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肠镜前肠道准备中实施专科护理质量指标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于我院行肠镜检查住院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肠道常规准备。选取2016年6-7月行肠镜检查的62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常规肠道准备护理基础上,建立包括肠道评估正确率、药物服用正确率、患者肠镜知识知晓率、肠道清洁达标率、肠镜护理记录正确率、医患满意度6方面的护理质量指标及内容,运用专科指标对肠镜前患者肠道准备进行质量管理。比较两组患者肠镜前肠道准备护理质量中肠道评估正确率、用药正确率、患者肠镜知识知晓率、肠道清洁达标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专科质量指标6方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镜前肠道准备质量指标的实施,能提高肠道清洁度,使肠道准备工作规范标准化,并能提升专科护理质量和护士专科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内镜下波士顿肠道准备评分判断与肠镜检查前肉眼粪便观察法评价肠道清洁度的一致性,以便指导临床肠道准备工作。方法 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广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消化内科住院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肠镜检查前按照统一的肠道准备方案给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口服进行清洁肠道,检查前先由护士采用肉眼观察法观察排泄物清亮度以评价肠道清洁度,之后由内镜医师在肠镜检查时用波士顿肠道准备评价量表进行肠道清洁度评价。结果 145例患者完成研究。肉眼观察法肠道准备清洁度为93.10%,内镜直视下肠道准备清洁度为88.28%,两种评价方法在判断肠道准备一致性无显著差异(P>0.05),肉眼观察法判断肠道准备的敏感性为96.10%,特异性为29.41%,阳性预测值为91.11%,阴性预测值为50.00%,Kappa值为0.310,P<0.001,表明两种评价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肉眼粪便观察评价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低,阳性预测值高,阴性预测值较低的特点,认为可作为肠镜检查前肠道清洁的初步评价方法,基本能满足内镜下肠道清洁的要求。对于肠道肿...  相似文献   

3.
朱秀琴  李荣香  赵豫鄂 《全科护理》2020,18(12):1495-1497
[目的]探讨专科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在提高结肠镜诊疗病人肠道准备合格率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8年6月行结肠镜检查的341例病人为对照组,实施常规肠道准备,2018年7月-2018年10月行结肠镜检查的401例病人为观察组,运用专科护理质量指标进行管理,落实包括建立标准饮食单、规范的泻药服用及方法、分时段健康教育及图片式粪便观察等护理措施及相应质控查检表等相关内容,比较两组病人肠道准备合格率及耐受度。[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病人的肠道准备合格率及耐受度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专科护理质量指标管理,显著提高了病人肠道准备的合格率及病人的耐受度,体现了标准化肠道准备过程中人性化关怀,同时提升了专科护理质量及护士的专科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4.
洪含霞 《当代护士》2016,(3):174-175
目的探讨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在全膀胱切除尿路造口患者术后康复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专科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小组制定了8项全膀胱切除尿路造口患者术后康复期护理质量指标,包括护士造口相关知识合格率、护士更换尿路造口袋操作合格率、护士执行尿路造口护理操作合格率、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或家属造口相关知识合格率、患者或家属更换尿路造口袋操作合格率、患者或家属执行尿路造口护理操作合格率、患者及家属对造口相关护理满意度。结果 8项全膀胱切除尿路造口患者术后康复期护理质量指标均达到阈值范围。结论将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应用于全膀胱切除尿路造口患者术后康复期护理质量控制中,能降低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升专科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微视频教育联合末次大便观察这一护理宣教方式对患者肠道准备的影响,探究其在结肠镜诊疗中可能具备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19年6月期间行肠镜诊疗的住院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对照组,60例),B组(微视频教育小组,60例),C组(微视频教育联合末次大便观察小组,60例)三组。A组接受常规的肠道准备指导,B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微视频教育,C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微视频教育及末次大便观察。根据渥太华量表对不同分组患者肠道清洁程度进行评分,同时比较不同分组患者结肠镜诊疗用时、结肠病变检出率、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患者对护士肠道准备宣教满意度评分及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及费用,多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或Tamhane′s T2方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本次研究发现,B组和C组的肠道清洁质量明显高于A组(p<0.05),同时C组患者肠道清洁质量明显优于B组(p<0.05);此外B组、C组患者结肠镜检查用时结肠病变检出率、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患者对护士肠道准备宣教满意度评分均明显优于A组(p<0.05), C组患者结肠病变检出率、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患者对护士肠道准备宣教满意度评分均明显优于B组(p<0.05),同时发现随着患者肠道清洁质量的提高,结肠镜治疗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及费用均有所下降(p<0.05)。结论 微视频教育联合末次大便观察的护理宣教方式可有效提高患者对肠道准备及结肠镜诊疗的认知水平,有效提高患者的肠道准备工作,提高患者肠道清洁度,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结肠病变的检出率,减少患者的经济支出及国家的医保支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专科护理敏感指标在提升门诊内镜诊疗患者消化道准备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查2020年3月23日~4月30日应用专科护理敏感指标前门诊55例肠道检查患者,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抽取2020年6月1日~7月31日应用专科护理敏感指标后的50例门诊肠道检查患者,设立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并制订改进措施。比较实施前后患者肠道准备清洁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焦虑程度[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满意度。结果:实施后,门诊内镜诊疗患者的肠道准备清洁度合格率及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及SAS评分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应用专科护理敏感指标能提升门诊内镜诊疗患者肠道准备合格率,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在提升门诊内镜室整体护理质量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主责护士带班制在控制护理缺陷、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2月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所有病例实施主责护士带班制,比较实施前(2003年1月—2005年12月)与实施后(2006年1月—2008年12月)基础护理合格率、技术操作合格率、护理措施落实率、健康教育覆盖率及病人满意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实施主责护士带班制后上述各项指标均较实施前提高(P〈0.001)。[结论]实施主责护士带班制可促使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均达标,保障了病区护理工作质量持续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静脉化疗护理中实施护理质量指标管理的效果.方法 根据《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制订了8项静脉化疔护理质量指标,包括中心静脉导管输注率、药物正确配置率、药物正确输注率、药物外渗率、便携式化疗泵运行误差率、患者对化疗宣教知晓率、患者满意度、护士化疗相关知识技能合格率,并建立了阈值.定期统计护理质量指标,并将结果与阈值进行比较,持续质量改进.结果 8项化疗护理质量指标均达到阈值范围.结论 将护理质量指标应用于静脉化疗护理管理,能提高静脉化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董萌萌  刘秀秀 《妇幼护理》2022,2(5):1164-1166
目的 分析小儿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应用协同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2 月我院接受肠镜检 查的患儿 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50 例。对照组肠镜检查前实施常规肠道准备, 观察组肠镜检查前以协同护理为基础实施肠道准备。比较两组的肠道准备用药情况、肠道清洁度、肠道准备中不良反应发生情 况、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开塞露灌肠次数、术前口服乳果糖天数均比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的肠道清洁 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肛周不适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不良反 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协同护理应用于小儿肠镜检查 前肠道准备中的作用效果显著,可减少开塞露灌肠次数、术前口服乳果糖天数以及肠道准备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肠道清洁 度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邓红英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7):1403-1405
【目的】探索一种在基层医院大肠镜诊疗中,费用低、安全实用、依从性好、满意度高的肠道清洁准备方法,以利于开展大肠镜下诊疗项目。【方法】对100例患者采用大肠镜诊疗前1d进食少渣半流质食物,检查当天服25%硫酸镁200mL、5%葡萄糖水500mL、生理盐水500mL。观察患者服药后肠道清洁程度。依据结肠镜检查中改良后肠道清洁度(1~4级)评价肠道清洁效果,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肠道准备符合要求者95%、患者无不良反应,术后患者满意度达100%。【结论】口服25%硫酸镁200mL、5%葡萄糖500mL、生理盐水500mL结肠镜诊疗前清洁肠道,肠道清洁程度理想,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1.
通过过程计划和质量控制来保证分析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利用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来证实常规检验符合规定性能准则的方法。方法 室间质量评价准则是分析的“总误差”要求 ,需要将其转化为提供规定分析质量保证水平所必须的允许不精密度、允许不准确度和质量控制 (质控规则和质控测定值个数 )的操作过程规范。结果通过把具有规定概率的统计质量控制应用于检测过程 ,常规检验将取得期望的质量要求。结论 分析质量保证检验的这种应用是通过过程计划和质量控制来保证检验质量的一种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选择CellDyn1700血液分析仪质控规则。方法根据CellDyn1700血液分析仪所做的室内质控和室间质控确定仪器的不精密度(CV)和不准确度(bias),根据公式:ΔSec=[(Tea-|bias|)/s]-1.65计算出临界系统误差,然后参考王治国等人制作的单规则固定限和多规则质控选择及设计表格,选定合适的质控规则和控制测定值个数(n)。结果CellDyn1700血液分析仪测定血细胞时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选择1-2.5s规则(n=1),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选择1-2s规则(n=1),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选择Westgard多规则13s/22s/R/4(n=2)。结论试验测定项目不同,测定值个数不同,选择的质控规则也不同。  相似文献   

14.
品质圈活动是确保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和控制的有效方法之一.对品质圈活动的概念、内涵、实施以及在护理工作中的实践应用做一综述,旨在帮助护理工作人员认识实施品质圈活动的意义,为护理管理者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品质圈活动是确保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和控制的有效方法之一.对品质圈活动的概念、内涵、实施以及在护理工作中的实践应用做一综述,旨在帮助护理工作人员认识实施品质圈活动的意义,为护理管理者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与台湾4家医院检验科和1家能力验证组织的交流,了解台湾实验室品质管理的方法,对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改进和实验室认可的推动提供指导。台湾实验室品质管理可归纳为3种模式:第一种是基于信息化的无缝式管理模式,即通过信息化功能将品质管理的要求嵌入实验室每一工作环节,可操作性极强,极大提高了管理效率;第二种是基于关键岗位责任制的管理模式,采用应聘上岗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工作,通过层层管控,传帮带教,提高品质管理的参与率;第三种是基于绩效考核的管理模式,是建立在到位的政府管控加上有序的市场化运作基础上,运用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推动实验室的良性发展。台湾医院检验科以科学化、人性化的方法改进品质管理,使得实验室人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中,不断提升检验品质,满足临床需求。  相似文献   

17.
品质圈活动是确保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和控制的有效方法之一.对品质圈活动的概念、内涵、实施以及在护理工作中的实践应用做一综述,旨在帮助护理工作人员认识实施品质圈活动的意义,为护理管理者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品质圈活动是确保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和控制的有效方法之一.对品质圈活动的概念、内涵、实施以及在护理工作中的实践应用做一综述,旨在帮助护理工作人员认识实施品质圈活动的意义,为护理管理者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品质圈活动是确保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和控制的有效方法之一.对品质圈活动的概念、内涵、实施以及在护理工作中的实践应用做一综述,旨在帮助护理工作人员认识实施品质圈活动的意义,为护理管理者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品质圈活动是确保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和控制的有效方法之一.对品质圈活动的概念、内涵、实施以及在护理工作中的实践应用做一综述,旨在帮助护理工作人员认识实施品质圈活动的意义,为护理管理者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