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肺功能变化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方法共分析86例脊髓损伤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比较颈髓损伤(48例)及胸腰髓损伤(38例)患者的肺活量(VC)、用力呼气肺活量(FVC)、最大通气量(MVV)、1秒钟最大呼气量(FEV1.0)预测百分比(分别记作VC%,FVC%,MVV%,FEV1.0%)间的差异;并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研究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损伤部位(颈髓或胸髓损伤)、ASIA感觉/运动评分以及残损分级与脊髓损伤患者VC,FVC,MVV及FEV1.0间的相关性。 结果颈髓和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VC%,FVC%,MVV%及FEV1.0%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以颈髓损伤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的下降幅度较为显著(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VC,FVC,MVV及FEV1.0的主要因素包括损伤部位、运动评分和性别。 结论脊髓损伤患者(特别是颈髓损伤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通气功能障碍;ASIA运动评分是影响脊髓损伤患者肺功能的主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霍飞翔  李响  张洪蕊  杨帅 《中国康复》2022,37(8):477-481
目的:探讨系统性呼吸训练对颈髓损伤患者膈肌运动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颈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康复训练和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增加系统性呼吸训练,观察周期为6周,对比2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膈肌运动幅度及呼吸困难程度。结果:治疗6周后,2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峰值呼气流速(PEF)、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及膈肌运动幅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的FVC、FEV1、PEF、MVV值及膈肌运动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Brog呼吸困难评分从第3周均较第1周明显降低(P<0.05),且从第4周开始,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系统性呼吸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可以有效改善颈髓损伤患者的膈肌运动及肺功能,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呼吸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脊髓损伤患者肺功能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的预测效果, 为临床康复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纳入符合条件的脊髓损伤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肺功能测试系统进行肺通气功能测试, 收集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 包括性别、年龄、职业、身体质量指数(BMI)、病因、病程、损伤平面、残损分级、ASIA感觉或运动评分, 采用彩色多普勒测量膈肌移动度。采用广义线性回归法分析脊髓损伤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因素, 并用ROC曲线分析膈肌移动度对肺功能指标的预测效果。结果 79例患者的肺功能指标FVC%、FEV1%、MVV%、PEF%分别为(45.25±25.17)%、(41.72±23.98)%、(62.04±25.74)%、(33.20±18.60)%, 均明显低于正常参考值范围(≥80%)。广义线性回归分析显示, 膈肌移动度是脊髓损伤患者FVC%、FEV1%和PEF%的唯一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 膈肌移动度对FVC%的预测AUC为0.756(P=0.007), 膈肌移动度截断值为5.960, 敏感度为0.750, 特异度为0.762;膈肌移动度对FEV1%的预测AUC为0.7...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反馈式呼吸电刺激训练对肺癌术后患者膈肌运动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例肺癌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反馈式呼吸电刺激训练,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腹式呼吸训练,呼吸训练强度均为20min/次,3次/周,共4周。两组患者均于训练前、训练4周后、术后3个月时完成M型超声下观察平静呼吸、深吸气2种呼吸状态时的双侧膈肌运动幅度和肺功能检测。肺功能观察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FEV1)及其各自占预测值的百分比。结果:训练4周后,两组患者膈肌运动幅度和肺功能均较基线值改善,但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的FVC、FEV1%、FVC%、平静呼吸和深吸气时的术侧膈肌运动幅度改善程度更显著(P0.05);在术后3个月,试验组的FVC、FEV1%、深吸气时的双侧膈肌运动幅度均较对照组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反馈式呼吸电刺激训练可以改善肺癌术后患者的膈肌运动和肺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M型超声测量膈肌头尾向运动幅度与运动时间变化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价值。方法 运用M型超声观察68例稳定期COPD患者(COPD组)和68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膈肌头尾向运动幅度与运动时间,比较两组间平静呼吸与深呼吸时膈肌运动幅度与运动时间,分析膈肌运动幅度与肺功能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判断M型超声诊断COPD的效能。结果 平静呼吸时,COPD组双侧膈肌运动幅度大于对照组;深呼吸时,对照组双侧膈肌运动幅度大于COPD组;平静呼吸和深呼吸时,对照组右侧的膈肌运动时间均大于COPD组(P均<0.05)。深呼吸时,膈肌运动幅度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均呈正相关(P均<0.05)。平静呼吸和深呼吸时,膈肌运动幅度诊断COPD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3、0.858;膈肌运动时间诊断COPD的AUC分别为0.620、0.678。结论 M型超声可通过判断膈肌运动情况快捷地评估膈肌功能,可辅助诊断COPD。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脊髓损伤(SCI)患者呼吸肌功能及其影响因素,为SCI患者呼吸功能康复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选取SCI患者60例,根据吸气肌百分比(实际肌力指数/预计肌力指数)将患者分为呼吸肌功能障碍组(<50%)35例和对照组(≥50%)25例。收集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职业、运动爱好、BMI、病因、病程、损伤平面、ASIA残损程度分级、ASIA感觉/运动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SCI患者呼吸肌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在60例患者中,呼吸肌功能障碍发生率为58.2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呼吸肌功能障碍组间在性别、损伤部位、ASIA残损程度分级、运动得分和感觉得分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BMI、病程和AISA残损分级是SCI患者呼吸肌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其中BMI分级和ASIA残损程度分级为危险因素,病程为保护性因素。结论:SCI后约有60%患者会存在呼吸肌功能障碍,BMI、病程和ASIA残损程度分级是影响SCI患者呼吸肌功能的重要因素,对于肥胖伴完全性SCI患者应尽早介入呼吸肌训练,促进患者呼吸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膈肌功能及肺功能的变化。方法:筛选符合入组标准的脑卒中患者及健康受试者共60例,每组30例,收集所有受试者膈肌功能及肺功能数据,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使用膈肌超声评估患者平静呼吸及深呼吸膈肌厚度、膈肌活动度,并计算膈肌增厚率;行吸气肌压力检测:评估患者最大吸气压(maximum inspiratory pressure,MIP);评估患者的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FVC)、呼气流量峰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结果:脑卒中组及健康对照组一般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脑卒中组受累侧深吸气末膈肌厚度及膈肌增厚率显著下降(P<0.01),非受累侧深吸气末膈肌厚度及膈肌增厚率明显下降(P<0.05);受累侧...  相似文献   

8.
颈段脊髓损伤患者肺功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颈段脊髓损伤(SCI)患者肺功能变化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颈段SCI患者的肺功能资料,分析肺活量(VC)、最大通气量(MVV)、1秒钟最大呼气量(FEV1)、75%肺活量用力呼气流速比(V75)的预测百分比与ASIA感觉评分和运动评分的相关性,然后分别以VC、MVV、FEV1、V75的实测值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颈段SCI患者肺功能指标中VC、MVV、FEV1、V75的预测百分比均明显下降,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相关分析显示,VC、FEV1、V75的预测百分比均与ASIA运动评分呈正相关,与感觉评分无相关性;在分别以VC、MVV、FEV1、V75实测值为自变量的4个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中,身高均以保护因素出现于其中的3个方程中,体重为保护因素出现于另外1个方程中;与SCI有关的ASIA运动评分、感觉评分和病程等指标中只有运动评分出现于以MVV、FEV1、V75实测值为自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中,感觉评分和病程未出现于任何一个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中.结论除身高和体重外,ASIA运动评分是影响颈段SCI患者肺功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对颈胸段脊髓损伤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68例颈胸段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4例,常规治疗和护理+常规康复训练+呼吸训练)和对照组(34例,常规治疗和护理+常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膈肌移动度、肺功能指标及临床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的膈肌移动度均增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呼气峰流速(PEF)、用力肺活量(FVC)、最大通气量(MVV)均增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训练能有效改善颈胸段脊髓损伤患者的膈肌移动度和肺功能指标,从而改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单呼吸计数(SBC)与脊髓损伤患者肺功能测试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评价其对脊髓损伤肺功能水平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2月门诊及住院的脊髓损伤患者42例,分为颈段(n = 24)和胸段(n = 18),分别完成SBC评估和标准肺功能测试。将SBC结果分别与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1秒呼气容积比用力肺活量(FEV1/FVC)、慢呼气肺活量(EVC)及各指标占正常预计值的百分比(%pred)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FEV1%pred分级标准构建接受者工作特征(ROC)曲线。 结果 SBC结果与总体(r= 0.723~0.760, P< 0.01)、颈段(r= 0.549~0.657, P < 0.01)和胸段( r= 0.623~0.847, P < 0.01)的FVC、EVC及预计值百分比均呈正相关,还与总体和颈段的FEV1及预计值百分比呈正相关( r = 0.622~0.760, P< 0.01)。不同界值下ROC曲线下面积为0.864~0.941。 结论 在脊髓损伤患者中,SBC测试与标准肺功能测试多个指标之间相关性较好,可用于辅助评估脊髓损伤患者肺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简易自主呼吸练习对高位脊髓损伤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例男性颈髓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n=14)和治疗组(n=10)。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另增加简易自主呼吸练习。8周后比较两组肺功能情况。结果 8周训练后两组最大肺活量(VCmax)、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最大呼气量(FEV1)、呼气高峰流量(PEF)和最大通气量(MVV)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均较训练前有所提高(P<0.05);治疗组肺功能情况较对照组好(P<0.05)。结论康复治疗能够改善高位脊髓损伤患者的肺功能情况,简易自主呼吸练习改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应用Biostep运动康复训练系统对腰髓完全性损伤患者进行运动训练的意义。方法:46例腰髓完全性损伤患者,随机分为Biostep训练组(治疗组)和常规康复训练组(对照组),每组各2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Biostep运动训练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ASIA下肢运动评分、脊髓损伤步行指数Ⅱ(WISCIⅡ)、10m步行测试(10MWT)及功能独立性评定(FIM)。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后ASIA运动评分、WISCIⅡ、10MWT和FIM评分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在ASIA下肢运动评分、WISCIⅡ和10MWT方面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辅以Biostep康复训练系统进行训练,对提高腰髓完全性损伤患者步行功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康复护理在颈脊髓损伤伴有呼吸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52例颈脊髓损伤伴呼吸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26例,常规护理干预+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训练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FVC、FEV1、MVV水平、SCIM-Ⅲ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颈脊髓损伤伴有呼吸功能障碍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依从性和肺功能指标,促进患者呼吸功能和脊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人工膨肺技术在颈髓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2017年1月—2019年9月收治的66例颈髓损伤并行气管切开的患者按SPSS系统产生区组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试验组在雾化吸入、震动排痰、腹部挤压后吸痰等常规肺康复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人工膨肺技术,对照组采用常规肺康复护理。比较实施肺康复前和实施肺康复4周后两组的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最大呼气量以及干预期间两组的肺不张发生率。 结果 干预4周后,试验组的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最大呼气量分别是(4.17±0.70) L、(3.86±0.94) L、(266.67±36.70) L均高于对照组的(3.06±0.73) L、(2.91±0.72) L、(221.73±19.53)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照组的肺不张发生率分别为3.03%、24.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人工膨肺技术应用于颈髓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肺功能,增加患者肺部的顺应性,减少患者肺不张、肺塌陷的发生,明显改善患者肺康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背景目前糖尿病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有关糖尿病患者肺功能状况的报道较少.目的对比观察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肺功能状况的差异,探讨糖尿病病程与肺功能改变之间的关系.设计病例对比观察.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对象选择2000-01/2003-12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90例,均自愿参加观察.胰岛素依赖型20例,非胰岛素依赖型70例.另外将90例患者以10年病程为界分为2组,病程小于10年组40例,病程大于10年组50例.选择肺功能正常人30例为健康对照组,均为积极参与本课题的志愿者.方法分别测定各组观察对象的肺功能指标肺活量、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呼气流速峰值及最大通气量,并进行对比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观察对象血气分析和肺功能状况比较.②不同病程糖尿病患者的肺功能状况比较.结果①各组观察对象血气分析和肺功能状况比较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患者的肺活量、用力肺活量和肺通气功能都显著下降(t=1.999~2.301,P<0.05).胰岛素依赖型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肺活量、用力肺活量、肺通气功能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不同病程糖尿病患者的肺功能状况比较病程>10年组糖尿病患者的肺功能状况明显劣于病程<10年组患者[肺活量(L)2.62±0.65,3.25±1.25;用力肺活量(L)2.40±0.52,3.21±0.98;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75.31±2.31,80.63±5.56;呼气流速峰值(L/s)4.33±0.68,5.98±1.02;最大通气量(L/s)76.22±6.98,89.21±5.69(t=2.012~2.350,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的肺功能较正常人有减退的倾向,且病程较长的患者肺功能下降明显,临床工作中应予以密切重视.  相似文献   

16.
早期康复对脊髓损伤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脊髓损伤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及运动和感觉功能与步行能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 47例脊髓损伤患者给予综合康复治疗 ,在入院时和治疗过程中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学会 (ASIA) 1992年的标准评定患者的运动与感觉功能 ,采用Hoffer步行能力分级评定步行能力。结果伤后 12个月时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比入院时显著增加 (P <0 0 5 ) ,入院时的运动功能与患者最终获得的步行能力相关 (P <0 0 5 )。结论早期康复能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 ,入院时的运动功能与患者最终获得的步行能力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脉冲振荡法(IOS)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支气管炎的检测意义。方法选择100例COPD患者、100例急性支气管炎患者与正常对照者100例行常规肺通气功能及IOS检测。观察VC、FVC、FEV1%、FEV1/FVC、MMEF、VMAX、MVV;Fres、Zrs、R5、R20、R35、X5、Rc、Rp。结果 COPD组与正常组比较,VC、FVC、FEV1%、FEV1/FVC、MMEF、VMAX、MVV明显降低,P<0.05;Zrs、Fres、R5、R35、X5、R20、Rp明显升高,P<0.05。急性支气管炎组与正常组比较,VC、FVC、FEV1%、MVV明显降低,P<0.05;Zrs、Fres、R5、R20、R35、X5、Rp明显升高,P<0.01。COPD组与急性支气管炎组比较,VC、FVC、FEV1%、FEV1/FVC、MMEF、VMAX明显降低,P<0.01;Zrs、Fres、R5、R20、R35、X5、Rp明显升高,P<0.01。结论 COPD存在阻塞性和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急性支气管炎存在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COPD、急性支气管炎均存在总气道阻力、周边气道阻力、周边弹性阻力异常升高。COPD气道阻力升高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