MD=-0.30,95%CI-0.52~-0.07, P=0.01)和Borg评分(MD=-0.84, 95%CI-1.24~-0.44, P &...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吸气肌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呼吸与肺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自建库至2023年3月以来发表的关于吸气肌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呼吸与肺功能干预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使用Rev 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2篇RCT,共523例患者。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吸气肌训练在改善患者最大吸气压[MD=15.48,95%CI(13.77,17.19),P<0.001]、吸气流速峰值[MD=0.82,95%CI(0.58,1.05),P<0.001]、一秒用力呼气容积[MD=0.3,95%CI(0.02,0.57),P=0.03]、最大自主通气量[MD=14.4,95%CI(10.02,18.77),P<0.000 1]、呼吸困难[MD=-1.04,95%CI(-1.61,-0.46),P<0.001]方面的效果更好,且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RR=0.4,95%CI(0.21,0.7...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评价吸气肌训练对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网(VIP)等数据库,查找自建库至2023年7月关于吸气肌训练对哮喘患者肺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两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按照Cochrane手册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然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包括229例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吸气肌训练能有效地改善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D=10.86,95%CI(4.34,17.38),P=0.001]、呼气峰流速[MD=98.47,95%CI(71.76,125.19),P<0.00001]、和最大呼气压[MD=21.67,95%CI(5.50,37.85),P=0.0009],但对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MD=4.51,95%CI(-3.55,12.56),P=0.27]、一秒率[MD=-2.70,95%CI(-18.71,13.3...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吸气肌"血液窃流"原理,观察吸气肌力量训练(IMT)对脑卒中患者吸气肌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50例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使用Power Breathe K5吸气肌训练器进行渐进加阻的吸气肌力量训练,阻力值为30%吸气肌力量/最大口腔吸气压(MIP),MIP每周重新评测,并根据最新结果进行阻力调整;对照组增加无效阈值阻力MIP=3cmH_2O的吸气肌训练,直至观察周期结束。IMT训练30次为1组,2组/日,6日/周,共训练6周。训练前后对各组进行结果评测,利用K5对吸气肌功能指标:最大吸气压(MIP)、吸气流速峰值(PIF)、吸气容积(volume)、能量(energy)进行评测;利用MotoMed有氧踏车时间对运动耐力进行评测;利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训练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6周训练后:(1)吸气肌功能MIP、PIF、能量:治疗组训练后明显高于训练前(P0.01),对照组训练前后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训练后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以MIP、PIF增高更为显著(P0.01)。吸气容量:两组训练后结果较训练前均无明显差异(P0.05),训练后比较,两组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2)踏车时间:两组训练后踏车时间均明显长于训练前(P0.01),且治疗组踏车时间延长更为显著(P0.01);(3)MBI评分:两组训练后MBI均明显高于训练前(P0.01),且治疗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吸气肌训练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吸气肌功能,尤其对吸气肌力量(MIP)及吸气流速(PIF)改善更为有效。同时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入吸气肌功能训练可以更加显著的提高脑卒中患者运动耐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吸气肌训练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和维普等国内外数据库中有关吸气肌训练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随 机对照试验。经筛选文献,提取资料与评价文献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9篇文献,共50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吸气肌训练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和最大自主分钟通气量[WMD=0.37,95%CI(0.25,0.48),P<0.001;WMD=0.48,95%CI(0.37,0.58),P<0.001;WMD=11.26,95%CI(10.25,12.27),P<0.001],提高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WMD=43.11,95%CI(34.48,51.74),P<0.001],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WMD=-0.83,95%CI(-1.31,-0.35),P<0.001],降低患者的静息心率[WMD=-4.69,95%CI(-9.18,-0.21),P=0.04],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WMD=-23.61,95%CI(-26.61,-20.61),P<0.001]。结论 吸气肌训练可有效地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6min步行距离,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降低患者的静息心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涉及本研究评价指标的纳入研究数量较少且部分评价指标间存在异质性,故未来仍需多中心、高质量、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评价吸气肌训练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吸气肌训练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有关机械通气患者吸气肌训练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21篇文献,共1 01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吸气肌训练能有效改善机械通气患者训练后最大吸气压[WMD=7.98,95%CI(7.22,8.73),P<0.001]、训练前后最大吸气压差值[WMD=5.76,95%CI(4.23,7.29),P<0.001]、动脉氧分压[WMD=9.55,95%CI(4.00,15.10),P<0.001]和动脉血氧饱和度[WMD=2.00,95%CI(1.15,2.85),P<0.001];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SMD=-0.33,95%CI(-0.52,-0.14),P<0.001]、脱机时间[SMD=-1.00,95%CI(-1.51,-0.48),P<0.001]和ICU住院时间[WMD=-3.46,95%CI(-5.36,-1.56),P<0.001];并降低病死率[RR=0.55,95%CI(0.33,0.91),P=0.0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吸气肌训练能有效改善机械通气患者最大吸气压,提高呼吸肌肌力与耐力,改善患者氧合状态,从而缩短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并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系统评价呼吸肌训练对于脑卒中患者呼吸和平衡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CBM、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维普、临床试验注册中心中有关呼吸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呼吸肌功能、平衡功能康复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12篇随机对照研究,包含样本量42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呼吸肌训练能明显增强患者最大吸气压[MD=22.90,95%CI(19.58,26.21),P<0.001]、最大呼气压[MD=20.18,95%CI(12.03,28.33),P<0.001],改善脑卒中患者Berg平衡量表得分[MD=5.07,95%CI(2.36,7.77),P<0.001]。结论 呼吸肌训练能够显著提升脑卒中患者的呼吸肌功能,一定程度上改善其平衡功能,但仍需高质量、大样本研究验证呼吸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呼吸和平衡功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观察吸气肌耐力训练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肺功能、呼吸肌力量以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8周吸气肌耐力训练(采用德国产POWERbreathe呼吸训练器),训练时吸气阻力强度设定为55%最大吸气压(MIP)水平,连续训练30次为1组,每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吸气肌训练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84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脑血管病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吸气肌训练,疗程均为6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最大吸气压(MIP)、吸气峰值流速(PIF)和吸气肌能量(Energy)、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和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比较2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Fugl-Meyer量表下肢部分(FMA-LE)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比较2组步幅、步频和步速。结果:治疗后观察组MIP、PIF、Energy、FVC、FEV1、MVV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高于本组治疗前(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MIP、PIF、Energy、FVC、FEV1、MV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BBS、FMA-LE、ADL评分及步幅、步频和步速均显著增加(P<0.05,0.01),观察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吸气肌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患者吸气肌力量、肺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阈值压力负荷吸气肌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帕金森病患者4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阈值压力负荷训练器进行吸气肌训练。阈值压力负荷吸气肌训练每周训练5 d, 连续训练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吸气肌功能[包括超声评估膈肌的活动度和厚度, 以及最大吸气压(MIP)]、平衡功能[包括躯干损伤量表(TIS)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姿势稳定极限(LOS)和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和步行功能[包括10米步行测试(10MWT)和动态步态指数(DGI)]评定。结果治疗后, 2组患者的膈肌活动度、厚度和MIP均较组内治疗前均明显改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膈肌活动度、吸气末厚度和MIP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2组患者的TIS评分、BBS评分、LOS和TUGT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TIS评分...  相似文献   

15.
呼吸肌训练可以增强呼吸肌力量和耐力从而提高飞行员G效果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 ,易于在疗养院和飞行部队推广的航空生理训练方法。〔1、2〕为探求呼吸肌训练是否对心脑血管系统有影响 ,呼吸肌训练提高抗G效果是否与心脑系统功能改善有关 ,我们进行了研究。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180名健康疗养的歼击机飞行员 ,其中 80名为实验组进行呼吸肌训练 ;另 10 0名作为对照组 ,两组年龄、身高、体重情况见表 1。  表 1 歼击机飞行员年龄、身高、体重 ( x±s)实验组对照组tP年龄 (岁 ) 2 8.3± 7.82 8.5± 8.1 0 .1 67>0 .0 5身高 (cm) 1 …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吸气肌训练联合膈肌抗阻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呼吸、运动和平衡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脑卒中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呼吸肌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4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呼吸训练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吸气肌训练和膈肌抗阻训练,吸气肌训练和膈肌抗阻训练均每日1次,每周训练5 d,连续训练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吸气肌肌力指数、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和Berg平衡量表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呼吸肌肌力、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并采用相关性分析探讨呼吸肌肌力、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相关性。 结果 治疗后,呼吸训练组患者的吸气肌肌力指数、Fugl-Meyer评分和Berg平衡评分分别为61.80%、75.00分和38.00分,均显著优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Spe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吸气肌肌力指数与FMA评分(r=0.649, P<0.001),Berg平衡评分与FMA评分(r=0.607, P<0.001),吸气肌肌力指数与Berg平衡评分(r=0.475,P<0.005),3者间均呈显著相关性。 结论 吸气肌训练联合膈肌抗阻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吸气肌肌力水平,同时还可促进其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患者在阈压力负荷吸气肌训练中限制吸气流速的临床价值。方法作者自行设计一种可限制吸气流速的阈压力负荷吸气肌训练仪,应用于临床测试A、B组共33例COPD缓解期患者,压力为25%最大口腔吸气压(MIP),限定吸气流速<0.05和<0.8L/s,每天训练40min。结果6周后,患者MIP、负荷吸气时间、12min最大行走距离均显著增加(P<0.01),常规肺功能无明显改善。16例对照组应用普通的阈压力负荷吸气肌训练仪,结果上述指标均无显著改善(P>0.05)。结论在阈压力负荷吸气肌训练中限制吸气流速,形成稳定的呼吸方式,可在较低的压力负荷下,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渐进抗阻吸气训练联合常规呼吸训练对颈脊髓损伤患者膈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颈脊髓损伤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中ASIA分级为A、B级损伤的患者设为A组,ASIA分级为C、D级损伤的患者设为B组(每组15例).观察组和...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吸气肌训练(IMT)对病态肥胖患者减肥术后肺功能、呼吸肌力量及耐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例拟行减肥手术的病态肥胖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18例。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均于术后第2~30天期间进行IMT训练,吸气阻力值分别设定为最大吸气压(MIP)的40%和5%水平,每天训练20 min。于手术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呼吸肌训练对脑性瘫痪儿童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年龄在6~12岁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为Ⅰ~Ⅲ级的脑性瘫痪(痉挛型双瘫)44例,随机分为呼吸肌训练组(治疗组)和康复训练组(对照组),每组22例.2组均进行综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组加用吸气训练和腹式呼吸训练,共治疗6周.2组治疗前后均进行躯干控制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