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女大学生的压力感知对焦虑水平的影响,以及负性情绪中介作用与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方法:使用人口学基本信息调查问卷、压力感知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1919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路径分析发现,压力感知正向预测焦虑水平(β=0.23,95%CI=[0.19,0.27]),压力感知正向预测负性情绪(β=0.41,95%CI=[0.38,0.45]),负性情绪正向预测焦虑水平(β=0.50,95%CI=[0.45,0.55]),即负性情绪在压力感知与焦虑水平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此外,领悟社会支持与压力感知的交互项对焦虑水平有显著预测作用(β=-0.003,95%CI=[-0.01,0.00]),领悟社会支持与压力感知的交互项对负性情绪有显著预测作用(β=-0.006,95%CI=[-0.01,0.00]),即社会支持既调节压力感知对焦虑的影响,也调节压力感知对负性情绪的影响.结论: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压力感知能够直接或间接通过负性情绪影响女大学生的焦虑水平,社会支持则能够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与负性情绪间的中介、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大学生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应对方式量表、特质焦虑和抑郁简式量表对94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社会支持的主观支持调节效应显著。积极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显著。与积极性质的应对方式的缓冲作用相比,消极性质的应对方式所起的负作用更明显些。退避与合理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因生活事件所引发的负性情绪。结论:应对方式多个维度在生活事件与负性情绪间具有中介作用。仅主观社会支持的调节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学生就业压力与主观幸福感在个体和环境因素影响下的关系。方法:采用就业压力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主动性人格量表以及幸福感指数量表对490名高校毕业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就业压力之间存在双向负作用;②社会支持和主动性人格均负向预测就业压力,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③就业压力在社会支持、主动性人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主观幸福感在社会支持、主动性人格与就业压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在社会支持与主动性人格影响下主观幸福感与就业压力之间存在双向中介效应。通过提高社会支持、培养学生主动性人格、提升主观幸福感,可以显著降低大学生就业压力,并反过来促使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以运动专业大学生为对象,考察强迫运动、自尊在负性情绪与进食障碍症状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强迫运动量表(CET)、罗森伯格自尊量表(SES)和进食障碍问卷(EDI)对566名在校运动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负性情绪可显著预测进食障碍症状;强迫运动在负性情绪与进食障碍症状之间存在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自尊也在负性情绪与进食障碍症状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负性情绪是进食障碍症状的重要风险因子,负性情绪也可以通过强迫运动、自尊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进食障碍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负性情绪与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自我效能感在负性情绪和睡眠质量间的中介作用。方法:对60例新冠肺炎患者采用自编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GSE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新冠肺炎患者的焦虑症状检出率为33.3%,抑郁症状检出率为50.0%,睡眠障碍检出率为56.7%。SAS、SDS、PSQI评分分别为(44.96±13.51)分、(50.06±14.60)分和(6.98±4.69)分。新冠肺炎患者的负性情绪负向预测自我效能感(β=-0.47,P0.001),自我效能感负向预测睡眠质量(β=-0.49,P0.001),负性情绪正向预测睡眠质量(β=0.43,P0.001)。新冠肺炎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在负性情绪与睡眠质量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效应量为34.89%。结论:新冠肺炎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在负性情绪和睡眠质量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负性情绪可以直接和通过自我效能感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反刍思维各维度对睡眠质量的直接作用,以及负性情绪(抑郁和焦虑)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391名大学生,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反刍思维量表(RRS)、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以及状态焦虑量表(SAI)分别考察其睡眠质量、反刍思维、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结果:PSQI得分与RRS总分及各维度得分、CES-D得分和SAI得分均呈正相关(r=0.13~0.44,P均0.01)。回归分析显示,RRS的抑郁相关维度正向预测睡眠质量(标准化回归系数=0.49);抑郁和焦虑能够解释反刍思维与睡眠质量间关系40.74%的变异。结论:抑郁相关维度正向作用于睡眠质量;负性情绪在反刍思维与睡眠质量的关系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睡眠质量与情绪调节困难在青少年的清晨型-夜晚型偏好与抑郁症状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复合清晨型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情绪调节困难量表和抑郁症状筛查量表对462名青少年进行追踪调查。结果:①相关分析显示,青少年的清晨型-夜晚型偏好、睡眠质量、情绪调节困难和抑郁症状之间相关显著。②路径分析表明,在控制住性别和T1阶段的抑郁症状后,T1阶段的清晨型-夜晚型偏好对T4阶段抑郁症状的直接预测效应不显著;T2阶段的睡眠质量在T1阶段的清晨型-夜晚型偏好和T4阶段的抑郁症状间起中介作用;T2阶段的睡眠质量和情绪调节困难在T1阶段的清晨型-夜晚型偏好和T4阶段的抑郁症状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结论:睡眠质量和情绪调节困难在青少年清晨型-夜晚型偏好与抑郁症状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情绪调节困难和手机成瘾在压力性生活事件对大学生学习倦怠影响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压力性生活事件量表、情绪调节困难量表、手机成瘾量表和学习倦怠量表对881名大学生施测问卷。结果:①压力性生活事件对大学生学习倦怠具有正向预测作用;②情绪调节困难是压力性生活事件与大学生学习倦怠之间关系的中介变量;③手机成瘾是情绪调节困难与大学生学习倦怠之间关系的中介变量;④手机成瘾是压力性生活事件与大学生学习倦怠之间关系的中介变量。结论:情绪调节困难和手机成瘾在压力性生活事件与大学生学习倦怠之间起链式中介效应。压力性生活事件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学习倦怠,并且会通过情绪调节困难和手机成瘾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倦怠。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资源保存理论的视角下考察压力、社会支持和自我和谐的关系。方法:使用大学生压力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与自我和谐量表对56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压力、社会支持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t=-3.06,-2.139;P0.01);压力与自我和谐总分显著正相关(r=0.27,P0.05),社会支持与压力和自我和谐均呈显著负相关(r=-0.28,-0.37;P0.05);压力对领悟社会支持和自我和谐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β=-0.26,0.17;P0.05),领悟社会支持对自我和谐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β=-0.28,P0.05),因此,领悟社会支持在压力对自我和谐影响中的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量K2=0.08,R2sed=0.04。结论:压力既可以直接影响自我和谐,还可以通过社会支持的部分中介对其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大学生手机成瘾与人格特质、情绪体验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正负情绪量表与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35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手机成瘾在性别,专业及生源地等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神经质人格与负性情绪、手机成瘾呈显著正相关。负性情绪在神经质人格与手机成瘾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9.88%。结论:负性情绪在神经质人格与手机成瘾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学生负性情绪、赌博认知偏差和赌博成瘾的关系。方法:在澳门某高校选取大学生357名,采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赌博认知偏差量表(GRCS)和南奥克斯赌博量表(SOGS)进行调查,采用Bootstrap方法分析中介效应。结果:高赌博认知偏差大学生的DASS得分、SOGS得分均高于低赌博认知偏差大学生(P0.01或P0.001)。中介效应分析发现,负性情绪对赌博成瘾的直接效应为0.14,以赌博认知偏差为中介的间接效应为0.05(均P0.05),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26.3%。结论:负性情绪不仅对赌博成瘾有直接作用,而且还通过赌博认知偏差对赌博成瘾有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感在大学生主观社会支持与抑郁间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13)、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社会支持问卷(SRRS)对45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抑郁与自我效能感(r=-0.421)和主观社会支持(r=-0.329)呈负相关关系(P<0.001);自我效能感在主观支持与抑郁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23.87%.结论:提高大学生对社会支持的主观感知能力,并提高其自我效能感水平,将有利于减少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反刍思维与领悟社会支持在神经质人格与睡眠质量之间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式版、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反刍思维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对892名海军官兵进行调查。结果:神经质人格对海军官兵睡眠质量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反刍思维及其各维度在神经质人格与睡眠质量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作用受到领悟社会支持调节,在反刍思维水平低的个体中更明显。结论:引导官兵提高对社会支持的领悟能力是改善睡眠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学生初一时的心理弹性和情绪行为问题对学生初三时睡眠问题的预测作用和情绪行为问题在心理弹性与睡眠问题之间的跨时间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心理弹性量表、长处和困难量表对某地级市两所中学学生进行3次追踪测量,测量的时间点和内容分别为:第一次在2011年4月(初一),测量内容有人口学变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心理弹性量表、长处和困难量表;第二次在2012年5月(初二),没有测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第三次在2012年11月(初三),测量内容和基线相同。结果:学生初一时的心理弹性可以负向预测初三睡眠问题,初一时的情绪行为问题可以正向预测初三时的睡眠问题,情绪行为问题在心理弹性和睡眠问题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且这种中介作用具有跨时间性,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68.55%。结论:在风险环境下,低心理弹性的学生会表现出更多的情绪行为问题,伴随情绪行为问题的增加和加重,学生更容易出现睡眠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焦虑、压力、自我控制与情绪性进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荷兰人进食行为问卷、抑郁-焦虑-压力量表和自我控制量表对湖南省长沙市5所中学的1801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青少年情绪性进食与负性情绪(焦虑、抑郁、压力)呈现显著正相关,与自我控制呈显著负相关。负性情绪对青少年情绪性进食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对自我控制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自我控制对青少年情绪性进食的负性预测作用显著。自我控制在负性情绪与青少年情绪性进食之间为部分中介效应。结论:负性情绪不仅能够直接导致情绪性进食行为的产生,并且可以通过对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造成阻碍,进而导致更多的情绪性进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大学生孤独感对手机成瘾的具体影响机制。方法:采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孤独感量表、负性情绪量表以及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35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负性情绪和消极应对方式在孤独感对手机成瘾的影响中是否起到中介效应。结果:(1)大学生孤独感与负性情绪、消极应对方式、手机成瘾之间均呈正相关(r=0.20,0.26,0.11;P0.05)。负性情绪与消极应对方式、手机成瘾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31,0.29;P0.01)。消极应对方式与手机成瘾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30,P0.01);(2)负性情绪和消极应对方式在孤独感对手机成瘾的影响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孤独感通过两条途径间接影响手机成瘾,并且数据显示两条中介作用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负性情绪和消极应对方式在孤独感与手机成瘾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感知压力与大学生问题性网络游戏使用的关系,并着力考察网络游戏自我补偿动机和性别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问题性网络游戏使用问卷、感知压力量表和网络游戏自我补偿动机问卷对7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感知压力可显著正向预测问题性网络游戏使用;网络游戏自我补偿动机在两者间起中介作用;②性别对网络游戏自我补偿动机的中介效应具有调节作用:对于男生,感知压力可显著正向预测网络游戏自我补偿动机,该间接效应显著;而女生的感知压力对网络游戏自我补偿动机不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网络游戏自我补偿动机中介了感知压力对问题性网络游戏使用的影响,并且这一中介作用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孕妇妊娠感知压力、心理困扰及睡眠质量的关系,并探讨心理困扰在妊娠感知压力与睡眠质量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门诊孕中期妇女213人,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妊娠压力量表(PSQI)及简易心理状况评定量表(K10)分别调查孕中期妇女的一般情况、睡眠质量、妊娠感知压力及心理困扰。应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探讨心理困扰在妊娠感知压力与睡眠质量间的中介作用,并用Bootstrap方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孕中期妇女的PSQI评分为(5.3±2.5)分,41.3%(88/213)的孕中期妇女PSQI评分大于5分。孕妇PSRS评分与K10评分和PSQI评分呈正相关(r=0.57,0.26,均P0.01),K10评分与PSQI评分呈正相关(r=0.43,P0.01)。Bootstrap检验结果显示间接效应的95%CI为(0.27~0.67,P0.01),说明心理困扰在妊娠感知压力与睡眠质量间存在中介效应。结论:孕中期妇女存在睡眠质量较差的问题,妊娠感知压力和心理困扰是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心理困扰可以中介妊娠感知压力与睡眠质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青少年同伴侵害与网络欺负之间的关系以及负性情绪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和网络去抑制的调节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多维同伴侵害量表、网络欺负量表、负性情绪量表和网络去抑制量表对663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同伴侵害对网络欺负具有直接的正向预测作用;(2)负性情绪在同伴侵害对网络欺负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3)网络去抑制对负性情绪的中介效应起调节作用:相比于网络去抑制水平低的个体,负性情绪对网络欺负的预测作用在网络去抑制水平高的个体中更显著。结论:青少年同伴侵害通过负性情绪的中介作用和网络去抑制的调节作用对网络欺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负性生活事件对初中生睡眠质量的影响以及抑郁的中介作用和心理韧性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儿童抑郁量表(CDI)对随机抽取的1440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1)负性生活事件能够显著负向预测初中生睡眠质量;(2)抑郁部分中介了负性生活事件与初中生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3)抑郁的中介作用受到心理韧性的负向调节,即中介效应对于心理韧性水平低的初中生更大。结论:负性生活事件通过抑郁影响初中生睡眠质量,且抑郁的中介作用受到心理韧性的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