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异常黑胆质性肝癌病证模型肝硬化期支配器官的组织形态,阐明异常黑胆质体液对异常黑胆质性肝癌病证模型肝硬化期肝脏病变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根据维吾尔医学理论,采用多因素复合作用3周建立维医异常黑胆质证载体动物模型后,用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建立异常黑胆质性肝癌病证模型至发生肝硬化,分别采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其对各组大鼠的支配器官(心、脑、肝)的组织形态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异常黑胆质证组和异常黑胆质病证模型组支配器官的组织形态明显改变,且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异常黑胆质性病证模型组损伤性病理改变更加显著。结论:异常黑胆质体液可能通过改变机体的支配器官的组织形态来促进异常黑胆质性肝癌病证模型肝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异常黑胆质载体动物模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组织细胞的变化。方法:选用ICR小鼠,在阴凉环境下采用干寒性饲料饲养、慢性电击等多因素复合,建立维吾尔医学异常黑胆质载体动物模型,透射电镜观察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细胞的超微结构可见明显改变。结论:维医异常黑胆质病证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组织细胞的变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异常黑胆质载体动物模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组织细胞的变化。方法:选用ICR小鼠,在干寒环境下,采用干寒性饲料饲养、慢性电击等多因素复合建立维吾尔医学异常黑胆质载体动物模型,透射电镜观察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纽相比,模型组小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细胞的超微结构可见明显的改变。结论:维医异常黑胆质病证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组织细胞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分析异常黑胆质型哮喘患者与非异常黑胆质型哮喘患者肝、肾功能指标的差异,探讨维吾尔医异常黑胆质型体液与肝、肾功能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依据维吾尔医学异常体液论,对123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异常体液辨证分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肝功能、肾功能指标,分析哮喘患者维吾尔医不同体液分型间各检测指标的差异。结果:异常黑胆质哮喘组r-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水平显著高于非异常黑胆质哮喘组(P〈0.05)。结论:异常黑胆质型哮喘患者与非异常黑胆质哮喘者间的肝功能指标存在差异,肝功能改变可能与异常黑胆质体液形成有关,亦或是异常黑胆质体液的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阐明异常黑胆质成熟剂对异常黑胆质载体动物模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A)功能的调节。方法根据维吾尔医学理论采用多因素复制小鼠异常黑胆质载体动物模型,并用异常黑胆质成熟剂不同剂量(8.58,17.16,34.32g/kg),14d全程干预给药,此后用ELISA法检测血清ACTH和CORT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荧光检测分析法分析了异常黑胆质载体动物模型小鼠血清和脑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3,4二羟基本乙酸(DOPAC)等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结果异常黑胆质成熟剂不同剂量可以降低异常黑胆质载体动物模型血清NE含量(P<0.01),增加血清DA、5-HT和DOPAC含量(P<0.01),同时发现异常黑胆质成熟剂能降低异常黑胆质载体动物模型脑组织中NE含量(P<0.01),异常黑胆质成熟剂大剂量能增加DA含量(P<0.05),小剂量和大剂量能增加DOPAC含量(P<0.01)。结论提示异常黑胆质成熟剂可能通过参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内在调节,改善异常黑胆质载体动物模型的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A)功能的紊乱。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维医辨证分型及NO、ET、AgⅡ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按照维吾尔医学体液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异常体液辨证证分型,观察血管舒缩功能在不同异常体液型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从而为冠心病的维医异常体液辨证分型和防治提供实验基础。方法:根据维吾尔医学体液论对确诊为冠心病的305例患者进行异常体液辨证分型(分组),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放免法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和血管紧张素II(AgII)含量。结果:305例冠心病患者中异常黑胆质型冠心病70例,异常血液质型冠心病126例,异常胆液质型冠心病28例,异常黏液质型冠心病81例。各组冠心病患者ET、NO、AgⅡ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异常血液质组、异常胆液质组及异常黏液质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异常黑胆质组与其他3组之间进行两两比较,发现异常黑胆质组与其他各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异常体液型冠心病患者血管舒缩功能均有异常变化,但异常黑胆质型冠心病患者血管舒缩功能变化较其他异常体液型(非异常黑胆质型)冠心病患者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异常黑胆质载体动物模型饮食量和饮水量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维吾尔医学异常黑胆质证载体动物模型饮食量和饮水量的变化。方法:选用ICR小鼠,在干寒环境下,采用干寒性饲料饲养、慢性电击等多因素复合建立维吾尔医学异常黑胆质证载体动物模型,观察动物饮食量、饮水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经历慢性电刺激,干寒属性饲料饲养、干寒喂养环境等因素的动物,饮食量增多P<0·05、饮水量增多P<0·05。结论:异常黑胆质载体动物饮食量、饮水量增多与临床表现中异常黑胆质征候特点极为相似,并此症状维持较长时间,是较理想的可靠的动物模型,饮水量和饮食量可以视为异常黑胆质载体动物模型的部分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
维吾尔医学认为异常黑胆质是在各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下,体液质平衡紊乱,体液质被燃烧,继而沉淀的最终病理产物或表现形式,是肿瘤等复杂性疾病在维吾尔医病理生理上所共有的特性。临床研究发现,异常黑胆质病证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的  相似文献   

9.
体液学说是维吾尔医学(维医)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维医认识人体正常生理结构和异常病理变化的诠释工具。维医认为人体是由胆液质、血液质、粘液质、黑胆质四种不同的体液构成的。各种体液分属不同的寒热属性,如胆液质体液属性干热,血液质体液属性湿热,粘液质体液属性湿寒,黑胆质体液属性干寒等。组成人体的各种体液之间存在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关系,正常的人体体液保持着结构和功能上的均衡状态。如果体液出现异常,无论是结构组织上,还是体液数量和质量上的异常,均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千百年来,体液学说在维医理论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近…  相似文献   

10.
维医异常体液分型及其与氧化-抗氧化系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维吾尔医学认为,体液异常变化.而导致的体液失调是疾病产生的根本,体液失调包括胆液质、血液质、黏液质、黑胆质等的异常变化.体液失调所致疾病的治疗原则是根据引起疾病的异常体液的性质,首先使用相应的成熟剂使异常体液成熟和堆积,而后使用相应的清除剂使已成熟的异常体液排出体外,使气质复原、体液平衡,为本脏的治疗奠定基础.因此,维吾尔医学中疾病的异常体液分型是取得临床疗效的关键,也是维吾尔医治疗的特色所在,在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中具有甚为重要的意义[1,2].本文中我们对1108例患着进行维医异常体液分型,并观察了各型患者活性氧代谢变化,旨在阐明维医异常体液学说的科学内涵,并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