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目的评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的疗效。方法将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中心从1995年12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1337例AMI患者分为老年组(≥60岁,771例)和非老年组(<60岁,566例),于发病24h内行急诊PCI,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冠脉造影特征、PCI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老年组有高血压、糖尿病、典型心绞痛等病史患者显著多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女性、非ST段抬高型AMI、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患者显著多于非老年组(P<0.05);而非老年组吸烟和有高脂血症病史患者显著多于老年组(P<0.05)。老年组3支病变率为63.8%,显著高于非老年组的52.5%(P<0.01)。从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PCI即刻成功率、无复流发生率、造影剂用量、术后住院时间在两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心绞痛复发、再次心肌梗死、缺血性靶血管重建及非心脏并发症发生率两组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诊介入治疗是老年AMI患者很好的可供选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急诊同期行PCI的179例老年AMI患者(老年组)和115例非老年AMI患者(非老年组),分析两组基础资料特征,即刻手术成功率和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复发性心绞痛、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及猝死)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以前壁和下壁心肌梗死为主,但梗死部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老年组多支病变(88.3%)明显高于非老年组(43.5%,P=0.000),老年组PCI成功率、术后TIMI 3级血流、病死率、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等与非老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老年组心力衰竭、再发性心绞痛比例(14.8%、12.5%)显著高于非老年组(4.4%、5.3%,P=0.021、0.012)。结论老年AMI患者急诊PCI手术成功率与非老年患者相似,不增加死亡率,且患者近期预后良好,该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诊PCI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接受急诊PCI的AMI患者351例,分为老年组273例,高龄组78例。比较2组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特征、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老年组单支病变明显高于高龄组,双支、3支病变及合并左主干病变明显低于高龄组(P<0.05,P<0.01)。高龄组置入2个以上支架数、住院期间择期再次PCI、梗死后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和≥KillipⅢ级心功能发生率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P<0.01);2组住院时间、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期间再梗死、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和30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A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施红  王书礼 《实用老年医学》2007,21(6):389-390,398
目的评价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1)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8例老年和54例非老年A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急诊PCI的结果,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6h、术后1d、术后7d、术后1月测定C反应蛋白(CRP),临床随访造影及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老年组PCI成功率97%、病死率2%、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3%等与非老年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绞痛发作次数显著多于非老年组(P<0.05)。2组术后6h、术后1dCRP水平与术前相比明显增高(P<0.05),2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老年AMI患者急诊PCI手术疗效预后与非老年组相近,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老年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比分析66例老年和42例非老年AMI患者梗塞相关血管(IRA)急诊PCI的结果。结果:老年组冠脉IRA以前降支、右冠脉多见,与非老年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老年组总成功率97%、死亡率2%、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3%、住院天数(12±4.5)d,术中心律失常等与非老年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绞痛发作次数显著多于非老年组(P<0.05)。结论:老年AMI患者急诊PCI手术疗效与非老年组相近,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合并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10d内对非“罪犯”病变血管行PCI治疗及应用药物洗脱支架(DES)的安全性及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3年1月至2005年11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集的343例合并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并行急诊PCI治疗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次PCI组134例,再次PCI普通金属支架(BMS)组(再次PCI-BMS组)112例,再次PCI药物洗脱支架(DES)组(再次PCI-DES组)97例,比较3组间住院期间及30d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结果再次PCI-BMS组及再次PCI-DES组的平均年龄均高于单次PCI组[(68·4±12·8)岁和(69·2±13·4)岁对(63·9±11·4)岁,P<0·01),Killip分级≥Ⅱ级比例高(10·4%对25·9%,P<0·01和10·4%对26·8%,P<0·01)],并发外周血管疾病发生率高(7·5%对18·8%,P<0·01和7·5%对18·6%,P<0·05)。3支冠状动脉病变比例明显高于单次PCI组(54·5%对38·1%,P<0·05和56·7%对38·1%,P<0·01)。3组住院期间及术后30d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外周血管并发症及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但单次PCI组再发心绞痛发生率高于再次PCI-BMS组和再次PCI-DES组(P值均<0·01)。再次PCI-BMS组与再次PCI-DES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合并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AMI患者,在急诊PCI后10d内,对非“罪犯”病变血管采取积极的介入治疗策略及应用DES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射瑞替普酶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9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直接PCI手术,治疗组在冠脉造影结束后,冠状动脉内注射瑞替普酶后行PCI。结果梗死相关动脉术后情况比较,对照组TIMI血流Ⅲ级发生率82.2%,治疗组TIMI血流Ⅲ级发生率97.8%,两者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PCI术后24 h及1 w ST段完全回落均高于对照组(80%vs 60%;88.9%vs71.1%,P<0.05),治疗组患者心肌酶和肌钙蛋白的峰值及PCI术后1 w数值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AMI患者急诊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射瑞替普酶可以更进一步再通血管,减轻心肌损伤,保护心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应用替罗非班的安全性。方法150例AMI患者行急诊PCI时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按年龄≥65岁和<65岁将患者分为老年组(40例)和非老年组(110例),分析两组患者出血并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情况。并根据是否达到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出血标准将患者分为TIMI出血组(10例)和非TIMI出血组(140例),分析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老年组达到TIMI出血标准的发生率有高于非老年组的趋势(12.5%vs4.5%,P=0.132)。logistic多因素分析提示仅有术后即刻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值是发生TIMI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3,OR=1.458)。两组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0vs2.7%,P=0.565)。结论在≥65岁的老年AMI患者中,急诊PCI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围术期发生心室纤颤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我科进行急诊PCI的AMI患者208例,根据患者围术期是否发生心室纤颤将其分为观察组35例(发生心室纤颤)和对照组173例(未发生心室纤颤)。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压、血常规、心电图、入院血糖、电解质、CK-MB、肌钙蛋白T(cTnT)、胸痛发作到PCI时间、术前及术中用药等。观察不同梗死相关血管(IRA)患者及PCI术后不同IRA血流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分级患者心室纤颤发生率。结果 208例患者心室纤颤发生率为16.8%(35/208)。观察组患者CK-MB、cTnT、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IRA血流TIMI分级间心室纤颤发生率比较:IRA血流TIMI 3级TIMI 2级TIMI 1级(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I术后IRA血流TIMI分级、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与急诊PCI的AMI患者围术期心室纤颤的发生有关。结论 PCI术后IRA血流TIMI分级及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是急诊PCI的AMI患者围术期发生心室纤颤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应用替罗非班对老年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该院心内科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9例老年STEMI患者分为冠脉组(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PCI)(n=50)和静脉组(静脉内应用替罗非班+PCI)(n=49)。两组在急诊确诊后均给予替罗非班静脉应用。行急诊PCI时,治疗组在前向血流恢复后给予冠脉内注射负荷量替罗非班并行PCI术,静脉组直接行PCI术。比较患者手术后梗死相关血管(IRA)的即刻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分级(TIMI)、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校正的TIMI计帧数(CTFC)、术后2 h ST段回落百分比、左心射血分数(LVEF)、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MACE)的差异。结果两组PCI术前TIMI血流分级分布情况差异不显著(P>0.05),PCI术后,冠脉组TIMI血流分级3级高于静脉组,TIMI血流分级分布显著优于静脉组(P<0.05)。两组PCI前后的TMPG级分布差异均不显著(P>0.05),冠脉组术后2 h ST段完全回落率(CR)高于静脉组,ST段回落分布显著优于静脉组(P<0.05);PCI术前两组的CTFC值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PCI术后冠脉组比静脉组下降显著(P<0.05)。PCI术后住院期间,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术后血小板(PLT)减少情况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PCI术后冠脉组的LVEF值显著优于静脉组(P<0.05)。结论老年性STEMI患者急诊PCI冠脉应用替罗非班对于改善心肌微循环、心功能有较为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冠脉内TIMI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AMI行PCI患者80例,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各40例。比较两组术后TIMI血流级别、住院期间及治疗2个月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及出血情况。结果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PCI术后TIMI 3级血流发生率分别为90.0%和5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住院期间及治疗2个月后MACE的发生率分别为7.5%、35.0%,对照组则分别为10.0%、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均无颅内出血等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结论替罗非班能明显改善AMI急诊PCI术后TIMI血流状况,降低AMI急诊PCI术后患者MACE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事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国产Bu MA支架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5年12月于解放军第252医院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9例,根据发病年龄将患者分为老年组(≥60岁)和非老年组(60岁),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PCI后支架血栓以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等。结果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在高血压、糖尿病等临床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但老年组女性患者的比例远高于非老年组(25.5%vs.5.3%,P=0.01)。随访结果显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患者主要不良事件率分别为13.0%、8.6%,全因死亡率为10.9%、8.6%,靶病变血运重建率(TLR)和非靶血管血运重建率为20%、14.3%,两者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Bu MA支架在急诊PCI治疗老年和非老年AMI患者应用中均具有较好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近期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择接受急诊PCI的糖尿病合并急性sT段抬高型AMI(STEMI)患者133例(A组),非糖尿病AMI患者296例(对照组,B组)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两组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特征、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肾功能、高血压、高脂血症、既往PCI史、梗死前心绞痛和冠心病家族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糖尿病组单支病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双支、三支及合并左主干病变显著高于对照组(尸〈0.01)。两组急诊PCI处理的靶血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p〉0.05)。PCI术前TIMI血流0--1级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糖尿病组TIMI3级血流者显著少于对照组(P〈O.01);TMPG分级0-1级和2级者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TMPG3级者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间人院到球囊扩张平均时间、支架内血栓和30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平均住院时间、急诊PCI置入2个以上支架数、住院期间择期二次PCI、梗死后心绞痛、住院期间再梗死、严重心律失常、KillipIll级以上心功能和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尸〈0.05)。结论糖尿病合并AMI患者多支血管病变多见,PCI术后TIMI血流和TMPG低,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多。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10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AMI患者229例的病例资料,131例接受静脉溶栓(IVT)治疗(溶栓组),98例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诊PCI组),比较两组的治疗开始时间和近期预后。溶栓组104例接受补救或延迟PCI(溶栓 PCI组),与急诊PCI组比较,分析两组的TIMI血流情况。结果溶栓组溶栓开始时间明显早于急诊PCI组球囊扩张时间(67.79min对134.54min,P<0.01);冠状动脉造影时,溶栓 PCI组TIMI3级血流、TIMI3级和TIMI2级血流之和均明显高于急诊PCI组(分别为40.4%对24.5%,P=0.016;63.5%对36.7%,P<0.01);1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溶栓组和急诊PCI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以更快地实现早期再灌注达到TIMI2级血流以上,宜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血栓抽吸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罪犯血管血流的影响。方法:收集90例行PCI术的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进行血栓抽吸分为对照组(单纯PCI术,40例)与研究组(血栓抽吸联合PCI术,50例),比较2组临床治疗结果、罪犯血管血流变化及术后1周与术后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后2组罪犯血管血流0~2级所占比例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ST段回落良好所占比例为60.0%,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术后1周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随访远期总不良事件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抽吸可改善AMI患者PCI术后罪犯血管血流灌注,改善患者左室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以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早期心肌再灌注和心功能为目的,分析STE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早期应用替罗非班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120例STEMI患者,随机双盲将其分为早期应用替罗非班组及对照组,早期应用组于术前30分钟给药,并维持至术后36~48小时。对术前罪犯血管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术后TIMI血流及心功能[术后即刻及术后30天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脑利钠肽(BNP)]进行评价。对术后住院期间出血事件发生率进行安全性评价。对住院期间及术后30天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进行随访。结果:早期应用组PCI前罪犯血管TIMI血流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TIMI 0级32(53.3%)vs.46(76.7%),3级15(25.0%)vs.6(10.0%),P<0.05]。两组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及慢血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心功能显示,早期应用组LVEF及BNP较对照组明显改善[LVEF(58.63±6.78)vs.(51.72±8.34)%,P<0.05;BNP 145(80,290)vs.210(90,480)ng/L,P<0.05];术后30天两组LVEF及BN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术后MACE发生率早期应用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期间(3%vs.15%,P<0.05);术后30天(5%vs.23.3%,P<0.05)。结论:对于STEMI患者,早期使用替罗非班,可以改善TIMI血流分级,及早恢复PCI术后心功能,减少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小剂量溶栓剂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5年4月至2006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116例首次AMI患者随机分为接受小剂量溶栓联合PCI治疗(小剂量易化PCI)组和直接PCI治疗组,69例患者接受静脉rt-PA50mg溶栓加PCI治疗,47例患者行直接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PCI前后梗死相关血管(IRA)开通率、出院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出血事件、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自入院至PCI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首次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小剂量溶栓易化PCI治疗组PCI术前IRA开通率和血管床灌注评分(TIMI)3级血流率明显高于直接PCI组(44.7%对21.7%,P<0.05;34.0%对10.1%,P<0.05);小剂量易化PCI组术后TIMI3级血流率和出院前LVEF明显高于直接PCI治疗组[95.9%对85.9%,P<0.05;(65.2±7.6)%对(50.4±14.3)%,P<0.05];两组患者MACE发生率和住院期间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易化PCI治疗AMI安全有效,早期再通率高,有利于保护心室功能,且不增加MACE和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女性糖尿病(DM)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接受急诊PCI的DM合并AMI患者169例,依据性别分为女性52例为研究组(A组),男性117例为对照组(B组),分别对两组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特征、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女性组平均年龄,高脂血症病史,双支、三支及合并左主干病变显著高于男性组(P〈0.05),吸烟史、既往PCI史、梗死前心绞痛显著低于男性组(P〈0.05)。PCI术后女性组TIMI3级血流和TMPG3级显著低于男性组(P〈0.01)。女性组严重心律失常、KillipⅢ级以上心功能、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30d病死率显著高于男性组(P〈0.05)。结论女性DM合并AMI患者PCI术后TIMI血流和TMPG低,并发症多于男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冠脉注射尼可地尔对血浆凝溶胶蛋白(p GSN)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AMI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通过加压泵及球囊扩张在靶血管向靶病变远端2 mm处注射2 mg尼可地尔溶液,对照组于相同位置注射等容量0. 9%氯化钠溶液。观察2组患者PCI术前、后的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及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水平,比较2组患者的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p GSN及血T3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PCI术后2组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校正后的TIMI血流帧数(c TFC)、无复流现象(NRP)发生率、血浆NT-proBNP、c Tn I、CK-MB水平、WMSI、PCI术中低血压发生率及术后3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 05),研究组ST段回落率(STR)≥50%、术后TMPG 3级比例及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0. 05)。术后2组患者血清T3及p GSN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均P 0. 05)。结论:AMI患者PCI术中冠脉注射尼可地尔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和心肌灌注水平,提高血清T3及p GSN表达水平,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冠脉内应用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术后心肌灌注和6个月随访结果的影响.方法 将178例接受急诊直接PCI治疗的AMI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即刻病变血管TIMI分级、校正的TIMI计帧数、心肌灌注TMP分级、心电图ST段下降程度,检测术后及6个月随访时NT-proBNP水平,超声心动图测定术后1周及6个月心脏射血分数,记录6个月内心脏主要不良事件.结果 两组术后TIMI 3级获得率无统计学差异,但替罗非班组校正的TIMI计帧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心肌灌注TMP分级3级血流者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90 min心电图相关导联ST段明显回落者较对照组多,术后NT-proBNP 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随访6个月时NT-proBNP明显低于对照组,心脏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住院期间及6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事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MI患者急诊直接PCI术中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PCI术后的心肌灌注及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