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口老龄化加重医疗负担,干细胞移植逆转衰老及其伴随的功能障碍成为治疗领域的新方法。间充质干细胞(MSC)作为兼具再生和免疫调节功能的干细胞类型,可通过直接分化的细胞替代和细胞赋能方式促进衰老组织的再生修复。最近研究发现,连续离心可分离MSC中以外泌体为代表的主要治疗载体,外泌体中衰老相关的miRNA有助于阐明MSC抗衰老治疗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2.
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严重损害人们健康,由于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心肌细胞、分泌保护因子的作用,干细胞移植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有希望的方法。虽然以往各种体内外研究均证实了干细胞分化成为心肌细胞、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但干细胞在受体心脏中存活极少,这提示干细胞治疗的获益可能有其他机制的参与。最近研究显示干细胞能够分泌富含胆固醇、磷脂的外泌体,作用于心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发挥抗凋亡、抗炎、抗心肌重构、促新生等作用。现综述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进展和未来。  相似文献   

3.
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仍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而间充质干细胞(MSC)释放的外泌体作用于心脏和血管,可以发挥抗凋亡、抗炎、抗纤维化以及促进内皮细胞和血管生成等作用,被认为是MSC移植治疗关键的作用机制。文章总结近5年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了MSC来源的外泌体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并讨论了外泌体作为未来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心脏干细胞(CSCs)是修复损伤心肌的最佳途径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心脏干细胞移植更多的保护作用可能得益于旁分泌机制。心脏干细胞衍生的外泌体可通过释放microRNA的方式将信息传递至靶细胞并调节其功能,进而对心脏起到保护作用,改善心功能。简要综述近年来有关心脏干细胞源的外泌体中microRNA对心脏的保护作用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性鞘磷脂酶2对缺氧预处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分离并体外扩增6周龄C57BL/6小鼠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收集细胞上清,分离来自缺氧处理的外泌体(Exo~H)和常氧下培养来源的外泌体(Exo~N),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比较Exo~H和Exo~N在体内实验中对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的差异,同时收集在缺氧预处理状态下加入中性鞘磷脂酶2抑制剂GW4869来源的外泌体(Exo~H+GW),并在体外实验中比较Exo~N、Exo~H和Exo~H+GW对心肌细胞抗凋亡及血管新生能力的作用。结果 Exo~H组小鼠心肌梗死后28 d的射血分数显著高于Exo~N组(44.12%±8.12%比20.73%±7.32%,n=20,t=11.95,P<0.05)。同时发现,缺氧增加中性鞘磷脂酶2的表达,而Exo~H+GW组在体外管腔形成及心肌细胞保护方面明显弱于Exo~H组,并且其微小RNA-210含量显著减低。结论缺氧预处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拥有更好的心脏保护能力,中性鞘磷脂酶2可能是主要的作用机制,可能通过影响外泌体内有益微小RNA的含量来发挥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6.
外泌体是在细胞间交流中起重要作用的外分泌纳米级磷脂双层囊泡,可由多种细胞分泌,在细胞间有效转运蛋白质、RNA等生命活性物质。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研究发现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可以减少心肌细胞凋亡,促进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分化,因而为心肌梗死提出了一种创新的生物分子治疗方式,现主要论述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在治疗心肌梗死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对未来治疗应用的展望。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来源外泌体通过PI3K/Akt途径减轻过氧化氢(H2 O2)诱导心肌细胞损伤.方法 培养心肌H9c2细胞,采用0.5 mmol/L H2 O2诱导心肌细胞损伤,给予BMMSC来源外泌体、对照溶剂二甲基亚砜或PI3K抑制剂LY294002干预,检测细胞存活率、凋亡率及Bcl-2、B...  相似文献   

8.
肝衰竭是由于各种致病因素造成肝细胞大量坏死, 超过肝脏的自我修复能力, 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 病情进展迅速, 病死率高。肝移植是肝衰竭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但是存在供肝不足、费用高昂等弊端。间充质干细胞在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已得到证实, 但其应用也受到一定限制, 基于干细胞的无细胞疗法, 尤其是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现就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在肝衰竭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综述干细胞源的外泌体和自噬在心肌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提示外泌体是一种可由多种细胞分泌的纳米级膜性囊泡,含有大量的miRNA,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作用于靶细胞并调节其功能。自噬是细胞内广泛存在的一种降解机制,细胞内的自噬可以通过溶酶体途径清除细胞内受损的蛋白质和细胞器,维持细胞稳态。干细胞源的外泌体可以调控细胞自噬,对心肌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在一定的诱导条件下可以分化为多种细胞。 5 氮胞苷可以诱导离体MSC出现心肌表型。MSC移植研究表明 ,在心肌组织微环境中 ,MSC可向心肌分化并与宿主心肌功能整合 ,从而修复损伤坏死心肌、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1.
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的一种纳米级囊泡,其可以将功能性蛋白质、代谢物和核酸等物质转移至受体细胞,进而发挥细胞间的通讯作用。研究表明,脂肪干细胞向胞外分泌的小囊泡——脂肪干细胞源性外泌体(ADSCsExos)可以运输多种细胞成分并与靶细胞融合,介导局部和系统性的细胞间通讯,从而调节受体细胞生物学行为。此外,ADSCs-Exos还在许多疾病中显示出较大的治疗潜力。本文主要综述了ADSCs-Exos在伤口愈合、肥胖、糖尿病、COVID-19、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及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2.
心源性外泌体是由心脏细胞产生的包含大量生物活性分子的细胞外囊泡,它们是心脏细胞通讯的重要手段。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缺氧损伤后4 h就可产生一些特殊的心源性外泌体组分,可作为早诊断的新标志物。心脏源性祖细胞等干细胞分泌的心源性外泌体,可以减少冠心病后心肌细胞凋亡,增加细胞管形成,减少纤维化的发展和改善心脏功能。这些心源性外泌体可装载对本病有治疗作用的药物,标记心肌靶向肽,发挥对缺血心肌的靶向治疗作用,现就此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降低、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骨病,易增加骨折风险。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在于成骨细胞介导的骨形成与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之间的动态失衡,进一步研究其发病机制、探索新型治疗策略意义重大。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可通过旁分泌途径产生的外泌体参与骨代谢过程中的多个环节,修复并调控骨相关细胞增殖、迁移、分化功能,促进血管再生与调节免疫炎性反应,有望成为未来治疗骨质疏松的新方向。本文对MSC源性外泌体与骨质疏松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探究其实现治疗效应的潜在机制,分析其优势与可行性,旨在为MSC源性外泌体在骨质疏松的临床诊治与基础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综述外泌体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提示外泌体是一种新的细胞间通讯系统,能被大多数细胞释放和吸收,在受体-配体间传递信号分子诱导功能的变化,不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主要通过抗炎、抗氧化应激、抗心肌细胞凋亡以及促血管生成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5.
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分泌的纳米级囊泡,在细胞间的物质、信号传递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不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心肌保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外泌体治疗可能成为逆转缺血再灌注器官损伤的新方法,了解外泌体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外泌体对缺血再灌注器官保护作用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缺血再灌注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脐带具有心肌特异分化潜能的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MSCs-exosomes)对大鼠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再通后损伤过程中诱导凋亡的干预作用以及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PI-3K/AKT)通路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外泌体干预组(Ex组)、外泌体干预联合PI-3K抑制剂组(Ex+L组)。再灌注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分析评估细胞活力,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心肌凋亡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3以及Caspase-9和细胞色素C(Cyt C)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组相比,I/R组心肌细胞Bax、Caspase-3、Caspase-9、Cyt C表达水平增高,凋亡比例明显增高,血清中LDH水平明显上升。Ex组可明显减少细胞损伤,降低促凋亡相关蛋白的水平,促使血清中LDH含量下降。结论干细胞外泌体可减轻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再通后损伤,这种保护机制可能与PI-3K/AKT调控的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7.
心肌梗死是所有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首要原因。心肌梗死后受损心肌启动修复及心室重构的分子机制显示心肌细胞所分泌的可溶性因子在细胞局部交流及远程信息交换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大量研究证实,以外泌体为主的细胞外囊泡因其运载的细胞特异性蛋白、脂质体及遗传物质在细胞及组织交流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将针对外泌体基本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行综述,并评价不同来源的外泌体治疗心肌梗死的潜能。  相似文献   

18.
外泌体是细胞经过一系列调控形成并可分泌到细胞外的膜性囊泡,其可以携带核酸、脂质和蛋白质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传递和信息交流。研究显示,外泌体微RNA(miRNAs)可参与脑正常的生理过程,也参与损伤修复等病理过程。缺血性卒中是世界范围内的严重致残、致死性疾病,卒中神经损伤或神经保护进程中涉及到众多分子变化,而外泌体中的miRNAs可能参与这些变化,成为缺血性卒中神经损伤或保护的生物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靶点。本研究通过对外泌体miRNAs在缺血性卒中神经损伤及保护中作用的综述,为缺血性卒中的诊断和潜在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释放的纳米级囊泡。该囊泡由脂质双层膜组成并包裹各种生物分子, 通过靶向受体细胞释放内容物来发挥细胞间通讯作用。动脉粥样硬化(AS)是由动脉血管中脂质堆积引起的慢性炎性疾病, 各种细胞分泌的外泌体都具有特异性, 其作为多面信使介导斑块内的细胞间信号传递, 在AS进程中发挥着双向调控作用。外泌体可作为生物标志物用于AS的诊断, 抗炎性外泌体和工程化外泌体也为AS的治疗提供了新策略。本文就AS斑块中不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AS疾病的双向调控作用以及外泌体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摘要] 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多向分化和旁分泌生物活性因子的功能,从而在免疫调节、抗炎、血管生成和抗凋亡等方面发挥作用,广泛应用于临床的细胞治疗中。MSCs来源的外泌体既可携带MSCs的遗传信息,又比MSCs更易于储存和维持MSCs的功能,有利于多种组织损伤后的修复与再生。该文就MSCs及其外泌体生物学特性及功能、MSCs外泌体在不同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