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主动脉夹层1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易患因素、临床表现、诊疗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32例AD的临床资料.结果 70例(53.0%)为DeBakeyIII型夹层;88例(66.7%)合并高血压病,外伤所致9例(6.8%).CT血管造影(CTA)诊断AD准确率为100%.AD伴中重度主动脉辦关闭不全、心包积液、黑矇晕厥、休克、肾功能不全、上肢缺血者住院病死率41.6%,高于住院总病死率22.0%(P<0.05).结论 AD患者临床表现与分型明显相关.急性期CTA优于其它检查.合并有心包积液、黑矇晕厥、休克等并发症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A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若干因素。方法回顾收集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确诊为AD病人37例(男31例,女6例),统计分析其的易患因素,A型、B型AD的特点及不同处理方式对预后的影响。结果AD病人男性占83.7%,高血压占78.4%,大量吸烟占62.2%。AD病人总死亡率为16.2%,A型死亡率为25.0%,B型死亡率5.9%。除A型AD介入治疗死亡率明显增高外;其余内科保守治疗,外科主动脉置换术,B型AD介入治疗三种处理方式比较显示对死亡率影响未见明显区别。结论高血压病、大量吸烟、男性是AD的主要易患因素;AD病死率高,尤以A型为甚;主动脉腔内隔绝术(介入治疗)不宜用于A型AD,是B型AD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有效的内科治疗仍是AD治疗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及诊治分析,为诊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我院在2008年8月至2012年2月期间共接诊7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7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经内科治疗后,4例死于夹层动脉瘤破裂、2例死于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病占64例(91.4%),临床表现较复杂并且多变。其中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UCG和CT的检测是对该病正确诊断的重要依据。结论主动脉夹层致死率较高,需要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避免误诊,早期的诊断和有效地治疗对降低病死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正>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AD)是一种起病急骤和发展迅速的疾病,是最常见最危重的主动脉疾病,常引起剧烈胸痛、休克和压迫症状。及时诊断并合理的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本文对2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诊断价值,早期正确诊断,提高认识,减少误诊。1资料与方法本院于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28例确诊为主动脉夹层虑者中,男性23例,女性5例,年龄27~81岁。发病到入院时间1h~10d,高血压病22例,马凡综合征2例。按DeBakey分型:I型15例,Ⅱ型3例,Ⅲ型10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特点和诊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35例AD分离的临床资料.结果:病因角度方面,血压病占57.1%,其次为冠心病、马凡综合征、糖尿病、主动脉缩窄等;影像学诊断角度方面,胸部X线片检查35例,检出率51.4%,心脏彩超检查15例,检出率73.3%,CT检查20例,检出率75.0%,17例和5例分别行MRI、主动脉造影检查,检出率均为100%;治疗角度方面,29例内科治疗,2例外科治疗,4例介入治疗,其中治愈6例(17.14%),好转出院24例(68.57),死亡5例(14.29%).结论:本病死亡率高,早期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及后处理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近年来,由于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的广泛应用,以及强大的后处理技术的发展,从而大幅度的提高了主动脉夹层的诊断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了较为有效的、客观的影像依据。方法我科使用西门子SIMENS Emotion 6多层螺旋CT机对74例临床怀疑主动脉夹层的患者进行CT胸腹部联合平扫及增强扫描后,将薄层重建图象导入Syngo软件工作站,采用不同的重建方法:MIP(最大密度投影)、MPR(多平面重组)、SSD(表面遮盖显示)、VR(容积再现)进行重建获得CTA图像及三维重建图象。结果 74例临床疑似患者中36例患者均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病变及复杂的解剖关系、主动脉的全程及分支、血管的真假腔、内膜片、破口(位置、数量、形态、最大层面直径)、累积范围、夹层的旋转方向、血栓的形成等作出准确的诊断,部分患者得到了临床及时、有效的治疗。随访27例AD患者,11例做了主动脉夹层支架植入术(其中2例植入术后死亡),其他均存活,效果满意。3例AD患者临床死亡。13例内科药物治疗,出院后坚持服降压药,效果满意。结论多层螺旋CTA的优势在于扫描速度快、无创、分辨率高,能准确、直观地观察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内膜片、破口部位。36患者中,按De Ba Key分型,Ⅰ型9例、Ⅱ型5例、Ⅲ型22例。MSCTA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快速、准确地诊断主动脉夹层,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了大量的影像信息及重要的影像学依据,是评估预后的一种理想成像的方法,特别是准确的定位及分型对临床治疗制定方案具有独特的指导意义。早期诊断,及时合理的治疗,对挽救患者生命及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有重要的意义。MSCTA可以作为诊断AD的首先方法,有望代替DSA,成为诊断AD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7.
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及内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内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7年3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AD患者临床表现多样,首发症状多为胸痛,休克亦可为其首要表现;高血压是导致AD的主要原因,螺旋CT和MRI,有助于快速诊断和定位。镇静止痛降压治疗是内科治疗中最有效的方法,目标血压降至100~110/60~70mmHg,能明显提高AD的生存率。结论快速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是提高AD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主动脉夹层1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建华  李连镇 《首都医药》2004,11(18):17-18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根据连续收治116例主动脉夹层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治疗及近期预后。结果88例75.9%首发症状是胸、背、腹等突然出现剧烈疼痛,76例65.5%患者的胸部X线片提示有纵隔影和或主动脉影增宽,90例77.5%患者超声心动图可见典型的夹层分离征象,84例患者行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或核磁共振成像,83例确诊为主动脉夹层,诊断准确率98.8%要高于超声心动图。内科治疗为28d,死亡率为26.7#/86,手术治疗为23.3%7/30,介入治疗7.7%1/13。结论AD的临床症状变化较多,诊断结合各种辅助检查综合考虑。对有并发症、特别是StandfordA型患者,可考虑尽早手术治疗。Stand-fordB型,应做介入性治疗,介入性治疗AD前景喜人。  相似文献   

9.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治疗及误诊情况。结果:初诊时误诊为脑梗死2例,肠梗阻1例,心肌梗死5例,总误诊率为15.4%;经内科保守治疗,72小时死亡8例(15.4%),21例(40.4%)接受手术治疗,6例(11.5%)转往外院治疗,17例(32.7%)病情平稳后出院。结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发病急,病情凶险,其胸痛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和急腹症等,临床医生应熟识本病的表现,争取做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减少临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王格社  李秀红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3):3583-3584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3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3例患者中误诊4例,误诊率30.7%;9例好转出院(69.2%),4例死亡(30.8%).结论:AD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表现多样,临床较易误诊,早期正确诊断和治疗对预后很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一种全新的三分支型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治疗Ⅰ型主动脉夹层,并进行疗效评价。方法自2006年6月至2009年8月,50例Ⅰ型主动脉夹层病人接受手术治疗。病人分为:I组(n=25)接受支架"象鼻"手术,和II组(n=25)接受新型分支型支架手术。结果Ⅱ组病人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心脏阻断时间、停循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Ⅰ组,差异均有显著性。两组病人手术死亡率、病人一过性脑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病人术后短期随访恢复良好。结论采用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治疗Ⅰ型主动脉夹层,与目前应用的支架"象鼻"技术比较,简化了主动脉弓部手术,降低了手术风险,适合于大多数Ⅰ型主动脉夹层病人的治疗,其长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37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观察及急救护理经验。方法对37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急救护理进行分析,做好急救抢救准备,监测生命体征,对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的观察,控制好血压和心率,仔细观察压迫症状,防止瘤体破裂,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等。结果患者转科手术治疗24例,保守治疗4例,死亡9例,死亡率32.1%。结论主动脉夹层患者病死率高,在手术前急诊科观察和急救工作护理十分重要,作为急诊护理人员,应对该病特征要有充分的认识,把每项护理工作做好,尽快转入后续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总结30例AA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 30例AAS中,主动脉夹层28例,主动脉壁内血肿和胸主动脉瘤破裂各1例;77%为老年男性;57%有高血压病史;90%有胸痛症状,可向腰、背和腹部放射;91%磁共振成像(MRI)检查阳性;20%行外科手术治疗,均存活;住院病死率23%.结论 AAS以主动脉夹层为主,尚包括主动脉壁内血肿、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和症状性主动脉瘤.后三者临床特征与主动脉夹层相似.MRI能明确显示AAS中4种不同病变,与其他检查手段相比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最强;AAS依据病变部位不同采取相应的治疗原则--近端病变以外科手术为主,远端病变则以内科保守治疗主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内科治疗主动脉夹层(AD)患者的紧急诊疗方案,为挽救患者生命提供更好的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A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并了解这些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患者经治疗30 min内,血压及心率控制在正常值范围;入院6 h内,患者收缩压均达到100~110 mm Hg标准,心率均达到60~75/min标准。住院期间8例患者因动脉瘤破裂死亡,1例猝死,治疗总有效率为88.46%。结论 AD因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造成漏诊、误诊,早期诊断且及时合理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有利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使用64排螺旋CT治疗的5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根据Debakay分类标准,在5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Ⅰ型患者为15例,Ⅱ型患者为11例,Ⅲ型患者为24例。所有患者都可以清晰看到清晰破口、真假双腔以及低密度线样内膜瓣影,假腔直径最大为47mm,真腔直径最小为5mm,有21例患者可以看到在假腔内有附壁血栓形成。此外,在5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有5例患者动脉夹层累及头臂干,4例患者累及左锁骨下动脉,6例患者累及腹腔干,5例患者累及肠系膜上动脉,14例患者累及髂总动脉及其分支。结论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的评价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作为诊断筛查疑似主动脉夹层的一种首选影像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赵昶  李治安 《中国医药》2013,8(7):906-908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急诊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经急诊确诊并手术治疗的10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与螺旋CT血管造影(SCTA)、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其诊断及分型的准确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经急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主动脉夹层者89例,其中DeBakeyⅠ型34例,DeBakeyⅡ型25例,DeBakeyⅢ型30例.与SCTA与手术结果对照,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准确率为89.0%(89/100).对Debakey Ⅰ型、Ⅱ型、Ⅲb型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 (34/34)、96.2% (25/26)、84.0% (21/25),高于对DeBakeyⅢa型的诊断准确率60.0% (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安全无创,是常用的首选方法,在急诊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和筛查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DSA和多层螺旋CT检查,以术后诊断结果 为金标准.对两种诊断方法 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估.结果 多层螺旋CT和DSA对真假腔和内膜瓣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构.05);DSA对主动脉夹层破口数和受累分支的检出率显著低于多层螺旋CT(P<0.05).多层螺旋CT与DSA对主动脉夹层第一破口大小,第一破口与左锁骨下动脉距离,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平面胸主动脉最大径和真腔远端直径的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SA对主动脉夹层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976,0.667和0.8;多层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951,0.662和0.8.Kappa检验表明两种诊断方法 诊断结果 与金标准均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 两种诊断方法 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与金标准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多层螺旋CT应用范围更广,安全性更高,在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方法、临床疗效,探讨扩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累及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和头臂动脉时的介入治疗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37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并行介入性腔内隔绝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手术方法、手术结果、并发症及术后随访等情况。结果 37例手术均成功,其中34例放置普通主动脉覆膜支架;1例利用"开窗"技术放置覆膜支架封堵夹层破口;2例以"烟囱"支架重建左颈总动脉的血流并放置主动脉覆膜支架。随访中死亡1例,所有患者均无支架移位、断裂、塌陷、术后截瘫及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结论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具有良好前景,采取不同方法延长近端锚定区可扩大适应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经手术证实的主动脉夹层患者40例,全部患者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经胸部超声检查,其中CT扫描数据在后处理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容积重建等,比较两种方法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结果 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的检出率、分型准确率明显高于经胸部超声检查,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部患者CT血管造影均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内膜片及破裂口部位,其中主动脉夹层分型为Ⅰ型14例,Ⅱ型4例,Ⅲ型22例。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通过强大的后处理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诊断主动脉夹层,并明确分型,其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超声检查,可以作为临床主动脉夹层筛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