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管理中应用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此次收集了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组后为对照组40例患者用常规模式干预,而为观察组40例患者用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结果经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血压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干预可有效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情况,值得临床上广泛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7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及护理干预,其血压控制情况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干预可有效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改善血压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效果及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服药依从性及生活习惯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护理其血压控制效果均显著优于护理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服药依从性及生活习惯改善等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生活习惯,提高治疗依从性,从而改善其血压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健康促进诊疗管理模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降压治疗及常规健康指导,干预组给予降压治疗及健康促进诊疗管理模式,观察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在高血压病知识总知晓率、收缩压平均水平及舒张压平均水平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促进诊疗管理模式对老年高血压病的控制具有积极的影响,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健康档案在老年高血压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 2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干预组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健康干预管理,对照组未建档未干预。结果干预组干预后血压控制率、疾病知晓率、规律生活、定时监测、按时服药情况均明显优于干预前,且明显优于对照组干预后(均P<0.01),治疗费明显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均P<0.01)。结论健康档案能有效指导高血压老年患者定时监测、按时服药,及时调整生活方式,科学认识高血压防治,有效防控高血压,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为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在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选择110例高血压疾病老年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干预组接受个性化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血压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6个月后的生活质量水平。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血压均下降,干预组下降更加明显,两组对比可见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发生脑卒中、心梗等并发症的几率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SF-36生活质量量表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接受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良好,对于保证老年患者健康,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KAP)管理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抽样原则分为IKAP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55例,对比干预前后血糖水平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治疗后,IKAP组血糖水平和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均P0.05)。结论采用IKAP模式管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患者对于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能力,有助于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个性化护理联合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108例高血压病人分组干预,病人纳入时间从2017年7月~2018年7月,随机表分组,对照组(54例,常规干预)、研究组(54例,个性化护理+心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的血压水平、SAS评分及SDS评分。结果干预后,对照组、研究组SBP、DBP、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研究组各指标数据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人应用个性化护理联合心理干预用于老年高血压病人中,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减轻负面心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并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胃癌患者的围手术期血压干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于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选择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0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心理状态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血压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其心理状态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较对照组的80%明显更高(P0.05)。结论针对老年高血压合并胃癌患者采取综合性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控制其血压,有利于促进手术顺利开展,还可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后收治的64例老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2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32例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血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对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93.8%vs 71.9%),各项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个体临床指标,稳定血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老年高血压伴抑郁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70例老年高血压件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二组,综合干预组35例,给予降压、抗抑郁治疗及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常规治疗对照组35例,仅给予降压及抗抑郁治疗。分别了入院时和治疗6周对两组患者的降压效果及抑郁自我评定量表(SDS)分值进行评价。结果:综合干预组血压控制效果及SDS分值改善均显著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P〈0.05,〈0.01)。结论:对老年高血压伴抑郁患者进行综合干预治疗,不仅能改变患者的治疗态度,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还能明显提高血压控制率,改善SDS分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对老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给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本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56例老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观察,采用掷币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护理组各28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临床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动脉硬化指标变化情况及护理满意评分。结果护理后,护理组的血压水平较护理前明显改善且优于常规组(P0.05);护理组动脉硬化指标、护理满意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给予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血压水平,延缓动脉硬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改善生活方式与督导用药强化干预,为期1年,通过问卷调查及测量血压来评价干预效果,探索以社区为基础的高血压综合防治模式。方法选取300例在衡水市市府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健康档案并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性用药指导与健康教育。干预组在一般性用药指导与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针对性地给予督导用药、限盐、体育运动、合理膳食、控制体重、戒烟、限制饮酒、心理疏导等强化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1年后填写问卷调查测量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能力,并观察1年内的血压控制情况,及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控制率的变化,评价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后干预组血压控制率为80.54%,对照组血压控制率为68.92%,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自我效能得分、自我管理得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改善生活方式与督导用药强化干预,在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中起着积极作用,能有效增强高血压患者的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能力,改善血压控制情况,提高高血压患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负性情绪及血压水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高血压患者142例,行单盲法、随机分组,观察组71例,采取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联合积极心理干预模式护理,对照组71例,仅采取常规综合护理,对比两组入院、出院时心理情绪、血压变化、生活质量(WHO-QOL-BREF量表测评)改善情况。结果出院时观察组MHC-SF总分、情绪幸福(EWB)、心理幸福感(PWB)、社会幸福感(SWB)评分明显改善,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两组负性情绪均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时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观察组WHO-QOL-BREF总分、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生活信念评分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患者积极心理状态与高血压水平呈负相关(r=-0.413,P=0.016),积极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评分呈正相关(r=0.409,P=0.018);负性情绪与高血压水平呈正相关(r=0.385,P=0.039),负性情绪与生活质量评分呈负相关(r=-0.385,P=0.009)。结论老年高血压实施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联合积极心理干预模式护理效果确切,消除负面情绪,稳定控制血压,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老年慢性高血压患者心理状态及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老年慢性高血压患者105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3),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次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对比效果。结果护理后,相比对照组,观察组血压改善更明显(P0.05);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状态变化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老年慢性高血压患者采用心理护理,不仅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压,还能降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发生,效果显著,建议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护理中循证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6例高血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n=53)与对照组(n=53),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6.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91%(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血压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病情,促进血压降低恢复至正常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血压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均有所改善,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有助于患者血糖与血压的控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内科》2015,(6)
目的探究系统性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教育组。对照组患者42例,给予常规护理;教育组患者44例,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性健康教育,护理干预30 d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及生存质量。结果干预后,教育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神经衰弱的临床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7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伴神经衰弱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8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伴神经衰弱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有助于控制患者的血压,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改良健康管理模式在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4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规范健康管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改良健康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干预6个月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血压控制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饮食管理、用药管理、情绪管理、工作与休息管理、运动管理、病情监测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上述各项评分均明显升高,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及血压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降低、血压达标率明显升高;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血压达标率(81. 86%)明显高于对照组(63. 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心理、生理、社会方面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上述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增加,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应用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改良健康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管理,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理想,同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