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对比序贯放化疗和同期放化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老年晚期NSCLC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序贯放化疗组与同期放化疗组,每组41例,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对两组患者1年、2年中位生存时间及生存率进行比较,并对两组患者毒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同期放化疗组有效率为61.0%,而序贯放化疗组有效率为36.6%,两组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序贯放化疗组中位生存时间是15个月,而同期放化疗组中位生存时间是22个月;序贯放化疗组1年生存率63.4%,2年生存率43.4%,而同期放化疗组1年生存率75.1%,2年生存率64.0%,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及2年生存率之差异显著(P0.05);序贯放化疗组与同期放化疗组患者在血液学和肺部的毒副作用方面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在胃肠道、肾、神经系统及心血管方面的毒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放化疗治疗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序贯放化疗组,然而其在血液学和肺部的毒副作用的发生率较序贯放化疗组的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加巩固化疗治疗Ⅲ期不能手术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优势及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老年Ⅲ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序贯组和同步组,序贯组56例采用序贯放化疗法,同步组57例采用同步放化疗加巩固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放疗结束2个月后血清CD44v6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sCD44v6,sVEGF)检测指标以及治疗客观有效率等近期疗效差异;术后随访13年,比较1、3年两组患者的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和远期疗效的差异性;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毒副反应。结果近期疗效:两组治疗前sCD44v6和sVEGF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同步组sCD44v6和sVEGF水平均明显低于序贯组(P<0.05);同步组客观有效率(75.4%)明显高于序贯组(46.4%)(P<0.05)。远期疗效:同步组1、3年的生存率为75.4%、41.9%,无进展生存率为50.9%、16.3%;序贯组1、3年的生存率为41.1%、13%,无进展生存率为14.3%、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因放射引起的食管炎、肺炎以及消化道反应,同步组Ⅲ3年,比较1、3年两组患者的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和远期疗效的差异性;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毒副反应。结果近期疗效:两组治疗前sCD44v6和sVEGF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同步组sCD44v6和sVEGF水平均明显低于序贯组(P<0.05);同步组客观有效率(75.4%)明显高于序贯组(46.4%)(P<0.05)。远期疗效:同步组1、3年的生存率为75.4%、41.9%,无进展生存率为50.9%、16.3%;序贯组1、3年的生存率为41.1%、13%,无进展生存率为14.3%、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因放射引起的食管炎、肺炎以及消化道反应,同步组Ⅲ级毒副反应发生率为56.1%(32/57),序贯组41.1%(23/56)。结论与序贯放化疗方法相比,同步放化疗加巩固化疗治疗Ⅲ期老年NSCLC的疗效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序贯放化疗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2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老年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同步放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序贯放化疗方案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出现的心脏毒性、肾毒性、胃肠道反应、脱发等不良发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改善,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3.2%,对照组为69.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序贯放化疗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果良好,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含铂双药化疗序贯联合三维适形放疗(3D-CaT)与单纯含铂双药化疗对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方法分别应用以铂类为基础双药联合化疗(单纯化疗组)及以铂类为基础双药联合化疗+3D—CRT(放化疗联合组)治疗67例老年局部晚期NSCLC患者。结果两组近期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主要毒副反应发生在消化道和造血系统,经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中位生存期,2、3a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a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含铂双药化疗序贯联合3D-CRT放疗治疗老年局部晚期NSCLC患者较单纯化疗能显著改善远期生存,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放疗同期紫杉醇联合卡铂方案与序贯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60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放化同步组(同步组)和放化疗组(序贯组)各30例;两组均行适形放疗,化疗均为PC方案,同步组每周一次;序贯组每3周一次,化疗2周期后再行放疗。观察两组治疗近期有效率、生存率及急性毒副反应。结果两组均完成放化疗,同步组总有效率86.67%,序贯组63.33%(P0.05);3~4级骨髓抑制发生率同步组为30.0%,序贯组为23.3%;同步组和序贯组3~4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13.4%和6.7%(P0.05);均可耐受。结论同步放化疗能够显著提高局部晚期NSCLC生存率,急性毒副反应均可耐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对Ⅲb期NSCLC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与疗效评估。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初次就诊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放疗科科68例Ⅲb期NSCLC患者作为治疗组(肺癌组),予以同步放化疗方案治疗,治疗2个周期后1个月复查肿瘤标志物并评价疗效,体检健康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作为对照组(健康组)。结果肺癌组患者治疗前血清中CEA、SCC-Ag、CYFRA21-1和TK1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而NSE的水平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癌组同步放化疗后患者血清中CEA、SCC-Ag、CYFRA21-1和TK1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CEA在腺癌中的水平明显高于鳞癌,SCCAg、CYFRA21-1、TK1在鳞癌中的水平明显高于腺癌(P≤0.05),NSE在鳞癌和腺癌中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步放化疗后无CR患者,PR患者共15例,血清中CEA、SCC-Ag、CYFRA21-1和TK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D患者共25例,血清中CEA、SCC-Ag、CYFRA21-1和TK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SD患者血清中CEA、SCC-Ag、CYFRA21-1和TK1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Ⅲb期NSCLC同步放化疗后,血清中CEA、SCC-Ag、CYFRA21-1和TK1水平可作为评价疗效的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同期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应用于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86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表示法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同期组和序贯组,同期组在放疗开始同时进行化疗,序贯组在进行4周期化疗后开始行放疗治疗。随访1年,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存活率、副作用以及生存质量。结果同期组治疗有效率79.1%显著高于序贯组58.1%(P0.05),但两组1年内存活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组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和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序贯组(P0.05);同期组QOL量表的各项目评分均显著高于序贯组(P0.05)。结论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NSCLC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但毒副作用大,临床治疗NSCLC的具体方案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住院治疗的86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86例患者中行同步放化疗者46例,行序贯放化疗者40例。比较两组近期疗效、中位生存时间及毒副反应。结果同步放化疗组与序贯放化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CR+PR)分别为69.6%和50.0%,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放化疗组中位生存时间显著优于序贯放化疗组(P<0.05);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消化道反应及放射性肺炎是两组的主要毒副反应,同步放化疗组患者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序贯放化疗组,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序贯放化疗相比,同步放化疗可显著提高Ⅲ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仲琴  贾正飞  冯永  夏晓天 《山东医药》2008,48(25):50-51
将79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多西紫杉醇、顺铂化疗 序贯放疗,对照组仅用单纯放疗(放疗方法同治疗组),化疗2个周期或放疗结束4周后观察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8.3%和44.7%(P<0.05);两组放射性肺炎及食管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提示多西紫杉醇、顺铂化疗 序贯放疗治疗晚期NSCLC疗效好,其毒副反应患者能够耐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前后血清CEA、CA125、CYFRA21-1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学测定方法检测40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前后外周血清中CEA、CA125、CYFRA21-1的表达水平。结果同步放化疗前腺癌组外周血清中CEA表达明显高于鳞癌组;鳞癌组外周血清中CA125和CYFRA21-1表达高于腺癌组,同步放化疗后CEA、CA125、CYFRA21-1的表达较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前后血清中CEA、CA125、CYFRA21-1的表达水平可作为其疗效判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治疗食管癌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宇萌  刘意  李英丽  金振野 《山东医药》2009,49(31):77-78
目的 探讨食管癌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 将95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同期组及序贯组,分别行同期放化疗及序贯放化疗。两组化疗方案相同,放疗均采用三维适形放疗。观察两组有效率、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白细胞减少及放射性食管炎)发生情况。结果 同期组1、2、3a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序贯组,P均〈0.05。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序贯组,但P〉0.05。结论 同期放化疗能够显著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病理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6年4月期该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不能手术的晚期NSCLC(ⅢA和ⅢB期)患者376例。其中92例为EGFR基因突变阳性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将92例患者分为单纯放化疗组(对照组)及放化疗序贯厄洛替尼组(观察组)各46例。比较两组疗效,分析EGFR基因突变类型、EGFR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观察组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分别为6.52%、76.08%和17.40%,对照组患者SD和PD分别为45.65%和5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2例患者血清样本共检测到52个突变信号,突变类型以G719X(14.13%)和T790M(15.21%)突变为主。不能手术的晚期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与患者的性别、吸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血清癌胚抗原(CEA)均有密切相关性(P<0.05)。结论 EGFR基因突变多发于女性、不吸烟、腺癌、低分化、血清CEA>5 ng/ml患者,临床上应对NSCLC患者进行及时的EGFR基因检测,且采用放化疗序贯厄洛替尼治疗的临床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根治术后同步放化疗与放疗序贯化疗对老年宫颈癌患者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宫颈癌根治术后需放化疗治疗的老年早期宫颈癌患者98例,按照患者术后治疗方式分为同步放化疗组(同步组)50例、放疗序贯化疗组(序贯组)48例,同步组放疗、化疗同步进行,而序贯组先行放疗,放疗结束后再给予辅助化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毒副作用发生情况及随访生存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而CD8~+、自然杀伤(NK)细胞比例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比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毒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及放射性直肠炎,且均以Ⅰ~Ⅱ度毒副作用为主,且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步组3年局部无进展生存率为78.00%,序贯组为68.00%,两组差异显著(P<0.05);同步组3年总体生存率为88.00%,序贯组为70.83%,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老年早期高危宫颈癌患者,术后给予患者同步放化疗可明显提高局部无进展生存率以及总体生存情况,且采取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无差异,治疗毒副作用虽略有增加,但积极对症处理后患者耐受情况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加巩固化疗的近期疗效及急性毒性反应。方法收治的Ⅲ期NSCLC患者59例,同步加巩固化疗组36例,对照组为序贯放化疗组23例。同步加巩固化疗组:放疗同步2周期化疗,放疗后行2~4周期巩固化疗;序贯组:先行适型放疗,放疗后再行4~6周期化疗。化疗均为TP方案,放疗采用常规分割剂量放射治疗。结果同步放化疗加巩固化疗及序贯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61.1%,47.8%(P0.05),一年生存期率分别为78.3%,54.6%(P0.05)。主要毒副反应:骨髓抑制,同步组及序贯组分别为100%,73.9%(P0.05),其他如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胃肠道反应,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同步放化疗加巩固化疗治疗NSCLC较序贯化疗疗效确切,近期局控率高。对于急性毒性反应,如骨髓抑制、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及消化道反应,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适型放疗等支持下,患者多可完成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EP方案同步放化疗对比序贯放化疗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53例,分为同步放化疗组21例,序贯放化疗组32例,比较两者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同步放化疗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9.1±2.2个月,序贯放化疗组为5.2±1.6个月。同步放化疗组无进展生存时显著长于序贯放化疗组;总生存比较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HR=0.93,95%CI:0.47~1.81 P=0.82)。结论 EP方案同步放化疗可以显著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但不能延长患者总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前后血清CEA、CYFRA21-1的变化,并探讨二者用于疗效评价的价值。方法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检测42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前后血清CEA、CY-FRA21-1,水平变化。结果同步放化疗前腺癌组血清CEA中位数为9.69 ng/ml,明显高于鳞癌组的3.95 ng/ml;鳞癌组CYFRA21-1中位数为3.79 ng/ml,明显高于腺癌组的1.60 ng/ml,P均〈0.05。同步放化疗前有效组CEA中位数为4.96 ng/ml,CYFRA21-1中位数为3.12 ng/ml,同步放化疗后两者血清浓度明显下降,分别为3.13 ng/ml和2.12 ng/ml,P均〈0.05。结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前后血清CEA、CYFRA21-1水平降低,二者可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判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 21-1、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和IL-33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人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NSCLC病人为肺癌组,另选同期收治的肺部良性病变病人50例为良性组和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CEA、CYFRA21-1、TPS、IL-33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1)肺癌组血清CEA、CYFRA21-1、TPS、IL-33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组与对照组(P0. 01),且良性组血清CEA、CYFRA21-1、TPS、IL-33水平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1);肺癌组中不同年龄亚组病人血清CEA、CYFRA21-1、TPS、IL-33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2)老年肺腺癌病人的血清CEA水平显著高于老年肺鳞癌病人(P0. 01),CYFRA21-1、IL-33水平均显著低于老年肺鳞癌病人(P0. 01);但不同病理分型病人血清TP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3)老年NSCLCⅠ+Ⅱ期者血清CEA、CYFRA21-1、TPS、IL-33水平均显著低于Ⅲ+Ⅳ期者(P0. 01)。(4)有淋巴结转移的老年NSCLC病人血清CEA、CYFRA21-1水平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 05);但两者血清TPS、IL-33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5) 4项指标单独检测时,TPS的敏感度(88. 00%)、准确度(88. 50%)最高; 4项指标联合检测时,其敏感度(100. 00%)、准确度(94. 00%)高于TPS。结论老年NSCLC病人血清CEA、CYFRA21-1、TPS、IL-33浓度与NSCLC的临床分期、病理分型等临床病理参数密切相关,四者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NSCLC诊断的敏感度与准确度,可作为NSCLC诊断及病情监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三种治疗模式的临床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三种治疗模式对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近年我院采用三种治疗模式治疗老年局部晚期NSCLC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近期疗效:同步放化疗组(70.0%)>序贯放化疗组(61.8%)>单纯化疗组(35.7%),同步放化疗组和序贯放化疗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而同步放化疗组和序贯放化疗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远期疗效:序贯放化疗组(67.6%)>同步放化疗组(65.0%)>单纯化疗组(39.3%),序贯放化疗组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而单纯化疗组与同步放化疗组、序贯放化疗组和同步放化疗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3)毒副反应:同步放化疗组的骨髓抑制、食管炎、放射性肺炎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均P<0.05),而单纯化疗组和序贯放化疗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 同步放化疗会加重毒副反应,尤其是老年患者,对提高近期疗效和生存率并无益处.在临床实践中可优先考虑序贯化放疗作为老年局部晚期NSCLC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联合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方法 95例EGFR突变型转移性NSCLC(Ⅳ期)的临床资料中观察组44例,采用EGFR-TKI联合放疗;对照组51例,采用单纯三维适形放疗。结果观察组治疗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细胞角蛋白(CYFRA)21-1、癌胚抗原(CEA)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YFRA21-1、CEA及MMP-9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累积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36)。结论 EGFR-TKI联合放疗对EGFR基因突变的NSCLC治疗效果较好,可提高患者累积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前及化疗1个月后营养状态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重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诊断NSCLC并手术治疗的重症患者122例,随访1年,根据随访期间病情是否发生进展将患者分为进展组及病情稳定的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治疗前、后营养风险指数(NRI)、肿瘤标记物(CEA、CYFR21-1)水平,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NSCLC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ROC曲线评估不同指标对复发的预测效能。结果:本研究失访4例,发生复发(进展组) 57例(48. 31%),对照组61例。手术治疗前进展组体重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24. 16±3. 87 vs. 28. 97±5. 01,P 0. 05),治疗后进展组应用靶向治疗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 26%vs. 19. 67%,P 0. 05),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32. 18±4. 97 vs. 35. 18±6. 12,P 0. 01)。手术治疗前及化疗后进展组NRI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CEA及CYFRA 21-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或P 0. 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术后靶向治疗及治疗后高水平的NRI是病情进展的独立保护因素(OR=0. 690,0. 892; P=0. 008,0. 037),治疗后高水平的血清CYFRA 21-1是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 284; P=0. 036),术后靶向治疗、治疗后NRI、血清CYFRA 21-1预测NSCLC治疗后病情进展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 727、0. 627、0. 673,各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手术前、后营养状态对判断NSCLC患者的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