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8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80例非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空腹血糖(FPG)、Hb A1c、中文版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及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发生率;根据是否诊断为MCI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MCI组与正常组,对比两组FPG、Hb A1c水平;以线性相关分析法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Hb A1c与MOCA评分、MMSE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FPG、Hb A1c及MCI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MOCA评分、MMSE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1)。MCI组FPG及Hb A1c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 05)。Hb A1c与MOCA及MMSE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P<0. 01)。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Hb A1c水平与患者自身的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且患者的认知功能随着Hb A1c水平的增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变化的超声表现。方法 100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为病例组,同期选择100例无糖尿病史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受试者均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了解IMT变化情况。并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IMT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病例组IMT、弹性条数(Ep)及硬化程度(β)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软斑例数最高,其次为混合斑,硬斑最少,对照组硬斑例数最高,其次为软斑,混合斑数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中膜变化组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血糖(FP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高于内中膜无变化组(P<0.05)。年龄大,糖尿病病程长,Hb A1c、FPG水平升高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或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或斑块形成,且软斑比例更高,高龄、糖尿病病程长、血糖控制不佳可以促进老年糖尿病患者IMT变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1水平变化及与脂联素、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测定初诊T2DM患者及正常人(NC组)糖脂代谢参数、血浆FGF-21、脂联素、氧化应激指标,并分析血浆FGF-21水平与糖脂代谢参数、脂联素、氧化应激指标间的关系。结果 T2DM组的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系抵抗指数(HOMA-IR)显著高于NC组(P<0. 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NC组(P<0. 01)。T2DM组血浆FGF-21、丙二醛(MD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 001);血浆脂联素、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明显低于NC组(<0. 001)。血浆FGF-21与脂联素呈负相关(P<0. 001);与MDA、HOMA-IR、Hb A1c均呈显著正相关(P均<0. 005);血浆脂联素、HOMA-IR是血浆FGF-21独立相关因素(r=0. 513、r=0. 286,P均<0. 05)。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FGF-21水平显著升高,与胰岛素抵抗有关;脂联素与其密切相关,可能为其下游调控激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糖尿病组,200例健康老年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25(OH)D3水平及IMT,并研究糖尿病组25(OH)D3缺乏与25(OH)D3正常者颈动脉硬化情况,分析25(OH)D3水平与IMT的关系。结果糖尿病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IM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5(OH)D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老年糖尿病患者中FPG与HbA1c、HbA1c与IMT均呈正相关, HbA1c与25(OH)D3、25(OH)D3与IMT均呈负相关(P<0.05);25(OH)D3缺乏组斑块百分比较大,正常组颈动脉正常百分比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缺乏在老年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上起重要促进作用,25(OH)D3可作为老年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发病风险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5.
将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7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将50例健康体检的志愿者组成对照组。结果观察组Hb 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C肽水平低于对照组,(P 0. 05); Hb A1c水平与FBG呈正相关(r 0,P 0. 05),与血清C肽呈负相关(r 0,P 0. 05)。结论血清C肽联合Hb A1c检测可有效监测糖尿病水平,早期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血管内皮功能和血脂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单纯T2DM患者83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72例作为对照组。清晨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SDF-1和内皮素(ET)-1含量,采用硝酸还原法测定一氧化氮(NO)含量,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含量。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 A1c)、SDF-1、血管内皮功能、血脂四项水平,FPG和Hb A1c与SDF-1、NO、ET-1和血脂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FPG和Hb A1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SDF-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ET-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FPG和Hb A1c与SDF-1、NO和HDL-C呈线性负相关,与ET-1、TC、TG和LDL-C呈线性正相关(均P<0.05)。结论老年T2DM患者血清SDF-1水平下降,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及血脂异常,FPG和Hb A1c与SDF-1、NO和HDL-C呈线性负相关,与ET-1、TC、TG和LDL-C呈线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糖尿病患者72例为观察组,耐糖量减低患者72例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Hb A1c及FPG值均低于观察组(P 0. 05);Hb A1c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高于FPG(P 0. 05)。结论 Hb A1c在糖尿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护骨素(OPG)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作为病例组(T2DM组),40例同期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NC组)。应用彩色高频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ELISA法检测血浆血清OPG含量。结果与NC组相比,T2DM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IMT及血清OPG水平均升高(P<0.05);两组颈动脉IMT与血清OPG均有相关性。T2DM组血清OPG与IMT、FPG、Hb A1c、HOMA-IR具有线性关系,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IMT与年龄、收缩压(SBP)、血清OPG呈线性回归关系。结论年龄、(SBP)与血清OPG是影响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9.
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2月76例GDM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75例健康体检孕妇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Hb A1c与FPG检测,分析两组FPG、Hb A1c、1h及2h血糖变化情况、观察组采用Hb A_(1c)、FPG检测单一诊断及联合诊断检出GDM准确率。结果观察组FPG、Hb A1c、1h糖耐量试验及2h糖耐量试验血糖高于对照组(P 0. 05);经Hb A1c检出GDM患者73例,准确率为96. 05%(73/76);经FPG检出GDM患者64例,准确率为84. 21%(64/76);采用Hb A_(1c)联合检测FPG检出GDM患者76例,准确率为100. 00%(76/76);采用Hb A1c、FPG检测联合诊断准确率高于单一方法诊断(P 0. 05)。结论 Hb A1c、FPG检测联合诊断GDM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与血管内皮功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指标的相关性在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IGT)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49例高血压患者根据糖耐量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组、IGT组和糖尿病组。根据IMT将IGT组分为三个亚组:IMT正常亚组、内膜增厚亚组和斑块形成亚组。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ID)、血浆BNP、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和血脂等指标。结果 IGT组患者血浆BNP、空腹血糖(FP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糖(2 h PG)、脉压、FINS、HOMA-IR、甘油三酯(TG)和IMT均显著高于NGT组(P<0.05);EDD显著低于NGT组(P<0.05)。内膜增厚亚组血浆BNP、2 h PG、FINS、HOMA-IR和TG显著高于IMT正常亚组(P<0.05),EDD显著低于IMT正常组(P<0.05);斑块形成亚组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内膜增厚组(P<0.05)。血浆BNP水平与IMT(r=0.582)、HOMA-IR(r=0.477)和脉压(r=0.422)呈显著正相关,与EDD(r=-0.489)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血浆BNP水平可能成为预测高血压合并IGT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并根据患者的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两组:IMT正常组和IMT增厚或斑块组。比较两组及4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分析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与IMT之间的关系。结果(1)2型糖尿病组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2)IMT正常组与IMT增厚或斑块组相比较,腰臀比、TG、HDL.C、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内脏脂肪素含量较高、年龄增长、TG增高、HDL-C降低是2型糖尿病患者IMT增厚的危险因素。结论高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与血糖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150例老年T2DM患者根据Hb A1c水平不同分为Ⅰ组(4.0%~7.0%)41例、Ⅱ组(7.1%~8.0%)35例、Ⅲ组(8.1%~9.0%)39例及Ⅳ组(9.1%~10.0%)35例,同时随机从该院体检中心选择同期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馒头餐糖耐量试验与胰岛素释放试验,检测各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Hb 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F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2 h FIns),并用稳态模型(Homa Model)公式评估胰岛素细胞功能指数(HOMA-β)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评估胰岛素敏感性;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Hb A1c水平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Ⅰ、Ⅱ、Ⅲ、Ⅳ组的Hb A1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Hb A1c水平越高,对应的病程越长,Ⅲ、Ⅳ组病程显著长于Ⅰ、Ⅱ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Ⅲ、Ⅳ组的TG水平显著高于Ⅰ、Ⅱ组,TC、T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Ⅰ、Ⅱ、Ⅲ、Ⅳ组FPG、2 h FPG、FIns及HOMA-IR显著高于对照组,HOMA-β与IS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Ⅰ组2 h FIn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Ⅱ、Ⅲ、Ⅳ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组的FPG、2 h FPG、FIns显著高于Ⅰ、Ⅱ组,2 h FIns、HOMA-β与ISI显著低于Ⅰ、Ⅱ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Ⅰ、Ⅱ、Ⅲ、Ⅳ组HOMA-I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T2DM患者的Hb A1c水平与FPG、2 h FPG呈显著正相关(r=0.674、0.766,P<0.05),与FIns、HOMA-β及ISI呈显著负相关(r=-0.571、-0.430、-0.513,P<0.05)。结论老年T2DM患者的Hb A1c水平与血糖及胰岛素敏感性存在密切关系,Hb A1c水平越高,血糖越高,而胰岛素敏感性越低,胰岛β细胞分泌能力越弱。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1,5-脱水葡萄糖醇(1,5-AG)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葡萄糖激酶吡喃糖氧化酶(GK-PROD)法测定50例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100例糖耐量减低患者(IGT组)及30名正常对照者(NGT组)的血清1,5-AG,同时测定FPG、2hPG及HbA_1c等指标,应用ROC曲线评价1,5-AG、FPG及HbA_1c对糖尿病的诊断性能.结果 T2DM组血清1,5-AG水平显著低于NGT组和IGT组(P均<0.01),IGT组低于NGT组(P<0.05).血清1,5-AG与FPG、2hPG、HbA_1c均呈显著负相关.1,5-AG、FPG和HbA_1c诊断糖尿病的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8、0.921、0.817.结论 血清1,5-AG与糖耐量下降相关,1,5-AG含量测定可作为糖尿病诊断、筛查和血糖控制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2型糖尿病应用格列美脲治疗的疗效及药理。方法在2019年1—12月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取58例,随机分两组:一组给予格列美脲治疗,纳入观察组(29例);一组给予格列喹酮治疗,纳入对照组(29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2 hPG、FPG、HbA1c等指标水平、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显示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2 hPG、FPG、HbA1c等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2 hPG、FPG、HbA1c等指标水平比较显示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91、10.901、9.951,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显示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选择2017年1-12月2型糖尿病患者166例,随机平分为对照组采用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西格列汀。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bA_(1c)(糖化血红蛋白)、FPG(空腹血糖)、2hPG(餐后2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使用甘精胰岛素联合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l medial thickness,IMT)与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老年T2DM患者31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普勒超声测定颈动脉IMT,根据检查结果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组102例,增厚组116例,斑块组92例,检测3组患者血液各项生化指标以及血清25(OH)D3的浓度,分析T2DM患者颈动脉IMT与血清25(OH)D3水平的关系。结果 (1)斑块组患者的病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血糖(FBG)均明显高于正常组与增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厚组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P0.05);斑块组患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明显高于增厚组,增厚组患者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患者25(OH)D3明显低于增厚组,增厚组患者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颈动脉IMT与患者病程、TC、LDL-C、hs-CRP、FBG、Hb A1c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呈正相关(r病程=0.194,rTC=0.312,rLDL-C=0.274,rhs-CRP=0.303,rFBG=0.288,rHb A1c=0.294,rUAER=0.183,P均0.05);颈动脉IMT与患者的25(OH)D3水平呈负相关性(r=-0.292,P0.05)。结论老年T2DM患者颈动脉IMT与血清25(OH)D3水平密切相关,血清25(OH)D3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保护因素,适量的补充能够降低T2DM患者发生动脉硬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阚全娥  李全忠 《山东医药》2008,48(46):72-73
新诊断2型糖尿病76例,按照有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分成增厚组39例和无增厚组37例;另取正常健康者32例作对照组。分别测定三组IM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胰岛素抵抗指数(IRI)进行分析比较。结果IMT增厚组和无增厚组hs—CR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IMT增厚组IRI高于无增厚组和对照组(P〈0.05)。初诊2型糖尿病颈动脉IMT与IR/、hs—CRP呈正相关(r=0.451,0.057;P均〈0.01)。认为颈动脉IMT的增厚提示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hs—CRP水平的升高是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加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马来酸罗格列酮(RSG)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8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RSG组(66例)及对照(Con)组(62例),观察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FPG,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胰岛素(Ins)的变化。结果连续服RSG3个月后,其FPG、2hPG、HbA1c及FIns与试验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on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肝肾功能等无影响。结论RSG能显著降低血糖并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本研究尚未发现其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选择168例T2DM患者随机平分为常规组(地特胰岛素治疗)和联合组(地特胰岛素+瑞格列奈治疗),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两组Hb A1c、2hPG、FPG和TG、TC、FFA指标均明显降低(P 0. 05),联合组较对照组更显著(P 0. 05);动态血糖监测中两组MAGE和MODD均显著下降(P 0. 05)且联合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 0. 05);两组发生低血糖数(P 0. 05)。结论地特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T2DM能有效控制血糖,优化糖脂代谢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白介素-33(IL-33)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9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0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IMT的结果,将患者分为IMT正常组(IMT1.0 mm)33例、IMT增厚组(1.0 mm≤IMT≤1.2 mm)36例和斑块组(IMT1.2 mm)31例。对3组患者的IL-33、血糖、血脂等相关指标进行检测,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患者血清IL-33水平与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斑块组身体质量指数(BMI)高于IMT增厚组和IMT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患者血清IL-33、C肽低于IMT增厚组和IMT正常组,而斑块组患者的IMT、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高于IMT增厚组和IMT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检验分析,IL-33与C肽呈正相关性,与IMT、FPG、HbA1c、TG、TC、LDL-C、Hcy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T2DM患者中血清IL-33水平降低,并与IMT、血糖和血脂具有一定相关性,提示IL-33可能参与T2DM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