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涎腺腺样囊性癌预后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目的 探讨影响涎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预后的各因素。方法 对1960~1985年间收治并随诊10年以上的ACC12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对各项指标采用乘限法(product limit),估计各时点的生存率,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同时序检验(log rank test)各组间差异。全部资料用生存分析软件完成。结果 10年随诊临床与病  相似文献   

2.
全国涎腺腺样囊性癌专题研讨会会议纪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涎腺疾病学组主办、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协作组协办、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承办的全国涎腺腺样囊性癌专题研讨会于 2 0 0 2年 6月 1 7~1 8日在北京召开 ,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代表 2 0余人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针对具有特殊生物学行为的涎腺腺样囊性癌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关专家相聚在一起 ,交流各自的研究经验 ,共同商讨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计划和方案 ,并准备开展协作研究。在本次会议上 ,北京大学方伟岗教授介绍了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的最新研究动向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林国础教授介绍了涎腺腺样囊性癌的…  相似文献   

3.
影响涎腺腺样囊性癌预后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50例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adenoidcysticcarcinoma,SACC)患者的肿瘤部位、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型及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D,Cath-D)、金属硫因蛋白(metalothionein,MT)、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nuclearantigen,PCNA)、肿瘤抑制基因p53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反应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它们与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生存率的关系。结果:影响SACC局部复发的因素太多,以上各指标均不能独立判断SACC的局部复发情况;nm23和Cath-D与SACC远处转移有明显相关性(P<0.05),表明nm23和Cath-D在SACC远处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是预测SACC远处转移的两项独立指标;临床分期与SACC患者的生存率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临床分期可作为一项独立作用的指标来评价SACC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微血管密度和涎腺腺样囊性癌远处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远处转移和生存率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 用CD34-McAb对31例SACC患者的石蜡切片进行SP免疫组化染色,200倍光镜下对MVD计数,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时序检验结果显示MVD分组间的生存率存在显著性差异,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仅MVD可选入该模型;远处转移组的MVD值显著高于无转移组,高MVD组的远处转移率显著高于低MVD组。结论 MVD对SACC的远处转移及生存预后有显著相关性,在生存预后方面具有独立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5.
腺样囊性癌是涎腺常见的恶性肿瘤。我院从1980~1987年共诊治经病理确诊的31例,分析如下。临床资料男12例,女19例,年龄最大者72岁,最小者27岁,平均年龄为47.2岁。  相似文献   

6.
7.
由于样囊性癌(ACC)具有特殊的生物学行为,故远期疗左,生存率低。本文在26例患者获得长期随访的基础 其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其中随访最长者26年,最短者8年,均为1970-1989年间住院病人。结果:26例中,18例健在8例死亡,生存率69.2%,其影响预后因素主要有:与局部复发转移、治疗方法选择,术后时间长短、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等有关。作者认为,由于ACC易复发,远期疗效差,侵袭神经干,肿瘤  相似文献   

8.
涎腺腺样囊性癌中基膜样物质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观察泛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中基膜样物质的形态学改变,了解该瘤的浸润和血行转移的机制。方法 对8例ACC的基膜样物质与2例腮腺腺泡及这的基膜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 电镜观察基膜样物质在肿瘤闭索周围显示:多层、溶解或断裂现象。瘤细胞伸足样突起,且胞浆内含大量微泡,该处基膜消失,胶原原纤维溶解,肿瘤细胞围绕血管部位的血管基膜增厚,纤维组织增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24例临床分析,提出腺样囊性癌不仅好发于三对大涎腺,而且分布于其他部位的小涎腺、粘液腺及汗腺也有相当比发生;多发生于40岁以上者约占75%,女与男比为2:1;其侵袭力很强,却生长较慢,预后较鳞癌和腺癌要好;其临床早期出现疼痛,是其有沿神经干浸润和转移所致;外科手术切除为最好的治疗方法,不宜保留受累所有神经;决定于其预后的因素决定发现和治疗是否及时,更重要的是瘤细胞的分型,瘤细胞分化等。  相似文献   

10.
涎腺腺样囊性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涎腺腺样囊性癌是涎腺最常见的上皮源性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嗜神经侵袭和肺转移特性,手术、放射及化学药物治疗效果均不理想.近年来国内外在其基因及分子水平做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以期探讨其侵袭转移机制,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本文就涎腺腺样囊性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涎腺腺样囊性癌自杀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 检测单纯疱疹病毒胸革激酶基因/无环鸟苷自杀基因治疗系统对高转移性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的体内治疗作用。方法 将肿瘤细胞接种于裸鼠两肋下,腹腔给予线日50mg=kg体重,2次/d,连用14d。结果 实验组均不致瘤,而对照组均致瘤。用 原注射治疗移植瘤,可明显抑制肿瘤生长,抑制作用有较明显的旁杀伤效应,但远处旁杀伤效应不十分明显,结论HSV-tk/GCV地体积较小的肿瘤有较发的作用,而对体积较大的 欠  相似文献   

12.
涎腺腺样囊性癌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腺样囊性癌多发生于涎腺,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治疗涎腺腺样囊性癌主要是采用以手术为主,辅以术后放射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案,但是该治疗方案对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控制效果尚不理想.本文主要从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和基因分子治疗等方面介绍涎腺腺样囊性癌治疗的新进展,希望能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些有效的信息,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涎腺腺样囊性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明国  陈关福 《口腔医学》2007,27(6):320-322
涎腺腺样囊性癌是生长缓慢但恶性度高的涎腺上皮性肿瘤,好发于腮腺、颌下腺、舌下腺以及腭腺等小涎腺,其具有局部侵袭性强、血行性转移率高、长期预后较差等典型生物学特征,是近年来口腔颌面部肿瘤研究的热点,该文对国内外涎腺腺样囊性癌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VEGF表达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32例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eystic carcinoma,SACC)中VEGF的表达和病灶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记数,采用SPSS13.0软件行统计分析。结果:62.5%SACC组织呈VEGF阳性表达。VEGF表达阳性的SACC组织MVD显著高于VEGF表达阴性者(P〈0.05)。VEGF表达与肿瘤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肿瘤部位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结论:VEGF是SACC主要的新生血管诱导因子之一,可促进SACC的血管生成,VEGF可做为SACC预后的一个有效指标,用于识别高危转移和不良预后者。  相似文献   

15.
涎腺腺样囊性癌神经内分泌性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具有神经内分泌性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神经内分泌细胞及肿瘤细胞所特有及相关的抗体S-100蛋白,神经特异性烯醇酶,嗜铬素A和突触素4种标记物对其在该肿瘤的表达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 50例涎腺腺样囊癌中S-100蛋白阳性表达42例(84%)神经特异性烯醇酶阳性表达32例(64%)。嗜铬素A阳性表达8例(16%),突触素阳性表达7例(14%),结论:涎腺腺样囊性癌部分细胞具  相似文献   

16.
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中DNA甲基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cysticcarcinoma,ACC)细胞系中抑癌基因甲基化状况及其与mRNA、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ACC细胞系ACC-2、ACC-3、ACC-M中E-钙黏着蛋白(E-cadherin,E-cad)、p16、RASSFlA、DAPK、MGMT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况。应用RT-PCR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cad、p16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3个ACC细胞系中均检测到E-cad、p16基因的甲基化,而没有RASSFlA、DAPK、MGMT基因的甲基化;mRNA和蛋白水平均未检测到E-cad的表达,均检测到p16的表达。结论ACC细胞系中,E-cad、p16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是常见事件,甲基化可能是E-cad基因失活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p53基因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作者应用流式细胞术及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涎腺腺样囊性癌p53基因蛋白的表达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 结果表明,正常涎腺组织p53表达均为阴性,涎腺腺样囊性癌p53基因蛋白表达量及表达阳性率与该肿瘤的浸润情况密切相关,p53基因蛋白表达量与预后亦有相关性。结论 p53基因蛋白表达量及表达阳性率与腺样囊性癌组织学分型、DNA倍体水平及细  相似文献   

18.
作者对1977年~1991年经治的20例腺样囊性癌进行了临床与病理方面的总结,并对其中组织材料完整的15例进行了免疫组化研究。对其中五种组织学类型与组化表现,及对其治疗与预后的关系作了较全面的分析,以减少复发率,提高治愈率,改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涎腺腺样囊性癌AgNoRs与核形态的图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涎腺腺样囊性癌AgNORs与核形态的图像分析王淑珍胡永升安文生杨荔琳尚彤赵荣椿本文应用计算机图象分析技术对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进行了AgNORs与核形态的定量分析研究,旨在探讨两者关系、评估SACC增殖活性意义和两者对SACC病理学分型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涎腺腺样囊性癌(ACCs)中核因子KB(NF-kB)p65的蛋白表达水平和微血管密度(MVD),并探讨二者与ACCs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ACCs中NF-kBp65的表达,并以正常涎腺组织作对照;用CD34标记肿瘤血管内皮细胞计数肿瘤MVD,并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结果NF-kB p65的表达与肿瘤MVD呈显著正相关(P〈0.01)。NF-kB p65和肿瘤MVD与ACCs的大小、TNM分期、组织学类型、侵犯血管和神经、复发及远处转移有关(P〈0.05)。NF-kB p65的表达、肿瘤MVD、肿瘤组织学类型及侵犯神经是影响ACCs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ACCs中NF-kB p65的异常高表达与MVD呈正相关,且二者可视为影响ACCs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