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考察青少年的意志控制在父母教养行为(温暖和说理)对青少年行为问题影响的中介作用。方法: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双生子库中的804对同卵双生子为对象,采用孩子自评测量青少年的行为问题、意志控制及其父母的教养行为(温暖和说理)。结果:1父母温暖和说理与孩子行为问题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与意志控制呈显著正相关;青少年意志控制和行为问题呈显著负相关。2父母温暖和说理对青少年行为问题的影响部分由青少年的意志控制介导。3在控制了共同的遗传因素后,相关和中介作用依然显著。结论:父母温暖和说理通过青少年的意志控制影响青少年的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2.
自我控制对网络成瘾与父母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学生网络成瘾的特点及其与自我控制、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自我控制量表修订版及根特教养方式量表对966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青少年网络成瘾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的网络成瘾倾向显著高于女生;青少年网络成瘾与自我控制、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相关显著;自我控制在父母教养方式的母亲的消极控制维度与网络成瘾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自我控制是青少年网络成瘾和母亲消极控制维度的中介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对进食障碍的影响,考察自我控制在父母教养方式对进食障碍预测中的中介作用及该中介作用的性别差异。方法:使用进食障碍问卷、自我控制量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在随机抽取的582名中学生进行施测。结果:1男生在进食障碍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女生(P0.05);2青少年进食障碍与自我控制、不同父母教养方式均相关显著。其中父母过度保护、父母拒绝与进食障碍呈正相关(r=0.285~0.467;P0.01),与自我控制均呈现负相关(r=-0.336~-0.462;P0.01);父母情感温暖与进食障碍呈负相关(r=-0.094,-0.099;P0.05),与自我控制呈正相关(r=0.259,0.269;P0.01)。3父母教养方式中,父母过度保护对进食障碍的影响最显著。4自我控制在父母过度保护与进食障碍间起中介作用,并且该中介作用存在性别差异。结论:相比父母拒绝和父母情感温暖,父母过度保护对青少年进食障碍的影响更大,自我控制在男生中的中介作用比在女生中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隐性自恋与青少年网络欺负之间的关系及内在作用机制。方法:使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自恋人格问卷和网络欺负问卷对773名中学生进行施测。结果:1父母拒绝与青少年隐性自恋、网络欺负显著正相关;父母情感温暖与青少年隐性自恋、网络欺负呈显著负相关;父母过度保护与青少年隐性自恋、网络欺负呈显著正相关;2三种父母教养方式均可以通过隐性自恋的中介作用对青少年网络欺负行为产生影响。结论:青少年隐性自恋在三种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网络欺负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考察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学习投入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学习投入量表、心理控制源量表和心理韧性量表对1116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积极和消极教养方式对高中生学习投入分别具有正向和负向的预测作用。(2)心理控制源和心理韧性均部分中介了积极和消极的教养方式对高中生学习投入的影响,中介效应包括:心理控制源和心理韧性各自单独的中介效应以及心理控制源—心理韧性的序列中介效应。结论:心理控制源和心理韧性是父母教养方式影响青少年学习投入的重要内部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网络欺负的关系以及移情在其间的中介作用。方法:武汉市773名初、高中生为被试填写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基本移情量表和网络欺负量表,并用SPSS和AMOS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和青少年网络欺负显著相关,父母拒绝、父母过度保护与网络欺负显著正相关(r=0.180,0.155;P0.001),父母情感温暖与网络欺负显著负相关(r=-0.136,P0.001);(2)父母拒绝通过认知移情间接预测青少年的网络欺负(ab=0.01);父母情感温暖不仅对网络欺负具有直接预测作用(c’=-0.02,P0.001),还通过认知移情间接预测网络欺负(ab=-0.01);父母过度保护只能直接预测青少年网络欺负(c’=0.05,P0.001)。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网络欺负有显著预测作用,认知移情在父母拒绝、情感温暖与网络欺负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超重/肥胖青少年暴食行为的现状,探索自尊及父母教养方式与暴食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暴食量表、自尊量表及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1144名青少年进行集体施测。结果:1男生与女生在暴食行为上无显著差异(t=1.522,P0.05),而超重/肥胖组比正常体重组表现出更多的暴食行为(t=2.679,P0.01)。2暴食与自尊及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存在显著相关(r=0.171~0.846,P0.01)。3自尊在父母教养方式与暴食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结论:自尊和父母教养方式与暴食密切相关,自尊部分中介父母教养方式和暴食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感恩在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抑郁症状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汶川地震后18个月都江堰地区1087名高中生幸存者,采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青少年感恩量表进行施测。结果:高中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2.4%;感恩在父母冷漠、自主性的教养方式与抑郁症状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25.4%和37.0%;感恩在父母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与抑郁症状之间存在完全中介效应。结论:父母对孩子较少的冷漠和较多的自主性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感恩,感恩对震后抑郁症状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他人导向的自我监控在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网络人际社交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自我监控量表,网络人际交往问卷对400名高中生进行测量,采用逐步回归进行中介检验。结果: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母拒绝程度(β=0.135,0.145;P0.01)和父母过度保护程度高(β=1.05,0.76;P0.01)时,青少年越多使用网络人际交往,他人导向在其中起到正向中介作用。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母情感温暖和程度越高(△R~2=0.02,β=-0.13,P0.01;△R~2=0.02,β=-0.15,P0.01),青少年越少使用网络人际交往,他人导向在其中起到负向中介作用。结论:不良的教养方式会使青少年过度使用网络人际交往,良好的教养方式有助于减少青少年使用网络社交。自我监控的他人导向在父母教养方式和青少年网络人际社交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月春 《校园心理》2016,(4):234-236
为探讨完美主义在父亲教养方式对高中生自我妨碍上的影响,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中文佛罗斯特完美主义问卷及自我妨碍量表,对无锡某中学285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研究表明:1父亲教养方式5个维度均与自我妨碍呈相关关系,其中父亲情感温暖理解与自我妨碍呈负相关,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与自我妨碍呈正相关,消极完美主义(担心错误、父母期望、行动疑虑)与自我妨碍呈极其显著正相关,条理性维度与自我妨碍呈负相关;2复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父亲教养方式通过消极完美主义部分或完全中介作用影响自我妨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亲子冲突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女生抑郁焦虑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青少年自我评价量表(YSR)、亲子冲突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对949名初中女生进行调查。结果 1初中女生抑郁焦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爱、鼓励自主和控制维度均呈显著相关(r=-0.33,-0.25,0.23;P0.01)。抑郁焦虑与亲子冲突呈显著正相关(r=0.24,P0.01)。亲子冲突与教养方式各维度均呈显著相关(r=-0.37,0.26,-0.36;P0.01);24种不同父母教养方式下初中女生的抑郁焦虑得分有显著差异(F=13.47,P0.01),其中专制型教养方式下的女生抑郁焦虑水平最高;3亲子冲突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女生抑郁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父母教养方式既可以直接影响初中女生的抑郁焦虑,也可以通过亲子冲突间接影响抑郁焦虑。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医学生为被试,探讨完美主义在父母教养方式和拖延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中文修订版,一般拖延量表(GPS)和中文版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量表(CFMPS)对536名被试进行测量。结果:1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负向预测拖延,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正向预测拖延。2适应性完美主义负向预测拖延,非适应性完美主义正向预测拖延。3适应性完美主义在积极和消极父母教养方式与拖延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非适应性完美主义在积极和消极父母教养方式与拖延的关系中也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完美主义在医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和拖延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母亲教养方式与青少年自尊、羞怯之间的关系,以及自尊在其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在武汉市两所中学的初一年级至高三年级中各选取1个班级,共发放问卷680份,回收有效问卷646份[男340人,女306人;平均年龄(15±2)岁],采用母亲教养方式与维度量表(青少年版)(PSDQ)、自尊量表(SES)和羞怯量表(SS)对其母亲教养方式、自尊水平及羞怯水平进行评估。采用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法对青少年自尊在母亲教养方式与羞怯关系中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PSDQ权威教养得分与SES得分呈正相关(r=0.37),与SS得分呈负相关(r=-0.31);PSDQ专制教养、纵容教养得分均与SES得分呈负相关(r=-0.34、-0.21),与SS得分呈正相关(r=0.28、0.24);SES得分与SS得分呈负相关(r=-0.55),均P0.01。青少年自尊在权威教养、专制教养和纵容教养与羞怯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有统计学意义(中介效应量分别为-0.12、0.12、0.09,Ps0.05)。结论:青少年自尊在权威教养、专制教养以及纵容教养与羞怯的关系中均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以医学生为被试,探讨学业延迟满足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拖延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量表、大学生学业延迟满足量表和Aitken拖延问卷对653名医学生进行问卷测量。结果:1医学生学业拖延的性别差异不显著,不同年级医学生学业拖延的差异显著(F=8.25,P0.01);2父母教养方式中父母关爱与学业拖延显著负相关(r=-0.23,-0.30;P0.01),与学业延迟满足显著正相关(r=0.14,0.12;P0.01),父母鼓励自主与学业拖延显著负相关(r=-0.16,-0.19;P0.01),与学业延迟满足相关不显著(P0.05),父母控制与学业拖延显著正相关(r=0.22,0.23;P0.01),母亲控制与学业延迟满足显著负相关(r=-0.09,P0.05),学业延迟满足与学业拖延显著负相关(r=-0.35,P0.01);3中介效应分析显示,父母控制直接正向预测学业拖延,父母关爱不仅可以直接负向预测学业拖延,还可以通过学业延迟满足间接预测学业拖延,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6.7%。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学业延迟满足均可影响学业拖延,且学业延迟满足在父母关爱与拖延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留守儿童学业成就的影响以及未来取向在二者关系间的中介作用。方法:对591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了父母教养方式量表以及未来取向量表。结果:(1)父母积极(β=0.08,P0.05)和消极教养(β=-0.18,P0.01)分别正向和负向预测留守儿童的学业成就;(2)未来情感(mediating effect=0.01,Bootstrap 95%CI=[-0.06,-0.01])和未来意志行动(mediating effect=-0.02,Bootstrap 95%CI=[-0.04,-0.01])部分中介了父母消极教养对留守儿童学业成就的影响;未来认知(mediating effect=0.02,Bootstrap 95%CI=[0.01,0.04])和未来意志行动(mediating effect=0.03,Bootstrap 95%CI=[0.01,0.06])在父母积极教养对留守儿童学业成就的影响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结论:未来取向可以解释父母教养方式与留守儿童学业成就水平之间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成就动机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和成就动机量表(AMS)对学生进行测评。回收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结果1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成就动机影响差异不显著;2父亲温暖因子与初中生的追求成功动机有显著的负相关,与青少年回避失败动机有显著的正相关。结论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对其成就动机相关不显著,但初中生成就动机与抚养方式中父亲的情感温暖维度有关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对儿童抑制控制的影响,以及家庭环境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北京市280名3~6岁儿童家长为研究对象,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家庭环境量表和3~6岁儿童抑制控制能力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民主性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抑制控制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20,P<0.05),溺爱性的父母教养方式和放任性的父母教养方式与抑制控制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14,-0.24;P<0.05);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控制性与抑制控制总分显著正相关(r=0.14~0.29,P<0.05),家庭环境中的矛盾性与抑制控制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13,P<0.05);民主性的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中的情感表达、娱乐性、组织性可显著地正向预测幼儿的抑制控制(β=0.16,0.11,0.22,0.16;P<0.05),放任性教养方式显著地负向预测幼儿的抑制控制(p=-0.15,P<0.05);家庭环境在父母教养方式和幼儿抑制控制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具体表现为民主性教养方式直接影响幼儿抑制控制,放任性教养方式部分通过家庭环境中的娱乐性和组织性间接影响幼儿的抑制控制.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环境对幼儿抑制控制能力有重要影响,父母教养方式可独立影响幼儿抑制控制,也可通过家庭环境对幼儿抑制控制产生间接影响,改善父母教养方式,建设良好家庭环境有助于儿童抑制控制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差异对青少年心理弹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心理一致感量表和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对1169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1)父母教养差异对青少年心理一致感、心理弹性均具有负向预测作用;(2)父母教养差异能够通过心理一致感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心理弹性;(3)父母教养差异的具体表现类型在父母教养差异到心理弹性的路径上存在调节效应。结论:父母教养差异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心理弹性,还可以通过心理一致感间接影响心理弹性,且父亲比母亲采用更多消极教养方式或者更少积极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的心理弹性发展有更大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汶川地震后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与父母教养方式、心理弹性的关系。方法:震后18个月,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心理弹性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自编一般人口学及地震暴露情况调查表,对都江堰地区规模最大的某高中的二年级学生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984份。结果:都江堰地区青少年震后18个月PTSD症状的检出率为13.3%,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及不同地震暴露程度间存在显著差异;心理弹性在父母关怀、父母过度保护与PTSD症状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25.6%、15.6%,心理弹性在父母冷漠与PTSD症状之间存在完全中介作用。结论:父母对孩子较多的关怀和较少的控制干涉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心理弹性,对震后PTSD症状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权变性对非适应性完美主义和父母不良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在校大学生265名[男生66人,女生197人,性别信息缺失2人;平均年龄19.9岁],采用近乎完美量表中文修订版(APS-R)中的不一致维度、父母权威问卷(PAQ)中的父母专制型和放任型分量表、自我价值感权变性量表(CSWS)测量非适应性完美主义、父母不良教养方式和自我价值感权变性。结果:男生CSWS的他人认同、竞争、学业表现、家庭支持4个维度得分均低于女生,而PAQ的父母专制、父母放任得分高于女生(P0.05或P0.01)。CSWS道德和神灵庇佑得分在父母专制与非适应完美主义关系中有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依次为14.4%和28.7%;CSWS神灵庇佑得分在父母放任与非适应性完美主义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53.2%。结论:自我价值感权变性在父母不良教养方式和非适应性完美主义的关系中有重要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