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心肌损伤的保护和抗炎作用。方法 150例UA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阿托伐他汀20 mg/d)、B组(瑞舒伐他汀10 mg/d)、C组(瑞舒伐他汀20 mg/d),每组50例。三组患者连续3 d于睡前服用他汀类药物直至行PCI术,术后继续给予常规治疗并观察术前及PCI术后48 h外周血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c Tn I)的水平,检测术后48 h的外周血CD4+T细胞的凋亡情况,同时比较PCI术后1个月与入院时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的水平。结果三组患者术前hs-CRP、CK-MB、c Tn I、TC、TG、HDL-C和LDL-C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而术后较术前相比有明显的改变(P0.05)。瑞舒伐他汀20 mg/d患者术后48 h hs-CRP、CK-MB、c Tn I、TC、TG、HDL-C和LDL-C水平与瑞舒伐他汀10 mg/d和阿托伐他汀20mg/d相比有显著的改善(P0.05);而瑞舒伐他汀10 mg/d和阿托伐他汀20 mg/d两组患者上述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PCI术后48 h瑞舒伐他汀10 mg/d组患者CD4+T细胞凋亡比例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20 mg/d组患者(P0.05),而瑞舒伐他汀20 mg/d组患者CD4+T细胞凋亡比例明显高于10 mg/d的患者。结论瑞舒伐他汀10 mg/d的常规剂量具有降脂,升高HDL-C水平、保护心肌和抗炎作用,而20 mg/d强化治疗能够显著增加PCI术后对心肌的保护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124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血清炎性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心室功能等指标。结果观察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等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4~+/CD8~+T淋巴细胞明显高于治疗前,CD8~+T淋巴细胞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有助于改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室功能,可能与抑制炎性反应、调节免疫功能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依达拉奉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心源性脑栓塞患者的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94心源性脑栓塞患者,随机分组,各4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采用依达拉奉+阿托伐他汀治疗,均治疗2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8+、CD4+)、活性氧簇(ROS)、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变化情况及治疗后总有效率。结果经治疗观察组CD4+、GSH-Px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D8+、ROS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7.2%)优于对照组(6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依达拉奉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疗效显著,可有效纠正T淋巴细胞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rtery sclerosis,CA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特点,以及阿托伐他汀对此的影响。方法选择CAS患者212例,按照CAS严重程度分为3组。轻度CAS组73例,中度CAS组96例,重度CAS组43例,每天口服20mg阿托伐他汀,观察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CAS斑块的数量和稳定性、HDL-C、LDL-C、TG、高敏C反应蛋白(hs-CRP)、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和CD4/CD8比值变化。结果中度CAS组和重度CAS组治疗后IMT较治疗前明显降低[(1.77±1.26)mmvs(2.23±1.06)mm,(2.15±1.10)mmvs(2.61±1.31)mm,P<0.05]。3组治疗前后IMT和斑块性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治疗前后LDL-C、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3组治疗前TG、hs-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LDL-C、TG、hs-CRP、CD8明显降低,HDL-C、CD4、CD4/CD8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CAS的机制之一是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银杏叶提取物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影响。方法 80例高胆固醇血症病人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组(A组)和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B组),治疗2 4周,比较两组血脂变化。结果两组均能升高HDL-C,B组治疗效果更好,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银杏叶提取物升高HDL-C的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钙片。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与氟伐他汀钠胶囊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10月三峡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高龄冠心病患者24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A组86例、B组93例、C组65例。A组患者予以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B组患者予以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C组患者予以氟伐他汀钠胶囊治疗;3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治疗期间死亡情况(心血管不良事件病死率、脑血管不良事件病死率、总病死率)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肌酐(Scr)和肌酸激酶(CK)异常情况。结果治疗前后3组患者TC、TG、HDL-C、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TC、LD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3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病死率、脑血管不良事件病死率、总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期间ALT、Scr、CK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与氟伐他汀钠胶囊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当,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代谢,且安全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CHD)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 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4组,各50例:A组给予口服10 mg阿托伐他汀钙片的单纯CHD患者;B组给予口服10 mg 阿托伐他汀钙片的CHD T2DM患者;C组给予口服20 mg阿托伐他汀钙片的单纯 CHD 患者;D 组给予口服20 mg 阿托伐他汀钙片的CHD T2DM患者。随访两年。结果4组组间及组内比较,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HbA1c 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 B组、D组血糖升高明显(P〈0.05);A组、C组新发糖尿病3例;血糖升高水平与剂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片对冠心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水平有升高的风险,但无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阿托伐他汀调脂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174例,根据用药情况将患者分为2组,A组86例,以氨氯地平为基础的降压方案+阿托伐他汀;B组88例,无氨氯地平的降压方案+阿托伐他汀。分别观察2组在治疗前,治疗后2、4、8周时血脂、肝功、肌酸激酶等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与B组患者治疗前血清TC、TG、LDL-C、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A组和B组患者治疗后2、4、8周血清TC、LDL-C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后4、8周血清HDL-C水平明显升高,8周血清TG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治疗后2、4、8周血清HDL-C水平虽有升高趋势,TG水平虽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患者治疗后4、8周血清TC、LDL-C水平明显下降;治疗后8周血清HDL-C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可能加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阿托伐他汀的调脂作用,合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研究国产瑞舒伐他汀与国产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3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A组44例,给予国产瑞舒伐他汀钙片5 mg/d;B组40例,给予国产阿托伐他汀钙片10 mg/d,C组39例,给予国产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d.3组共治疗12周,观察其调脂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B(apoB)、非高密度脂蛋白(HDL-C)、LDL-C/HDL-C、apoB/apoAI均呈下降趋势(P<0.05);HDL-C、载脂蛋白AI(apoAI)、脂蛋白(a)[LP(a)]未见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A组的TC、LDL-C、apoB、apoB/apoAI水平降低较B组明显(P<0.0167),TG、非HDL-C、LDL-C/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7);B组与C组比较,C组的TC、LDL-C、apoB、非HDL-C、apoB/apoAI水平降低较B组明显(P<0.0167),TG、LDL-C/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7);A组与C组比较,TC、TG、LDL-C、apoB、非HDL-C、LDL-C/HDL-C、apoB/apoA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67).观察期间三组均无不良反应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 国产瑞舒伐他汀5 mg较国产阿托伐他汀10 mg有更强的调脂作用,与国产阿托伐他汀20 mg调脂效果相当,疗效确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他汀类药物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甘油三酯(TG)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9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人数均等的三组,A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进行治疗,B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10 mg/d;C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d。测定所有患者在治疗之前和治疗之后的1个月,血脂、hs-CRP、以及TG的值。结果将C组的患者和A组、B组的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对比,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TG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水平等都有明显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治疗以后的hs-CRP、TG等水平均有明显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时,在病情早期大剂量地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不但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血脂水平,减轻动脉硬化的程度,而且还可以减少炎性反应,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治疗对老年心脏病患者肺部感染合并营养风险者免疫功能及疗效的影响。方法老年肺部感染合并营养风险患者78例,随机单盲法分为A、B组各39例,A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B组给予混合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治疗期间营养状况〔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红蛋白(Hb)〕、免疫状态〔免疫球蛋白(Ig)G、IgM、IgA、T淋巴细胞CD3~+、辅助/诱导T淋巴细胞(CD4~+)、抑制/细胞毒T淋巴细胞(CD8~+)及CD4~+/CD8~+比值〕、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1年,观察肺部感染复发情况。结果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死亡患者,A组治疗后ALB、TP、Hb高于同组治疗前及B组同期(P<0.05),治疗后免疫状态指标IgG、IgA、CD3~+、CD4~+、CD4~+/CD8~+高于治疗前及B组同期(P<0.05),CD8~+低于治疗前及B组同期(P<0.05),各项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随访1年,A组总有效率(4.87%)高于B组(74.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心血管疾病肺部感染合并营养风险患者,建议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营养状态,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在体外对人CD4+T淋巴细胞miRNA-21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12例健康志愿者的新鲜外周血,免疫磁珠分选出CD4+T淋巴细胞,分为空白组、PHA+(0、1、5、10 μmol/L)阿托伐他汀组,体外培养48 h后收集各组细胞及培养基上清液,荧光定量PCR检测miRNA-21及PDCD4mRNA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PDCD4蛋白表达,ELISA检测培养基上清液TNF-α及IL-10浓度.结果 ①与空白组比较:PHA刺激后,CD4+T淋巴细胞miRNA-21 、PDCD4 mRNA、PDCD4蛋白表达及上清液TNF-α浓度均升高(均P<0.05).②与PHA+0μmol/L他汀组比较:加入不同浓度阿托伐他汀后,CD4+T淋巴细胞miRNA-21相对表达量和上清液IL-10浓度增加(P<0.05),而PDCD4蛋白表达和上清液TNF-α浓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促进PHA刺激的人CD4+T淋巴细胞miRNA-21的表达增加,从而抑制靶蛋白PDCD4,促进抗炎因子IL-10分泌和抑制促炎因子TNF-α.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34例,随机均分成两组;给予对照组阿托伐他汀钙片,观察组予以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脂水平以及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血压、TC、TG、LDL-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可以有效降低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患者血脂水平,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推广价值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应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8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94例,将其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患者给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B组患者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均治疗6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情况,观察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A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低于B,且A组心绞痛症状改善及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时,采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类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免疫功能水平,并分析HBV感染类型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HBV感染患者208例,根据不同临床类型分为A组(急性乙型肝炎,n=40)、B组(慢性乙型肝炎n=45)、C组(乙型肝炎肝衰竭,n=42)、D组(乙型肝炎肝硬化,n=41)、E组(乙型肝炎肝癌,n=40),并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4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受试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明确不同乙型肝炎类型与免疫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B、C、D、E组的CD3~+较对照组更低,且后4组的CD4~+、CD4~+/CD8~+低于对照组,CD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组受试者中,E组的CD3~+、CD4~+、CD4~+/CD8~+低于其他组,CD8~+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的CD3~+、CD4~+、CD4~+/CD8~+较A、B组更低,但高于C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得知,CD4~+、CD8~+、CD4~+/CD8~+水平与A、B组无相关性(P0.05),其中CD4~+、CD4~+/CD8~+水平与C、D、E组呈正相关(P0.05),CD8~+与之呈负相关(P0.05),且CD3~+与5组乙型肝炎感染患者相关系数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不同临床类型HBV感染患者的免疫功能水平存在差异,CD3~+、CD4~+、CD8~+、CD4~+/CD8~+水平变化能为乙型肝炎类型的鉴别提供依据,对这类疾病治疗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病人血清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1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70例)和常规治疗(52例),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10mg/d),8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RP、纤维蛋白原和血脂水平。结果UA病人CRP、纤维蛋白原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干预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CRP、纤维蛋白原、TC、TG、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干预治疗可显著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清CRP及纤维蛋白原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试验组患者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40 mg/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C反应蛋白(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TC、TG、LDL及HD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清TC、TG、LDL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HD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CRP、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清CRP、Hcy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与小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相比,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40 mg/次)能更有效地改善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脂代谢,降低血清CRP及Hcy水平,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检测自身免疫紊乱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变化并分析其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5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DCM组)和45例正常健康人(CON组)为研究对象,检测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Tei指数、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的差异。分析DCM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Tei指数与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和CD4~+/CD8~+比值的相关性。结果DCM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CD8~+T淋巴细胞均显著低于正常人(t=6.698,P0.05),Tei指数、CD4~+T淋巴细胞和CD4~+/CD8~+T比值均显著高于正常(P均0.05)。DCM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Tei指数与CD4~+T淋巴细胞和CD4~+/CD8~+比值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15和0.458,P值分别为0.008和0.036),与CD8~+T淋巴细胞呈负相关(相关系数=-0.396,P=0.004)。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存在自身免疫反应异常,左室Tei指数在扩张型心肌病自身免疫反应评估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或阿托伐他汀后,外周血中血脂水平及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频率的变化,探讨瑞舒伐他汀在治疗稳定性冠心病过程中的调脂及非调脂作用。方法选择稳定性冠心病患者60例,根据用药不同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瑞舒伐他汀10 mg/d;B组:阿托伐他汀20 mg/d;C组:安慰剂(淀粉)1片/d。4周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血脂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中EPCs(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频率。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TC、TG、LDL-C、HDL-C水平及外周血中EPCs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与C组比较,A组和B组患者TC、TG、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A组和B组患者外周血中EPCs频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TC、LDL-C及TG水平,还可以有效升高外周血中EPCs频率,同时发挥调脂及非调脂作用,对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老年患者中的调脂抑炎作用.方法 选择75例老年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服用阿托伐他汀(10 mg/d),B组服用瑞舒伐他汀(5 mg/d),C组服用瑞舒伐他汀(10 mg/d),三组均服药12 w.于治疗前、治疗4 w末、12 w末分别采空腹静脉血测TC,LDL-C,TG,HDL-C,IL-6,IL-10,TNF-α.结果 ①三组各项指标治疗前无差异(P>0.05);4 w末,TC,LDL-C,TG均降低,HDL-C均升高(P<0.01);12 w末,血脂未见变化(P>0.05).②4 w末,A,B两组TC,LDL-C比较无差异(P>0.05),C组TC,LDL-C较A、B两组降低(P<0.01).③4 w末,三组IL-6、TNF-α降低,IL-10升高(P<0.01);12 w末,炎症因子变化持续(P<0.01).④除12 w末C组TNF-α较B组稍低外,未见到三组炎症因子变化有差异(P>0.05).结论 ①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均有调脂抑炎作用,且抑炎作用是独立于调脂作用以外的.②瑞舒伐他汀5 mg/d和阿托伐他汀10 mg/d调脂效果类似,瑞舒伐他汀10 mg/d调脂作用大于阿托伐他汀10 mg/d.③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抑炎作用大致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