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胃D2根治术治疗胃上部癌的安全性、肿瘤根治性以及术后早期疗效。方法接受腹腔镜全胃D2根治术(腹腔镜手术组)的122例胃上部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期采用传统开腹全胃D2根治术(传统开腹组)的132例为对照。两组性别、年龄、肿瘤位置、病理类型和TNM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果传统开腹组及腹腔镜手术组在手术时间[(235.78±31.56)min比(256.43±54.08)min]、出血量[(326.69±89.73)ml比(158.31±62.98)m1]、切口长度[(16.53±2.34)cm比(5.51±1.15)cm]、胃肠道恢复时间[(4.22±0.91)d比(3.31±0.83)d]、术后首次进食流质时间[(5.78±0.95)d比(5.56±0.78)d]和术后住院时间【(12.62±2.89)d比(11.18±1.7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两组的淋巴结清除数目及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全胃D2根治术是一种安全、微创的手术方法。腹腔镜全胃D2根治术与传统开腹全胃D2根治术可获得相同的淋巴结清扫范围及良好的早期疗效,但较开腹手术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的安全性、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D2根治术患者49例(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行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41例作为对照(开腹组)。结果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更长[(273.4±62.7)min vs(228.6±31.9)min],但手术切口更小[(5.3±1.7)cm vs(23.2±3.1)cm]、术中出血量更少[(143.5±94.6)ml vs(331.6±157.9)ml],术后肠道恢复功能更快[(2.9±1.3)d vs(4.2±1.5)d],住院时间更短[(8.9±4.2)d vs(11.3±4.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24.5±11.7)枚vs(26.0±11.3)枚]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49(6.12%)vs 6/41(14.6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D2根治术是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的微创、可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分析3D和2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3D腹腔镜在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优势和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52例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D2淋巴结清扫)的临床资料.其中3D腹腔镜手术共22例,2D腹腔镜手术共30例.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病理分期.结果 3D腹腔镜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2D腹腔镜手术组[(202.7±21.9)min vs.(258.0±56.3)min,P<0.001].3D腹腔镜手术组清除淋巴结数量多于2D腹腔镜手术组[(23.6±3.8)枚vs.(20.1±4.2)枚,P=0.02].两组术中出血量相比无明显差异[(146.8±35.6)m]vs.(148.8±82.4)ml,P=0.9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病理分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3D腹腔镜行胃癌根治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和增加淋巴结清扫数量并不增加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SiewertⅡ、Ⅲ型局部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s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J)的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3例SiewertⅡ、Ⅲ型局部进展期AEGJ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手术者55例,新辅助化疗(Xelox方案)联合治疗者48例.结果 单纯手术组与联合治疗组的手术时间[(182.73±38.27)minvs.(173.61 ±36.89)min,P>0.05]、术中出血量[(240.36±44.74)ml vs.(233.47 ±52.63)ml,P>0.05]及术后住院时间[(15.6±5.2)d vs.(14.2±5.6)d,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根治术后清扫所获淋巴结总数[(42.6±4.4)个vs.(40.7±3.3)个,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手术组的转移淋巴结数多于联合治疗组[(12.4±2.6)个vs.(5.8±3.2)个,P<0.05];联合治疗组R0切除率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R0切除率(83.33%vs.52.73%,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联合治疗组与单纯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83% vs.25.45%,P>0.05).结论 对SiewertⅡ、Ⅲ型局部进展期AEGJ患者实施新辅助化疗安全可行,可显著提高R0切除率,同时可减少淋巴结的转移率,并不增加其手术难度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对胃上部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胃上部癌患者94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7)和研究组(n=47),对照组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研究组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凝血功能指标、视觉模拟评分(VAS)、手术情况、术后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APTT、Fg、D-D)均升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对胃上部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赵刚  武青生  穆元忠  谭成军  王巍 《癌症进展》2017,15(11):1335-1337,134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D2根治术对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8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腹腔镜组和传统开腹组,每组40例,其中,腹腔镜组患者行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D2根治术,传统开腹组患者行传统开腹远端胃癌D2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肿瘤根治术有效性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传统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流食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缩短[(160.55±13.21)min、(4.21±0.64)d、(4.18±0.79)d、(2.89±0.86)d、(13.27±2.66)d],术中平均出血量减少[(152.40±27.02)ml],平均手术切口长度缩短[(6.03±0.80)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镜组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近切端与肿瘤平均距离、远切端与肿瘤平均距离、淋巴结平均清扫总数分别为(7.09±1.04)cm、(6.09±1.06)cm、(29.25±18.13)枚,与传统开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0%(4/40),与传统开腹组的20%(8/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0,P=0.671).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D2根治术对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的肿瘤根治有效性高,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中长期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472例直肠癌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243例)及开腹组(229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腔镜组手术时间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7±42.5) min vs (232±40.4) min,P> 0.05];腔镜组术中出血量[(48±19.3) ml vs (109±29.3) ml]、术后恢复排气中位时间[3(1~9) d vs 4(2~12) d]优于开腹组(均P< 0.05)。两组在切除标本长度、远切缘距肿瘤下缘距离、肿瘤大小、清扫淋巴结数目及预防性造瘘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中位随访40(1~83)个月,腹腔镜组、开腹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41(1~80)个月、40(1~83)个月,随访期内两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总生存率、总无瘤生存率及Ⅰ期、Ⅱ期、Ⅲ期患者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术式,具有满意的近期疗效,可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中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全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治疗高龄胃癌患者的安全性及对患者生存的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纳入2012年10月到2016年9月在空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胃肠外科行手术治疗的70岁以上胃癌患者108例,根据手术方式差异分为腹腔镜组(n=54)和开腹组(n=54)。收集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和术后30天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存状况。结果:两组术前一般特征及术后病理学特征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输血更少(69.6±44.6 vs 234.1±110.5,P=0.000;27.8% vs 53.7%,P=0.006),术后首次通气时间早(3.0±1.1 vs 3.8±1.1,P=0.000),且术后住院时间短(7.4±3.4 vs 9.3±4.0,P=0.011)。开腹组术后30天内非腹部并发症发生率更高(29.6% vs 9.3%,P=0.007),但两组腹部并发症(18.5% vs 11.1%,P=0.302)和严重并发症比较(7.4% vs 1.9%,P=0.206)未见统计学差异。腹腔镜组1年、2年及3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7.6%、80.1%及58.6%,开腹组1年、2年及3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4.8%、68.9%和54.3%,组间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全腹腔镜D2根治术治疗高龄胃癌患者安全可行,且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首次通气时间早、术后住院时间短的优势,患者术后远期生存情况与传统开腹手术相当。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腹腔镜下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在远端胃癌D2根治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50例远端胃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即单纯开腹手术组)和试验组(即腹腔镜下手术组),每组均为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包括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时间、止痛药的使用情况)、患者的住院天数、手术切口长度、清扫淋巴结数、手术并发症等。[结果]试验组的手术时间(218.9±35.6)min长于对照组(168.1±23.9)min,但是术中出血量(129.3±56.1)ml少于对照组(180.0±23.1)ml。试验组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排气时间为(2.2±0.8)dvs(3.3±1.2)d;进食时间为(4.2±1.3)dvs(7.1±0.9)d;下床时间为(5.6±1.1)dvs(8.3±1.4)d。试验组的住院天数少,同时伤口长度小,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行远端胃癌D2根治术,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结肠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从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我院72例结肠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围术期处理措施的不同分为两组,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措施的39例患者纳入加速康复外科组(ERAS组),采用常规处理方案的33例纳入常规组.观察两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平均静脉输液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与常规组相比,ERAS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28.52±5.53)h vs.(46.15±7.91)h,P=0.003]、首次排便时间[(50.63±10.34)h vs.(78.01±13.64)h,P=0.004]、平均静脉输液时间[(4.33±1.41)d vs.(6.73±1.81)d,P=0.017]、术后住院天数[(4.95±1.32)d vs.(9.56±2.32)d,P=0.006]均缩短;住院费用减少[(24276.5±2335.3)元vs.(29263.6±2552.4)元,P=0.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5.12% vs.30.31%,P=0.001);术后hs-CRP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在结肠癌根治术中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并且加速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并探讨持续被动运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对Schatzker IV~V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08例研究对象按照EXCEL产生的随机数字分为研究组(55例)和对照组(53例),在手术复位并内固定后,对照组予主动肌力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4~5周CPM,术后1个月、3个月测量膝关节最大活动度,术后3个月采用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患者均获得随访,两组术后1天、1个月、3个月伸膝活动度及术后1天屈膝活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个月[(92.4±10.8)°vs.(84.5±12.0)°]、3个月[(118.6±12.4)°vs.(112.3±10.5)°]屈膝活动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天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HSS评分[(88.2±4.2) vs.(84.0±5.0)]及疼痛[(26.5±3.2) vs.(24.9±3.4)]、功能[(19.0±1.7) vs.(18.2±1.9)]、活动度[(15.5±1.5) vs.(14.6±1.8)]、肌力[(9.4±1.1) vs.(8.8±1.0)]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hatzker IV~V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在主动肌力训练基础上给予CPM有助于促进膝关节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经腹腔镜手术与保守治疗两种途径的治疗经验,以提高对吻合口瘘的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兰州军区总医院普通外科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1000例患者中发生食管空肠吻合口瘘5例、食管胃吻合口瘘9例、胃空肠吻合口瘘14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病人因病情较轻给予持续胃肠减压、引流管持续冲洗、补液、抗感染、营养支持等保守治疗后治愈.20例行腹腔镜二次手术,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行腹腔镜二次手术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30.95±3.50)d、发热时间(3.18±1.02)d较保守治疗组[(33.62±4.87)d、(3.88±1.38)d]无明显差异,抗生素使用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总费用及体重减轻百分率等较保守组明显减少[(3.73 ±0.66)d vs(4.56±0.78)d、(18.30±1.53)d vs(21.50 ±2.27)d、(81586.79±3149.25)元vs(90518.48±7902.43)元、(12.41±1.85)%vs(15.89 ±4.01)%],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治疗胃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TESSYS技术与椎间盘镜下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骨科住院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TESSYS技术组)及对照组(椎间盘镜技术组)。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卧床时间、是否存在并发症等情况;对比术前、术后1、3、6、12、24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于术后12个月根据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56.92±23.83) min vs.(71.88±20.11) min,t=1.658,P=0.045]、切口长度[(0.89±0.13) cm vs.(3.59±0.92) cm,t=15.784,P=0.000]、术中出血量[(17.74±5.63) ml vs.(93.92±40.55) ml,t=27.944,P=0.000]、术后下床时间[(24.88±1.95) h vs.(72.77±3.74) h,t=4.332,P=0.000]、卧床时间[(5.02±1.22)天vs.(14.78±3.86)天,t=4.332,P=0.001]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术后1个月ODI评分[(16.99±2.77)vs.(19.07±2.14)]、JOA评分[(18.44±1.52) vs.(17.78±1.59)]、下肢VAS评分[(6.48±1.34) vs.(7.15±1.42)]、腰部VAS评分[(3.11±1.02) vs.(3.56±1.24)]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24个月,两组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试验组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67%vs. 87.50%,P0.05)。结论与椎间盘镜治疗术相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损伤小、出血量少、恢复速度快等优势,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与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在直肠癌保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1年2月在宁波市第二医院确诊为直肠癌的患者101例,分为腹腔镜组(49例)和开腹组(52例)。[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留置导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50.4±30.2min、2.6±0.2d、2.8±0.7d及9.5±2.6d,开腹组分别为168.1±41.3min、3.8±0.7d、4.9±0.6d及15.4±3.7d,腹腔镜组均短于开腹组P<0.05。术中出血量腹腔镜组(92.7±24.1ml)少于开腹组(144.8±23.6ml)(P<0.05)。肿瘤大小、切除标本长度、清扫淋巴结数目及肿瘤远端切缘长度方面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腹腔镜组手术费用、住院总费用要高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切口感染(2.0%)、肠黏连(2.0%)、术后尿潴留(4.0%)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吻合口瘘发生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TME技术应用于低位、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疗效确切,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高鹏飞 《现代肿瘤医学》2017,(14):2265-2269
目的:回顾性研究腹腔镜根治术及传统开腹Dixon术在直肠癌中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124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腹腔镜组(68例)和传统手术组(56例).腹腔镜组患者首先置入腹腔镜,然后在腹腔镜辅助下进行肠段的切除和吻合;传统手术组首先在下腹部做切口,然后对游离出的直肠进行肠段的切除和吻合,并在术后进行5年随访.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远期疗效以及5年累积生存率等.结果:与传统手术组相比,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71.33±38.41) min]明显延长,术中出血量[(162.87±31.44) ml]及术后腹腔引流量[(140.57±42.33) ml]明显降低,肛门排气时间[(2.37±0.42) d]和住院时间[(10.16±2.27) d]缩短;在随访中发现,与传统手术组患者相比,腹腔镜组患者的切口感染、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以及肠梗阻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而且腹腔镜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以及性、排尿功能障碍发生率较传统手术组患者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年累积生存率(77.9%)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根治术相比传统开腹Dixon术,其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肿瘤复发率少,生存率更高,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术(transforaminal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TF-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niation,LDH)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70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4例采用TF-PELD治疗(观察组),36例采用开放性手术(对照组),术后随访6个月,随访率100%,评价并分析两组手术指标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65.3±7.2)min vs.(58.4±6.4)min],但出血量[(47.3±8.5)ml vs.(142.4±12.3)ml]、下床活动时间[(1.6±0.5)天vs.(13.4±2.4)天]和住院时间[(4.9±1.5)天vs.(16.2±3.9)天]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2.41±0.82 vs.4.34±0.93)和术后6个月(1.61±0.56vs.2.17±0.78)的VAS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23.27±7.79 vs.35.47±8.24)和术后6个月(14.45±3.47 vs.18.66±5.18)的O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Mac Nab疗效优良率分别为91.18%和6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F-PELD治疗LDH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分析残胃癌与初发胃癌手术治疗及预后的差异.方法:对我院2000-01-2007-12收治的残胃癌根治手术切除患者69例,并取同期手术治疗的初发胃癌69例做对照研究.结果:残胃癌组和胃癌组相比,手术时间[(225.4±34.9) min vs(184.0±30.9)min]、术中出血[(416.8±338.6)mL vs(227.8±185.3)mL]、联合脏器切除率(30.43% vs 4.35%)、术后并发症(27.54% vs 7.25%)、术后住院时间[(15.4±5.6) d vs(12.5±3.8)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清除淋巴结数目[(17.3±5.6)枚vs(17.9±6.4)枚]、3年生存率(40.6% vs 53.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残胃癌手术难度较大、并发症高,术后住院时间长,但其预后与初发胃癌无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腹腔镜辅助与开腹远端胃癌D2根治手术的淋巴结清扫及肿瘤安全切缘,评估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手术的肿瘤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普通外科疾病诊疗中心363例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412例开腹胃癌D2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和肿瘤安全切缘距离以及围手术期资料.结果腹腔镜组与开放组在患者年龄、性别、BMI以及肿瘤T分期比例无统计学差异.腹腔镜手术组淋巴结清扫数目(23.5±8.4)枚,开腹手术组为(24.7±9.3)枚;腹腔镜手术组肿瘤近切缘距离(6.95±1.92)cm,远切缘距离(4.89±1.80)cm;开腹手术组肿瘤近切缘距离(7.28±2.01)cm,远切缘距离(4.05±1.77)cm;腹腔镜手术组与开腹手术组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肿瘤远近端切缘距离无显著性差异(P>0.05).腹腔镜组、开腹组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腹腔镜和开腹手术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10.6±35.2)ml和(420.5±112.2)ml,腹腔镜手术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组(P<0.05).腹腔镜和开腹手术组术后平均住院日为(9.5±2.6)d和(11.5±2.9)d,腹腔镜手术组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开腹手术组(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能够达到与开放手术相同的肿瘤根治效果,安全可行,同时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与同期开腹手术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与同期开腹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应用腹腔镜技术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方法 2004年8月至2009年4月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手术184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37例,横结肠癌根治术11例,左半结肠癌根治术31例,直肠癌Dixon手术53例、Miles手术49例、Hartmann手术3例;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718例(开腹组),其中右半结肠癌根治术107例,横结肠癌根治术54例,左半结肠癌根治术131例,直肠癌Dixon手术288例、Miles手术117例、Hartmann手术21例,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及术后情况。结果两组均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病例,腹腔镜组有4例中转开腹手术。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210.5±26.5)min和(95.5±12.5)min,差异有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85.5±12.5)ml比(200.5±22.5)ml,P〈0.05〕。清除的淋巴结数量,直肠前切除肿瘤远端切缘长度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腹腔镜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开腹组〔进食时间:(4.5±0.5)d比(5.5±0.5)d,P〈0.05)。腹腔镜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9.5±0.5)d比(12.5±0.5)d,P〈0.05〕。两组的3,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89.8%比89.7%,P〉0.05;75.5%比74.5%,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安全、有效,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管生成通路遗传变异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和南京医科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行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86例,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每组43例。开腹组采用传统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7 d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围术期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中留取病灶组织,采用PCR方法检测血管生成通路遗传变异信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2)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两组淋巴结清扫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147.34±5.67)min vs. (113.27±4.39)min],住院时间[(10.32±1.24)d vs. (17.46±1.35)d]、肠鸣音恢复时间[(2.18±0.45)d vs. (4.55±0.54)d]及术中出血量[(103.29±14.39)ml vs. (184.52±21.63)ml]均短(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的血管生成通路遗传变异信号VEGF mRNA(0.75±0.12 vs. 0.76±0.13)、VEGFR2 mRNA(0.63±0.11 vs. 0.64±0.12)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6.98% vs. 25.58%,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能减轻结直肠癌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但对患者血管生成通路遗传变异信号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