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收集腰背核心肌群在等速旋转运动中的肌力矩和表面肌电图肌电信号,加以处理分析,研究受试者背阔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在脊柱等速旋转运动中的改变,揭示其变化的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健康男性受试者24名,分别收集其在30°/s、60°/s、120°/s速度下脊柱旋转运动中的旋转力矩,以及双侧背阔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的肌电信号.结果:等速旋转运动中,左右侧等速旋转力矩均随着速度的增大略微减小,但无显著性意义,各速度下左旋/右旋力矩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左右侧等速旋转过程中背阔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肌电振幅的均方根值(RMS)亦随速度的增大而减少,30°/s与120°/s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各肌肉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值均< 0.05);其中以腹外斜肌激活最为明显;速度与肌肉间存在交互效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等速旋转运动中,正常人负责产生旋转动作的肌肉主要是对侧腹外斜肌、同侧背阔肌和腹内斜肌,尤以腹外斜肌为主;左旋/右旋时峰力矩值及背阔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的RMS均随速度的增大而减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水中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静息肌肉厚度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10月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按SPSS 26.0统计软件产生的随机数列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基本动作训练、运动功能促通、站立动态平衡训练、步行训练等),30 min/次,1次/d,5 d/周,共持续训练4周。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接受天轨悬吊步行训练;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接受水中平板步行训练。2组治疗均20 min/d,1次/d,5 d/周,共训练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全数字手持式彩色超声诊断仪测量患侧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股直肌、胫前肌、腓肠肌内侧头肌肉厚度;采用GaitWatch三维步态分析及运动训练系统分析步速、摆动期对称性和步长对称性。结果:(1)肌肉厚度: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股直肌、胫前肌厚度明显增加,试验组治疗后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股直肌、胫前肌厚度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股直肌、胫前肌明显更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实验利用表面肌电图收集躯干旋转肌群的肌电信号,加以处理分析,具体研究偏瘫患者腹内斜肌、背阔肌、腹外斜肌、腰竖脊肌、胸竖脊肌在躯干等轴旋转动作中的改变,揭示其改变的可能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重偏瘫患者10例,轻偏瘫患者8例,正常人7例,收集双侧腹内斜肌、背阔肌、腹外斜肌、腰竖脊肌、胸竖脊肌在放松坐位、左旋45°位、右旋45°的肌电信号。结果: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背阔肌三组之间比较重偏瘫患者健侧肌肉向健侧旋转(GRG)与正常人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偏瘫患者患侧肌肉向患侧旋转(BRB)有较正常人减少的倾向(P=0.229)。三组之间腹内斜肌比较重偏瘫患者与正常人的GRG、BRB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人、重偏瘫患者、轻偏瘫患者的双侧腹外斜肌、腰竖脊肌、胸竖脊肌的GRG、BRB等无明显差异。结论:正常人背阔肌及腹内斜肌在躯干向同侧旋转时表现出较大的主动性,腹外斜肌及胸大肌、腰竖脊肌及胸竖脊肌在旋转中未表现出方向上的主动性。与正常人比,重偏瘫患者双侧背阔肌及腹内斜肌肌电活动降低,且均未表现出方向上的主动性。轻偏瘫患者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重偏瘫患者与轻偏瘫患者腹外斜肌、腰竖脊肌及胸竖脊肌在旋转中的表现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膝部损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对股四头肌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23例单侧膝部损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膝屈曲30°,记录最大伸展等长收缩(MIVC)时的力矩,股外侧肌、股内侧肌和股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结果 在患侧膝屈曲30°膝最大伸展MIVC时的力矩,股外侧肌、股内侧肌和股直肌的平均肌电值(AEMG)、平均功率频率(MPF)、中位频率(MF)均低于健侧(P<0.01);健侧股外侧肌的AEMG、MPF大于股内侧肌、股直肌(P<0.01或P<0.05), 股直肌大于股内侧肌(P<0.05);患侧股直肌的AEMG、MPF大于股外侧肌、股内侧肌(P<0.01或P<0.05);股外侧肌大于股内侧肌(P<0.05).结论 sEMG能够定量评价膝部损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肌肉功能.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患肢肌力及股四头肌受累肌肉活动水平显著降低,股直肌可能受影响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标:测试康复超声成像技术测量健康青年腹部肌肉厚度及其信度。 方法:健康青年30例,使用康复超声成像技术测量腹部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在放松仰卧位的厚度。由初学测试者A和有经验测试者B分别进行测量,其中初学测试者A在3d后重复测试一次。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CC)和最小检测变化值(MDC)。 结果:初学测试者A的重复性测量信度均为优秀(ICC>0.90);最小检测变化值在0.03—0.09cm之间,显示测量误差较小;不同施测者间信度分析均为好(0.75<ICC<0.90);左右两侧腹外斜肌、腹内斜肌与腹横肌肌肉厚度皆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康复超声技术可以准确、有效测量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厚度,健康青年左右两侧的肌群厚度对称。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施加不同条件下的振动刺激,探讨振动训练对于慢性下背痛患者腰腹部肌群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利用表面肌电分析的方法,寻求最佳的振动频率和运动方式。方法:采用Myo Research XP Master Software Version 1.07.17表面分析系统测试21例慢性下背痛患者腰腹部肌肉的肌肉电信号。所有受试者分别在振动频率为0Hz、5Hz、10Hz、15Hz下完成平板支撑、侧撑、V字支撑三个动作。结果:(1)竖脊肌的表面肌电值:在不同动作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平板支撑和V字支撑的情况下,不同频率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腹外斜肌的表面肌电值:在四种频率的情况下,不同动作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板支撑和侧撑的情况下,不同频率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腹直肌的表面肌电值:在0Hz和5Hz的情况下,不同动作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三组动作的情况下,不同频率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振动条件的刺激,对慢性下背痛患者腰腹部肌群影响不同。竖脊肌最佳的振动频率为15Hz,最佳的振动动作为侧撑;腹外斜肌最佳的振动频率为15Hz,最佳的振动动作为V字支撑;腹直肌的振动动作为V字支撑,就不同频率而言,虽然腹直肌随着频率的增高,放电量逐渐增加,但是不会对肌肉产生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成人髂腹股沟神经(IIN)的超声表现及临床应用。方法利用超声测量254例志愿者的IIN在穿出腹横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腱膜时分别距髂嵴最高点、髂前上棘内侧、耻骨联合上缘的骨性标志点以及至皮肤表皮的距离,并分析其可行性。对比各指标在性别、左右侧、不同BMI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1)正常IIN在纵切面上呈低回声条状结构,横切面呈圆形低回声。(2)同一或不同医师测量各指标的可行性较好。(3)各指标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左右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一性别不同BMI组之间,3个肌肉穿肌点分别与各骨性标志的距离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各肌肉穿肌点与皮肤表皮之间的距离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INN在穿出腹横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腱膜时的形态,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水中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腹肌厚度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2021年3月至10月,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 = 20)、悬吊组(n = 20)和水中平板组(n = 20)。在综合康复训练基础上,对照组行平板步行训练,悬吊组行天轨悬吊步行训练,水中平板组行水中平板步行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肌骨超声测量双侧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厚度,采用脑卒中姿势控制量表(PASS)和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后,三组健侧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厚度,PASS评分和TUGT时间均改善(|t| > 2.135, P < 0.05);水中平板组患侧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厚度显著增加(|t| > 5.567, P < 0.001)。水中平板组PASS评分,TUGT时间,患侧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厚度较对照组和悬吊组改善(P < 0.05)。结论 水中平板步行训练能有效强化患侧腹肌,从而进一步改善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正常人及脑卒中偏瘫患者在躯干向左(瘫痪侧)及向右(非瘫痪侧)旋转过程中躯干浅表肌群的表面肌电信号特征。方法:选取1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及16例健康志愿者,采集2组受试者在躯干左旋(向瘫痪侧旋转)45°、右旋(向非瘫痪侧旋转)45°时腹直肌、腹外斜肌、胸段竖脊肌、腰段竖脊肌、背阔肌的表面肌电图均方根振幅(RMS)。结果:正常人在躯干向一侧旋转时对侧腹外斜肌RMS值大于转向侧(P0.01),转向侧胸段竖脊肌、背阔肌的RMS值大于对侧(P0.01);向左(瘫痪侧)旋转时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腹外斜肌、胸段竖脊肌和背阔肌的RMS值低于正常组左侧(P0.01),非瘫痪侧腹外斜肌的RMS值低于正常组右侧(P0.01);向右(非瘫痪侧)旋转时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腹外斜肌、胸段竖脊肌的RMS值小于正常组左侧(P0.01),偏瘫侧腰段竖脊肌的RMS值小于正常组左侧(P0.05),非瘫痪侧腹外斜肌、腰段竖脊肌和胸段竖脊肌的RMS值小于正常组右侧(P0.01)。结论:正常人在躯干旋转时胸段竖脊肌、背阔肌、腹外斜肌呈现明显的交叉性,转向侧的胸段竖脊肌、背阔肌的肌电活动明显增加,对侧的腹外斜肌肌电活动明显增加;而脑卒中患者则没有这种交叉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和比较脊髓损伤患者与健康人步行时躯干肌的肌肉利用率(MUR)。 方法选取20例T11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病例组)及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每组10例,采用表面电极和同步摄像技术对2组受试者步行时躯干肌表面肌群(胸大肌、腹直肌、腹外斜肌、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的肌电活动情况进行测试和分析,以最大用力收缩的百分比表示MUR。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比较组间MUR的差异,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内MUR的差异。 结果①站立相时,病例组胸大肌、腹外斜肌和竖脊肌的MUR分别为(24.93±17.22)%、(30.38±13.92)%和(15.54±5.02)%,均大于对照组[(7.54±3.84)%、(10.48±6.02)%及(10.85±4.61)%],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迈步相时,病例组腹外斜肌和竖脊肌的MUR[(29.11±24.62)%和(19.57±11.15)%]大于对照组[(8.20±4.23)%和(8.54±3.95)%],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站立相时,病例组组内比较,腹外斜肌的MUR大于其它肌肉(胸大肌除外),而胸大肌的MUR[(24.93±17.22)%]大于斜方肌[(10.88±9.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组内比较,各肌肉的MU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迈步相时,病例组内比较,腹外斜肌的MUR大于斜方肌(P<0.05);对照组内斜方肌的MUR[(13.09±9.17)%]大于胸大肌[(7.90±4.06)%]和腹直肌[(5.76±4.21)%],背阔肌的MUR[(11.06±6.52)%]大于腹直肌[(5.76±4.21)%],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T11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步行时胸大肌、腹外斜肌及竖脊肌的肌肉利用率高于健康人,可为优化步行训练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背景:目前,国内利用肌电技术对网球运动过程中肌肉电生理变化数据的研究开展的较少.目的:运用肌电测试系统记录网球发球动作的肌肉用力规律,对各主要关节肌肉活动状态进行分析.设计、时间及地点:网球运动发球动作过程肌电测试系统现场描记分析.实验于1986-12/1988-12在北京体育大学完成.对象:选择中国现役网球国家队的男运动员6名,年龄(20.8±2.5)岁,身高(180.3±4.8) cm,体质量(69.1±5.8) kg,训练年限(6.6±2.9)年.方法:运用肌电测试系统并结合关节角度分析仪对现场描记国内网球运动发球动作,并通过专门的软件分析肌肉用力顺序和用力情况.主要观察指标:发球动作解剖分析、各肌肉活动顺序比较、各肌肉发力持续时间和关节角度比较、各肌肉发力大小比较.结果:在网球发球过程中,击球时三角肌和斜方肌最先参与肌肉发力,持续时间较其他的肌肉长,是发球过程中的主要用力肌肉;斜方肌、胫骨前肌和腓肠肌最先参与整个动作发力,持续时间均较其他肌肉时间长;肌肉按照肌电活动持续的时间长短排列顺序为胸大肌、腹直肌、背阔肌、腓肠肌、腹外斜肌、股直肌、肱二头肌、胫骨前肌、肱桡肌、斜方肌、三角肌,其中三角肌和斜方肌的肌电活动持续时间最长,而胸大肌和腹直肌的肌电活动持续时间最短;个体差异不同肌肉的肌电积分值是不一样的,其所对应的肌肉力量大小也不一样,发挥出的肌肉占最大肌肉力量的比例存在很大的差异.结论:表面肌电测试可以应用于网球运动动作肌肉运动过程中科学合理性的判断分析.  相似文献   

12.
生理解剖部分 从下列各题的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 1.在细胞质内存在最多的化合物是: A.脂肪B.糖C.无机盐D.水E.蛋白质 2.月日亿时,支持身体重一准的是: A.耻份弓B.坐骨粗隆C.坐骨支D.坐骨 体E.耻骨体 3.而部最大最强的骨是: A.上领份B.下领骨C.额骨D.枕骨E 公布i·11,4.腹部最大的肌肉是: A.腹外斜肌B.腹内斜肌C.腹横肌D.腹 直肌 5.件大肌可以: A.伸展股骨B.屈腿C.屈和转动脚D.伸 腆脊柱6.女性骨盆的特点是:。A.狭窄B.沉亚C.致密D.入口呈心脏形 状E.耻管弓呈钝角 7.膝关节的伸肌是: A.股四头肌B.缝匠机C.半健肌D.股二 头…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评估和比较杠铃俯身划船、哑铃俯身划船、哑铃跪姿单臂划船对肩胛部、腹部和下背部的肌肉激活程度。 方法:本研究使用表面肌电图(sEMG)记录24例受试者的斜方肌中束、斜方肌下束、竖脊肌、腹直肌和腹外斜肌的最大等长收缩(MIVC)和划船运动时的表面肌电信号。MIVC的表面肌电信号采用徒手抗阻的方法采集,受试者使用并保持最大的、持续的力量收缩肌肉,记录最大表面肌电值。使用8最大重复值(8RM)的负荷进行划船运动,肌肉的激活程度用划船运动的表面肌电值占MIVC的表面肌电值的百分比表示,即% MIVC。使用Freidman检验和Dunn-Bonferroni后续检验分析三种划船练习之间肌肉激活程度的差异。 结果:在杠铃俯身划船、哑铃俯身划船和哑铃跪姿单臂划船时,腹外斜肌的激活程度分别为16.98% MIVC、17.02% MIVC和35.23% MIVC;腹直肌的激活程度分别为12.02% MIVC、9.28% MIVC和11.64% MIVC;竖脊肌的激活程度分别为109.09% MIVC、106.30% MIVC和54.38% MIVC;斜方肌中束的激活程度分别为100.91% MIVC、109.31% MIVC和107.82% MIVC;斜方肌下束的激活程度分别为58.47% MIVC、53.91% MIVC和60.12% MIVC。与杠铃俯身划船和哑铃俯身划船相比,哑铃跪姿单臂划船引起更高程度的腹外斜肌激活(P≤0.05)和更低程度的竖脊肌激活(P≤0.05)。杠铃俯身划船和哑铃俯身划船的肌肉激活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与杠铃俯身划船和哑铃俯身划船相比,哑铃跪姿单臂划船对腹部和下背部的肌肉激活程度不同。对于腹部肌肉较弱的个体,建议使用杠铃俯身划船和哑铃俯身划船作为初阶练习。对于下背部肌肉较弱的个体,可选择哑铃跪姿单臂划船作为初阶练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半月板损伤对膝周肌肉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单侧半月板损伤患者22例,记录下蹲、站起和屈膝70°最大等长收缩时,健、患侧股外侧肌、股直肌、股内侧肌和股二头肌的表面肌电图。结果下蹲和站起时,患侧股外侧肌和股二头肌的平均肌电值显著低于健侧(t 3.945, Z 3.847, P 0.001),腘绳肌共同活动比率明显高于健侧(t 3.650, P 0.01)。在70°最大等长收缩时,患侧股外侧肌、股直肌、股内侧肌和股二头肌平均肌电值均明显小于健侧(t 2.907, Z=4.107, P 0.01)。结论 sEMG能定量评价半月板损伤患者不同运动状态下膝屈伸肌功能。半月板损伤患者患肢膝周肌肉功能下降,协调性异常,应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加以纠正。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患者肱二头肌、肱桡肌、股直肌及小腿三头肌长轴杨氏模量值特征,探讨实时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估帕金森病患者肌肉状态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6例帕金森病患者(病变组)和健康志愿者31例(对照组),应用实时定量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获取病变组双侧、对照组右侧的肱二头肌、肱桡肌、股直肌及小腿三头肌松弛状态下长轴杨氏模量值,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放松状态下病变组患者症状明显侧、症状较轻侧及对照组肱二头肌长轴杨氏模量值分别为(59.94±20.91)k Pa、(47.77±24.00)k Pa及(24.44±5.09)k Pa;肱桡肌长轴杨氏模量值分别为(32.18±17.19)k Pa、(28.41±13.19)k Pa及(21.71±7.45)k Pa;股直肌长轴杨氏模量值分别为(15.74±12.16)k Pa、(16.13±11.61)k Pa及(10.25±7.89)k Pa;小腿三头肌长轴杨氏模量值分别为(20.77±10.18)k Pa,(20.63±11.83)k Pa及(9.32±4.75)k Pa。病变组患者双侧肱二头肌、肱桡肌、股直肌及小腿三头肌长轴杨氏模量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症状明显侧肱二头肌长轴杨氏模量高于症状较轻侧(P0.05),病变组患者双侧肱桡肌、股直肌及小腿三头肌长轴杨氏模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时定量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可检测帕金森病患者较大骨骼肌杨氏模量值差异,为评估帕金森病患者肌肉状态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 用表面电极记录某一特定肌肉活动的准确性,不仅取决于电极是否准确地放置于该肌肉表面,而且与电极放置方向与肌纤维方向是否平行密切相关。腹肌肌纤维的走行方向比较复杂,肌电图表面电极的放置部位及方向无客观标准。为此本文作者以体表骨性标志为参照,研究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直肌在其最表浅部位的肌纤维走行方向。 研究对象为37具尸体,男19例,年龄77.2±11.1岁;女18例.年龄80±7.1岁。 在第8肋接近肋软骨部位,仅有腹外斜肌而无其它腹肌覆盖。以第8肋下缘为参照线,这部分腹外斜肌纤维走行较参照线略垂直.其夹角男性为4°,女性为3°,二者无显著性差异。腹外斜肌肋缘以下部分以肋缘最低点和对侧耻骨结节连线为参照线,这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表面肌电图观察健康中老年女性上下楼梯时下肢肌肉的激活策略。方法 2021年8月至2022年2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招募健康中老年女性20例,采用表面肌电图仪测量上楼梯、下楼梯时,双侧股外侧肌、股直肌、股内侧肌、股二头肌、半腱肌的均方根值(RMS)和积分肌电值,计算共同收缩比。结果 上楼梯时,双侧股外侧肌、股直肌、股内侧肌启动阶段RMS均显著高于跟随阶段(|t|> 6.650, P <0.001),右侧股二头肌和双侧半腱肌RMS均明显低于跟随阶段(t> 3.559, P <0.01);启动阶段腘绳肌/股四头肌共同收缩比显著低于跟随阶段(t> 8.185, P <0.001)。下楼梯时,双侧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二头肌、半腱肌跟随阶段RMS高于启动阶段(t> 2.345, P <0.05),腘绳肌/股四头肌共同收缩比跟随阶段高于启动阶段(t> 2.405, P <0.05)。结论 健康中老年女性上下楼梯时双侧膝周肌肉的活动大致对称。不同活动阶段,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的激活和共同收缩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推拿手法作用于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所产生的肌电效应。方法 2016年1月至5月,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20例,由同一高年资推拿治疗师对患者双侧股直肌实施滚、拍、揉、搓、抖、按手法,每种手法持续1 min,间隔1 min。采集静息状态和实施手法过程中积分肌电值(iEMG)、均方根(RMS)和中值频率(MF)。结果静息状态下,两侧iEMG、RMS和MF均无显著性差异(t1.147,P0.05)。手法过程中,拍法iEMG和RMS最高(F21.376,P0.001),按法MF最高(F11.772,P0.001),其他手法下各肌电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拍法作用下,患侧iEMG、RMS低于健侧(P0.05),其他手法两侧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的推拿手法对脑卒中偏瘫侧和健侧的刺激作用不同,拍法更能刺激神经肌肉兴奋和募集更多运动单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自发性腹壁血肿的价值.方法 对11例自发性腹壁血肿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11例患者中,超声诊断9例(81.8%);误诊2例(18.2%),均为自发性腹壁血肿误诊为急性阑尾炎.10例术中均证实为自发性腹壁血肿,1例经超声引导下穿刺证实为自发性腹壁血肿.单纯腹直肌撕裂、血肿局限于腹直肌鞘内6例,腹直肌伴腹内、外斜肌血肿4例,单纯腹内、外斜肌撕裂血肿、伴腹腔积血1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自发性腹壁血肿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且超声检查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健康青年下台阶时股内侧肌、股直肌及股外侧肌的肌肉收缩强度差异。方法 2016年,选取首都医科大学2015级30名健康在校大学生,将电极贴于优势侧股四头肌上,采集受试者下台阶过程中的股内侧肌、股直肌及股外侧肌的肌电信号。结果在下台阶过程中,股直肌的最大收缩幅值和平均收缩幅值显著小于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P0.001);而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康青年在下台阶过程中股内侧肌及股外侧肌的活性显著高于股直肌;股内侧肌与股外侧肌协同收缩活性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