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夏向阳 《微创医学》2015,(1):99-100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对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120例,均给予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情况、冠状动脉造影情况、心绞痛缓解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预后进行观察。结果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单支病变、2支病变、3支病变各24例、50例、46例;共169条血管、177处病变;A型22例,成功率100%、B型167例,成功率98.5%,C型88例,成功率90.9%;手术时间为(60.8±7.9)min,X线照射时间为(4.9±3.7)min,造影剂用量为(104.6±50.4)m L;术后心绞痛缓率为92.5%(111/120);术中并发症率为10.8%(13/120)。结论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疗效好,安全性强,并发症少,显著缓解患者心绞痛,值得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研讨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56例冠心病患者,回顾分析其病例记录资料,56例患者均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将其治疗状况纳入到讨论中。结果通过造影证实,56例患者中,11例为单支病变,23例为2支病变,22例为3支病变。经治疗后,54例经治疗成功,治疗成功率为96.43%(54/56)。支架植入平均时间(61.02±7.65)分钟;X射线照射时间(5.01±3.62)分钟;造影剂用量(103.15±49.59)ml。出现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57%(2/56),术后54例心绞痛症状缓解,缓解率为96.43%(54/56)。结论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成功率较高,其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可以有效缓解病人心绞痛,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进行PCI治疗的532例冠心病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5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34例.分析所有患者冠状动脉的靶血管特点、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成功率98.1%,治疗病变成功率95.4%,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CASI)成功率96.9%.其中A、B、c型病变成功率分别为100%、100%、88.7%.完全闭塞病变血管168支,成功率达67.9%.严重并发症2.5%.结论 PTCA和CASI的成功率均达95%以上,因此PTCA及CASI治疗冠心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266例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进行PCI治疗的266例冠心病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9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17例.分析所有患者冠状动脉的靶血管特点、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成功率98.1%,治疗病变成功率95.4%,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CASI)成功率96.9%.其中A、B、C型病变成功率分别为100%、100%、88.7%.完全闭塞病变血管84支,成功率达67.9%.严重并发症2.3%.结论 PTCA和CASI的成功率均达95%以上,因此PTCA及CASI治疗冠心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析156例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冠状动脉造影情况,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情况以及并发症,心绞痛缓解情况。结果156例患者中1、2、3支病变分别占47.44%(74/156)、26.92%(42/156)与25.64%(40/156)。A、B、C型病变成功率分别为100%(22/22)、100%(88/88)和91.2%(42/46)。病变总成功率为96.8%(215/221);心绞痛缓解率89.10%(139/156)。结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安全有效,是冠心病患者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孙世博 《中外医疗》2013,32(11):45-46
目的观察和分析冠心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来该院住院并进行治疗54例冠心病患者,对全部已经确诊或者疑诊冠心病患者实行选择性地冠状动脉造影。运用定量计算机分析系统,具体测量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如果其狭窄程度≥75%,则对病人开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研究和分析患者的冠状动脉靶血管的特点和手术的成功率与并发症以及手术后的随访状况。结果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的成功率98.1%,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成功率96.5%。治疗该病变的成功率为96.3%,治疗完全闭塞病变的血管17支,总成功率为68.5%,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有2.3%。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来治疗冠心病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及支架植入术治疗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的成功率和疗效。方法  48例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的患者 ,造影显示单支病变 2 9例 ,双支病变 14例 ,三支病变 5例 ;完全闭塞的病变中 ,前降支 2 7支 ,回旋支 4支 ,右冠状动脉 17支。先对完全闭塞病变进行PTCA ,而后根据情况植入冠状动脉内支架。结果  48例完全闭塞病变扩张成功 43例 ,成功率 89.6 %。扩张成功的 43例病变植入支架 40例 ,植入率为93%。 1例患者出现少量心包积血 ,其余病例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结论 冠状动脉内支架的植入有助于提高完全闭塞病变PTCA治疗的疗效 ,降低再狭窄率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冠心病 2 8例 ,采用Gruntzig’s方法首先对病变处进行球囊预扩张 ,然后根据血管病变近端直径选择支架直径植入冠状动脉内支架。结果  2 8例患者 3 4支病变血管植入冠状动脉内支架 3 6个。所有支架植入均获得成功 ,造影显示无残留狭窄 ,靶血管血流均达到TIMIⅢ级 ,无特殊并发症 ,手术成功率为 10 0 %。结论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一种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冠心病心肌梗塞和不稳定心绞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年1月至2005年5月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142例冠心病心肌梗塞和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临床资料,随访评价其近、中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共处理病变血管162支,其中前降支病变79例,回旋支病变24例,右冠脉病变54例,第一钝缘支病变3例,第一对角支病变1例,中间支病变1例,血管平均狭窄程度(92.51±9.05)%,经股动脉途径110例,经桡动脉途径32例,植入支架179个,植入支架的总成功率97.2%,支架平均长度为21.38±5.08 mm,支架的平均直径3.04±0.35 mm,支架释放压力平均为12.55±1.74atm,平均住院天数21.88±11.92 d。主要并发症:死亡3例,发生心肌梗死1例,急性冠脉搭桥1例,术中出现室速、室颤6例,均除颤成功。随访3月~2年,支架植入术后因心脏事件再次住院患者30例(占21.1%),支架内再狭窄8例,均为Medtronic AVE系列裸支架,支架内再狭窄率4.5%,其余患者临床疗效均佳,无心脏事件及心绞痛发生,生活质量较好。结论本组资料显示,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包括复杂病变在内的冠心病心肌梗塞和不稳定心绞痛成功率高,并发症低,疗效确切,是治疗冠脉病变尤其是处理PTCA术中明显内膜撕裂和急性血管闭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直接支架术在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本研究评价直接支架术在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中应用的成功率、病变选择特征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92例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分为直接支架植入组 (3 2例 )和球囊预扩后植入支架组 (常规支架植入组 ,60例 ) ,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靶血管造影特征、操作成功及并发症。结果 直接支架组年龄较常规支架治疗组小 (5 3 14± 9 18vs64 2 8± 12 3 6,P <0 0 1) ,靶血管A型和B1型病变占病变率明显高于常规支架治疗组 (P <0 0 1) ,操作时间直接支架组明显短于常规支架组 (P <0 0 1) ,操作成功及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A型及B1型病变为主的急性心梗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 ,选择直接支架植入术治疗 ,操作时间短 ,而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与常规支架治疗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Two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apparent symptomatic and electrocardiographic evidence of acute coronary insufficiency and found to have normal coronary arteriograms are documented. The patients remain symptom free at follow-up 9 and 14 months later although one requires 160 mg propranolol daily. The electrocardiographic, myocardial metabolic and haemodynamic data in 413 patients with angina and normal coronary arteriograms are reviewed and the suggested aetiologies documented. Follow-up of patients in these series indicates a good prognosis for symptom-free survival.  相似文献   

12.
许俊萍 《中原医刊》2009,36(1):28-29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及支架术(PCI)疗效的影响。方法56例接受PCI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A组,28例)和对照组(B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3个月的心脏功能(LVEF)、运动代谢当(METs)及QT离散度(QTd)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后3个月LVEF、METs及QTd均有改善,A组患者LVEF、METs和QTd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康复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的LVEF和METs和QTd,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16排CT冠状动脉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组706例受检者行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成像检查,其中537例受检者给予常规剂量9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在65士10次/分.采用后置性心电门控电影扫描序列进行扫描,层厚为1.25mm,螺距为0.275:1,非离子型造影剂1.5—2mm/Kg,碘浓度为300mgI/ml或370mgI/ml,注射速率3—4ml/s,在注射造影剂后,屏气20秒左右,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属支(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以及右冠状动脉)并对其进行评价。后处理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她)、曲面重建(CPR)以及仿真内窥镜(VE)。结果:706例受检者有2556根冠状动脉被评价。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6%、88%、89%、91%、93%。检测有意义的狭窄(≥50%的狭窄)936/2556(36.92%)根,其中钙化性狭窄773/936(82.59%),非钙化性斑块狭窄163/936(17.50%)。单根血管有意义的狭窄为612/936(65.38%),两根血管有意义的狭窄为237/936(22.32%),三根以上血管有意义的狭窄为113/936(12.07%)。4、结论:如果控制好心率和改善扫描技术,16排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能较为满意地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属支,对冠心病的筛查、血管搭桥以及内支架置入后疗效随访均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有些冠状动脉疾病(如冠状动脉痉挛、心肌桥、冠脉微血管性心绞痛等)冠状动脉造影表现正常。有资料显示临床明确诊断为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中有10%~30%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近年来随着血管内超声(IVUS)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冠状动脉疾病的研究有了更深入的进展。现就这一问题总结了几种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冠状动脉疾病,目的是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这类疾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5岁以上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平均年龄(72.5±7.5)岁的老年ACS患者,男58例,女24例,所有患者均行冠脉造影证实病变,根据造影结果对“病变血管”进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或支架置入术。结果82例中,79例介入治疗成功,成功率为96.3%;138处靶病变,133处治疗成功,成功率为96.4%。支架完全覆盖靶病变,扩张满意,血管腔残余狭窄<20%,TIMI血流3级达到率96%。病变直径狭窄由89.5%±8.6%减轻至3.2%±8.6%(P<001)。结论老年ACS患者及早、充分、持续地开通“病变血管”,恢复前向血流,可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挽救生命,防止左心室重构,明显改善老年ACS患者的近期和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左主干病变施行急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指征与方法。方法 总结157例左主干病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特点与近期疗效,分为急症手术组(48例)和择期手术组(109例),进行对比分析。急症手术指征包括:左主干病变狭窄>90%,左主干病变在70%-90%之间合并不稳定心绞痛。急症手术组中,急性心肌梗死1周内的比例明显高于择期手术组(P<0.05)。结果 急症手术组非体外循环手术的比例达到91.7%,与择期手术组无差别;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比例明显高于择期手术组,术后使用正性肌力药物比例明显低于择期手术组(P<0.05)。总住院死亡率为1.9%,急症手术组死亡3例(6.3%),择期手术组无死亡病例,死亡原因多与术前左心室功能低有关。随访中急症手术组院外死亡1例。结论 对于左主干病变的急症手术指征仍然存在不同理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左主干病变的急症手术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术后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特点。方法 对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我院PCI手术病例登记资料中有CABG史者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共 10例CABG术后施行PCI的患者 ,男 8例 ,女 2例 ,年龄 5 3~ 73岁 ,平均为 (6 5± 7)岁。PCI距CABG手术时间为 0 .5~ 15年 ,平均为 (8± 6 )年。 10例患者共有桥血管 2 6支 ,其中 13支完全闭塞 ,3支有显著性病变。共对其中 12支血管 (14个病变 )行介入治疗 ,其中 9支为原先的自身旁路目标血管 ,2支为旁路目标血管外的自身血管病变进展 ,1支为退变的静脉桥血管。共置入 11枚支架。 10例患者均获得影像学成功 ,住院期间无重大并发症 ,心绞痛症状改善或消失。随访过程中有 2例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心脏事件。结论 PCI可作为治疗CABG术后心绞痛复发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围手术期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9月1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行冠脉搭桥术临床资料。结果术中搭桥血管数为2-4(2.96±0.51)根,监护室停留时间与气管插管时间分别为(50.2±11.6)h和(14.5±6.9)h。术后2例患者因低心排而再次气管插管。平均随访6-39(24.5±16.7)月,均存活。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冠心病合并甲减患者的较好方法,早期适当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对防止术后并发症、降低手术风险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中D-二聚体( D-dimer)水平,探讨其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ACS患者[包括急性心梗(AMI)30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人均取外周静脉血检测D-dimer水平。冠状动脉病变进行Gensini评分,分析ACS患者D-dimer水平与Gensini评分的关系。结果 ACS(包括AMI和UAP)组与对照组比较,D-dimer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AMI组与UAP组Gensini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检验显示,ACS患者血D-dimer水平与Gensini评分成正相关(r=0.586,P<0.01)。结论 ACS患者血D-二聚体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对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对QT离散度(QTd)及较正QT离散度(QTcd)的影响.方法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为冠心病,且行PTCA或(及)冠脉内植入支架(CASl)患者129例,根据诊治结果分为单支血管病变组35例;二支血管病变组50例;三支血管病变组44例;另有冠脉造影正常组86例共四组.取术前1周及术后48h内的心电图测量QTd及QTcd.结果冠脉病变各组术后QTd、QTcd较术前明显缩短(P<0.01).冠脉病变各组术前QTd及QTcd与正常组造影前QTd及QTcd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QTd、QTcd随着血管病变支数增多变异增大(P<0.05),测量QTcd特异性高.结论心肌缺血可引起QTd、QTcd增加,随着血管病变支数增多变异增大,PTCA术后QTd、QTcd明显缩短,QTcd特异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