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对比研究血清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对急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17例AMI、1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9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血清中的cTnI及CK-MB.结果17例AMI患者cTnI浓度均大于1.5ng/ml,11例UA及9例OMI患者cTnI浓度小于1..5ng/ml,3例UA患者大于1.5mg/ml.13例AMI、5例UA和1例OMI患者CK-MB浓度大于5.0 ng/ml,其余患者CK-MB浓度均小于5.0 ng/ml.cTnI诊断AMI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6..96%,阳性预测价值为85%,阴性预测价值为100%,正确率为92.5%;CK-MB诊断AMI的敏感性为76.47%,特异性为73.91%,阳性预测价值为68.42%,阴性预测价值为80.95%,正确率为75%.结论cTnI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优于CK-MB.  相似文献   

2.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反映心肌细胞坏死的血清标志物为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但因其缺乏严格特异性,并且升高持续时间短,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1],心肌肌钙蛋白I(cTnI)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高度敏感性、高度特异性,反映心肌细胞坏死的血清标志物[2].作者探讨cTnI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10例因急性胸痛住院的患者,按胸痛发作时间到就诊时间先后分为<3 h、3~6 h和>6 h三组,检测各组H-FAB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变化,比较3种心肌标志物诊断早期AMI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同时比较胸痛发作≤6h时不同心肌标志物联合诊断AMI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入选病例最终确诊为AMI 62例,非AMI 48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20例,稳定型心绞痛18例,非心源性胸痛10例).<3 h组H-FABP、CK-MB、cTnI水平诊断AMI的敏感性分别为87.5%、9.1%、45.8%;特异性分别为83.3%、91.6%、91.6%;3~6 h组H-FABP、CK-MB、cTnI水平诊断AMI的敏感性分别为98.1%、54.5%、63.6%;特异性分别为94.4%、88.9%、93.7%;>6 h组H-FABP、CK-MB、cTnI水平诊断AMI的敏感性分别为81.3%、93.7%、75.0%;特异性分别为83.3%、94.4%、100%;3种检测指标的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痛发作≤6h时H-FABP与cTnI联合检测诊断AMI的敏感性为93.5%、特异性为85.4%,cTnI与CK-MB联合检测诊断AMI的敏感性为74.1%、特异性为87.5%.结论:H-FABP水平检测对于早期诊断AMI有较高的敏感性,优于传统指标CK-MB、cTnI,但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与CK-MB、cTnI相当.胸痛发作≤6h时H-FABP与cTnI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AMI早期诊断的敏感度,优于传统的cTnI与CK-MB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研究血清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对急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17例AMI、1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9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血清中的cTnI及CK-MB。结果:17例AMI患cTnI浓度均大于1.5ng/ml,11例UA及9例OMI患cTnI浓度小于1.5ng/ml,3例UA患大于1.5mg/ml。13例AMI、5例UA和1例OMI患CK-MB浓度大于5.0ng/ml,其余患CK-MB浓度均小于5.0ng/ml。CTnI诊断AMI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6.96%,阳性预测价值为85%,阴性预测价值为100%,正确率为92.5%;CK-MB诊断AMI的敏感性为76.47%,特异性为73.91%,阳性预测价值为68.42%,阴性预测价值为80.95%,正确率为75%。结论:cTnI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优于CK-MB。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临床诊断性能(ROC)曲线评价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红蛋白(MYO)和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CK-MB)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病例组及对照组的血清cTnT、MYO和CK-MB,所得数据用ROC曲线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入院即刻血清cTnT诊断AMI的最佳临界值为0.047 μg/L,诊断特异性98%、敏感性83.33% ;CK-MB的临界值为5.38 μg/L,诊断特异性97%、敏感性72.92%;MYO的临界值为63.05 μg/L,诊断特异性为95.65%、敏感性为62.5%.AMI患者胸痛发作6 h内MYO的诊断敏感性较高(88.9%),cTnT其次(61.1%),CK-MB最低(55.6%);6 h后MYO诊断敏感性仅为63.3%;cTnT上升为90%,CK-MB仍为66.7%.结论 cTnT不论是曲线下面积、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等方面都明显优于CK-MB和MYO,是诊断急性心肌损伤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心血管疾病中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1年5月收治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作为观察组,以我院体检的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体检时空腹抽取静脉血;AMI组于发病后4 h取血,以后每4 h取血1次,24 h后每天取血1次,直至7 d.采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三项指标,比较这3项指标对AMI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AMI组的cTnI、Myo以及CK-M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TnI、Myo、CK-MB对AMI的敏感性分别为98.7%、90.0%、80.0%;特异性分别为96.9%、85.4%、94.8%.结论 急性AMI患者的cTnI、MB、CK-MB的值均明显升高,3项指标对AMI均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其中以cTnI最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3种心肌标志物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测定120例心肌梗死患者的3种血清心肌标志物的浓度,比较其对AMI诊断的性能价值。结果 120例心肌梗死患者在胸痛发作6h内检测cTnT、CK-MB和MYO的敏感率分别是81.4%、60.5%和97.7%,以MYO浓度升高最快,出现最早;发病6h~24h内检测cTnT、CK-MB和MYO的敏感率分别是99.0%、79.4%和79.0%,以cTnT浓度最稳定;在发病8h内检测cTnT、CK-MB和MYO的敏感性分别为91.0%、70.0%和99.0%,特异性分别为100%、91.0%和79.0%;漏诊率分别是9.0%、30.0%和1.0%;误诊率分别是0、9.0%和21.0%。结论 cTnT在AMI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是早期诊断AMI的"金指标",MYO可作为AMI的过筛,三者结合可提高早期AMI的诊断率,并有助于病情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对决定溶栓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临床症状表现不典型、心电图呈非特异性改变的AMI患者,常用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等对AMI早期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不太理想[1-3].为此本研究通过对发病6 h内AM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蛋白(IL-1Ra)水平进行检测,并与其他心肌损伤标志物进行比较,旨在探讨其在AMI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评定脂肪酸结合蛋白 (H 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方法 采用自行开发的H FABP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一步夹心法对 12 6名健康体检者和 5 3例AMI患者血清H FABP进行检测 ,同时测定肌红蛋白 (MYO)、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肌钙蛋白I(cTnI) ,并对AMI进行动态观察 ,对早期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时效性等进行分析。 结果 H FABP在AMI后 (1 84± 0 6 4 )h血浆浓度即开始升高 ,比CK MB、cTnI早 (P <0 0 1) ;时间浓度动态曲线与MYO相似 ,与CK MB、cTnI相比曲线前移。AMI后 2h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76 4 7%、80 4 1% ;4h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89 16 %、91 2 6 %。 结论 AMI后 2、4hH FABP检测对AMI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可望成为重要的早期和排除诊断的血清心肌标志物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cTn)诊断和除外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界限值。方法:因心血管疾病住院及尿毒症透析患者共334例,分为AMI组30例、心绞痛组90例、心力衰竭组56例、心律失常组41例、高血压组97例、尿毒症组20例。入院次日清晨空腹抽取血标本,同时测量cTnI、cTnT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分析比较cTnI、cTnT及CK-MB达到正常参考人群数值的第95百分位数及2倍于此数值时对于诊断AMI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AMI组与其他各组相比,cTn和CK-MB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AMI组外其他组患者cTnI、cTnT和CK-MB测定值均有部分高于正常参考人群数值的第95百分位数,且与AMI组有重叠。结论:cTnI和cTnT达到正常参考人群数值的第95百分位数时对AMI诊断的敏感性无明显差异,特异性cTnT高于cTnI。CK-MB的敏感性不高但是特异性很高,与cTnT类似,仍可做AMI排除诊断用。建议心肌标志物应该有2个界限值,一个是目前的正常参考人群数值的第95百分位数,为诊断AMI的界限值;另一个是2倍于此数值,用于排除非缺血性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小RNA-302b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25例老年AMI患者(AMI组)和5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miR-302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的变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302b、cTnI及CK-MB水平对老年AMI诊断的价值。老年AMI患者miR-302b水平与cTnI、CK-MB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AMI组血清miR-302b(4.20±1.27对0.48±0.14)、cTnI[(3.13±1.32)ng/mL对(0.03±0.01) ng/mL]及CK-MB[(70.42±19.15)U/L对(10.63±2.24)U/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ROC曲线分析显示,miR-302b、cTnI及CK-MB诊断AMI的临界值分别为2.68、1.50 ng/mL、60.74 U/L,3项联合诊断老年AMI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932(95%CI:0.870~0.981),其敏感度和特异度为94.5%和89.0%。相关分析显示,老年AMI患者血清miR-302b表达水平与cTnI(r=0.817)和CK-MB(r=0.726)均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血清miR-302b在老年AMI患者中呈高表达,与cTnI、CK-MB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老年AMI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12.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急性心肌梗死(AMI)自胸痛发作到再灌注治疗的时间对预后有较大的影响,因而要求发病早期迅速确诊.既往一般多检测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I或cTnT)和肌红蛋白(MYO),但CK-MB和cTnI(T)在心肌缺血时出现较晚,缺乏早期诊断AMI的敏感性.心肌细胞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含量较骨骼肌高,与MYO相比具有更好的心肌特异性[1].  相似文献   

13.
血清肌钙蛋白T及I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入院前后血清肌钙蛋白T(cTnT)、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 ,探讨cTnT、cTnI对早期诊断AMI的价值。方法 :对 10 0例患者 (AMI 5 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5 0例 )和 2 0例健康人进行了血清cTnT、cTnI、肌酸激酶 (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检测。结果 :①血清cTnT、cTnI、CK和CK MB检测AMI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80 %和 90 %、85 %和 92 %、92 %和 6 1%、75 %和 75 %。②AMI患者血清cTnT、cTnI浓度平均升高 (17.5± 5 .7)和 (16 .2± 4 .8)倍 ,显著高于CK(7.6± 3.1)倍、CK MB (6 .5± 2 .9)倍 (P <0 .0 1) ;③AMI后 3h内cTnT、cTnI阳性检出率为 5 0 .0 %、4 0 .0 % ,明显高于CK MB(2 4 .0 % )和CK(2 0 .0 % ) ;AMI 5d后cTnT、cTnI阳性检出率为 70 .0 %、6 6 .0 % ,而CK MB和CK仅为 4 .0 %和 8.0 %。结论 :血清cTnT、cTnI能早期确切诊断AMI ,具有较宽的时间诊断窗口 ,是心肌梗死早期诊断较敏感和特异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综合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疑似AMI患者210例,按急诊就诊时间分为0h~3h组和3h~6h组,测定患者血液中的H-FABP、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红蛋白(MYO)水平,统计并比较4个心肌标志物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0h~3h,H-FABP的敏感性、特异性、正确判断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均相应的高于cTnI、CKMB和MYO(P〈0.05或P〈0.01)。3h~6h,H-FABP的敏感性均高于cTnI、CK-MB和MYO(P〈0.05),特异性高于MYO(P〈0.05),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nI、CK-MB和MYO(P〈0.05)。结论 H-FABP在AMI的早期诊断中,有望取代传统的几种AMI早期诊断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价值,比较不同心肌损伤标志物组合诊断早期AMI的价值。方法选择疑似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AMI患者发病1h、2h、3h、4~6h、7~12h时血清H—FABP浓度变化,并与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3种心肌损伤标志物及不同心肌标志物组合H—FABP+cTnI与H—FABP+CK—MB在诊断不同发病时间段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①在AMI发病3h内,H—FABP的诊断敏感性(66.7%)优于cTnI(0%)和CK—MB(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MI发病4~6h内,H—FABP的敏感性(94.4%)仍高于cTnI(61.1%)和CK—MB(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H—FABP+cTnI组合对AMI的诊断敏感度最高(95.8%),特异度亦最高(100%)。H-FABP+cTnI组合次之,分别为93.75%和97.2%。这两种组合对AMI的诊断敏感度与单个H—FABP、cTnI和CK—M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特异度亦明显升高。结论在AMI发病6h内,H—FABP是最为敏感的心脏标志物,尤以发病3h内最敏感。H—FABP与不同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和CK—MB的组合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提高早期诊断AMI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302b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海南三林旅业开发有限公司澄迈富力红树湾医院内科和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36例老年AMI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miR-302b、心肌肌钙蛋白I(myocardial troponin 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浓度变化。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血清miR-302b、cTnI及CK-MB浓度对老年AMI患者诊断的价值。结果AMI组血清miR-302b(4.19±1.27 vs.0.48±0.14,P<0.01)、cTnI[(3.14±1.32)ng/mL vs.(0.03±0.01)ng/mL,P<0.01]及CK-MB[(73.42±19.20)U/L vs.(11.64±2.18)U/L,P<0.0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分析结果显示,miR-302b、cTnI及CK-MB诊断AMI的临界值分别为2.64、1.48 ng/mL、60.75 U/L,3项联合诊断老年AMI的曲线下面积=0.933(95%CI:0.870~0.982)最大,其敏感度和特异度为94.6%和89.0%。结论血清miR-302b在老年AMI患者中呈高表达,与cTnI、CK-MB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老年AMI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心肌损伤的常用实验室检测项目有磷酸肌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氨酶(LDH)和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等,这些项目各有特点.我们同时观察了血清CK、CK-MB、AST、LDH、cTnI、MYO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及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中的动态变化,并对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cTnI、CK-MB、MYO进行动态观察,比较这些项目在AMI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血浆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93例发病6h内的胸痛患者,其中AMI组32例,非AMI组61例[含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4例,稳定型心绞痛(SAP)者22例,非心源性胸痛者15例];正常对照组选择69例正常人。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一步法检测正常人和患者发病0~3h或3~6h血浆的HFABP含量,并与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MYO)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4种生化标志物诊断发病3h内和6h内AMI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在0~3h、0~6h时间段,HFABP诊断AMI的敏感性(64.29%、84.38%)显著高于cTnI(28.57%、53.13%)和CKMB(21.43%、56.25%),与MYO(71.43%、78.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诊断特异性上,4种生化标志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诊断准确性上,HFABP的ROC曲线下面积(0.979、0.958)显著高于cTnI(0.800、0.878)、CKMB(0.575、0.782)和MYO(0.796、0.882)。结论HFABP对于诊断早期AMI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良好的特异性,其诊断准确性优于cTnI、CKMB、MYO。  相似文献   

19.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诊断早期AMI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疑似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AMI发病3h内,4~6h、7~12h时血清中H—FABP浓度,并与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三种心肌损伤标志物在诊断不同发病时间段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在AMI发病3h内,H—FABP的诊断敏感性(66.7%)优于cTnI和CK—MB(P〈0.05);在发病4~6h内,H—FABP的敏感性(94.4%)高于cTnI(61.1%)和CK—MB(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MI发病6h内,H—FABP是最敏感的心脏标志物,尤以发病3h内敏感。  相似文献   

20.
心肌肌钙蛋白I(cTnI)是一种高敏感性、高特异性的心肌标志物,已广泛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等临床实践.但cTnI的检测受到非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标本类型及抗体检测的抗原形式等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