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同伴侵害对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影响以及自我控制和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同伴侵害量表、自我控制量表、NSSI评定问卷和自杀意念量表,对唐山市3所中学共1849名初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同伴侵害与自我控制(r=-0.27,P<0.01)呈显著负相关,与NSSI(r...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期创伤对医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以及述情障碍和反刍思维在其中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儿童期创伤问卷简化版、多伦多述情障碍问卷、反刍思维量表和Beck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对1480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相关分析表明,儿童期创伤、述情障碍、反刍思维和自杀意念间均呈显著正相关;(2)结构方程模型表明,述情障碍、反刍思维在医学生儿童期创伤与自杀意念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和链式中介作用。结论:儿童期创伤能直接预测医学生的自杀意念,还能通过述情障碍、反刍思维的单独中介与链式中介间接预测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学生孤独感、反刍思维与自杀意念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915名大学生[男712人,女203人;平均(20±4)岁],采用UCLA孤独量表(UCLA)、Nolen-Hoeksema反刍思维量表(RRS)、Beck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BSICV)进行测量。采用Bootstrap方法和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中介作用。结果:Bootstrap结果显示,症状反刍对孤独感和自杀意念的95%可信区间为0. 002~0. 009。结构方程模型显示,症状反刍对孤独感和自杀意念中介假设模型的拟合指数良好(χ2/df=3. 50,RMSEA=0. 05,CFI=0. 99,GFI=0. 96)。结论:大学生的孤独感与自杀意念关系密切,反刍思维(症状反刍)在孤独感与自杀意念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学生反刍思维和社会问题解决在生活事件和自杀意念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天津市某高校670名大学生[男443人,女227人;平均年龄(20±2)岁],采用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ASLEC)、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反刍思维量表(RRS)和社会问题解决量表(SPSI-R)进行测量。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反刍思维和社会问题解决在生活事件和自杀意念间的中介作用。结果:ASLEC、RRS、SIOSS总分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r=0. 39~0. 42,均P 0. 01); SPSI-R总分与ASLEC、RRS、SIOSS总分均呈负相关(r=-0. 18~-0. 48,均P 0. 01)。中介效应分析显示,模型拟合良好(χ~2/df=3. 72,RM SEA=0. 06,CFI=0. 94,AGFI=0. 91,NFI=0. 92,IFI=0. 94)。RRS总分和SPSI-R总分的中介作用以及两者的链式中介作用的Bootstrap输出的95%可信区间分别为(0. 075,0. 144)、(0. 048,0. 123)、(0. 001,0. 030)。结论:生活事件不仅直接作用于自杀意念,并且通过反刍思维、社会问题解决间接作用于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表达抑制和压力知觉在大一新生神经质人格与抑郁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文版、情绪调节量表、压力知觉量表、贝克抑郁量表对1011名大一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神经质人格、表达抑制、压力知觉和抑郁间均呈显著正相关;②表达抑制和压力知觉在大一新生神经质人格和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③表达抑制—压力知觉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结论:大一新生神经质人格与抑郁的关系受表达抑制和压力知觉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表达抑制和压力知觉的链式中介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杀态度对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杀意念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2016年12月,通过方便取样的方式,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自杀态度问卷和自杀意念问卷,对天津市某大学48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为17.6%;年级对自杀意念的形成有重要影响(P0.05),而性别、生源地对其无显著影响(P0.05);母亲关爱、母亲鼓励自主、父亲关爱与对自杀行为的态度呈显著正相关(r=0.197,0.112,0.145;P0.05),母亲控制与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呈显著正相关(r=0.193;P0.01),母亲控制、父亲控制与对自杀行为的态度呈显著负相关(r=-0.189,-0.157;P0.01),母亲关爱、母亲鼓励自主与对自杀者的态度呈显著负相关(r=-0.092,-0.093;P0.05),母亲关爱、母亲鼓励自主与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呈显著负相关(r=-0.155,-0.089;P0.05);对自杀行为的态度与自杀意念呈显著负相关(r=-0.192,-0.177;P0.01),对自杀者的态度与自杀意念最抑郁时的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117;P0.01),对安乐死的态度与自杀意念呈显著负相关(r=-0.155,-0.127;P0.01)。自杀态度在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杀意念之间共建立8个中介模型,且全部为部分中介作用。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自杀意念有直接影响,且部分是通过自杀态度的中介作用实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大学生完美主义、心理弹性、反刍思维与情感平衡的关系.方法:采用中文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反刍思维量表、情感平衡量表对126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完美主义得分在性别和所学专业上存在显著性差异(t=5.85,2.75;P<0.05),心理弹性得分在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上存...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基于体验回避模型,考察父母低头行为对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影响,并检验抑郁和体验回避的序列中介效应。方法:抽取信阳市810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父母低头行为量表、抑郁-焦虑-压力简版量表、接纳与行动问卷第二版和自杀意念问卷施测。结果:(1)相关分析显示,父母低头行为、抑郁、体验回避和自杀意念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2)中介效应检验表明,父母低头行为能够通过抑郁和体验回避的序列中介作用影响自杀意念。结论:父母低头行为会增加青少年自杀意念,并且这种效应是通过抑郁和体验回避的共同作用完成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压力与青少年吸烟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应对方式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问卷,应对方式问卷和自编中学生吸烟行为调查问卷对2415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青少年吸烟行为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2压力、消极应对与青少年吸烟行为之间两两显著相关。3消极应对在压力与青少年吸烟行为之间有显著的中介作用。结论:压力既是青少年吸烟行为的直接预测因素之一,也可以通过消极应对间接影响青少年吸烟行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同伴侵害作为中介变量是进一步增加羞怯对社交回避的预测作用还是增加羞怯对攻击的预测作用。方法:对845名大学生采用攻击性量表、同伴侵害量表和羞怯量表、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进行测量。结果:1羞怯与攻击、同伴侵害、社交回避与苦恼均呈显著正相关;同伴侵害与攻击呈显著正相关,和社交回避与苦恼相关边缘显著。2同伴侵害在羞怯和攻击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同伴侵害在羞怯与社交回避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结论:羞怯水平越高,越容易遭受同伴侵害,进而导致羞怯个体攻击性增强,而同伴侵害这一特定的社交情境并不会导致羞怯个体社交回避与苦恼的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小学教师压力知觉,抑郁、焦虑和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压力知觉量表(CPSS),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和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对3312名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压力知觉与中小学教师抑郁、焦虑呈显著正相关(r=0.57,0.59;P<0.01),压力知觉对抑郁,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心理虐待与忽视和自杀意念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心理虐待与忽视经历量表、反刍思维量表、受欺负量表和自杀意念量表对941名大学生进行研究。结果:①反刍思维是心理虐待与忽视与自杀意念之间的中介变量;②受欺负调节了心理虐待与忽视通过反刍思维影响自杀意念的中介过程。结论:心理虐待与忽视通过反刍思维的中介作用和受欺负的调节作用影响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弹性对戒毒人员复吸风险的影响,以及压力知觉、抑郁感在两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心理弹性量(CD-RISC-10)、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CPSS)、简版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10)和毒品复吸高危量表对255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进行调查。结果:(1)心理弹性与压力知觉、抑郁感及复吸风险均显著负相关;压力知觉、抑郁感、复吸风险两两之间均显著正相关。(2)心理弹性可以直接负向预测复吸风险,也可以通过抑郁感的中介作用,以及压力知觉和抑郁感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预测复吸风险。结论:心理弹性可以直接负向影响戒毒人员的复吸风险,也可以通过抑郁感的中介作用,以及压力知觉和抑郁感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地负向影响戒毒人员的复吸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特质正念与抑郁情绪的关系及经验回避和冗思在特质正念与大学生抑郁情绪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接纳与行动问卷-第二版、冗思反应量表、贝克抑郁量表第二版对122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特质正念与抑郁情绪、经验回避及冗思均呈显著负相关(r=-0.451,r=-0.447,r=-0.390,均P0.01),经验回避和冗思、抑郁情绪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429,r=0.569,r=0.303,均P0.01);(2)经验回避和冗思分别在特质正念和抑郁情绪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51.4%、16.2%(P0.001),经验回避、冗思在特质正念和抑郁情绪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7%。结论:大学生特质正念与抑郁情绪的关系受经验回避和冗思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经验回避和冗思的链式中介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灵活性对压力后成长的影响以及领悟社会支持和压力知觉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青少年经验与回避问卷简版、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和儿童版压力后成长量表对710名农村寄宿制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寄宿制中学生的心理灵活性与领悟社会支持(r=0.22,P0.01)、压力后成长(r=0.26,P0.01)均呈显著正相关、领悟社会支持与压力后成长(r=0.57,P0.01)呈显著正相关,压力知觉与心理灵活性(r=-0.50,P0.01)、领悟社会支持(r=-0.35,P0.01)、压力后成长(r=-0.41,P0.01)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2)领悟社会支持和压力知觉在心理灵活性和压力后成长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且该中介作用包含3条路径:一是领悟社会支持的单独中介作用;二是压力知觉的单独中介作用;三是领悟社会支持-压力知觉的链式中介作用。其中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40.34%、37.30%和4.83%。结论:农村寄宿制中学生的心理灵活性通过领悟社会支持和压力知觉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领悟社会支持和压力知觉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压力后成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青少年童年期心理虐待与忽视对非自杀性自伤(NSSI)的影响,以及反刍思维和认知融合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问卷、事件相关反刍思维问卷、认知融合问卷和非 自杀性自伤问卷对195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NSSI与心理虐待与忽视(r=0.29,P<0.01)、反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儿童期情感虐待对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探讨绝望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未来取向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儿童期情感虐待量表、未来取向量表、绝望量表和青少年自杀意念量表对817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控制无关变量后,儿童期情感虐待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自杀意念;②绝望在儿童期情感虐待与青少年自杀意念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③未来取向在儿童期情感虐待影响青少年自杀意念的中介路径前半段起调节作用,即在未来取向水平较低的青少年中,儿童期情感虐待对绝望的影响更大。结论:儿童期情感虐待不仅直接影响青少年自杀意念还通过绝望间接影响青少年自杀意念;未来取向调节儿童期情感虐待对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特殊的成长环境对其心理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已得到研究证实~([1-2])。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持久性因素~([3]),相对于受到积极教养的个体,受到不良教养的个体更容易产生自杀意念。父母教养方式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意义重大,情感温暖、理解与神经质人格负相关,而过度干涉、过度保护等与神经质人格正相关~([4])。父母教养方式可以通过神经质间接影响个体人际关系敏感~([5]),而人际关系敏感是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网络受欺负、传统受欺负对青少年自杀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探讨抑郁的中介作用及性别差异。方法:采用网络受欺负问卷、传统受欺负问卷、抑郁量表和自杀问卷,以整群抽样法选取河南、河北的939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青少年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尝试的发生率分别为13.4%、5.4%、2.2%。2网络受欺负、传统受欺负与抑郁、自杀显著正相关(r=0.15~0.29,Ps0.01)。3总体上,网络受欺负、传统受欺负对自杀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R2=30.6%),抑郁在其中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ZSobel=3.35、4.48,Ps0.01)。4在男生群体中,抑郁能够部分中介网络受欺负对自杀的预测,完全中介传统受欺负对自杀的预测;而在女生群体中,抑郁能够完全中介网络受欺负对自杀的预测,部分中介传统受欺负对自杀的预测。结论:青少年受欺负对自杀有显著影响,抑郁在其中具有中介作用,并且中介作用模型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压力性生活事件、抑郁情绪、心理控制源对高中生自杀意念的影响。方法:采用青少年压力性生活事件问卷、抑郁自评量表、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对866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中生自杀意念报告率为12.0%,其中,男生为14.8%,显著高于女生为9.5%;压力性生活事件、抑郁情绪与自杀意念均呈显著正相关;心理控制源与抑郁情绪、自杀意念呈显著正相关;在压力性生活事件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中,抑郁情绪发挥部分中介效应,而心理控制源通过调节压力性生活事件与抑郁情绪间的关系而影响自杀意念。结论:对于偏向外控的高中生加强归因指导,缓解抑郁情绪,有助于减少其自杀意念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