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带皮穿支血管上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带皮穿支血管上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根据臂内侧深部知名血管的皮肤穿支血管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来源及其与上臂筋膜皮肤血供的相互联系,在上臂内侧设计皮穿支血管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肩、臂、肘关节等部位皮肤缺损5例.结果 术后皮瓣完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经6~12个月随访,皮瓣外形与肩、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带皮穿支血管的上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解剖位置恒定、血供良好,手术方法简单,是修复上肢皮肤缺损的一种可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带皮穿支血管上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bjective To report the application of medial neurocutaneous flap with perforator vessel in upper arm. Methods Based on the perforator vessel of medial deep main blood vessel in upper arm and blood supply of neurocutanous flap, as well as their interrelation with vaseularity of fascia skin, we designned the medial neurocutaneous flap with perforator vessel in upper arm to repair skin defects in shoulder, arm and elbow joint in 5 cases. Results All the flaps survived completely with primary healing.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6~12 months. The contour of flaps and the function of shoulder and elbow joint were satisfactory. Condttsion The neurocutaneous flap has a reliable blood supply and easily performed. It is very desirable for repairing skin defect in upper extremity.  相似文献   

3.
自发性周围神经麻痹多数为卡压性损伤,少数为炎性或代谢性病变,上肢较下肢多发.周围神经卡压,常见于骨、腱、肌肉等围成的解剖间隙,或是后天形成的肿物、瘢痕处.临床上,自发性肌皮神经麻痹极为罕见,即使有也几乎均发生在终支,即前臂外侧皮神经穿经肘部深筋膜处[1],或卡压于喙肱肌深面[2].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肌皮神经易卡压因素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4例尸体、8侧双上肢进行解剖,观察肌皮神经易卡压点处解剖关系,体位变化对测量长度影响(经t检验).结果 肌皮神经喙肱肌入肌点、前臂外侧皮神经穿出点易卡压.上肢内收、外展位时,喙肱肌入肌点至喙突距离:(8.74±1.24) cm、(10.49±1.29) cm,距离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5,P<0.05),喙肱肌出肌点至喙突距离:(10.74±1.23) cm、(12.52±1.32) cm,距离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6,P<0.05).结论 肌皮神经易卡压点为喙肱肌人肌点、前臂外侧皮神经肘部穿出点.上肢体位变化是肌皮神经的卡压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上臂外侧下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同肢肘部、前臂皮肤及软组织缺损。方法2002年5月-2008年6月,对11例肘部及前臂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以上臂外侧下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上臂外侧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结果所有皮瓣均成活,经6~30个月随访,皮瓣质地柔软、细腻、有弹性、外形佳,恢复一定的感觉功能。结论上臂外侧下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血运可靠,可恢复皮瓣感觉,操作简便,是修复同肢肘部及前臂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1998年2月,我们收治1例臂丛神经损伤,术中发现肌皮神经缺如。患者男7岁。1997年5月,因右侧臂丛神经损伤行臂丛神经探查术。术中见C5~7神经根断伤,C8T1根性撕脱伤。将8cm长腓肠神经桥接移植于C5,6近断端和外侧束间。术后随访10个月,见肩...  相似文献   

7.
肌皮神经肱肌肌支移位术的电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应用电生理技术研究肱肌肌支的神经根来源及探索肱肌肌支移位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10名臂丛损伤作健侧C7移位术的患者,术中暴露正常的臂丛神经,用Reporter四道程肌电诱发电位仪,刺激C5~T1神经根,在肱肌记录诱发电位并计算其潜伏期及波幅。对1例肩外展、屈肘功能正常而手部无功能的C7脊髓损伤患者,在右侧上肢行肌皮神经肱肌肌支移位术,术中将肱肌肌支移至骨间前神经,以恢复手指屈曲功能。结果10名行健侧C7移位者术中刺激C5~C7均记录到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muscleactionpotential,CMAP),而刺激C8T1则无CMAP出现。C5~7CMAP的潜伏期为[(6.32±1.50)ms,x-±s,下同]、(6.51±1.36)ms和(6.99±1.33)ms,波幅为(2.81±3.17)mV、(3.01±3.20)mV和(1.55±1.99)mV。其中以C6的波幅最大,提示C6支配肱肌的纤维数可能最多,但经统计学处理,各神经根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者术后第2天检查屈肘功能正常,电生理检测肱二头肌为单纯相。术后1年半随访,术侧拇示指出现屈曲动作。结论肱肌同时接受来自C5~7神经纤维的支配,该肌支移位至C8T1为主支配的正中神经是可行及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胸背神经转位治疗腋神经或肌皮神经损伤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随访1986至1991年因腋神经或肌皮神经陈旧性损伤施行胸背神经移位治疗的8例。随访时间3至8年。疗效优(M^++M4),6例,良者(M3)1例,可者(M2)1例。通过术后背阔肌肌电图检查及肩关节功能随访,证明胸背神经移位后,对背阔肌的形态及功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带血管蒂前臂后皮神经电缆式移植修复上臂桡神经缺损的应用解剖、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在20侧成人上肢标本上,观测前臂后皮神经及桡侧副动脉的行程及外径,设计以桡侧副动脉为蒂的前臂后皮神经电缆式移植修复上臂桡神经缺损的新术式并应用于临床。结果:前臂后皮神经与桡侧副动脉伴行关系密切,具有形成带血管蒂前臂后皮神经转移的解剖学条件;前臂后皮神经横径2.0cm左右,可切取长度15.0cm左右,折叠后可以修复7.0cm左右的桡神经缺损。同时,术中发现神经供体断端出血活跃,说明带血供的前臂后皮神经移植的血供是可靠的。临床应用8例,神经缺损3.5~6.0cm,随访10个月~3年,效果满意。按陆裕朴介绍的评定标准:优4例,良3例,可1例。结论:该术式转移灵活,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对供区影响小,是修复上臂桡神经缺损的一种有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中神经与肌皮神经的交通支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正中神经与肌皮神经之间的交通支,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72侧防腐固定尸体解剖,对正中神经、肌皮神经之间的交通支进行测量与观察,并对不同类型交通支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3人,16侧肢体存在18支交通支,出现率22.2%,男性与女性相比出现率高且差异显著,左右肢体的出现率无显著差异。其中肌皮神经从正中神经低位发出的有2支,正中神经-肌皮神经的交通支(Ⅰ型)与肌皮神经-正中神经的交通支(Ⅱ型)相比起、止点低,交通支较长,但直径细(Ⅰ型14.2~23.0cm,止点为11.0~21.5cm,长度为2.5~10.7cm,直径为0.55~2.15mm;Ⅱ型起点为0~17.ocm,止点为12.0~24.0cm,长度为1.9~8.4cm,直径为0.76~2.60mm)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中神经与肌皮神经之间存在着交通支,并起着一定的功能,手术时应注意加以保护,避免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移植神经长度对膈神经移位肌皮神经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2007年至2010年于我院行膈神经移位肌皮神经治疗臂丛损伤的患者进行临床随访,其中17例需要做神经移植.通过检测肱二头肌肌力与体重指数(BMI)评定手术疗效.结果 17例患者的总体有效率82.4%,移植神经长度以及BMI与屈肘功能恢复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臂丛损伤患者尤其是全臂丛损伤患者中,膈神经移位肌皮神经的临床疗效不受移植神经长度以及BMI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神经卡压征是常见的手外科疾病,其主要表现是卡压神经支配区的感觉障碍,如麻痛、感觉碱退;严重时可发生运动功能障碍,如无力、肌肉萎缩等。肌皮神经卡压的病例目前国内罕见报道。我院曾收治1例肌皮神经神经卡压征,病程为10个月,作神经外膜松解术后症状稍为好转。  相似文献   

13.
上臂桡神经卡压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相似文献   

14.
产瘫肋间神经移位代肌皮神经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儿 男,3岁。足月头位难产,生后右上肢不能活动。满月后耸肩及右手抓握活动恢复,其余仍麻痹。于生后50d来我院,诊断“右侧产瘫”。在全麻下探查臂丛神经见前斜角肌瘢痕化,臂丛神经上、中干广泛粘连,局部瘢痕严重,予以周围松解术。术后2.5年,右肩肘功能恢复差,遂在其他医院行“右臂丛神经上、中干松解,部分神经束吻合术”。术后半年功能无任何恢复,再次来我院。检查:右冈上、下肌、三角肌及胸大肌锁骨头M2-,背阔肌M3-,胸大肌胸骨头M4-。屈肘不能,肱二头肌M1,肱三头肌M4。屈腕正常,伸腕不能,桡、尺侧伸腕肌M2-。手指伸屈正常,内在肌M4。…  相似文献   

15.
改良法膈神经移位肌皮神经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神经移位是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主要方法,其中隔神经移位术是目前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据文献报道有效率达84.62%。经典的手术方法是将锁骨后松解,打通肋锁间隙,将移植神经通过该间隙桥接,手术难度和风险较大。我们通过改良,简化了膈神经移位肌皮神经的手术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应用电生理检测肌皮神经肱肌肌支在神经根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电生理检测肌皮神经肱肌肌支在神经根的定位,为肱肌肌支移位术的临床应用寻求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30例臂丛神经损伤行健侧C7移位的患者,年龄16~50岁,平均[(28.9±7.7)岁,-x±s,下同],术中暴露健侧正常的臂丛神经,运用意大利ESAOTE的Reposer四道程肌电诱发电位仪,分别刺激C5~T1神经根,在肱肌记录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及波幅.结果 30例健侧C7移位者术中电生理检测,刺激臂丛神经根时,其中C529例、C630例、C728例记录到肱肌运动电位,而刺激C8、T1仅有6例记录到较小的肱肌运动电位.C5、6、7运动电位的潜伏期和波幅分别为(6.32±1.50)ms、(6.51±1.36)ms、(6.99±1.33)ms和(4.87±4.43)mV、(5.65±4.76)mV、(0.90±2.29)mV,其中以C6的波幅最大,C5次之,C7波幅较小,提示C5、6支配肱肌的神经纤维数可能最多.结论 肱肌主要接受来自C5、6神经纤维的支配,该肌支移位至正中神经(骨间前神经)是可行及有效的,同时该方法为今后临床研究周围神经的定位提供了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临床设计带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提供依据。方法:用显微解剖测量法、标本透明法研究前臂外侧皮神经外科解剖与头静脉的关系以及其神经血管皮肤穿支的位置、长度、对皮神经的营养形式等。结果:前臂外侧皮神经共有4支神经血管皮肤穿支,其全程由神经旁血管和主要动脉共同营养。前臂外侧皮神经前支与头静脉紧密伴行。结论:顺沿头静脉,可切取带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或血管神经蒂岛状皮瓣,用于修复肘部、前臂远端1/3段和腕部等部位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8.
前臂外侧皮神经的血供特点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临床设计带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提供依据。方法:用显微解剖测量法、标本透明法研究前臂外侧皮神经外科解剖与头静脉的关系及其神经血管皮肤穿支的位置、长度、对皮神经的营养形式等。结果:前臂外侧皮神经共有4支神经血管皮肤穿点,其全程由神经旁血管和主要动脉共同营养。前臂外侧皮神经前支与头静脉紧密伴行。结论:顺沿头静脉,可切聚带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蒂或血管神经蒂岛状皮瓣,用于修复肘部、前臂远端1/  相似文献   

19.
20.
膈神经移位至肌皮神经两种术式肌电随访结果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对两种术式的膈神经移位至肌皮神经后的肌电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两者的各自规律,为临床选择术式和判断疗效提供肌电检测依据。方法 回顾性地对行两种术式病例的长期肌电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有有效随访资料者49例,其中膈神经加移植神经移位至肌皮神经主干21例;膈神经移位至上干前股肌皮神经束28例。总结两者的肌电恢复有效率;用Kaplan-Meier法估计最早出现有效再生电位的平均时间。结果 膈神经加移植神经移位至肌皮神经主干组的有效率为90.5%;最早出现有效再生电位的时间为术后[(360.00±48.97)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