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儿童梨状窝瘘解剖学特征,比较在此基础上设计的改良手术方法与传统手术的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7月~2018年7月诊断为梨状窝瘘的54例患儿,手术入路为甲状腺或外瘘口平面34例(传统组),手术入路为甲状软骨下角平面20例(改良组),研究改良组术中梨状窝瘘管解剖特点。比较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根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 结果 梨状窝瘘管分为漏斗部和移行部,漏斗部固定位于甲状软骨下角后或侧方,瘘管走行有3种类型:终止于甲状腺上极、经甲状腺旁到达皮肤、直接到达皮肤形成外瘘口。改良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均小于传统组(P<0.01)。术后随访6~18月,传统组复发率29.4%,改良组未见复发。 结论 经甲状软骨下角入路的梨状窝瘘管切除术,具有手术路径短、瘘管易寻、术后恢复快,切口美观,复发率低等优点,是可以借鉴的一种梨状窝瘘根治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儿童梨状隐窝瘘伴甲状软骨下角(ICTC)发育异常患者ICTC的形态学改变。方法 回顾分析1999年7月—2016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采用胃镜辅助手术治疗的171例梨状隐窝瘘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8例(4.68%)于手术中发现瘘管周围结构异常,主要表现为ICTC发育异常。其中男7例,女1例;发病年龄为1天~15.4岁,平均5.8岁;手术年龄为23个月~15.5岁,平均8.6岁;瘘管均位于左侧。对8例患儿临床资料及手术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详细记录了瘘管与ICTC的关系,依据异常发育的ICTC形态对其进行分型研究,并根据分型不同进行相应的手术处理。结果 171例梨状隐窝瘘患儿术中伴有ICTC的发育异常者占4.68%(8/171)。 其中ICTCⅠ型发育不良者(ICTC短而小)1例,瘘管远离下角穿出;Ⅱ型(ICTC与环状软骨融合)3例,瘘管自下角前或后穿出;Ⅲ型(下角圆钝型)4 例,瘘管自下角尖端中心穿出。Ⅰ型患儿仅需将瘘管向近端分离,结扎切断即可;Ⅱ型者需剪开部分ICTC,并将其向内上方牵拉,以暴露瘘管,游离结扎;Ⅲ型亦需剪开部分下角,充分暴露瘘管并游离。8例患儿术后随访4~105个月,均无明显术后并发症,未见瘘管复发。结论 梨状隐窝瘘患儿可能伴有ICTC的发育异常。了解此解剖变异有助于术中识别瘘管及完整切除瘘管,并可减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改良小切口肌间隙入路双侧固定单侧减压TILF手术解剖学特点,及分析与传统术式对比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应用改良小切口肌间隙入路双侧固定单侧减压TILF手术治疗单节段下腰椎病变患者30例(改良组)。传统术式组30例(传统组)。研究改良组TILF手术解剖学特点,比较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2周VAS疼痛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 结果 改良组采用双侧小切口,一侧通过Wiltse间隙入路单纯置钉固定,一侧通过改良肌间隙入路(多裂肌偏中心处间隙)置钉,减压,椎间融合固定。改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小于传统组(P<0.05);两组术前VAS 评分与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改良组术后VAS 评分小于传统组(P<0.05);两组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与传统术式相比,改良组TLIF术通过肌间隙入路更适应人体解剖学特性,手术视野佳,手术操作更容易。同时改良组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和术后引流少、术后疼痛轻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先天性梨状窝瘘的解剖特点、发病特征、辅助检查及手术治疗方法,为该病的诊治提供临床指导。方法对2011年1月~2014年6月南阳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9例先天性梨状窝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行颈部开放性手术完整切除瘘管及部分甲状腺组织。结果9例患者术后随访1~3年,均无复发;其中1例出现暂时性声带麻痹,1个月后恢复。结论先天性梨状窝瘘多在儿童期发病,左侧多见,主要表现为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或反复发作的颈部脓肿,食道钡餐造影可发现瘘管的存在,颈部开放性手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改良睾丸根治性切除术治疗Ⅰ期精原细胞瘤安全性、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28例Ⅰ期睾丸精原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3例患者采用改良根治性睾丸切除术,15例患者采用传统经腹股沟根治性睾丸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 结果 改良根治组和传统根治组两种手术方式手术均获得成功,在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方面两种手术方式无明显著异(P>0.05),但两组术后疼痛评分、切口长度、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且改良根治组因切口比传统根治组小,更具美观效果。 结论 改良根治性睾丸切除治疗Ⅰ期精原细胞瘤是安全的,有效的,与经腹股沟根治性睾丸切除术相比,具有切口微创美观、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仅切断股方肌的改良后外侧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行股骨头置换术的近期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行单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60例,其中20例采用仅切断股方肌的改良后外侧入路手术(改良组),40例实施常规后外侧入路手术(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VAS评分及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及首次下地时间。 结果 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与传统组相比,改良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首次下地时间较早、手术时间较长、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较小、术后2周髋关节Harris评分较高、术后24 h VAS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均Ⅰ期愈合,传统组1例患者出现术后假体后脱位,予手法复位外展支具固定1月后未再发生脱位。术后半年随访,两组Harri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均未发生假体松动、感染等并发症。 结论 仅切断股方肌的改良后外侧入路具有围手术期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势,但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分析两种跟腱断裂修复手术入路和方式,对术后并发症和疗效的临床影响。 方法 回顾笔者2002.1~2015.12收治的闭合性跟腱断裂手术治疗患者43例,其中传统入路组(25例)术中采用传统的跟腱后部正中偏内侧1 cm处的连续长切口,改良入路组(18例)采用新的踝后约3 cm长的“S”形短斜行切口加近段跟腱边缘处2对纵行小切口组合。跟腱缝合方法均采用Bunnell法。总结分析2种入路术后伤口不愈合、皮神经损伤、跟腱再断的发生率及疗效。 结果 术后随访9个月~5年,传统入路组术后伤口不愈合4例,跟腱再次断裂1例,无皮神经损伤病例。改良入路组术后发现腓肠神经损伤1例,无伤口不愈合及跟腱再次断裂发生。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传统入路组伤口不愈合的发生率较高(P<0.05)。两组跟腱再次断裂及皮神经损伤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跟腱修复术后6个月时按照Arner-indholm评分标准,改良入路组优良率较高(P<0.05)。 结论 采用改良手术入路,术中沿踝后部皮肤皱褶走向,采用斜跨跟腱的短S形切口,加近段跟腱边缘处成对小切口,术后并发症较少,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腋前线切口在肥胖患者后腹腔镜肾根治切除术中的应用技巧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22年9月于我院行后腹腔镜肾根治切除术的49例肥胖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为改良组(16例)和传统组(33例)。改良组患者常规放置3枚套管后添加腋前线辅助套管进行手术;传统组患者常规放置3枚套管实施手术。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2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肾测量最大横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组比较,改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更短/早,术后应用镇痛药物、术后3个月切口感觉异常与切口局部肌肉膨出的患者比例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肥胖患者后腹腔镜肾根治切除术于腋前线添加辅助套管,可以锁定切口起止点,便于助手进行辅助操作,可提升手术流畅度,缩短手术时间,且不增加手术并发症;选择腋前线切口取出肾标本具有保护肌肉、神经,减轻术后切口疼痛及并发症,愈合良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支撑喉镜下内瘘口化学烧灼加缝合封闭术治疗梨状隐窝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3月—2014年12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16例梨状隐窝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支撑喉镜下内瘘口化学烧灼加瘘口黏膜缝合封闭术,脓肿形成者同期给予颈部切开引流。男9例、女7例,年龄6~54岁;左侧13例、右侧2例、双侧1例。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化脓性甲状腺炎9例、反复发作的颈部脓肿5例,其中颈部和/或甲状腺区脓肿形成者11例;另2例为外院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咽瘘形成。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2周复查电子喉镜,梨状隐窝内瘘口处瘢痕形成,内瘘口均愈合良好;颈部脓肿切开后,经换药引流均于2周内愈合;随访13~41个月,复查电子喉镜均未见梨状隐窝瘘口残留。1例患者于术后第4周出现轻度甲状腺炎,经抗炎治疗后炎症消退,余均无复发。16例患者均未发生吞咽困难、咽部剧烈疼痛等并发症。结论 支撑喉镜下内瘘口化学烧灼加黏膜缝合封闭术能够有效地治愈梨状隐窝瘘,颈部脓肿形成的患者应同期给予脓肿切开引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研究应用改良小切口甲状腺次全切术用于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的临床疗效与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内分泌科甲状腺良性疾病需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改良组。常规组50例患者行常规甲状腺全切除术;改良组50例患者行改良小切口甲状腺次全切术。对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改良小切口次全切术组其手术中及术后各指标均显著优于甲状腺全切组(P<0.05)。改良组患者术后各项不适症状缓解时间及发生人数均优于全切组(P<0.05)。结论应用改良小切口切除术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系数高,可保留甲状旁腺功能的同时将对喉返神经的损伤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1.
姚雪平 《医学信息》2019,(24):119-120
目的 分析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炎性病灶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乳腺炎性病灶患者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引流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愈率、手术指标(术后VAS评分、切口长度、切口治愈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愈率(97.30%)与对照组(94.5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切口长度、切口治愈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炎性病灶疗效确切,且术后疼痛轻,创伤小,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安全可行,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与标准切口比较,探讨改良切口置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疗效。 方法 纳入2017年1月~ 2018年12月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的患者48例,标准切口手术患者38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长、C臂透视次数、近端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1年Harris髋关节评分及Charnley评分,评价手术疗效。 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和平均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改良切口组切口长度及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及术中透视次数减少,术后1年随访Harris及Charnley评分均高于标准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改良切口的PFNA置入手术具有透视次数较少、手术时间较短、手术切口较小、出血量较少、手术损伤较小的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石磊 《医学信息》2019,(11):119-120
目的 对比改良性保乳保腋窝手术与传统保乳手术对T1期乳腺癌患者复发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T1期乳腺癌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行改良性保乳保腋窝手术,对照组行传统保乳手术。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及复发转移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两组均未出现复发。结论 与传统保乳手术相比,改良性保乳保腋窝手术治疗T1期乳腺癌患者不会增加患者复发率,且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MIPPO技术与改良Stoppa入路固定骨盆前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16年9月至2019年10月行手术治疗的34例骨盆前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MIPPO技术组(20例)及改良Stoppa入路组(14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ASA评分、术中透视次数、术后炎性指标(D-D二聚体定量、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血沉、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术后住院时长、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采用Matta评分及Majeed评分评估骨盆骨折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30.24±9.39)个月(20 ~ 60个月)。MIPPO技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术中透视次数均低于改良Stoppa入路组(P<0.05);术后MIPPO技术组炎性指标(D-D二聚体定量、血沉、中性粒细胞)、术后住院时长及下地时间低于或早于改良Stoppa入路组(P<0.05);两组之间ASA评分、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Matta评分等级、Majeed评分及等级,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内复查骨盆正位X线,MIPPO技术组及改良Stoppa入路组的Matta评分优良率分别为95.00%、85.71%。末次随访时,MIPPO技术组及改良Stoppa入路组的Majeed评分优良率分别为90.00%、78.57%。结论 MIPPO技术治疗骨盆前环骨折可获得满意效果,与改良Stoppa术式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手术切口小及术后下地早等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术后不同时间拔除引流条的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80例甲状腺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术后24 h内拔除引流条40例设为A组,术后24~48 h拔除引流条40例设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资料(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转移数)、换药次数、术后48 h平均体温、敷料渗液浑浊率、切口感染率、皮下积液率及手术至出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换药次数为(3.45±0.64)次,较A组(2.10±0.50)次增加,B组患者术后48 h内平均体温为(37.54±0.73)℃,较A组(37.08±0.46)℃升高;B组敷料渗液浑浊率(30.00%)及切口感染率(12.50%)也较A组的(10.00%)、0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皮下积液率及手术至出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癌术后早期拔除引流条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平卧位下改良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技术要点以及疗效。 方法 2013 年8月- 2016 年8 月采用平卧位下改良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321例,男170例,女151例,年龄在46~84岁,平均76岁,记录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时间、术后3月跛行率及Trendelenburg 征阳性率、并发症,随访髋关节Harris 评分。 结果 切口长度平均为8.4cm(7.0~10.0)cm,术中出血量平均165ml(110~300)ml,手术时间平均40 min(30~50)min,术后平均下地行走时间为2.5d(2~5 d),术后3个月跛行率及Trendelenburg 征阳性率3%,未出现脱位、假体位置不良情况,随访时间最短3月,最长达3年,平均Harris 评分达94.5 分。 结论 平卧位下改良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鼻中隔成形术术式的改良及手术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将2014年1月~2017年7月100例鼻中隔偏曲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改良组采用鼻内镜下改良切口鼻中隔成形术新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手术方法,针对两组患者术后的鼻中隔病变、症状消失率、伤口出血、肿胀,疼痛、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无鼻中隔穿孔、鼻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鼻塞、头痛等症状改善,改良组患者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治疗满意度高。结论 采用鼻内窥镜下改良切口个性化鼻中隔成形术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手术方式,具有出血少、粘膜张力小、视野广、愈合好、微创、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更符合鼻腔生理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