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茜 《新中医》2016,48(3):140-141
目的:观察乳酸菌阴道胶囊与保妇康栓联合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8例复发性VV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59例。联合组予以乳酸菌阴道胶囊与保妇康栓联合应用,对照组单纯应用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治疗结束后1周,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分泌物镜检的情况评估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随访半年后的复发率。结果:治疗结束后1周,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与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分别为3例(5.08%)与1例(1.69%),均为阴道烧灼感,症状较轻,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对照组复发10例(32.26%),联合组复发4例(10.81%),联合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酸菌阴道胶囊与保妇康栓联合治疗复发性VVC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安全性亦较佳,并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克霉唑栓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VVC)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3月所收治VVC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乳酸菌阴道胶囊;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经治疗后,随访1年,对照组48例患者中,共有18例复发,其复发率为37.5%;观察组48例患者中,共有8例复发,其复发率为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霉唑栓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VVC,疗效显著,且可有效防止阴道菌群失调,提升阴道抗感染能力,降低复发率,提高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3.
邱优丽  杨慧珍 《新中医》2015,47(2):150-151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联合克霉唑栓治疗湿热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茵病(VVC)临床观察。方法:将复发性VVC患者78例随机分为2组各39例。西医组予以克霉唑栓阴道上药,中西医组患者在西医组基础上加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口服,2组均治疗7天。观察2组临床疗效以及随访期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1周,中西医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87%,优于西医组的76.9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西医组和西医组分别复发4例(10.81%)和9例(30.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龙胆泻肝汤联合克霉唑栓治疗湿热型复发性VVC的疗效较显著,远期疗效巩固,复发率较低,具有治疗及预防VVC病情复发的双重效益。  相似文献   

4.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是临床最常见的阴道炎性疾病之一,以外阴显著瘙痒、红肿、白色稠厚凝乳状或豆腐渣样带下为特点,可分为单纯性VVC、复发性VVC、重度VVC及妊娠期VVC四类.一年内发作4次或4次以上有症状并经真菌学证实的VVC则称为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相似文献   

5.
中医辨治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艳琳 《江苏中医药》2009,41(12):26-27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是指假丝酵母菌感染引起的外阴阴道炎症(VVC),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真菌学检查阴性后又出现真菌学证实的症状.1年内复发达4次或以上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灼痛。分泌物为白色稠厚呈凝乳或豆渣样。  相似文献   

6.
<正>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是由假丝酵母菌引起的一种常见外阴阴道炎,也称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外阴瘙痒、灼痛、性交痛及尿痛,还可伴有尿频,部分患者阴道分泌物增多。妇科检查见外阴阴道充血,阴道分泌物为白色稠厚或豆腐渣样。VVC经过治疗,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真菌学检查阴性后,又出现症状,且真菌学检查阳性,并且1年内VVC发作4次以上称为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每次发作均有症状,并经真菌学证实[1]。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超敏反应与妇科疾病外阴瘙痒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2月就诊的VVC患者50例,为VVC组;有VVC病史患者50例,为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组;外阴黏膜白斑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三组患者进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斑贴试验,研究VVC超敏反应与妇科疾病外阴瘙痒的关系。结果:VVC组假丝酵母菌斑贴阳性率为54.0%,RVVC组斑贴阳性率为48.0%,对照组斑贴阳性率为26.0%。组间比较,VVC组与RVVC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VC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VVC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VC超敏反应与妇科疾病外阴瘙痒密切相关,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是临床常见的外阴、阴道炎症,发病率较高。尽管该病的治疗效果较好,但仍有5%的患者经治疗后复发。一年内发作4次或以上称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1]。RVVC的治疗较为困难,常规治疗方法常难以奏效。2006年3月~2007年3月,笔者在导师的指导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选择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84例,采用SPSS 17.0建立数据库,分析不同中医证候在年龄、病程、VVC评分、居住环境、婚姻状况、孕产史等方面的分布规律。结果: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中医证候以湿热蕴结为主,脾虚湿注次之。不同证候在年龄、病程上存在差异;在VVC评分<7分的患者中,脾虚湿注证人数最多;在VVC评分≥7分的患者中,湿热蕴结证人数最多。  相似文献   

10.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是由假丝酵母菌感染引起的外阴阴道炎症,是最常见的妇女外阴阴道炎症之一。1年中发作4次或以上者称为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西医治疗该病主要针对致病菌种进行强化和巩固治疗,  相似文献   

11.
复杂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是最常见的阴道感染之一,包括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重度外阴阴道念珠菌病、非白色念珠菌所致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或异常宿主,如未控制的糖尿病、免疫抑制和衰竭患者。现将我院采用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中医病机特点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是女性生殖道炎症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约5%的妇女可反复发作。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是指妇女患VVC后,经过治疗,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真菌学检查阴性后,又出现症状,且真菌学检查阳性或1年内发作4次或以上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可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保妇康栓加中药熏洗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于每晚睡前用中药煎剂灌洗阴道及外阴部,之后将保妇康栓1枚塞入阴道深部,7~8天为1疗程,重症每天用2枚,早晚各1枚。结果治愈184例,好转17例,总有效率99.5%;无效1例,占0.5%;复发8例,占4%。结论用保妇康栓+中药煎剂冲洗治疗VVC疗效显著,并可明显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定君生(乳杆菌活菌制剂)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9月-2006年3月我院门诊100例VVC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采用克霉唑阴道片500mg辅以定君生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克霉唑阴道片500mg治疗。结果研究组治愈显效率96%,对照组90%,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复发率4%,对照组16%,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应用抗假丝酵母菌的药物治疗VVC的同时辅以阴道定植乳杆菌活菌制剂定君生来调整菌群,恢复阴道微生态平衡,可以有效降低VVC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哺乳期细菌性阴道病(BV)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将产后42d 常规检查确诊为BV 的患者180 例.其中哺乳者120 例,随机分为2 组:A 组60 例,乳酸菌阴道胶囊每晚睡前2 粒放入阴道深部,7d 为1 个疗程;B 组60 例,保妇康栓每晚睡前1 粒放入阴道深部,7d 为1 个疗程.另外不哺乳者60 例为C 组,甲硝唑泡腾片每晚睡前1 粒放入阴道深部,7d 为1 个疗程.观察3 组疗效及治疗中出现的副作用,治疗后1 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 3 组间治疗有效率无明显差异,但保妇康栓与甲硝唑泡腾片副作用发生率比乳酸菌阴道胶囊高,有显著性差异,且复发率高.结论 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哺乳期细菌性阴道病疗效显著,且无明显副作用,复发率低于甲硝唑泡腾片和保妇康栓,是治疗哺乳期BV 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3种抗真菌药物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是由假丝酵母菌引起的一种常见多发的外阴阴道炎症性疾病,曾被称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国外资料报道,75%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有过1次有症状性感染,其中50%以上有过2次以上的复发性感染,3/4以上孕期妇女患过1次或1  相似文献   

17.
复发性假丝酵母菌外阴阴道炎是指妇女患假丝酵母菌外阴阴道炎(vvC)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真菌学等检查阴性后,又出现症状,经真菌学检查又为阳性,可称为VVC复发。如1a内发作4次或以上,称为复发性VVC。美国资料显示,健康妇女中复发性VVC的发生率为5%左右。2001年美国国际妇产科感染疾病会议资料显示,复发率为5%~20%。复发原因很多,诸如治疗不彻底,阴道内有真菌、抗生素应用、性伴侣、环境因素等。因其经常复发且久治不愈,对妇女身心健康和工作、学习、生活等均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凯妮汀治疗妊娠期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疗效。方法选择妊娠12~35周诊断为VVC的妇女60例,凯妮汀1枚置阴道后穹隆,为1个疗程,观察其疗效。结果用药后1周,治愈率82%,有效率98%;用药后4周,治愈率85%,有效率98%。结论凯妮汀治疗VVC疗效确切,给药次数少,使用方便,孕妇易接受,能更好地配合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孙彦飞  方浴娟 《新中医》2015,47(2):148-149
目的:探讨红核妇洁洗液治疗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154例妊娠期VVC患者采用简单抽样法随机分为2组各77例,治疗组给予咪康唑栓联合红核妇洁洗液进行治疗,对照组则单纯予以咪康唑栓阴道给药治疗,观察对比2组患者用药后临床疗效、VVC症状评分、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痊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74.0%、98.7%,对照组分别为41.6%、71.4%,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VVC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随访6月,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3.9%,对照组为6.5%,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复发5例(6.5%),对照组复发13例(16.9%),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期VVC患者予以常规阴道给药联合红核妇洁洗液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各相关症状,对胎儿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我站2007年1月-2009年10月应用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伊曲康唑胶囊,对30例复发性假丝醇母菌阴道病患者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