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通过观察人体内痔不同分期粘膜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的表达,探讨内痔的发生及发展机制。 方法 收集南方医院肛肠科门诊手术切除的Ⅰ、Ⅱ、Ⅲ期内痔标本134例(Ⅰ期42例,Ⅱ期45例,Ⅲ期47例),内痔周围正常肠壁组织40例作为对照,采用HE染色观察组织的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VEGF及FGF2的表达。 结果 正常组及Ⅰ期内痔黏膜层被覆上皮完整,未见扩张血管;Ⅱ期内痔黏膜层被覆上皮破坏,黏膜肌层破坏,黏膜层内见新生血管;Ⅲ期内痔黏膜层被覆上皮破坏,见血管管壁增厚迂曲,管腔扩张;与正常粘膜成纤维细胞相比VEGF在粘膜层成纤维细胞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并随分期增高而增高(F=883.961,P<0.01),FGF2也存在相同表达(F=656.013,P<0.01);与正常组相比VEGF在血管内皮细胞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并随分期增高而增高(F=776.561,P<0.01),FGF2在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水平存在相同趋势(F=1066.458,P<0.01)。 结论 VEGF及FGF2在内痔的形成过程中具有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和粘膜下成纤维细胞增生的作用,同时可作为内痔发生发展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复合多肽疫苗(VEGF/b FGF complex peptide vaccine,VBP3)对雌性小鼠的毒性及其生殖的影响。方法:通过镍离子亲和层析柱纯化VBP3蛋白,将纯化获得的VBP3免疫雌性BALB/c小鼠,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抗体效价和特异性,监测亲本小鼠体重,测定亲本小鼠脏器重量并对小鼠脏器进行HE染色观察;将免疫小鼠与未免疫雄性小鼠交配后,测定F1代小鼠存活率、体重、相关脏器重量,并对相关脏器进行HE染色观察。结果:间接ELISA检测结果显示免疫小鼠血清中抗VEGF、抗b FGF抗体滴度分别为1∶3 000、1∶20 000,且免疫组F1代小鼠能检测出低滴度的抗b FGF抗体,但抗VEGF抗体不能检出。在小鼠生产率实验中,免疫组与对照组崽鼠数目未见明显差异,但免疫组F1代小鼠存活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在亲本小鼠中,免疫组小鼠各脏器重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未有差异,而在F1代小鼠中,2个组别的小鼠肝脏重量存在差异,但其它脏器重量未有差异;HE染色显示,在亲本小鼠中,2个组别小鼠的各脏器形态未有明显差异;在F1代小鼠中,免疫组F1代小鼠的肝脏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形态差异。结论:VEGF/b FGF复合多肽疫苗未对亲本小鼠主要脏器造成直接损伤,但对亲本小鼠的生殖及F1代小鼠健康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葡萄胎血管缺失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早孕绒毛及葡萄胎绒毛中CD34、VEGF与bFGF的表达强度并观察葡萄胎绒毛间质血管形态学特征。 结果: (1)完全性葡萄胎绒毛间质仍可见为数不少的血管。(2)完全性葡萄胎组微血管密度(MVD)明显低于部分性葡萄胎组(P<0.01),部分性葡萄胎组MVD明显低于正常早孕组(P<0.01)。(3)绒毛间质,完全性葡萄胎组VEGF、bFGF表达明显低于部分性葡萄胎组(均P<0.01),部分性葡萄胎组VEGF、bFGF表达明显低于正常早孕组(均P<0.01)。 结论: 葡萄胎绒毛间质VEGF及bFGF低表达与血管缺失有关。葡萄胎血管发育障碍,导致胚胎死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急性白血病(AL)患儿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40例初治AL患儿化疗前及治疗1疗程后37例患儿和40例健康儿童血清中VEGF和bFGF的水平.结果:治疗前,AL组以及ALL组、ANLL组血清VEGF和bFG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VEGF和bFGF水平在AL不同类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AL缓解(CR)和未缓解(NR)患儿血清VEGF和bF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CR患儿血清VEGF和bFGF水平显著下降,与治疗前和NR患儿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NR患儿治疗前后血清VEGF和bF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VEGF和bFGF在AL患儿血清中呈高表达,血清VEGF和bFGF水平可作为AL患儿疗效观察指标,并且与患儿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5.
6.
目的:通过慢病毒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于人脂肪干细胞(HADSCs),检测其上清液(CM)中生长因子的表达,并用其上清液作用于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DFs)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观察对这2种细胞活力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准备HADSCs、HDFs及HUVECs 3种细胞并鉴定;将携带VEGF165基因的慢病毒转染于HADSCs,定时收集上清液;ELISA法检验上清中生长因子分泌情况;将VEGF-CM与完全培养液以一定比例混合分为5组,分别培养HDFs及HUVECs,CCK-8法检验对2种细胞活力的影响;将最佳比例的VEGF-CM、正常CM(Nor-CM)和完全培养液分别作用于HDFs及HUVECs,划痕法测试出对2种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ELISA结果表明VEGF-CM中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均较Nor-CM组提高;相对于其它比例,当完全培养液与VEGF-CM以1∶2的比例混合时,HDFs和HUVECs的活力显著增强(P0.05);VEGF-CM与其它培养液相比可显著提高HDFs和HUVECs的迁移能力(P0.05)。结论:转染VEGF165基因后的HADSCs可同时增强VEGF及bFGF的分泌,其上清液可提高成纤维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活力和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7.
bFGF、FGF受体I在HEp-2喉癌和MGE803胃癌细胞株中表达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 ,bFG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1(fibroblastgrowthfactorreceptor 1,FGFR 1)的检测 ,揭示两者在体内外的表达以及与肿瘤形成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检测方法 ,检测了体外培养的HEP 2喉癌细胞和MGE80 3胃癌细胞以及由两者在裸鼠皮下形成的实体瘤组织中bFGF和FGFR 1的表达情况。 结果 在体外培养的这两种肿瘤细胞中bFGF的阳性染色存在于整个细胞。FGFR 1的染色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在两种肿瘤细胞形成的实体瘤组织中bFGF和FGFR 1阳性染色细胞主要是围绕于坏死区的肿瘤细胞。 结论 此两种肿瘤细胞在体内外均能表达bFGF和FGFR 1。bFGF与其高亲和力受体FGFR 1结合后进入细胞核 ,并在细胞核内发挥其生物功能 ,参与了肿瘤组织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VEGF、bFGF、TGFβ1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及与其生物学行为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链霉菌抗生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streptavidin-perosidase,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bFGF、TGFβ1及CD34在50例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并进行微血管密度计数,以18例癌旁组织为对照.结果 VEGF、bFGF、TGFβ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58%、60%,VEGF、bFGF、TGFβ1表达均与NSCLC的临床分期(χ2值分别为4.535、3.864、3.852,P<0.05)、淋巴结转移有关(χ2值分别为4.235、3.876、4.151,P<0.05),而TGFβ1,表达还与组织学类型有关(χ2=4.443,P<0.05),鳞癌比腺癌表达率高.MVD表达与NSCLC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t值分别为2.312和2.865,P<0.05),与组织学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无关;且四者表达在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之间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VEGF、bFGF表达与MVD有关(t值分别为2.518和3.679,P<0.05);TGFB.表达与MVD无显著关系.结论 VEGF、bFGF、TGFβ1在NSCLC均有很好的表达,并且其表达与NSCLC的生长、进展、转移等生物学关系密切;VEGF、bFGF在肿瘤血管形成、转移中起重要作用,TGFβ1可能与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及肿瘤细胞免疫逃逸有关.  相似文献   

9.
狄军艳  阎玲  杨宇  宋福林  杨原  杨明 《解剖科学进展》2006,12(3):221-223,i000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增殖性细胞核抗原(PCNA)和抑癌基因蛋白(P53)在人脑星形胶质瘤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20例人脑胶质瘤标本中VEGF、bFGF、PCNA、P53的表达。结果在正常脑组织VEGF和PCNA无表达,bFGF和P53呈微量表达。Ⅰ~Ⅳ级人脑胶质瘤中VEGF、bFGF、PCNA、P53的阳性表达率随人脑胶质瘤病理分级的增加而增多,Ⅳ级>Ⅲ级>Ⅱ级>Ⅰ级(P<0.05)。结论VEGF、bFGF、PCNA、P53的过表达与人脑星形胶质瘤的恶性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VEGF、bFGF在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免疫组化 ABC法观察生长因子 VEGF、b FGF在早期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表达。结果如下 :随着病程进展 ,二者的表达呈逐渐增强趋势。病程 3月时 ,除了正常表达 VEGF的内核层及节细胞层部分细胞外 ,尚见血管阳性反应。6月时 ,阳性反应又出现于视杆内节和色素上皮细胞 ;b FGF于正常对照组只表达于外核层细胞 ,而糖尿病 3月组和 6月组阳性反应范围扩大至内核层和视网膜血管  相似文献   

11.
巫娟  张峰  郭莉 《医学信息》2018,(20):78-80,85
目的 研究VEGF和b-FGF在不同病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表达及意义,为临床针对不同病因ANFH进行个性化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四川省骨科医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头为标本30例设为实验组,并按致病原因分为激素组、酒精组、特发组各10例,另选取股骨颈骨折置换的股骨头10例做为对照组,分别观察其VEGF和b-FGF的表达情况。结果 各实验组及对照组均可见VEGF及b-FGF的阳性表达。实验组阳性面积百分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间阳性面积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VEGF与bFGF表达降低,提示细胞因子与股骨头坏死的修复有密切联系,且不同原因ANFH其致病机制可能相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压疮的关系,从分子水平为有效防治压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磁片循环压迫法建立大鼠Ⅲ度压疮模型,HE染色观察大鼠皮肤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标本中VEGF和bFGF蛋白表达情况,分析二者变化的一致性。结果:VEGF和bFGF蛋白在大鼠Ⅲ度压疮组织中的表达低于压疮周边组织及正常大鼠皮肤(P<0.01),且VEGF和bFGF的变化呈一致性(κ=0.58)。结论:VEGF和bFGF在大鼠Ⅲ度压疮组织表达降低,提示其可能是Ⅲ度压疮皮肤难以愈合的潜在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姜黄素抑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诱导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管腔形成实验、划痕实验、Western blot实验和动物实验观察姜黄素、c-Met抑制剂SU11274、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LY294002和m TOR抑制剂rapamycin对HGF诱导的内皮细胞迁移、管腔形成能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相关信号通路和瘤体内血管密度的影响。结果:姜黄素可显著抑制HGF诱导内皮细胞发生迁移、小管形成及VEGF的表达,同时抑制c-Met/AKT/m TOR/S6通路的磷酸化,并可减少瘤体内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使用c-Met抑制剂SU11274、PI3K抑制剂LY294002或m TOR抑制剂rapamycin能得到和姜黄素相似的效应。结论:姜黄素抑制HGF诱导的血管生成可能是通过抑制c-Met/AKT/m TOR/S6信号通路活化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的体外分离培养方法及在特定微环境下分化为血管内皮样细胞的潜能,可能为银屑病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法分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体外扩增培养并进行鉴定.加入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定向诱导hMSCs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表型鉴定,Dil-ac-LDL摄取实验鉴定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结果:经流式细胞仪测定分离培养的hMSCs CD71、CD44阳性表达,CD54、CDl06、CD45弱阳性表达,CD34、CD31、VWF、KDR、HLA-DR阴性表达;经bFGF、VEGF诱导后的hMSCs可见类似内皮细胞样改变,经流式细胞术检测,与对照组相比内皮细胞特异表面标志CD34、CD31、VWF、KDR表达转为阳性(P<0.01),而HLA-DR、CD54、CDl06、CD45表达明显上调(P<0.01);诱导分化后的内皮样细胞具有摄取Dil-ac-LDL的能力.结论: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法可获得较纯的MSCs;在bFGF、VEGF诱导作用下,hMSCs具有向内皮细胞分化潜能,产生功能性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浓度氧对新生鼠肺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及肺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影响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建立高浓度氧诱导新生鼠CLD模型,60只新生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和透射电镜技术,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生后1d、3d、7d、14d和21dl肺组织内VEGF蛋白表达,同时观察肺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对照组肺组织VEGF蛋白表达1d主要以传导气道上皮为主,3d以后远端气道上皮表达增加,7d以后肺泡上皮和肺泡间隔明显增多,14d达高峰,以后持续高表达,实验组肺组织VEGF蛋白表达水平7d开始下降,14d以后未见阳性表达。高氧可引起肺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线粒体肿胀和毛细血管基底膜厚薄不均等各种损伤性形态变化,损伤程度随高氧时间延长而加重。结论肺血管的生长是正常肺泡发育重要环节,推测肺组织VEGF蛋白表达下降和肺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在高氧诱导CLD肺血管发育障碍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肿瘤细胞环氧合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关系。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培养肝癌细胞株(BEL-7402)作为对照组,培养肝癌细胞株用不同浓度赛来昔布(celeccoxib商品名:西乐葆)处理作为实验组;提取mRNA,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基中VEGF水平,用RT-PCR分别检测COX-2和VEGF的mRNA。结果正常培养的肝癌细胞能同时检测到COX-2和VEGF的mRNA;COX-2抑制剂赛来昔布能抑制VEGF的表达;COX-2在mRNA水平调控VEGF的表达。结论COX-2在VEGF的分泌与合成中起重要作用,从而影响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及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17.
VEGF/VEGFR在膀胱癌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KDR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患者的组织标本及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的定位及表达情况.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和TUNEL法检测60例膀胱癌组织,并以4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作为对照,比较两种不同组织中VEGF及KDR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的差异.结果:在60例膀胱TCC中,VEGF和KDR分别有53例和51例呈阳性表达,平均表达率分别为88%和85%,随肿瘤病理分期和细胞分级的增高其表达水平上调.但在40例正常对照组中无一例表达.两者分别比较,差异均极显著(P<0.01).结论:VEGF可能通过膀胱移行细胞上的相应受体而发挥一定的生物学作用.膀胱TCC患者的肿瘤组织中KDR的表达可能直接诱发了肿瘤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